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进度计划周节教学内容备注5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4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5二、角的度量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6角的分类画角7三、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8笔算乘法9四、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考试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笔算除法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六、统计七、数学广角八、总复习总复习期末综合复习期末汇考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数位顺序表读数。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计数单位教学准备教境教位顺序表模型,有关地区的图片,亿有多大的图片学境学生应准备100粒菜籽有多少,计数器等问5分一、学前热身2、读数:825720057400304……3、说数的组成2345学学|分二、自学了解2、思考、交流①什么情况下,什么内容时用比万大的数?②你认识的万以外的数有什么形式的?③你会说比万大的数的组成吗?55析—分三、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你们从图中看出这是我国的哪些地方?你能估计一下每个地区有多少人吗?(生试读谈你是怎样读的2、数一数、拨一拨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百万,10个千万是一亿。3、讲计数单位4、探究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练|分四、巩固训练:2、十万十万地数,从六十万数到二百万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5、说数的组成及各数位表示多少的数评35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2、你还想知道什么有关数位和亿的知识?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作A层1、预习亿以内数的读法2、写数的组成亿以内写十个业设计B层1、背诵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规律2、说3750009580752各数表示多少1、背诵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规律2、说8500、3205、9080各数位数表示多少教学反思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计数器进行传境教学使学生直观地形成能利用计数器上的拨珠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器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推引出各计数们读写大数时学生常常感觉到困难,出现错读,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情《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学习读数,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解写大数2、理解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3、理解读数的规则,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数级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难点数级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教境自制数位顺序表,计数量的计数器学境学生搜集生活中遇到的大数问5分1、你学过哪些计数单位?万级包括哪些数位?2、读数,并想想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学|分二、自学1、创新研讨:请你当播音员,播报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所得到的人口数据,(小组内试报、交流2、小组讨论如何分数级(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万级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只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3、讨论:级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中间有0的数的读510510三、探究新知1、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相似,只要在个级读法的基础上加一个万字就可以了。2、万级末尾有零的只读:××万××不读零。3、万级中间有零的:如:64007000不读零64047000读一个零4、万级中间末尾都有零的:如:850010300读个级的零805010300读万、个级的零练l分1、师在计数器上拨数,生读数2、读数练习(同桌互读练习3、填空:评评3151、总结含两级数的读法2、你的收获有哪些3、你哪些地方不明白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读法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百作A层1、熟记数位表,数位间进率设计数各5个。B层1、熟记数位表进率2、写出下列数的读法:8050072031057201C层1、熟记数位表进率2、读数3765482030720000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情及效果反思: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注意含两级数的读法中个级数和万级数在读法上的不同地方,每级末尾或中间改善及提高反思:学生对大部分知识觉得有难度,教师需要对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大《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2、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3、提高学生正确写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掌握0占位的情况教学准备教境数位顺序表,计数器学境学生预习课文内容,计数器教流程问5分①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先读万级再读个级②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读,读几个?2、导入: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学|分二、自学新知1、创新情境手拉手捐款活动捐款钱数,生听师读后试着写2、给出一组数,生小组合作试着写数。3、用计数器拨上面一组数4、自主写数,同桌互练析5l分三、探究新知1、学习写数汇报以68500000为例,说一说这个八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我们就对这数位顺序表的千位写6,对齐百万位写8对齐十万位写5,其他数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2、生当教师试着写三千零八十万3、小结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没有单位写0程练|分1、自主写数生生互出数写数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15693000二千零五万七千九百:200579003、学生借助计数器完成写数一个数由5个亿、6个千万、3个万、9个百和4个一组这个数写作<560030904>评351、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2、你有什么收获?3、你有什么疑惑?