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五-第1讲-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_第1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五-第1讲-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_第2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五-第1讲-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_第3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五-第1讲-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_第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五-第1讲-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热学与近代物理第1讲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1/301.(

年广东卷)清晨,草叶上露珠是由空气中水汽凝结成水珠形成,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

解析:水汽凝结成水珠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答案:D2/30

2.(年广东卷)景颇族祖先发明点火器如图5-1-1所表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 图5-1-1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大 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小3/30

解析: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即分子热运动加剧;体积变小则单位体积内分子密集程度升高,故其压强变大.B正确.答案:B4/303.(年广东卷)如图5-1-2所表示,两个接触面平滑)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图5-1-2 A.铅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答案:D5/30

4.(年广东卷)图5-1-3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气体,M可沿N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过程中()

图5-1-3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6/30

解析: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因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则Q=0,在M向下滑动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则W>0,可知ΔU>0,即气体内能增大,A正确.答案:A7/305.(双选,2011年山东卷)人类对物质属性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停深入过程,以下说法正确是( A.液体分子势能与体积相关 B.晶体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作用8/30

解析: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液体分子势能与体积相关,分子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A正确;单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但多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B错误;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有还有可能减小,C错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形,D正确.答案:AD9/30

6.(年广东卷)如图5-1-4所表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空气,经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空气()

图5-1-4A.体积不变,压强变小B.体积变小,压强变大C.体积不变,压强变大D.体积变小,压强变小10/30答案:B11/30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题目难度不大,只是题目设置情景比较新奇,只要看懂题目就能解答.热学虽是非主干知识,但热学也存在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高考不可能追求知识覆盖面,但重点知识几乎年年都考,如分子动理论内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了解和应用.在今后复习中,应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复习,如布朗运动、温度、分子势能、分子力做功、物体内能、理想气体特点和规律、热力学定律和永动机等.12/30

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例1】(双选,年潮汕模拟)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了解,以下说法正确是()

A.温度高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加快,所以分子间作用力总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 D.布朗运动是固体分子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3/30

解析:温度高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内能不一定大,内能还与物质量(摩尔数)相关,A正确;分子间作用力不是总表现为引力,B错误;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C正确;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而是微粒运动,D错误.答案:AC14/30

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影响内能原因是物体温度和体积;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距离关系图;了解布朗运动本质不是分子运动.15/301.(双选)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分子运动平均速度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 B.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它分子间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 C.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次数和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及温度相关 D.气体假如失去了容器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缘故16/30

解析: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瞬时速度有可能为零,A错;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B对;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越多,温度越高,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次数越多,C对;气体假如失去了容器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分子力很小缘故,D错.答案:BC17/30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例2】(年重庆卷)图5-1-5为伽利略设计一个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上端与导热良好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改变可能是()图5-1-5A.温度降低,压强增大C.温度升高,压强减小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18/30答案:A19/30求解压强改变有两种路径:①经过气体试验定度、单位体积内分子密集程度等角度分析.20/302.(年佛山质检)如图5-1-6所表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由状态A改变到状态B,则()图5-1-6A.气体膨胀对外做功C.气体内能增大B.气体温度降低D.气体密度变大21/30

解析:从图象上取几组数据,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在做等温改变,从A到B气体体积在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所以B、C错误;密度在变小,所以D错误.答案:A22/30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例3】(年安徽卷)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装置,它主要由气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气缸内压缩气体体积膨胀,将箱盖顶起,如图5-1-7所表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图5-1-723/30A.对外做正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B.对外做正功,内能增大C.对外做负功,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负功,内能减小24/30

解析:气体膨胀对外做正功,而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降低,故分子平均动能减小.答案:A明确什么对什么做功,即可判断功正负,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气体内能减小,则温度降低.25/303.(双选,2012年新课标卷改编)关于热力学定律,以下说法正确是()A.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内能增加B.能够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C.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D.功转变为热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26/30

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可知A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B、C包括过程在借助于外界帮助下是可以实现,所以B正确、C错误;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相关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所以D正确.答案:BD27/30

1.研究热现象有两种不一样方法:一个是从宏观上总结热现象规律;另一个是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建立分子动理论.

2.利用模型和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等温改变、等压改变和等容改变,结合数学函数知识掌握其图象,并灵活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判断状态改变.28/303.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和热传递.

(1)发生热传递条件是温度不一样,内能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度物体传递,温度相等时到达动态平衡.

(2)做功和热传递虽有本质区分,但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

4.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式:ΔU=Q+W,式中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界做功,W<0;物体吸热,Q>0;物体放热,Q<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