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8.2神经调节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8.2神经调节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8.2神经调节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_第3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8.2神经调节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_第4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8.2神经调节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研析课堂归纳

随堂演练

课时规范训练第1页第2讲神经调整第2页考纲要求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高考预期1.人体神经调整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2.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高级功效Ⅰ,T4,,T30全国Ⅰ,T30(2)全国乙,T4该内容是高考简答题主要命题点,试题多以图解分析、试验探究和综合分析等形式展现,考查反射弧各部分作用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神经元间传递过程及特点,也常与体液调整和免疫调整综合考查第3页考点1神经元、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元(1)结构答案:1.(1)细胞体轴突第4页结构模式图以下(2)功效:接收刺激,产生兴奋,传导________。

答案:(2)兴奋第5页2.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改变作出_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答案:2.(1)规律性应答神经系统第6页(2)反射弧答案:2.(1)规律性应答神经系统(2)感受器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肌肉或腺体第7页[判断正误]1.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发唾液分泌过程。(×)2.严寒刺激皮肤引发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3.起跑动作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结果。(×)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发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5.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第8页[热图思索]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第9页(1)请用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各个步骤。(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反射属于哪类反射?(3)假如反射弧中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何?(4)刺激a,A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何?第10页答案:(1)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2)因为脊髓中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加,所认为非条件反射。(3)不能发生。因为只有确保反射弧结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4)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各个步骤,不能称为反射。第11页题型一反射及其类型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比较反射类型形成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经过遗传取得,与生俱来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第12页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能够建立,也能消退;数量能够不停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生存环境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第13页例反射是神经调整基本方式,以下关于反射叙述中,正确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加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能够形成也能够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加,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第14页[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加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参加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能够形成也能够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不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参加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一些神经中枢控制反射以下丘脑中呼吸中枢控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答案]

B第15页“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第16页[题组精练]1.给狗喂食会引发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么屡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以下叙述正确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发唾液分泌过程B.食物引发味觉和铃声引发唾液分泌属于不一样反射C.铃声和喂食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联络D.铃声引发唾液分泌反射弧和食物引发唾液分泌反射弧相同第17页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发味觉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重复结合能够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联络,C正确;食物引发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与铃声引发唾液分泌反射弧不一样,D错误。第18页2.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快速起跑,以下叙述正确是(

)A.起跑动作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结果B.调整起跑动作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程度第19页解析:选C。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快速起跑是后天经过学习取得反射,所以该反射为条件反射,A错误;调整起跑动作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而不是听觉中枢,B错误;该过程是经过声音刺激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最终到肌肉一系列过程,所以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正确;起跑反应快慢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程度,D错误。第20页题型二反射弧结构及其功效分析1.完成反射条件(1)反射弧完整性是完成反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组成反射。(2)需要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能够引发反应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出阈值才能引发反应,刺激强度只和反射有没有相关,与反应强度无关。第21页2.反射弧组成与功效(1)反射弧结构被破坏对功效影响:在人体中,假如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则既不会产生感觉也不会产生对刺激应答反应;假如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则能够产生感觉,但不会产生对刺激应答反应。(2)一个完整反射最少需要2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3)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有且只有一个轴突。(4)神经中枢兴奋只影响效应器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敏感性。第22页例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是(

)第23页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电位改变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神经递质只能引发乙兴奋第24页[解析]

依据c处突触形状可判断兴奋传递方向是a→b→c→d→e,所以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A错误;受到刺激发生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乙方框中);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中(甲方框中),B正确;受到刺激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刺激后变为负电位,C错误;神经递质可能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答案]

B第25页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判断第26页1.依据是否含有神经节: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c。2.依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为传出神经(e)。3.依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为传入神经。4.切断试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第27页[题组精练]1.(·山东淄博一中期中)下列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是(

)第28页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反射弧B.结构②存在确保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细胞膜内电位由正转负第29页解析:选D。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反射弧,A正确;结构②是突触,结构②存在确保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B正确;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兴奋能够传到效应器,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正确;当以适宜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细胞膜内电位应该是“由负转正”,D错误。第30页2.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统计到电位改变过程。据下列图判断,以下相关叙述错误是(

)第31页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选C。牵拉骨骼肌,能在d处检测到电位改变,再依据突触可判断,感受器位于骨骼肌,d位于传出神经上,A、B两项正确;图中缺乏效应器,不能组成完整反射弧,C项错误;c表示突触间隙,兴奋传递时,在其中能够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第32页考点2兴奋传导与传递1.兴奋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一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___________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状态过程。答案:1.(1)感受外界刺激相对静止显著活跃第33页①传导形式:________,也称神经冲动。答案:(2)①电信号(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第34页②传导过程答案:②K+外流内负外正a、c

