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1/32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3.评价王安石变法历史作用。2/32第1课积贫积弱北宋3/32目标导航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主要问题。(重点)

2.了解庆历新政主要内容。(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原因。(难点)4/32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索深化探究

关键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5/32基础认知

学习思索6/32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

、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积弱(1)养兵政策:把

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在边塞大量屯兵。(2)守内虚外:禁军二分之一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3)频繁调动:禁军轮番驻守京城,“

,将不知兵”。行政权流民兵不识将7/32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造成军队人数激增。(2)冗官:北宋实施一职多官制,并经过

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

”。科举考试思维点拨岁币8/32思维点拨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办法即使矫枉过正,使宋朝出现了兵虚财匮弊端,不过其办法在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首先功莫大焉。9/32二、内忧外患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

,使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吞并。(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停。土地吞并10/32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1)表现①宋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1004年,北宋与辽签署了屈辱“

”,每年送给辽大量“岁币”。②1040年到1042年间,北宋对西夏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

,结果是每年送给西夏“岁币”。(2)影响:对辽、西夏用兵,不但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澶渊之盟思维拓展和议易错提醒11/32思维拓展北宋统治者实施“田制不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吞并”(对土地吞并不加干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吞并农民土地。12/32易错提醒1.北宋统治危机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亲密相关。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吞并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2.宋代民族政策即使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但客观上为宋代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13/32三、昙花一现“庆历新政”1.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面对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等有名望大臣纷纷要求宋仁宗改革弊政。2.概况(1)改革中心问题是

,淘汰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官员。(2)因为

反对和诽谤,宋仁宗发生动摇,于1045年下令废除新法。范仲淹整理吏治官僚贵族14/323.影响“庆历新政”即使仅一年左右就夭折了,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

序幕。变法改革思维点拨史论要旨15/32思维点拨“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启示我们: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16/32史论要旨1.宋代不抑吞并土地政策实质上表达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必定会造成吞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隐患。17/32知识图示18/32深化探究

关键突破19/32主题王安石变法背景史料一今①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认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②不收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史料二对于庆历新政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一样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③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反对;当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因为范仲淹等人……④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20/32[史料解读]①“盗贼”说法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看问题。②指经过养兵方法预防民众起义。③“太猛”指改革方法过于激进。④“朋党”指守旧官僚。21/32[问题思索](1)史料一中“盗贼”指什么人?据史料一回答,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办法?所采取办法是否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为何?提醒提醒揭竿而起人民群众。办法:“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吞并,失去生活起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解矛盾。22/32(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庆历新政。提醒提醒①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步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情况下实施一场自上而下政治改革。②庆历新政失败,现有保守派果断反正确原因,也有改革办法过于激进,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原因。23/32王安石变法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①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吞并”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吞并农民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吞并。他们变相增加苛捐杂税,压榨农民。为了处理财政危机,政府不停增加赋税,这使得中小农户赋税沉重。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重重盘剥下,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史论总结24/32②北宋一直面临着辽和西夏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征战不已,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①在北宋与辽和西夏战争中,败多胜少,“澶渊之盟”就是“积弱”经典表达。②“积贫”:伴随冗官、冗兵和冗费增加,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步形成了“积贫”局面。(3)庆历新政失败,深入加剧了社会矛盾。为缓解社会矛盾,处理统治危机,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理吏治为关键,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后,社会矛盾愈加尖锐。25/32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26/321.(·晋中高一期末)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

A.宋朝实施均田限田办法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办法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施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吞并”政策答案解析解析材料反应是宋神宗陈说宋太祖以来“以何道致太平”即宋初以来巩固统治办法:宋朝推行“强干弱枝,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123427/32解析范仲淹之所以受到百姓赞誉是因为他主持了以整理吏治为中心庆历新政,故D与题意相符。2.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字)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取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施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理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答案√解析123428/323.《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能够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办法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勉励百姓生产,实施自救C.救助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助百姓答案√1234解析解析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是救助(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相结合办法,故选C。29/32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改革治理办法。这些改革办法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官员与业绩品德挂钩,才能突出者给予破格提拔。——《“庆历新政”何以夭折?》材料二以后王夫之总结“庆历新政”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范仲淹“庆历新政”是怎样失败》123430/32(1)依据材料一,将“庆历新政”十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并简述其成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答案1234答案归纳:政治上,整理吏治,改革科举;经济上,勉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军事上,整修武备,严明军纪。成效:“冗官”现象得到遏制,政治面貌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