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15693000作A层1、书中8页2、3题2、9页4、5、6、7、8、9、10、113、12页12、、13、14、15、16设计B层1、10页7、8、9、10、112、12页12、13、14、151、书中6页例32、书中7页做一做,8页1、2、33、书中9页4、5、6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利用知识迁移进行教学的,对于整万数的写法,学生体会到了只要按照位及数的写法来在后面在总结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呈现的是学生讨论的情境,情境中的问题突出写数的关键,并完全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给学生及大的探索及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归纳写法法则,使学生系统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前方法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教境创设比较学习的情境和相关图片、数学卡片。学境学生自制数位顺序表问5分1、同学们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2、想一想如果用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亿以内的数可以吗?学|分二、自学探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用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比较亿以内的数(位数不同的2、位数相同的方法初探3、质疑4、讨论5、汇报教学55析—分四、共同研讨1、位数不相同的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比较大。2、位数相同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比较它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3、集体讨论:4548004850004、454800和4547605、小结比较方法程练|分四、巩固训练1、书13页做一做2、书16页1题3、同桌各写一个大数,比较两人写的数。4、同组三人各说一个大数,比较三个数的大小。评351、小结:比较大的方法2、本节课你的收获3、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何疑惑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作1、书16页2题,18页6题2、排列例题中六省份的人口数业设计B层1、12页14题写浸透并比较数〔横的大小2、16页2题两数大小比较(前后顺序C层1、书12页12题比较两组数大小2、书10页7题,写数并横的比较两数大小教学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中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学情及效果反思本节课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改善及提高反思:《多位数的改写》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多位数的改写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重点多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近似数的判定教学准备教境师准备有关血液成份的资料学境让学生生动学习所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5分1、复习读数:2360000、100000000、12350000法解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本领。学学|分二、合作探穷1、学生读老师出示的一组大数看有什么特点2、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3、小组汇报发现的规律4、小组内讨论其他大数的书写改写规律5、学生讨论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学析5|分三、探究新知1、讲析整万数改写方法:将整万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改写后只是计数单位由一变成了万而数大小没有改变,所以改写前后是用等号连接的2、讲析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去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原则:如果被舍去的部分首位数字小于5时,就舍去这些数,如果被舍去的首位数字是5或大于5时,就要在保留部分练|分四、巩固训练1、改写整万的数5000000=500万2、改写非整万的数485000=48.5万10000=1万9600000=960万3、改写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1843527≈184万16737700≈1674万4、生练习将13页做一做中的数,用小数法改写成用万作单92504=9.250千万92504≈9万28906=2.8906万28906≈3万评351、小结:①改用万作单位的方法和原则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原则2、本节课你的收获和困惑板书设计9600000Km²=960万Km²17100000Km²=1710万Km²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作A层1、教材16页3、17页5、18页82、从生活中找出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识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近似数业设计B层1、教材17页4题(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用准确值,什么情况下用近似数并举例2、教材18页71、15页做一做,14页做一做1、22、说下面各数在几万之间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中,我始终将学生当作学生的主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针对本节课的知识,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通过写、做让学生掌握整万的数写在以万为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知道浸透的产生过程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千亿及万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3、使学生体会感受生活中数的应用,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境了解数产生的历史学境自己收集有关数的历史的资料教学流程问5分1、师:想一想,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生:大胆叙述,展开思维2、我们每天和数打交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学|分二、自学新知1、同组交流,你们对数的产生的历史的了解①、你们知道古人怎样户数和?②、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2、讨论交流各国的数字3、学十进制计数法①、了解其他进制②、了解十进制5—5—析分三、共同研讨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①、过去人们都是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地应,后来发明了符号②、不同国家的符号:巴比伦中国罗马③认识自然数,0、1、2、3……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每想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练|分四、巩固训练1、背诵2、十进制计数法数级分=个级、万级、亿级数位顺序表:个位、十位、百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评评3151、总结:自然数的特点十进制计数法2、本节课你的收获或不解之处板书设计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每想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作A层业设计B层特点自然数定义、特点十进制的定义,会用来做题教学反思本节从数字产生的历史入手,让学生感知各个历史阶切身体会数字的发展历史,初步认识自然数,为以后的学让学生能过阅读课外资料,了解更多的计数方法和数的《