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一)》第一课时导学案

题圆的认识(一)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课执教者

内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2—3页

材“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的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

分学习的,也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

析现圆的用处,体会圆的特征。

情此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

分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

析展的又一次飞跃。

A类: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体会圆的特征,会画圆。

类: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目B

C类: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

的简单现象。

重重点:认识圆的特征。

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具准

圆规、直尺、直线等。

1、自学教材第2—3页内容。

容2、完成导学清单。

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情境引入

回忆低年级初步认识的“圆”。

1、课前谈话

学2、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索。

1、让学生一说在日常生

思考:1、圆是()围成的

活中发现的圆,比较体验圆的

图形。

流特征。

2、同圆的半径是直径的()o

2、比较圆与学过平面图

3、画圆时位置和大小、分别

形的不同,感悟圆的特征。

由()、()来定的。

3、动手操作,①让学生

4、圆规两角间的距离是所画

程用不同方法尝试画圆。②交流

圆的()。

使用圆规画圆,并用字母表示

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什么样的形状1、组内讨论交流。

是圆。2、汇报解惑。

2、画一个以A为圆心,2

厘米为半径的圆。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归纳总结

解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画一个以A点为圆心,

半径是5厘米的圆。

2、填空:上题圆中,直

径是()厘米,半径有()

条,直径有()条。

圆的认识(一)

板画一个以A点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的圆。

教学反思:

-2-

《圆的认识(一)》第二课时导学案

圆的认识(一)年级六年级课型练习课执教者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4—5页

材在上节课认识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与思考研究圆的特征,并比较与其他

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教A类: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B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各种圆形的不同特征,及“车轮作圆形”的道理。

标C类:培养学生自觉的用数学的思维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

重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难点:发现圆的半径就是圆形车轮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

教学具准

用硬纸板剪成的圆、正方形、椭圆形。

习1、自学教材第4—5页内容。

内2、完成导学清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教一、情境引入

1、谈话,车轮为什么是学生说一说讨论。

圆形的?板书课题

学二、探究

1、让学生说一说车轮为

1、圆的半径有()

什么是圆形的?解释生活中

条,直径有()条,

的现象,体会圆的体质特征。

所有的半径(),W

流2、动手操作,分别滚动

的直径()。

圆、正方形、椭圆形,观察留

2、车轮滚动时车轴

下的痕迹。

到地面的距离就是圆的

3、讨论交流,圆形的运

程动是平稳的,感受车轮做成圆

形的道理。

三、解释应用。

1、、你家水井盖是圆形的

1、讨论交流。

吗?为什么?

2、汇报、解惑。

2、人们在围观时为什么

会自然地围成圆形呢?

四、小结拓展。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

得了什么?交流与收集的资

“数学万花筒”料。

五、布置作业

1、以P点为圆心,画出

一个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如果没有圆规你能画

圆吗?

书圆的认识(一)

设圆边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车轮用圆形的。

教学反思:

-4-

《圆的认识(二)》第一课时导学案

圆的认识(二)年级六课型新f执教者

课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7页内容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

教材分析圆的特征,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圆形的

基础,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A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对称

教轴。

学B类:知道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计算、会用字母表示直径与

半径的关系。

C类: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重点: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点难点:圆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具准

圆形纸片若干

1、自学书本第6、7页内容。

耳,

2、回顾圆的认识(一)有关内容。

3、完成导学清单的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交流导学单第一题

一、问题导入:有关内容。

J*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学生组内交流展示

自己是如何找到圆心的。

学生交流什么是轴

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

教二、进一步认识特征探讨

有几条(见课本试一试)。

圆是轴对称图形,找圆的

通过动手折一折,想

对称轴。

学一想,交流对圆的认识及

圆有几条对称轴的认识

0

三、探讨半径与直径的关

系(并会用字母表示)。组内交流汇报

程四、实践应用(见导组内交流汇报

学清单)

1、量一量,填一填。小组内先交流,再集

2、填表。体探讨。

3、按要求画对称轴。

五、总结

学生交流回顾,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

自己的收获。

知道了__________0

1、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表示为:d-2r或

计d

r=—

2

教学反思:

-6-

《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圆的认识(二)年级六课型练习课执教者

教学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8页内容

内容

教材本课时是在学习上一节内容后的练习课,旨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

分析点的认识,理解并在正确运算同圆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换算。

学情

分析

A类: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B类:会利用圆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C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重点: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点难点:运用圆的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

具准

1、预习P7页“做一做

2、完成P8页第3、4、5题内容。

3、完成导学清单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学生交流对“做一

一、自学交流,激趣探讨。做”一题的认识与发现:

