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_第1页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_第2页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_第3页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_第4页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8/20241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生机制诊断预防治疗不良反应监测5/8/20242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一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尽管化学结构不同,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效应大同小异。

1典型抗精神病药

神经系统:

锥体外系反应(EPS)

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50%一70%。

急性肌张力障碍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

静坐不能

迟发快运动障碍

恶性综合症5/8/20243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精神方面:

过度镇静

抑郁状态

精神运动性兴奋

意识障碍或中枢抗胆碱能综合症

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

心电图改变

心源性猝死

白细胞减少

其它副作用

口干,流涎,

肝功能异常,

便秘,尿潴留,

体重增加,

皮疹,视物模糊等。5/8/20244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EPS显著减少,氯氮平喹硫平发生率与安慰剂对照无显著差异。

催乳素升高

体重增加及代谢

其它:以抗胆碱能副作用,QTc间期延一长等。5/8/20245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二

可能的发生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神经介质的阻断,是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和各种副作用的生化基础。

5/8/20246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1多巴胺神经:

大脑内的四条多巴胺通路

——

中脑边缘通路

中脑皮层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

结节漏斗通路

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多巴胺功能增强——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或精神病性症状有关。

中脑皮层(皮层额叶)通路功能的减弱——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阻断——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EPS)

结节漏斗通路——泌乳素分泌增加。

5/8/20247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25一羟色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和较少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的特点源于对5一羟色胺受体的拮抗。黑质纹状体和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中5一羟色胺能活性降低可以增加多巴胺的传递。3

过度镇静:与药物阻断H、α

、ACh,抑制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有关。

4体位性低血压:与肾上腺能受体阻滞有关。5/8/20248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三

诊断

锥体外系统:由基底核(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下丘脑核、黑质、红核、脑干网状系统组成。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被阻断导致EPS。

抗精神药物导致的EPS为医源性运动失调,分为急性和慢性症状。

急性症状可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几小时或者几天内发生,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综合征。

慢性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在3个月至数年后出现。

5/8/20249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抗精神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特点起病时间治疗评定量表静坐不能主观感觉肌肉运动、坐立不安数小时至数天

普萘洛尔苯二氮类ESRS

BAS肌张力障碍持续的肌肉收缩数小时至数天注射抗胆碱能类药ESRSSAS类帕金森综合征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数周

抗胆碱能类药物

金刚烷胺ESRSSAS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舞蹈病样运动3个月至数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维生素EESRSAIMS迟发性肌张力障碍迟发的肌张力障碍

3个月至数年氯氮平ESRSSAS5/8/202410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AIMS:异常不自主量表;BAS:静坐不能量表;ESR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SAS:SimpsonAngus量表四

预防治疗1运动副作用与恶性综合征5/8/202411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一运动副作用与恶性综合征5/8/202412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

代谢副作用5/8/202413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三

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5/8/202414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四

其他副作用5/8/202415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五

不良反应监测

精神病患者与一人群比较,患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服用抗精神病药进一步增加了患这类疾病的风险。

医生应经常询问患者服药后的主观感受,并经常性检查药物影响躯体健康在客观体征上的不良反应。

1体重增加

关注体重指数(MBI)的变化。使用抗精神药物初期每次诊治病人都应测量观察体重变化。

此后每6个月测量一次。

5/8/202416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2血脂紊乱

使用抗精神药物前,应测量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

此后定期监测,每半年或一年测量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糖尿病

治疗前测一次基础血糖水平。

对有明显糖尿病风险者,如体重增加超过7%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在治疗开始后每4个月监测一次空腹血糖或血红蛋白ALc水平。

然后每半年或一年测量一次。

5/8/202417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4心血管疾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高风险,也会具有高风险的心血管疾病。

特别是引起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改变,心率失常、QTc间期延长等。

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评估。

5泌乳素水平增高

若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增高,可引起不能耐受的性功能副作用,以致治疗中断。

应经常询问患者有关性功能的不良反应。

女性患者要问及月经的变化、性欲和不期待的溢乳等问题。

男性患者应问及性欲、勃起功能和射精状况的变化。

5/8/202418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6运动障碍

EPS和TD等运动障碍与每种抗精神药物都有关。

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量表评定,有助于确定其存在与否和严重程度。

常见评定量表有

AIMS:异常不自主量表;BAS:静坐不能量表;ESR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SAS:SimpsonAngus量表

7心电图改变

(1)

窦性心动过速。

(2)

心电图异常T波改变、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传导阻滞及心率失常。

5/8/202419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

心电图异常最早在服药一周内出现,大部分为无症状的、良性的,通过对症处理减药或停药,大多病人可恢复。

预防:1选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药物2高危病人慎用3定期监测心电图4尽量避免多联用药5出现症状者减药、停药或换药。

5/8/202420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

(3)心源性猝死:

由心脏原因引起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死亡。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发生猝死多为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心肌病所致。

其中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C)最突出。

临床表现:昏厥、抽搐、发绀、心跳呼吸骤停。

心电图特征:心室率160-280次/分,QRS波群增宽,其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反复发作,易变为心室颤动而致猝死。5/8/202421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课件

预防:1高龄、心脏病患者为易感人群。2低效价、高剂量影响心脏安全。3心电临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