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2、使学生能够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3、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把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重点多位数中间有0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教学准备教境创情让学生去亲自体验把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扩展到亿以上的数学境了解数位顺序表亿以上(亿级的数位名称、进率教学流程问5分1、出示数位顺序表:并读万级以内的数2、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大数,是我国海洋产业总值723400000000元,怎么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分二、自学新知1、自学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同桌试读,组间研讨读数方法②、汇报交流2、自学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以亿以内数的写法为参考,同桌讨论②、汇报交流3、尝试验证改写数55析—分二、探究新知1、讲析亿以上数的读法出示数位顺序表,按划分数级的方法给723400000000分出个级、万级、亿级,然后让学生试法,并说说为什么七千二百三十四,后面加了亿而不是万师先写出:三亿、三十亿九千万,让学生在数位表上写出练|分四、巩固训练1、读数:2、写数二十五亿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七千零二十亿3、改写:300000000=亿1276270000≈13亿20897000000≈209亿1276270000=12.7627亿20897000000=208.97亿评351、亿以上数的读法小结2、小结亿以上数的写法3、总结数的改写4、你的收获和不解之处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读、写数时,从高位读〔写起,先读〔写亿级再有就读(写0占位,如果结尾的0就不读,中间的只读一个零。作A层1、在括号里填上使式子成立的数2、教材30页第10题,29页第8题业设计B层1、教材29页第8题、第7题2、教材28页第3题、第5题3、教材22页、第2题C层1、教材21页做一做、22页做一做2、教材28页第1题、第2题、第4题3、背诵有关定义、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对大数写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情及效果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多数学生都能自己完成,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够学有所获。能力弱的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顺利完成。改善及提高反思:在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器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计算器的认识与计算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2、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探索计算规律教学准备教境创设会计情境,进行计算竞赛学境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学流程问5分学l分二、自学研讨1、自学、同组交流对计算器历史的了解2、交流珠算加法的方法行应用4、练习自学输入数字5、小组合作(分工记录计算加、减、乘、除的方法—5—5析分三、共同研讨1、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春秋时算盘,最早算筹有数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用拇指拨上1、2、3、4用食指拨去1、2、3、4用中指拨上5,拨去5用拇指、中指联合拨上6、7、8、9用食指、3、计算器的使用,产生的历史计算时用好键盘上的各个键子程练|分四、巩固训练1、用算盘计算:1+2+…+10=552、用计算器计算:1+2+…+10=55通过上面两种方法的比较,体现算盘在某种程度的越性③游戏9×9-198×9-2987×9-3………评351、总结:计算器产生的历史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本课低估的收获,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运用二、计算器:各部名称,产生历史使用方法作A层设计教学反思行为及观念反思:本节课利用教具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来了学生对本课知识很感兴趣,都积极共同学习,但部分学生操作起来还改善及提高反思:今后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继续使用计算器,为以后学习打基础。《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1亿有多大课时1授课时间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感知和体验1亿有多大教学难点推理、概括1亿有多大教学准备教境创设想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1亿的多少学境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数据、资料教学流程问5分1、猜想:用一十百分别说一句话,并体验相应的数量2、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3、质疑:1亿名小朋友手拉手能围地球一圈吗?学|分二、自学新知1、同组内:分工负责交流1亿有多大2、老师提供一些素材,各组选择。3、班内交流各组实验结果析5|分三、共同探究1、以1亿张纸摞起来多高为例①先量出100张或200张纸的厚度,再进行了推算②准备的工具100张纸、尺子③测量,计算与猜测折进行验证④总结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2、总结、:各组的实验步骤程练|分四、巩固训练1、生猜测,验证1亿小学生手拉手有多少米2、生猜测并验证1亿根跳绳连起来有多少米3、生猜测并验证1亿本课本摞起来有多高4、生猜测并验证1亿个足球放在多大的空间里才能合适5、生猜测并验证1亿个沙包所占的空间有多大评351、总结:验证1亿数有多大的方法步骤2、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步骤:猜测确定方法测量、推算验证猜测作A层预习单元复习,整理本单元知识点看自己掌握情况设计B层复习本单元知识,找出自己模糊的地方复习本单元定义复习看自己哪些地方不会,做相应的例题教学反思本课属实践与应用内容,教学中应该再多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一单元课题第一单元复习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第一单元所学知识教学重点读写数的准确率教学难点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教学准备教境小黑板本单元的定义,概念典型题学境复习本单元知识教学流程问5分1、课前口算卡练习2、卡片读数练学学|分二、自学新知1、小组间合作概括本单元学习内容2、小组内总结:读数方法推猜1亿朋多大写数方法改写方法求近似数的方法计算器计算方法析5|分三、探究新知①讲读数方法〔万以上亿以内以及亿以上数②讲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没有的用0占位③改写的方法:整万的、非整万的整亿的、非整亿的2、求近似值的方法,比较近似值与准确值的用处的不同练|分四、巩固训练1、同桌互想写数,读数(各两个二百亿零八十万七千,写作:20000807000六百亿零九百零二万,写作:60009020000②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80200000000=802亿5000000000=50亿③求近似数亿作单位990000000≈10亿2030000≈20亿评评3151、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框架2、谈你本单元掌握不好的地方板书设计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求以亿万作单位的近似值作A层练习三全部习题业设计B层练习三第4题——第19题练习三全部习题教学反思行为及观念反思:本课复习课,综合了本单元出现的知识,先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再解决问题效果较好。