加深对圆的认识。

二、展示风采组内交流、质疑、

1、交流P8页内容。汇报。

2、交流导学清单内容。

程三、总结

通过亲节课的学习,我进一

步加深了_______认识,知道了_学生交流、梳理对

O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欣赏与设计》导学案

题欣赏与设计

课年

型新授课六年级执教者

Z级

内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9-10页

这节课是在认识圆,了解圆以及同一个圆里半径相等并知道圆是轴对称

材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特性欣赏美丽的图案和设计简单

读的图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

案中,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类:体会圆在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形

学A

目B类:在设计观察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C类: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苣重点:在欣赏和设计中,体会圆的特征和圆在图案中的作用,并会设计简单

隹图案

难点:创造力、发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具彩笔、圆规。

1、自学课本第9-10页内容。

2、完成导学清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展示引入,激趣探索

1.展示欣赏学生作品

小组内讨论这些图案是由什

2.展示欣赏教材作品

么图案组成的?怎样画成

的?

二、梳理知识,展示风采

1.交流圆在图案中的作用

小组内介绍半径、直径和圆心

对这些图案的影响及作用

2.交流各自是怎样画成图

案的。

三.实践中梳理知识

1、组内交流

1.动手涂颜色

2、汇报。

课2.动手画规定的图案

堂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学生交流

教获?

小组汇报

学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作业: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流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可以有不同画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圆的周长》第一课时导学案

圆的周长

型新授课年级六年级执教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页页

内11T3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关系后,进一步学

教材习如何求圆的周长。周长在之前的直线图形中学生已有所了解和掌握,但在曲

解读线图形的学习中还是第一次接触,学好本节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

基础。

学情

分析

A类: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教学

目B类: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C类:会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以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难点: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教学

具准圆纸片、直尺、线绳若干。

1、自学课本第11-13页有关知识。

预习

、收集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

内容2

3、完成导学单的有关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创设情景,用心感悟

讨论:什么是圆的周

感受圆的周长即围成圆的曲

长?

线的长。

1、交流如何求圆的周

二、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长。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圆

2、交流对圆的周长与

的周长。

直径关系的理解。

课2、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

3、交流对圆周率的认

堂系。

识。

3、认识圆周率。

教4、讨论圆的周长公

4、总结出圆的周长公式。

式。

流三、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求圆的周长。

公式:c=—公式:c=—

周长:—周长:—交流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汇报

就越大。()

(2)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

<

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

组的圆周长的一半。()

-12-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回顾对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

周长的认识及理解。

T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学生交流自己的认

交流有关圆周率的知识。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圆的周长年级六课型练习课执教者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13页内容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探索了圆的周长之后进行的练习课,通过练习

教材分析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认识和对圆周率的意义的理解,并能用圆周长的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A类:通过整理练习,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认识和对圆周率的理解。

学B类: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

目际问题的能力。

C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

值。

重点: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

;董际问题的能力。

难难点: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

点,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

测量工具——卷尺

1、完成课本12-13页的练习题。

2、完成实践活动。

内3、完成导学清单。

-14-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回顾复习。

1、什么是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

是什么?利用这个基本公

式还可以推导出哪几个公

式?

二、练习巩固。

交流书中“练一练”交流解决问题的思

学的第2、3、4题的解决方路。

法和思路。

三、实践提高。

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

流交流导学清单中的

方法和思考过程。

“生活中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程找一棵大树,测出树交流操作方法,汇报

干一圈的长度,并计算树结论。

干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

通M系赢的学习你

学生自主交流。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学反思:

15

《圆周率的历史》导学案

数学阅

圆周率的历史年级六课型执教者

课题读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4—15页内容

教材是在学生通过简单试验初步体验了圆周率和利用圆周率计算

圆的周长之后安排了这个数学阅读内容,为学生展示了圆周率的研究简

史,介绍了相关的圆周率的研究方法,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窥视数学文化

发展史的窗户,教材罗列了在圆周率研究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及方

法,从古至今,涵盖中外,以圆周率的探索过程为主线,以体现圆周率

的文化价值为主格调,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阅读来挖掘圆周率

教材分析

蕴含的教育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

本阅读内容信息量大、数学术语多、理解困难。涉及到圆的内接、

外切正多边形、割圆术、投针试验等数学术语,在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

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疑问,但这些疑问并非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在于“阅读——熏陶”。

学情分析

裁A类: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计算圆周率有关

的方法。

B类: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

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

标C类: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重点:体会人们探索圆周率的过程及方法的演变。

难点:对圆周率探索方法的初步理解。

教学具准

多媒体课件

预1、自学课本14-15页的内容。

习2、通过多种方法(如上网、看书)收集补充人类研究圆和圆周率

内的资料。

3、完成导学清单。

-16-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情境引入。

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

明,由于轮子的普遍应

用,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

个问题:一个轮子滚一圈

可以滚多远?它与轮子的

直径之间有没有关系?有

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小组展示。

t把课前收集的资料集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交

中,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整流。

理,然后分小组做报告。

小组交流

三、阅读,交流。

①从资料中“我”

流独立阅读教材提供的了解到了什么?(可以说

资料后组织交流。说每幅图所展示的内容。)

②看完资料后有什

・程么感受?

