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谈“和”_第1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谈“和”_第2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谈“和”_第3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谈“和”_第4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谈“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谈“和”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谈“和"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诸子学说中有着共同的“和”的基因。

“和"有和谐、和睦、调和等多种内涵,“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对“和"的追求与践行,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中,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墨子“兼爱非攻”指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意思是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其中,前三者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和”,强调团结和睦地相处,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和平。而老子的“和”,则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而是强调万事万物的“和”,即自然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以和为贵。材料第二段根据第一段总结出了“和"的丰富内涵,并由此指出其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提倡“和”,有利于培养国民积极健康的精神气质,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平。

写作时,可以采用平行式结构或逐层深入的方式探讨“和"的内涵以及当代意义。写作中要紧扣“和”字,既要肯定“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又能够体现出个体践行“和”时的理性选择。可立足于人际交往、家庭氛围、和谐社会等层面来展开论述,重点体现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关系构建中的理性选择。如,可从“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说起,得出中心论点:要和谐,要和睦,这才是生存之道。然后文章以并列式结构,从“和"生爱、“和”生力量、“和"生未来三个方面论证“和”带来的作用,宣扬“和"的美好以及当代意义。

参考立意:

1.“和”是跨向美好未来的伟大力量。

2.“和"是宽容与伟大胸怀。

3.家庭“和”金不换,将相“和"国家兴,万事“和”万事成。

【佳作赏析】

谈“和"

“和”,甲骨文写作“龢”,左边“龠”为笙类的乐器,象征人文的和谐;右边的“禾"则体现自然的和谐。一个“龢”字,表现人文和自然和谐之美。说到“和”,不免让人想到“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是人与人关系的调节,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国与国相处的准则,也是我们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和”,说明我们要和谐,要和睦,这才是生存之道。

“和”生热爱。柏拉图《理想国》曾说:“人的一生需要旋律与和谐。"柏拉图先是讨论早期教育推行的诗歌和音乐,并说全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宇宙和谐”。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诗歌的“和谐”之美影响人的“身心健康"。4月4日晚,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北大硕士彭敏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对诗歌的无人超越的热爱。我们总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为外卖员,年至不惑,住着每月700元的床位,骑着一辆电动车,怀揣《唐诗三百首》,顶风冒雨穿梭于大街小巷。他虽身处沟渠之中,内心却不卑微,不挣扎,不焦虑,自主乐观,身心健康,有和谐之美。

“和”生力量。苏轼是一个达观的人,他一生关心民命,关心时政,居住在自我的诗文和人格里。不管是受尽冤枉的“乌台诗案”,还是与现实碰撞险些送命,他都不曾如柳宗元愤懑,而写《八愚诗》。他与百姓和乐,依旧高唱“回首同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平和,造福了百姓,也拯救了自我。“和"生力量,这也是一种智慧之美吧!

“和”生未来。“和"要求我们,对内建构和谐社会,对外倡导“贵和”,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交锋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推行文化霸权,为解决文明与文明的冲突产生的价值危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开出医治西方“中心主义"病症良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明交流中秉持包容的心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自觉,中国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绘制了宏伟蓝图。

请赐予我们胸襟与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理解不可改变的事。以“和"为美,予生命以斑斓,让我们于茫茫暮霭中,寻找“和”的倩影。当阳光驱散残雾,“和"会呈现雄伟的英姿。

春雨菲菲,“和”犹如充满魅力的青春少女。

夏日朝阳,“和"成为阵阵青春洋溢的雷雨。

秋霞傍晚,“和”胜似金碧辉煌的绵绣画廊。

【阅读拓展】

(一)天分抵不过痴迷

城市的一条偏僻街道上,每天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耄耋老人,戴着老花镜坐在自家门前制陶。你看他凝神于转动的台架,两手灵巧地运动,就像搂着一个娇柔的婴孩。再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左手少了根小拇指。

老人不识字,但他是本市唯一的制陶艺人,名声远播,每年都有外国人慕名前来购买他的陶器作品。画报、互联网上不乏对他的介绍。

儿童时代,老人家贫,父母无力供他读书,他只能每天在田间干杂活。那里的乡野有好土,非常适合制陶器,这样的手工场有很多。耳濡目染,他对陶器产生了兴趣。可惜,手工场生产的陶器全部是生活日用品,廉价而粗糙,匠人们也没有出色的。他照葫芦画瓢,只是弄出一堆小孩子的玩意。

到了少年时代,他觉得自己无法割舍对陶器的热爱,总想着造出真正的陶器。但是,这时的父母开始干涉他,认为这种雕虫小技不足以谋生。他不听话,屡屡遭到父亲的打骂。一次,父亲盛怒之下,挥铁锹砸他制陶的台架,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挡,结果左手断了根小拇指。

父亲过世后,他没有了管束,与母亲相依为命,日日除了在田间操劳,便是坐在家门口制陶。20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母亲着急,托人说合,但儿子不务正业的“陶痴"名声已经在外,没有谁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而他本人根本就不在乎。

“文革”期间,一次市革委会搞农民艺术展览,选中他的一件作品,照片还上了报纸,这件事居然解决了他的婚姻大事——一位插队的城里姑娘倾心于他的艺术,嫁给了他。那时,他已经43岁了。

上世纪80年代初,他随太太进城,每天还是在制陶。不同的是,他有了市场意识,陶器都是用来换钱的,因为太太一个人在工厂上班,难以养活全家。

又过去十多年,他的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他认为自己只是个制陶的工匠,别人却说他是老艺人。他的作品越来越走俏,被作为艺术品陈列、收藏。他本人并不觉得自己的作品值多少钱,但市场把他的作品的价格一抬再抬——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为此惶恐:怎么,一个陶制的仙女能卖上1200块?

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因为他那些质朴、生动、精巧的作品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无法复制、模仿的。他的名字开始进入报纸、电视,他本人也不时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那个活动……

有人求教老人的成功经验,老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向他解释,只是说:哎呀,我这辈子呀,也就是围着这个机器转呀转的……

是的,你围着一件事转,转呀转,转到黑发变成白发,转到地老天荒,最终,你就会转成一个圆心,世界也要围绕着你转的。

(二)不争厚,才更牛

大家知道什么样子的炸弹威力更强吗?

是炸药够多,还是弹壳够厚?

一开始,这两种因素的确诱导了不少军事专家,他们在制作炸弹的时候,一味地追求“药多壳厚”,最后,不光威力不增,反倒减损。

后来,美国人门罗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他在炸弹的壳部压制了不少凹槽,这样一比较,除却凹槽部分,其余弹壳的部分就显得厚多了。然后装上炸药试验发现:炸药爆炸后,爆炸产物在高温高压下基本是沿炸药表面的法线方向向外飞散的。因此,带凹槽的炸药在引爆后,在凹槽轴线上会出现一股汇聚的、速度和压强都很高的爆炸产物流,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集中起来。

原来,不争厚,才更牛。弹壳薄的地方反倒更加具有杀伤力,弹壳厚的地方多半飞不出多远就落下来,杀伤力小得很。

俗世好比战场,人才好比炸弹,往往不争的人,更能攻克难题,赢得位置。正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一味地争强好胜,往往最终落败,不争不闹,往往名利双收。

争字头上一把刀,不争不抢战事消,试看河道翻船人,遇见争执不绕道。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

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

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阒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

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

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

“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

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请进屋去吧!"

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

“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

“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

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

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

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一一你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