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学习效果较由于本课内容多、容量大,因此讲解不够细致,对个别差生还需加强训练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二单元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的区别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一点画射线、直线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用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教学难点角的形成教学准备教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示学生所画的各种各样的直线、射线、角学境问5分1、复习线段:师画一条线段,问:老师画的是什么?线段有哪些特点?2、导入:把线段的一个端点擦去,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学|分1、认识射线:(1)用手电筒发出的光线让学生指出射线(2)画射线(3)列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4)画直线2、自主学习、思考: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和特3、小组讨论: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4、角的认识:自主学习,画角,说一说,概括巩固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析5|分1、画射线要注意什么?〔射线是直的,只一个端点2、画直线,直线有什么特点3、画角:(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意义(3)表示角的符号∠射线直线边练|分1、怎么样画射线?从已知点A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AAA归纳: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2、经过已知点A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归纳: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3、用点A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组成什么图形?边射线是角的边边射线是角的边评351、总结:这节梨你学会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发现?3、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A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射线、角AA边边边直线:没有端点角:有一个顶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条边作A层1、教材36页1——2端点业设计1、36页1-22、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1、36页1-92、画一条长5cm的线段3、画两个方向相反的角教学反思本课运用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的过程框架,让学生亲历《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二单元课题角的度量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量角的度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3、问学生渗透观察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教学难点能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教学准备教境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学境每生准备一个手电筒,会直观描述长度单位和角的特点教学流程问5分(1)昨天我们学习了角,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角(2)出示角,说一说各部分名称,比较哪个角大?学学l分1、认识量角器:学生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分组认读量角器上的10109018000等角度3、学习角的度量方法(1)各小组尝试量角(2)汇报量角的方法4、讨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关系?(1)操作(2)汇报5—5—析分1、讲解量角器的特点:(1)一个中心(2)两0刻度线1度的由来: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3、角的度量方法: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线流程练|分2、量角(1)38页1题(2)同桌拿量角器,互说角的度数,如30(3)动手量同桌画出的角351、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点点重合,边边重合2、角的大小与谁有关读准度数3、你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角的度量量角的大小要有量角器作A层1、教材39页3、42、先估计下面各角的度数,再量一量业设计1、39页3、42、量下面角度数400角、1400角、1500角2、拼一拼:用三角板拼1350角教学反思学生对量角步骤理解不好,对点点重合,线线重合,读准数做的不好加强训练,多进行操作练习《角的分类》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二单元课题角的分类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认识理解直角、锐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2、使学生感悟各角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依据角的度数区分各种角教学难点理解周角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境量角器、折扇、三角尺、活动角学境量角器、三角尺问5分1、复习量角的方法2、导入:师出示两所折扇做一个展示的动作,让学生观察你学|分1学习周角(1)生小组合作,猜想扇子转了多大的幅度形成周角(2)实践验证猜测2、学习平角、直角(1)小组合作认识平角,直角(2)思考讨论:平角、直角、周角有什么关系教y析分1、讲析周角(1)师示范画周角的方法(2)生演示画法顶点2、讲析平角(1)师画平角,让学生思考,平角有什么特点(2)动手操作:(3)讲平角分成的两角的关系3、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程练|分1、把下列角分类锐角直角钝角2、教材,43页4、44页53、量一量,并按要求∠1=900∠1是角∠2=是角Z3=是角4、判断:(1)1平角落2直角〔2(2)钝角都大于锐角(2(3)钟面上3:00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评351、总结: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的关系2、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周角落360锐角小于90₀900<钝角<1800角的分类1周角=2平角=4直角1平角=2直角=18001直角=90o作A层1、教材42页12、求角的度数设计4B层1、教材42页143页1、42、教材44页6C层1、教材42页12、教材42页2、43页2教学反思本课前我准备了折扇做为辅助教具,学生能通过折扇的变化体会的不同分类学情及效果反思:的改善及提高反思:再练时设计多样的题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了解的图形《画角》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二单元课题画角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2、初步培养学生作图能力3、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己探索画角的方法教学重点准备指导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