Na+内流内正外负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第35页③传导特点:_____,即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关系(如图)(ⅰ)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ⅱ)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答案:③双向传导a

b

c

④(ⅰ)相反(ⅱ)相同第36页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1)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经过________传递。答案:2.(1)突触第37页①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图中________),突触小体与其它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相接触形成突触。

(2)突触形成与结构答案:(2)①g细胞体或树突第38页②结构:由________组成(填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②d、e、f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第39页(3)兴奋传递过程答案:(3)递质胞吐受体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第40页(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特点:________。原因:①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________中。②释放: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__。答案:(4)单向①突触小泡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第41页[判断正误]1.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神经冲动引发神经递质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3.因为兴奋含有双向传导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也是双向。(×)4.神经元中线粒体为突触小泡运输提供了能量。(√)第42页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6.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发生表达了生物膜含有一定流动性。(√)第43页[热图思索]第44页(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怎样?自然状态时在人体内是否存在该情况?(2)图乙中③与④为突触前神经元还是突触后神经元?判断依据是什么?兴奋传导方向怎样?(3)图乙中⑤产生与哪类细胞器相关?图中⑥发挥作用后去向怎样?(4)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传导路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第45页答案:(1)传导方向为①↓②;自然状态下人体内不存在该情况。(2)图乙中④为突触后神经元,③为突触前神经元,判断依据是③内有突触小泡,④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兴奋传导方向为③→④。(3)图中⑤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相关,⑥发挥作用后将快速被灭活。(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所以D所表示符合题意。第46页题型一兴奋产生与传导1.膜电位测量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结果静息电位第47页动作电位第48页2.膜电位改变曲线解读第49页a点——因为K+外流,产生内负外正静息电位b点——受到刺激,Na+通道开放,Na+内流bc段(不包含c点)——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d段(不包含c点)——K+外流→静息电位恢复过程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第50页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Na+运输方式不一样1.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帮助,属于帮助扩散。2.动作电位产生时,Na+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帮助扩散。3.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K+外流是帮助扩散;但随即Na+—K+泵排Na+吸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第51页例利用不一样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一样改变,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以下:①利用药品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品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品Ⅲ打开Cl-通道,造成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以下可能出现结果对应正确是(

)第52页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B.甲—④,乙—①,丙—②,丁—③C.甲—③,乙—①,丙—④,丁—②D.甲—④,乙—②,丙—③,丁—①第53页[解析]

利用药品Ⅰ阻断Na+通道,膜外钠离子不能内流,造成不能形成动作电位,①对应图乙;利用药品Ⅱ阻断K+通道,膜内钾离子不能外流,兴奋过后动作电位不能恢复为静息电位,②对应图丙;利用药品Ⅲ打开Cl-通道,造成Cl-内流,加固了内负外正静息电位,不能形成动作电位,③对应图丁;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受刺激后膜外钠离子内流少,形成动作电位幅度低,④对应图甲。[答案]

B第54页外界离子浓度改变对电位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形成是离子浓度改变直接结果,因另外界离子浓度改变,会直接影响到电位峰值改变,详细改变可表示以下:第55页[题组精练]1.(·江西新余一中上学期联考)以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以下相关分析正确是(

)第56页A.图1A侧为神经细胞膜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外侧B.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图2②处K+通道开放;④处Na+通道开放解析:选B。钾离子从B侧运输到A侧是经过离子通道完成,不消耗能量,所以A侧为神经细胞膜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内侧,A错误;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B正确;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图2中②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④处K+通道开放以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第57页2.神经电位测量装置如图一所表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统计仪统计A、B两电极之间电位差,结果如图二所表示。若将统计仪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试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第58页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题图显示是膜内与膜外电位差,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为负值,说明A端(膜内侧)连电流表正极,B端(膜外侧)连电流表负极;若将统计仪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静息时,A、B都表现为正电位,A、B电位差为0,给以适宜刺激后,兴奋传到A,A处表现为外负内正,B处依然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A、B两侧存在电位差,因为电流表正极处是负电位,电流表负极处是正电位,所以A、B两点电位差是负值;当兴奋传过A后,未到达B之前,A、B两点均为静息状态,两点电位差为0,当兴奋传至B时,B第59页处表现为外负内正,A处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A、B两侧存在电位差,因为电流表正极处是正电位,电流表负极处是负电位,所以A、B两点电位差是正值,兴奋传过B以后,A、B处于静息电位状态,A、B两点电位差又恢复为0。第60页3.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一样钠离子浓度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改变影响试验,结果如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是(