四、深入探究。

交流导学清单中的问交流想法。

题。

五、总结交流收获和感受

六、拓展作业:

根据本节的阅读、交

流,写一篇小报告,题目

自拟。(参考题:我知道

的圆周率)

圆周率的历史

板书

设计测量——正多边形逼近——近代人的方法和成就。

教学反思:

17

《圆的面积》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题圆的面积

课年

型新授课Z六年级执教者

内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6-19页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特性、圆的周长计算以及灵活运用直线平

材面图形计算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并

读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建构新知,并且体会到“化曲为直”思想

的重要性。通过本节学习,为以后的立体图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A类:通过实际情境,了解圆的面积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目B类:能正确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C类: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体会“化曲为直”思想,初步感知极限思想。

重重点: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难点:经历面积公式推导,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1.自学课本16-19页内容。

2.完成导学清单。

-18-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二、活动引入,激趣探索

3.讨论:什么事圆的面积。

说出你如何理解圆的面积,讨论

出估算的方法

4.估计:半径是5米的圆的

面积是多少?

二.动手操作,实践中探索

1.对圆进行不同等分,观察

发现。1.小组内按自己的方法和意愿

2.联系已学图形,说一说有等分圆形,观察、发现

什么联系。2.合作探究

3.说出你此时的想法,小组3.尝试总结

交流合作探究。

三.师生合作,共同总结

1.学生汇报总结

1.说出自己的发现2.其他成员补充说明

2.小组内补充。

3、得出结论一-圆的面积计3.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结果

课算公式。

四.本课总结:1.学生自我梳理

堂通过这节课,你有发现了什2.小组内交流检查

么,掌握了那些知识,会解3.汇报困惑

教决生活中那些问题?

五.眼明脑快

学下图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独立完成

18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2.找出数量关系

流Q

3.交流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9

《圆的面积》(第二课时)导学案

圆的面积

课年

型复习研评课Z六年级执教者

内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6--19页

教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

解系统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的过程中能

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类:进一步练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达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学A

目B类:运用求圆面积的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

C类:培养合作意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及推导公式

,

难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的策略

1、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2、完成导学清单。

3、解决书中练习

-2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学生自我检查交流

说出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及用

1.知识梳理

字母表示圆的面积的收获?

2.公式字母表示及转化过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集体解决。

3.交流书中练习中的困惑。

1.观察、发现

二.动手操作,自我发现

交流导学清单中第二题。2.采用不同策略尝试解决

3.合作探究,交流算法

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教1.学生汇报自己对图形的认识

完成导学清单中第三题:

学1.观察发现2.说出自己的算法

2.问题解决策略

3总.结交流

流3.小组交流

四.本课总结:1.学生自我梳理

程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

感想?2.小组内交流检查

3.汇报困惑

五.我是设计师

用一根长31.4米长的绳1.找出数量关系

子能把半径为多少米的圆形

2.应用公式独立解决

滚筒绕10圈?滚筒的横截面

积是多少?3.小组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

《圆的面积》第三课时导学案

题圆的面积

综合实践课2六年级执教者

内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6-19页

本节课是在掌握并能解决圆的面积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

材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

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体会生活即学习,感受数学的

实用价值。

A类:运用圆的面积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B类: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

C类:培养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重点: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及推导公式

难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的策略

具卷尺、绳子

1.小组准备实地测量用的工具。

2.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圆形实物的测量表。

-22-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测量活动,激趣探索

1.检查测量工具各个小组通过准备,分工合作

2.测量数据后,利用数据交流结果,体会结

3.分工协作果细微不同(误差)

4.交流结果

二.梳理方法,形成习惯

说出自己选择的实物

课1.1.学生汇报

2.说说你的测量方法

3利.用的工具

堂3.总结交流

观察、发现

教三.情景创设,积极发现1.

(导学清单第二题)

2.联系生活实际

学1.观察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2.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

流正确判断3.合作探究,交流算法

四.本课总结:1.学生自我梳理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

收获和感想?2.小组内交流检查

3.汇报困惑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课本19页的数学万花筒,

感受曲线图形面积与直线图

集体交流心得

形面积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3

《圆•练习一》第一课时导学案

题练习一

课年

型练习巩固课Z六年级执教者

内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练习巩固

这节课是在认识圆、半径、直径,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且掌握半径、

材直径和圆心的作用以及半径直径与周长、面积之间的联系及各自计算方法,圆

读是轴对称图形之后的练习课。通过恰当的复习梳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A类:复习梳理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等有关知识,熟练运用公式

目B类:通过讨论交流,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巩固已学知识

C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r一

二重点:梳理复习知识点。

片难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1、复习回顾第一单元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方法整理。

作2、完成导学清单。

-24-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激趣导入

各组先给一次机会,然后组长补

课让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你

了解圆的知识有多少?

