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_第1页
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_第2页
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_第3页
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_第4页
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心理应激第一节概述应激(stress):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构成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应激反应三阶段应激反应三阶段:一、警觉期二、抵抗期三、衰竭期输入中介机制应激反应结果环境需求心理应激源觉察与认知评价心理防御机制生理中介机制心理反应生理反应社会反应应对机制适应良好适应不良健康疾病心理应激的过程模式应激理论模型应激源心理应激源(stressor):实质上是作用于个体,能引起个体身心反应的一类刺激物。也叫生活事件(lifeevents),即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应激源根据刺激物(生活事件)的属性,可以分为4大类:躯体性应激源: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疾病因素等。心理性应激源:引起不良情绪产生的刺激物:各种心理冲突、挫折情境、学习工作压力、不切实际的预感等。社会性应激源:造成个体生活上的变化,要求个体适应或应对的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社会动荡、战争、自然灾害、国家有关制度的变化;考试、就业、失恋、升职、结婚、离婚、车祸、亲人患病等;日常生活琐事。文化性应激源:一个人从熟悉的生活方式、语言环境、风俗习惯等迁移到陌生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文化冲突或挑战。这种影响是持久、深刻的。应激源研究(一)生活事件的量化

LCU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意义积极消极应激的积极意义积极影响:表现在适度的心理应激对健康起促进作用。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条件。个体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心理应激,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境因素。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提高个体在以后生活中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适度心理应激会提高个体的警觉水平,使人集中注意,调动心身能量,投入行动,去克服困难;缺乏适当的环境刺激会损害人的心身功能。应激的消极意义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具有临床上的症状和体征,成为个体身体不适、精神痛苦的根源和就医求助的原因。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或使这些疾病复发。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并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疾病。第二节应激的心理中介机制

——之觉察与认知评价一般说来,生活事件的发生我们都能觉察,但不是对所有事件都产生应激反应。原因在于认知评价在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起着关键性作用。总的说来,一件事情不管它是否真正对我们有威胁,只要个体“认为”它有威胁,才会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如果感到威胁,个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动用心理防御机制和生理中介机制。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中的发生机制问题初评次评适应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反应(不适应)情绪关注应对有利害关系无利害关系可改变不可改变有效无效有效无效图2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Folkman&Lazarus,1984)初次评价是个体在某以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一旦得到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能力)作出估计,这就是次级评价。第三节应激反应(应激的生理中介)

——之生理反应作用:一方面有助于身体对抗应激源所造成的变化恢复稳定,是身体对应激的适应性调整活动;另一方面,生理反应过于激烈、持久,就会损害人的适应能力,引起心身症状,产生机体对疾病的易感状态与疾病。发生机制: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应激源作用于感官引起的神经冲动,经感觉通路被传递到丘脑和网状结构,而后继续传递到涉及生理功能调节的植物神经、内分泌的下丘脑,以及涉及心理活动的“认知脑区”和“情绪脑区”。这些脑区之间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最终实现整合。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条中介途径。

心理-神经中介系统,又叫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系统,又叫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系统(腺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起着上连中枢神经系统,下接靶腺的桥梁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是腺垂体的重要靶腺之一。)

心理-神经-免疫系统。为机体适应环境和采取应对策略提供物质基础。心理应激反应情绪反应焦虑(anxiety):个体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时表现出的紧张、担心、害怕等,伴随着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适度焦虑、过度焦虑)恐惧(fear):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特定威胁或危险时的情绪状态。抑郁(depression):一组消极情绪状态,包括悲哀、失望、孤独、寂寞、失助等,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愤怒(anger):与挫折、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常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多伴有攻击性行为。心理应激反应

——之心理反应行为反应针对自我的行为反应与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积极的行为反应与消极的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物质滥用)自我防御反应个体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进行应对或者对自己或自己的应对效果作出解释,以减轻心理应激带来的紧张和内心痛苦。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应激源;认知评价;个性特征;身体素质;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第四节心理应激反应P112一、应激管理二、应激应对第四节心理应激反应P112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暂时远离应激源从认知评价入手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人们越是感到外界刺激不可预测、不可控制,越容易感到心理紧张;许多事情本身是中性的,它之所以引起心理刺激,仅仅是由于人们对它作出乐片面、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一个本来属于消极性质的事件,却可由于一个人对它作出积极的评价而不引起心理应激。第四节心理应激反应P112面对现实、修正目标,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寻求社会支持精神宣泄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学会放松无意识的心理应对(心理防御机制)逃避、否认: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认,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眼不见为净”、“鸵鸟政策”投射: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外界的事实。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而自己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态度等投射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种性格、观念,以避免或减轻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痛苦;把自己遭受挫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别人。退行(退化):当个体遭遇严重挫折时,有时会放弃习惯化的成熟应对策略而采用早期幼稚的不成熟的方式应对环境。无意识的心理应对(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文饰作用):个体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往往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知足常乐”、“比上不足,不下有余”、“酸葡萄、甜柠檬”心理压抑(潜抑):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体验等抑制到潜意识领域,以保持心境的安宁。“遗忘”.幽默:处于尴尬境地时,个体自发地以发笑、说俏皮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