难点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教学准备教境用量角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和类比思考找解决方法试一试总结自己画角教学流程问5分|分1生小组合作,自学画角(1)画450角,并讨论画角步骤(2)汇报画角方法2、学生演示画角方法(1)画700角(2)画1350角55析分师演示讲解:画角的步骤以600角为例(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与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0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为角的一条国和顶点通过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程练|分1、按要求用量角器画角①画750角②画一个比600大的角③画一个比900大400的角④直角2、用三角板画角要求:①独立完成②告诉同学你是怎样画的③展示给同学看评351、总结:你能总结出画角的方法吗?2、谈谈你的收获,兴趣浓厚的地方板书设计00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2在量角器60₀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3、连接射线顶点和600刻度线处的点A层1、教材42页12、量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说说发现了什么?B层1、按角要求画角C层1、画一个650的角2、画一个850的角教学反思学情及效果反思:改善及提高反思:还应多指导、多练习以防画错角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三单元课题口算乘法课时1授课时间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也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简便算法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境采用创设情境优化算法,排解疑难的基本训练学境同伴互助,交流评比游戏设疑教学流程问5分1、谈话:上学时你借助过什么交通工具?2、导入:有个同学喜欢骑自行车,他每小时行16千米骑自行车3小时约行多少米?学分1、例1学习(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2)指名列试(3)用不同算法的代表汇报交流(4)各组口算结果比较,总结口算方法2、用上法自学例2教流程析5|分总结口算方法:16是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先算出3个10和3个6是多少,然后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30+18=48所以3个16是482、例2160×3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答?同桌说一说个0练|分1、尝试口算①指名说一说16×4的口算过程和得数②同桌互说23×5的口算过程2、尝试口算130×52×380150×67×13鸡米花多少钱?②麦当劳买五赠一,一次买6个冰淇淋至少便宜多少钱?3评3—51、归纳简便算法:算,然后在后面添一个2、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口算乘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16×3=48〔千米2、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160×3=480(千米作业设计A层同步轻松练习比一比解决问题B层同步轻松练习比一比想一想C层同步轻松练习小神算读书竞赛想一想教学反思用旧知自学新知学情及效果反思:学生课堂反映较好,乐于去探索实践,得出学习方法学到了学法改善及提高反思:多设计让学生自学的环节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三单元课题笔算乘法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2、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以能正确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教学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教学准备教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学境有序地操作和思考,有条理地角决问题教学流问5分2、导入:145×12这道题是几位数乘几位数?请学生们估一估,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学学|分1、尝试练习(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2)列式145×2(3)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学生讨论(1)集体讨论算法(2)展示做法3、理解法则:学生回顾计算过程,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最后再怎样?4、对比例题:观察45×12和145×125、验算:如何检查?教学流程析5|分(1)学生讨论(2)展示几种做法(3)回顾145第一步:先算2乘145,得数中末位和290第二步:再算十位上1去乘145,(4)归纳总结法则:a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练2、计算比赛3、判断:评评315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归纳法则板书设计笔算乘法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45×12=1740(千米答: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作业设计A层同步轻松练习看谁快算一算B层同步轻松练习列竖式计算数学门诊C层同步轻松练习列竖式计算快乐出发教学反思本课从速度×时间=路程的公式入手,让学生感知了路程问题的数量学情及效果反思:改善及提高反思:今后教学中应多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习《练习题》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三单元课题练习课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巩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使学生能熟练的进行计算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认真书写及检查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境口算卡学境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流问5分1、复习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口算训练:160×3240×4180×3学学|分1、错题门诊,采取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改一改 2、教材51页63、教材51页5析5|分一、错例分析: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有针对性的讲解,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二、巩固法则1、51页62、51页5练I分1、不用计算,判断对错2、教材51页第8题3、52页94、52页105、52页11评评3152、谈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积两位数的十作业设计练习七1——3题B层练习七2——5题练习七4——7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利用知识迁移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获取学习计算方法,因此兴趣个别学生对乘法运算方法还不能完全掌握计算时出错,要进行个别《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三单元课题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教学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境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学境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成功体验问5分1、口算:12×1023×1032×308×132、提问:6×503、导入:观察6×50和24×20,因数有什么特点?