堂二、汇报展示

教清单第一题是对第一单元知小组内先讨论订正,由代表发言

识的概括,让学生汇报订正。

三:策略展示。

完成导学清单第三题小组内梳理总结,全班交流,资

程源共享

四、总结

学生思考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第

一单元的知识有哪些更深的回顾梳理

认识?

提出自己的困惑。

五、发散思维,突出个性

学生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收自主收索

集一些感兴趣的题目一起解

小组交流解决

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5

《圆•练习一》第二课时导学案

题练习一

课年

型练习巩固课Z六年级执教者

内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练习巩固

教通过第一课时的复习,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这节课主要是

解熟练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间接运用公式的题目,并能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类: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直径、半径、圆心、周长和面积的认识,

学A

习理解掌握计算公式

目B类:通过讨论交流,巩固学习的知识

C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总结与巩固的方法

难重点:利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点难点:求组合图形面积和阴影部分面积

1、完成练习一中的问题。

2、完成导学清单。

-26-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汇报导入

通过圆的学习,你理解小组各选一名代表汇报,比一比

和掌握圆的那些知识,会解谁知道的多。

决那些问题?

二、解决困惑

对练习一中有困惑的问题进

课行集中解决。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中梳理知识

1.导学清单第1题

教1、组内交流

2.导学清单第2题2、汇报。

3、适时点拨

3.导学清单第3题

四、总结

学生思考交流

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

感想?回顾梳理

提出自己的困惑。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作业:课本22页11、1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

《百分数的应用(一)》第一课时导学案

《百分数的应用(一)》

型新授课年级六年级执教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24页

教教材通过“水结成冰”的实际例子,引出“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活

材动中,一个小朋友用水制作冰块时发现体积变了,引出“水结冰体积会增加”

读的知识,然后教材再呈现一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积变化”中的数量

关系,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教A类: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

学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标B类:能计算”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C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苣重点:会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预1、自学课本23页一24页内容,想一想”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单位

“1”是谁。

业2、查找资料:水结成冰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3、完成导学清单。

-28-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关于百分数,

你们已经学过哪些知识?小组交流

课2、引入。板书课题:百

分数的应用(一)。

堂二、探索新知交流:(1)水结成冰体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积会怎样变化?

出示课本第23页教学情(2)你认为“增加百分

境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

教之几”是什么意思?

息?

利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3)对线段图进行解说。

分析问题。(4)说说算式表示的意

学列式计算。义。

三、练习巩固

流交流课本第23页“试一

试。汇报交流。

第24页“练一练”1、2

题。

四、全课小结

回顾梳理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

会了__________o收获或困惑。

五、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男生20人,女

生16A-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

数多百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人

数少百分之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9

《百分数的应用(一)》第二课时导学案

百分数的年级六年级课型练习课执教者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练一练”

教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

材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节课,通过“练一

分练”中的题目,更进一步掌握“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等具体问

题的解决方法。

A类: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B类:进一步掌握“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等具体问题的解决方

法=

标C类: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重点:能解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习1、完成课本第24页“练一练”

内2、完成导学清单。

-3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

一、基本练习:口答

说一说下面各题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1、先独立思考

1、一种电脑降价了15%o

2、指名回答

2、今年比去年增产20虬

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3虬

二、指导练习:

1、组内交流

交流课本第24页的“练一练”中的疑难

2、汇报

问题。

教三、练习巩固:

法官我来当

1、甲数比乙数多20%,乙数就比甲数少

1、先独立判断

学20%o()

2、交流

2、甲数是乙数的10%,乙数比甲数多

10%o()

流3、720吨比288吨多15%。()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小组交流

收获?

五、作业:下表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部分国

家金牌榜,解答问题。

中国51枚、德国获得的金牌数约是

俄罗斯的百分之几?

美国36枚

2、中国获得的金牌数比美国

俄罗斯23枚

约多百分之几?

英国19枚

3、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

德国16枚

尝试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1

《百分数的应用(二)》第一课时导学案

百分数的应用(二)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课执教者

内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25~26页

在“百分数的应用(一)”中,通过具体情境,学生学习了“增加百分之

几的”意义,本节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增加百分之几”的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A类: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

数意义的理解。

学B类: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目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标中的密切关系。

C类: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