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了解汉武帝即位之初的历史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推恩令”实施的作用。2.了解汉武帝北击匈奴、张赛出使西域等史实,从“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汉武帝开疆拓土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自主学习】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2.“文景之治”(1)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2)措施:尊奉黄老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徭役和刑法,提倡,减少财政支出。(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3.汉初的政治制度(1)基本沿袭秦代,史称“”。(2)地方实行郡县与并行制。①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②概况: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③影响:给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后被平定。知识点二、西汉的强盛1.政治措施(1)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设立: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3)建立以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4)设立刺史: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负责对辖区内郡政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5)任用酷吏:任用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政策(1)改革币制,将收归中央。(2)实行盐铁官营,由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3.思想控制——“尊崇儒术”(1)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2)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4.开拓疆域(1)北击匈奴:任用卫青、为将,经过三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敦煌田郡。(2)张骞出使西域①目的:配合对匈奴的战争。②经过:汉武帝派遣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③意义:大大促进了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3)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有效。(4)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知识点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政权(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2)建立:公元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西汉灭亡。(3)灭亡①原因:王莽改革措施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②灭亡:23年,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2.东汉建立: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3.“光武中兴”(1)背景:东汉建立后,刘秀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措施①政治:加强皇权,增强的作用;严格控制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②经济:清查全国、户口数量;释放。③思想:重视。(3)影响: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4.“党锢之祸”(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2)过程: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通过品评人物而抨击时政,称为“”。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5.黄巾起义(1)背景: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概况:年,张角发动起义,后被官兵各个击破,最终失败。(3)影响①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②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知识点四、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1)《史记》①时间与作者:西汉,。②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③地位:首创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①时间与作者:东汉,。②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2.文学成就(1)汉赋:介于韵文和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3.科技成就(1)医学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②东汉时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数学:《》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造纸术:105年,东汉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随堂巩固】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2.《后汉书》关于汉朝后期有如下记载:“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据此分析,两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是()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地方官僚腐败低效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地方豪强势力庞大3.它诞生于东汉时期战乱和疾病流行的背景下,它既是对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创新。“它”指()A.《九章算术》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4.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此书”是指()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5.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在太学当教官,他们的学生叫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递增至成帝时的三千人,东汉顺帝时的三万人。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家弟子完全垄断官场 B.儒学社会地位得到提升C.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D.学术平等竞争愈加激烈6.西汉皇帝汉宣帝在谈到统治思想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西汉实行()A.法家的统治思想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实行仁政的思想 D.儒法兼采,外儒内法7.据《史记》等书记载,西汉时人们热衷“驱逐”运动,连温良谨慎的汉文帝也追求这种“追速致远”的竞技乐趣。汉武帝执政,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该记载表明,在西汉()A.时代推崇阳刚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