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你会做吗?160×30学|分2、学习例2②①观察例题,这道题与教材学的有什么不同?②小组合作,找出算法。教学流55析—分一、例2①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0×30=4800(千米答:行4800千米。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在积的末尾添上因数末尾一共0的个数二、例2②普快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106×30=3180(千米答:行了3180千米。练|分1、谁掌握的最棒:2、课本53页做一做4、①一个因数是360,另一个因数是30,积是多少?②306的23倍是多少?③15个703相加的和是多少?评评3—3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学结归然3、预习下课内容书设计例2: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①160×30=4800(千米②106×30=3180〔千米答:30小时它们各行4800千米、3180千米。作业设计A层同步轻松练习快乐出发轻松演练B层同步轻松练习轻松演练生活中的数学C层同步轻松练习生活中的数学看谁算得快本节课还是以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为主,在关键处给予点拔,学生80%能掌握。学情及效果反思:改善及提高反思:学生练习题少,放弃低还需加大训练密度和强度,以确保准确率。《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三单元课题课时1授课时间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走过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走过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境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和描述、自主探索、初步感知速度问5分2、谈话: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分1、建构概念①、说一说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②了解速度概念2、学习例3①找出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是什么?②小组交流,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析5分1、建立概念介绍相关资料:喷气式飞机的速度800千米/时,火车的速度60~120千米/小时,自行车的速度15千米/时步行速度4~5千米/时2、讲述概念把每小时、每分、每秒行驶的路程,叫速度3、例3①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②同桌讨论列式③归纳练|分一、当个公正小裁判2、小明每分钟走的路程不叫速度(3、知道了路程和所行驶的时间、速度,可用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去计算二、另一种方法表示三、小明早上从家到校要15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明每天约走多少米?评35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2、归纳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书设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行多少千米?80×2=160(千米答:汽车2小时可行160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6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225×10=2250(米作业设计A层同步轻松练习快乐出发轻松演练B层同步轻松练习轻松演练(直接写得数生活中的数学C层同步轻松练习生活中的数学列竖式计算学情及效果反思:学生对速度的写法,还不很熟练,速度的读写还要加强。改善及提高反思:间还是少。《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三单元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课时1授课时间维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数学有趣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规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看经验,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变化而变化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学准备教境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学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教学流程问5分1、口算:6×220×46×2010×46提问:观察上面的题,你发现了什么?学学|分1、概括规律①小组交流发现规律:20是2的10倍,200是2的100倍,20是10的2倍,10是5的2倍(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学流程-5-5析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了10,积也乘1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2、验证规律:①用积的变化规律真空②自己举例练|分一、组织练习,根据5×3=15写得数评35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作业设计同步轻松练习快乐出发轻松演练(算一算,想一想同步轻松练习快乐出发轻松演练(口算不了,比较大小同步轻松练习快乐出发轻松演练(买书活动乐园教学反思学生能理解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对扩大,缩小同时进行的理学生练习的机会少,题少,教学时间紧,因此难保学《估算》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三单元课题估算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要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2、让学生进行估算练习,使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教学重点恰当地选择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对两个因数的积进行估算教学准备教境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估算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境交流的空间,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分析,探讨估算教学流程问5分1、谈话:每个沙发垫46元,妈妈买了12个,妈妈应带多少钱合适?说明理由2、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学学|分1、提问题〔自学步骤①读题②分析数量关系③对应该准备多少钱怎么理解④列式,49×1042、合作探索①独立估算:用自己已有的估算方法独立估算②小组交流:估算方法,结果③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教流析5|分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归纳整理方法一:49≈50方法二:49≈50质疑:你在对两个因数的积进行估算时,有什么原则?(将两个数看成整十或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总结估算要注意什么?