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对外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2.历史小论文的撰写一般需要先确定一个主题,请根据下列材料:《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确定一个论文主题是A.浅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试论经济重心的南移C.简论民族交融的发展D.略谈大变革的时代3.荷兰伟大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是A.毕加索B.贝多芬C.凡高D.达尔文4.“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都是自由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上述法律条款选自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共产党宣言》5.“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6.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B.“兼爱”“非攻”C.有教无类D.“无为而治”7.在《告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该讲话A.丰富了“一国两制”内涵B.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C.强调了武力统一的必要性D.消除了“台独”势力的干扰8.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庭低薄,缺资金,能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或组织起来,在搭公帮公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该描述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10.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11.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统一了六国②统一了度量衡③用楷书书写④确立了皇帝称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1947年,中共的一项决议指出: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D.土地改革的影响13.“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因为()①同时可以纺很多根纱,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②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③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的飞跃④完成了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力的飞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5.被清末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A.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杜牧《题扬州禅智寺》C.徐凝《忆扬州》 D.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稗史汇编》(明)中写道:“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京官”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厂卫特务机关的存在B.农民起义的频发C.军机处的设立D.少数民族的侵扰17.他是个文采逊于武功的马上皇帝,一个出身于普通农家的青年,靠着三千子弟起家,一路拼杀,灭秦败项,终于一统天下,开创了传承二百余年的王朝基业。他开创的这个王朝是A.秦朝B.西汉C.东汉D.明朝18.1588年,在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以少胜多,此后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的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19.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分别是指A.日本和朝鲜 B.美国和朝鲜 C.美国和韩国 D.美国和越南20.“如果没有此次战争的成功,国民政府就不能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等到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北洋各个军阀各自为战,不能走向联合抗击日寇。中国…能不能保持独立国家的性质就很难说了。”此次战争是指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1.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古印度文明22.许多历史事件之间都有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中搭配正确的是A.蒙巴顿方案的出台——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马歇尔计划的支持D.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3.识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由下图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过程曲折 B.受到帝国主义压迫 C.受到封建主义压迫 D.快速发展24.《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的法律文件。《权利法案》的内容不包括()A.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 B.人生来是自由的,法律上是平等的C.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D.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_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________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26._____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革命根据地。27.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________”;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輩辈英雄妤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失败了,有人认为成功了,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把材料二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谈谈你对梁启超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复兴之路》(上)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上,对西方的学习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29.(6分)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得到了教训,也获得了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材料二梁启超曾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失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仿照材料三所示的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最后被谁篡夺?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30.(7分)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两例)材料二: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说说两个的选择理由。结合所学,说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具有怎样的特征?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范文澜《中国近代史》(3)与材料三相关的这两场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失败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建立经济特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①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②错误,AB两项不合题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53——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⑤错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2、A【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可知,这些都是反映的唐朝时期的史实,与唐朝历史相符的只有A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交往比较频繁。唐朝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繁荣、开放,故A符合题意;试论经济重心的南移、简论民族交融的发展、略谈大变革的时代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贞观、武周风云、开元执政得失”是解题的关键,此内容反映的是唐代历史,唐代的时代特征是繁荣、开放。3、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荷兰画家梵高,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力图用色彩来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绚丽,《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展示着画家对于生命的诠释,故C符合题意;毕加索、贝多芬、达尔文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的理想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第二子目《人权宣言》的理想中的内容:“《人权宣言》主要内容有17条。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可知,这些内容体现了《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故选B。考点:《人权宣言》的理想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的理想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人权宣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根据“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可知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有关,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6、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因此“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要有爱心;选项B.“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选项D.“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解析】

A.材料中并未涉及“一国两制”,而主要强调“和平统一“,故排除A。B.根据材料“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可知重申和平统一,故B符合题意。C.根据材料“和平统一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可知武力统一是和平统一的补充,故排除C。D.表述太绝对,今天的台独势力仍然严重,故D说法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8、B【解析】

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农业仍然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创刊后,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报道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不符合史实,因为《申报》创刊于1872年,处于洋务运动时期;选项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不正确,因为《申报》创刊后,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选项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不正确,因为辛亥革命的机关报是《民报》;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6年德国人奥拓最早研制出了第一台煤气内燃机,排除A;机器的噪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B;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也不是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排除C。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11、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的相关史实。分析题文的“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获得的信息是:①统一了六国和④确立了皇帝称号。从“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获得的信息是②统一了度量衡,而③用楷书书写在题文材料中不能获得,且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2、A【解析】

由“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可知,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说这种土地制度必须废除,是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故A符合题意。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这是土地改革的内容;土地改革是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的任务之一,这是土地改革的性质;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这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珍妮机”是18世纪60年代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一种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放出很多根纱线,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手摇的方式产生动力进行纺织,不用直接用手纺制,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的飞跃。但是“珍妮机”依然是靠人力,并未实现以“热力”代替人力的转变。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1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B符合题意;A项是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主张;D项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文献。故ACD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之一,被闻一多先生营为“以孤篇盖全唐”之作,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历来为人们传颂。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D。16、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概的意思是,明朝在京城为官的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说诀别的话,等到晚上活着回来,就一起庆祝,觉得是又多活了一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明太祖时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员的行为;明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对官员进行严格监视,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7、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灭秦败项”“开创了传承二百余年的王朝基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他开创的这个王朝是西汉。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刘邦和项羽是其中著名的两支队伍,秦朝灭亡后,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共存在二百余年,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8、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1588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此后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19、B【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同抗击美国侵略军。故选B。20、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如果没有此次战争的成功,国民政府就不能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等到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北洋各个军阀各自为战”可知,此次战争是指北伐战争。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2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古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古希腊地区的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古希腊人在民主政治、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2、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为规范、协调全球经济活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它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蒙巴顿方案的出台使印巴分治,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推动了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扶植日本,日本也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二战后,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支持,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恢复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A【解析】

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曲折,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一战期间(1914年—1918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但战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日趋萎缩,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4、B【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属于《权利法案》内容,B选项符合题意;1689年,由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他们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正规军等等。A.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是《权利法案》的内容。A选项不符合题意;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是《权利法案》的内容。C选项不符合题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是《权利法案》的内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凡尔登斯大林格勒【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6、南昌起义井冈山【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7、非洲年信息时代【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我认为是成功的。理由: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或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失败说:我认为是失败的。理由: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辩证说:我认为洋务运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理由: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各理由即可。(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是变法图强,只有变法维新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所以说“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4)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解析】

(1)根据材料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根据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根据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这句话表明,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是变法图强,只有变法维新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3)根据材料“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先后经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近代工业(主要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29、(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培养了近代的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的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1912年。袁世凯。(4)民主、科学。(5)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外国利器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所以,李鸿章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达到自强的目的。第二小问,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可知,洋务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