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完整版做实词文化常识题2(完整版)3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完整版做实词文化常识题2(完整版)3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完整版做实词文化常识题2(完整版)3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完整版做实词文化常识题2(完整版)3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完整版做实词文化常识题2(完整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精做实词文化常识题卷别出处词语解说题2023全国甲卷《隆平集·儒学行义》席薪枕块;何怨;蔽;逆2023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穷;出入;血食;绝世2023新高考Ⅰ卷《孔丛子·答问》围;劝;具臣;诬说2023新高考Ⅱ卷《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平易;闻金则止;片善,果2022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二》约车;宣言;孤国;阴合2022全国乙卷《说苑·贵德》食;放;靡;悲2022新高考Ⅰ卷《战国策·魏策三》寡人;百乘;蔽;国门2022新高考Ⅱ卷《东观汉记》衔枚;差强人意;尊重;车驾命题特点高考中的词语解说题:

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例: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例: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例: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例:2023年新课标Ⅰ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出题角度。角度一: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角度二: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角度三: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角度四:考查词义的历史演变,重视古今词义比较。

D项“诬说”,不仅考了文中意思,还把它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做了比较,“诬说”在文中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现在是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两者并不一样。角度五:考查古文化常识,要有大量的积累和对文意的理解才能判断。2021年新高考Ⅰ卷: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不仅考察了古文化常识,还定位到原文解释。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第2题,从2021年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到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词语考查,也涉及一定的文化常识。或直接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如2023新课标Ⅱ卷-11B考查“金”和“刁斗”的常识;2023乙卷Ⅱ-2C考查“血食”的常识。或考查文言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如2022新课标Ⅱ卷-11C考查“尊重”一词的古今意义。或与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如2023新课标Ⅱ卷-11D将材料“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中的“果”字,与教材《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字的含义加以比较。考题以课本为基础,更加注重知识迁移,有意识地加大对教材的考查力度,这提醒我们复习备考要加强对教材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命题趋势】常见误区:词语含义把握不准,推断出错。文言文阅读第2题从侧重于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为侧重于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考查。或考查实词用法结构的不同,或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不同,或与新教材、成语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今后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题不会只关注简单的识记,或许会把文学的流变、汉字形体的演变、古今词义的变化,甚至成语中个别语素的释义作为考查内容。学生解答本题失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积累不够;二是理解不准确;三是不会结合文意理解相关词语,忽视选文内容对某文化知识的提示。做题方法:1.调动积累直判法该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一词,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中的臣民对皇帝敬称“陛下”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2.剖析词语推断法试题中的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应指降职;联系“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3.代入语境验证法选项已经解释了词语,把词语的解释代入语境验证正误。典例演练:(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①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

①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思维进阶]代入语境验证法A项,将“地形平坦”代入“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验证,符合语境;联系成语“平易近人”可知,“平易”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调动积累直判法B项,根据生活积累及成语“鸣金收兵”可知,“鸣金”即“敲锣”,指中国古代战争时的一种作战行动信号方式,表示停止进攻或撤退。而“刁斗”是古代军中用的东西,白天用来做炊具,夜间用来警诫报时。代入语境验证法C项,“微小长处”代入“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符合语境,其中的“片”意为“微小的”;“片甲不留”意思是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没。此处的“片”意为“一片”,如片鳞半爪之类,故两者意思不相同。代入语境验证法D项,《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是“实现”之意,学生比较熟悉;代入“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可知,二者意思相同。【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不可在险狭之地与敌军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之地作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这样对敌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上说:“指挥大部队作战,要能控制部队进退。”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大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国境内,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迅速作战。请你稍微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苻坚的部将都说:“应该凭借淝水阻截晋军,不让其渡河冲上岸来。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做一定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兵,让他们渡河,(趁其渡河之际)我率领几十万骑兵朝河中行进,逼近并歼灭他们。”苻融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指挥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此大乱而不能停止。在这时,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挥军与秦军在淝水之南激战,苻坚部队惨遭溃败。材料二:唐太宗问:“古人临阵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李靖回答说:“前代的战斗,大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里能够谈论兵法呢?就像谢玄(在淝水)击败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唐太宗回过头命侍臣挑选出《谢玄传》来阅览,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呢?”李靖回答:“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独自得到保全。苻坚率领千余名残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实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自得到保全,可见苻坚被慕容垂陷害就很明显了。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唐太宗问:“军队有分兵有聚合,使用何法以适宜为贵。前代的事迹中,谁是擅长这一兵法的人?”李靖答:“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他用兵能合却不能分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时,和副将刘尚分兵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前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与吴汉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能分而又能合导致的。”唐太宗说:“是的。这些得与失的事迹,足以作为万代的借鉴。”(2023·新课标Ⅰ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2023·新课标Ⅱ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金”指“钲”,古代军中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刁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白天煮饭,夜间敲击巡逻防卫。寒声一夜传刁斗《燕歌行》,书下注释有“不可以不劝爱人”是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劝学》中“劝”的意思(2023·全国甲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2023·全国乙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穷冬,寒冬、隆冬。《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穷秋,深秋。逆旅,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逆,迎接。旅,旅人。【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设错类型】1.混淆考试级别名第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混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其对应名第,迷惑考生。2.扩大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部门或官职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3.打乱典籍对应搭配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让考生难以区分。【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设错类型】4.弄错祭祀等级标准考查祭祀仪礼时,弄错天子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或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张冠李戴。6.古今地名识别不清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7.混淆官职任免词语将涉及官职任免的文言词汇混淆,如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

从2021-2023年命题方式看,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和词语的考查,并不主张“死记硬背”,因为考题放在文本中考查,而不是单独命制,加点的词语与前后文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在课内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紧扣语境,合理推断。

1.关联教材推断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和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语句呈现的相关背景、句意等来判断。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11-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可联系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进行印证。2023年新高考Ⅱ卷11-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可联系教材《燕歌行》中“寒声一夜传刁斗”和书中注释。

2.巧于归类联想由一点展开相似或相反的相关联想。比如记科举制度这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汉代实行察举征辟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朝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像这样把与科举制相关的知识归纳整理,方便记忆。

3.剖析词语推断做此类题目,可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正误。如“黜陟”解释为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可知,“黜”应指降职,联系“陟罚臧否”一词可知,“陟”应指升职。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表述错误

这种错误现象在历年真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同时需要靠知识积累来应对。表述错误往往直接改变加点词语的含义,或是在补充说明的部分设置误区。如果考生基础扎实、文史常识积累丰富且较为全面,那么在解决这类题时往往得心应手;如果基础较为薄弱,则很难选出错误选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例:2023年全国乙卷

A选项:穷,困窘,窘急②。“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月序》)中的“穷”是“终端,终极”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A选项表述错误。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鱼目混珠

这是一种在历年考题中很常见的设置陷阱的方法,出题人在解说词语时,往往用同类或相似事物代替词语正确释义中的一个或几个事物。例:2019年全国Ⅲ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 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 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三晋,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山西省别称。C选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形近替换

形近替换是文化常识题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陷阱设置。出题人会利用词汇的古今异义或者一词多义等特点来设置陷阱,一般有两种典型做法,第一种是以今义带入古义,即用现代汉语思维去解释古代汉语词汇;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