练l分一、练习估算:2、小红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三、判断:1、估算的结果不精确,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2、102的79大约是800(3、估算的结果总比准确值大(3评35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认为估算有用处吗?你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人们应用估算的地方有哪些?板书设计该准备多少钱买票?50×100=5000元答:应准备5000元50×110=5500元答:应准备5500元作业设计同步轻松练习快乐出发轻松演练(填一填,放飞气球B层同步轻松练习快乐出发生活中的数学同步轻松练习轻松演练〔算一算,想一想活动乐园教学反思有了前面计算的基础,估算的内容设计相对题多了些,为的是让学生学生的估算方法基本掌握,但马虎的现象还是很严重,要进行思想教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四单元课题垂直与平行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2、初步认识垂直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教学难点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境毛线、直尺、三角板、小棒学境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问5分1、直线有什么特点?2、谈话:两根小棒可能摆成什么图形?请同学们摆一摆学|分一、探究新知1、学生学习平行线①学生自学在练习本上画两条直线,看有什么位置关②引导分类③总结什么是平行线2、生举生活中的例子3、用上法认识垂直析5|分一、平行线的特点①不相交②在同一平面内22二、垂直1、讲:如果两条直线相交直角,这两直线互相垂直,2、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想等(1)在平行线间画出几条垂直线段(2)观察度量线段长度练|分一、填空:足二、举生活中平行、垂直的例子三、摆一摆,1、用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2、用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3评351、总结本课你知道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疑惑?3、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垂直与平行平行线: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垂直: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作业设计A层数学课本65页垂直与平行的定义B层数学课本65页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同步解析数学课本65页垂直与平行的定义68页第1题同步解析教学反思学情及效果反思:学生中有个别学生空间观念不强,对同一平面同内的图形位置关系改善及提高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这方面的有利于空间感的问题,帮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垂直的画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四单元课题垂直的画法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2、能用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让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含义教学重点正确画垂线,知道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准备教境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愉悦的情绪学境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自主掌握新知教学流程问5分我们已经学习了垂线,什么叫垂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垂线学学|分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①让学生自己尝试画②小组交流画法③总结画法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1)小组合作画(2)班上交流画法教学流55析—分一、指导画垂线的步骤1、用三角尺画垂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是已知直线的垂线。二、直线外一点的直线画垂线练I分一、学生自主尝试画过直线上一点垂与直线的垂线二、学生动手操作过直线外一点的直线画垂线三、学生操作验证:四、发现垂直线有何用途五、生活中用到垂线的地方评51、你这节课学生了什么?2、你最高兴的是什么?还有什么地主对自己不满意?板书设计垂线的画线作业设计A层数学课本同步解析41页第一题同步解析41页第一题同步解析39页画一画、5题41页第一题教学反思学生愿意动手作图,但学生作图不细心,不够准确要培养学生的细作题的习惯《平行线的画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四单元平行线的画法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2、通过动手画一画,知道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的特点教学重点正确画出平行线、长方形、正方形、体会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教学难点正确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教学准备教境直尺、三角尺、长方形、正方形学境直尺、三角尺问5分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平行线,什么叫平行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平行线。学l分1、学习平行线的画法①个人尝试画②组内交流画法③班上汇报④师生总结画法2、练习边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研究平行线间的距离的特点4、学习画长方形、正方形析5|分1、平行线的画法(1)自由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2)画过直线外一点与直线平行的平行线的方法3、指导画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练|分一、学生练习画任意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二、学生自主练习画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线三、学习利用新知画长方形,正方形3-评3-51、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2、你想学习哪些关于线段一直线,图形的知识3、预习下一例题书设计平行线的画法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线间距离相等作业设计同步解析B层同步解析同步解析1、38页轻松演练3、39页活动乐园教学反思有了作垂线的基础,作平行线相对好了些,但学生对正确掌握平行线学生很喜欢画图,但在画图的技巧方法上还要经过训练来提高,课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教学设计四年备课者第(四单元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关3、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并了解其特征。2、掌握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四种图形的运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感受四边形辨别出四种图形教学准备教境图形模型、图片学境教学流程问5分复习回顾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有什么特点?生:特点〔略学|分借助分类探究新知1观察课本70页观察教材情境图,找四边形。(生边说边画2、小组合作:动手画四边形再分一下类。3、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边形的特点?5、研究梯形,梯形有什么特点?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并利用6、观察图形,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析5|分质疑解析1、观察情景图,看到美丽学校,哪用四边形围城的。