)第61页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关系是a<b<c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能够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峰值D.若连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第62页解析:选D。Na+进入神经细胞内运输方式是帮助扩散;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关系是a>b>c;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峰值。第63页题型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1.突触小体与突触比较(1)组成不一样: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膜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不一样:在突触小体上信号改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信号改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第64页2.神经递质性质及作用效果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表达了细胞膜流动性。一个神经递质只能与对应特异性受体结合,受体只分布在突触后膜上。递质能够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前者可造成突触后膜兴奋,实现由“外正内负→内正外负”转化,后者则可造成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电位。第65页3.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第66页例下列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机制,以下叙述错误是(

)第67页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发神经递质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对应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第68页[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保护而防止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转变,B正确;依据题图能够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引发突触后膜上对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发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发Cl-内流,D错误。[答案]

D第69页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判断与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马上被对应酶分解而失活。2.突触后膜会连续兴奋或抑制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对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连续兴奋或抑制。第70页3.药品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三大原因:(1)药品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合成或释放;(2)药品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受体结合。第71页[题组精练]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及其生理改变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是(

)第72页A.图中a为神经元树突或轴突,b为神经元胞体膜B.重症肌无力是本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看成抗原,患者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可造成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C.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重度患者,可采取胸腺切除法,目标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应答D.图中显示相关递质一定为兴奋性递质第73页解析:选D。突触小体应为“轴突”末端膨大所形成,图为神经—肌肉接头,b应为肌细胞膜,故A不正确;若Ach受体与抗体结合,将造成Ach不能与受体结合,从而妨碍突触后膜上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化,B不正确;有“抗体”参加免疫应为体液免疫,而不是细胞免疫,C不正确。

图乙显示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可引发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推测该类递质应为兴奋性递质,D正确。第74页题型三兴奋传导与传递试验探究第75页1.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第76页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第77页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一样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所以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第78页例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第79页(1)用简便试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品,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第80页[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传导和传递相关知识。图示反射弧为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试验设计思绪:刺激神经纤维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结合图示信息,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传出神经,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刺激点右侧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试验基础上,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进行第81页单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经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品影响。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品,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推测其原因是神经递质传递受阻。结合神经递质作用过程,其传递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第82页[答案]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第83页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第84页2.在神经元之间(ab=bd)(1)刺激b点,因为兴奋在突触间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第85页[题组精练]1.(·辽宁沈阳二中上学期月考)下列图表示三个经过突触相连接神经元,电表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是(

)第86页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一样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试验不能证实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解析:选D。a点受刺激时,因为Na+内流造成膜外电位改变是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一样偏转,而因为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因为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试验能证实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第87页2.(·广西南宁调研)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部分结构),相关说法错误是(

)第88页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换D.在②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第89页解析:选D。由图示突触结构和神经节所在位置可推出⑤④②①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③为突触;在⑤处给予适宜电刺激,若①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不然,反射弧不完整、不正常。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神经递质合成和释放,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若抑制某神经元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传递。在②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兴奋能传到①,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第90页3.(·云南昆明质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升突触后膜对一些离子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发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发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发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试验:第91页(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偏转如图所表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______状态,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发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发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2页解析:(1)电流表指针普通情况下默认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乙酰胆碱,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则说明乙酰胆碱引发该神经元兴奋。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说明K+外流,细胞膜内外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在注入乙酰胆碱同时,刺激A神经元会引发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神经递质,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第93页答案:(1)静息内负外正(2)向右偏转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刺激A神经元会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第94页考点3神经系统分级调整和人脑高级功效1.神经系统分级调整答案:1.下丘脑脊髓第95页2.人脑高级功效(1)语言功效答案:2.(1)W

V

H

S

第96页(2)学习和记忆a.学习和记忆包括脑内________作用以及一些种类________合成。b.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神经元之间联络相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________脑区相关。c.长久记忆可能与________建立相关。答案:(2)神经递质蛋白质海马新突触第97页[判断正误]1.学习与记忆中枢位于下丘脑。(×)2.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3.位于大脑皮层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必要中枢。(×)4.调整人体生理活动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5.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是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直接联络活动。(√)6.短期记忆屡次重复可形成长久记忆。(√)第98页[热图思索]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第99页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1)写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路径____________(用标号表示)。提醒:①→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