2、小组合作对画好的四边形分类,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利用三角板和、直尺操作板书定义。4、利用学具探究梯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板书5、观察图形,探究关系(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2)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3)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4)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练练|分巩固练习(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3、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它们一定相等。<>(4、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平行线延长后可以相交。〔(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个梯形评351、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2、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我希3、预习下一例题书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作业设计数学课本1、71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2、73页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数学课本1、71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2、画两个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数学课本1、71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2、画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行为及观念反思:本课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在校园图中找四边形调动学生学习兴学生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活动中学习知识得到收获,体验学习数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年级四年备课者第(四单元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教学准备教境课件、四根木条、剪子图钉三角板、直尺学境自制长方形框、直尺、三角板、剪子教学流程问5分一、回顾旧知2、这些图形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3、质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征呢?学二、动手操作感受新知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教学流程55析—分三:探究新知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件展示<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课件展示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现在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梯形个部分的名称。梯形的高怎么画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展示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练练|分四、巩固练习1、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2、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4、73页3题。剪一剪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课件展示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评评3151、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你对今天所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平行线上一点向对边所作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两底之间的距离就是梯形的高。上底底底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下底作业设计同步解析数学课本同步解析41页火眼金睛解决问题同步解析41页火眼金睛解决问题活动乐园教学反思性,易变形的特性。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理解,再进一步用已有知识画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学生对动手操作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易变性的特性很快获得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成功。在学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时,个别学生遇到困难,在画垂线时忽略细节垂足是直角,教通过本课学习我感受到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及重要意义,今后教学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选择合适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五单元课题口算除法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境课件学境问5分一、准备题: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估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总结:对学生知识掌握点评。3、出示尝试题(一学学|分二、新知:1、出示例1(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师:两种方法:①因为20×4=80所以80÷20=4②因为8÷2=4所以80÷20=4第一次尝试练习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学流析析5出示尝试题(二(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生:用除法计算,120÷30生:(1)4个30是120,也就是4×30=120,所以120÷30=4(2)因为12÷3=4,所以120÷30=4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第二次尝试练习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出示尝试题(三估算:83÷20≈80÷19≈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体|分尝试巩固练习1、贴对联2、挂彩灯3、赠书拓展:相信自已!填入下面的(,使算式成立.评35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如何?你还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板书设计例1(180÷20=4<个>口算除法(2120÷30=4〔个答:可以分给4个班。答:可以分给4个班。数学课本必作题:选作题:B层数学课本必作题:选作题:数学课本必作题:练习十三3、4、题选作题:教学反思学情及效果反思:改善及提高反思:《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年级四年备课者第(五单元课题笔算除法(一课时1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学生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