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

主讲教师:毛淑芳11/129内容提要一、导语二、初中生身心发展普通规律三、初中生心剪发展普通特征四、初中生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五、学习基本规律六、体育学习特征、任务、方法与策略七、体育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八、结语22/129一、导语

初中生主要指年纪在11、12~14、15岁少年,是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也有些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迷惑时期。他们在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成熟三大方面都发生了急剧改变,是个体成长发育第二个“生长高峰”。伴随生理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改变。33/129学习是高兴!!学习规律是:痛苦使人改变,高兴使人坚持。1、找到高兴2、产生目标3、进入乐此不疲状态44/129培养学习兴趣方法:1、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学习绝不是痛苦,而是高兴。学习真正功夫不是靠毅力,而是靠兴趣。学习是高贵高兴。学习能使人进入到一个高度宁静愉悦状态,进入到这种状态会忘记时空存在。2、从最简单地方学起,使自己找到胜任感。“学习兴趣天敌是好高鹜远”55/1293、寻找学习方法,增加能力4、主动体会学习高兴。“动作”“YES”每次做对事情后做这个动作,给自己一个小奖励5、维持足够长时间,形成习惯6、自我检测66/1297一、初中生身心发展普通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一样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共同方面。个体发展内容包含:身、心两方面,“身”是指人自然有机体组成;“心”是指人全部心理组成。概括地说,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全部人生过程中,不停发生改变过程,尤其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主动方面改变过程。7/129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个人意志能够改变。所以体育教师要了解自己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共同模式和个体差异,遵照其中规律,合理设计体育教育活动,体育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88/1299初中生身心发展普通规律1.次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9/12910

含义:青少年身心发展次序性是指青少年身心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有序过程。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做好教育工作。表现:生理和心理发展。(一)次序性10/129111、生理方面儿童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发展遵照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次序发展。儿童动作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见坐、会爬,最终才会用腿走路。(如,“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次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终是生殖系统。11/12912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发展(一)12/12913图片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发展(二)13/129142、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详细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普通情绪反应到高级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儿童认知遵照着这么发展规律:动作感知——前运算——详细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前后次序是不变。14/12915教育:循序渐进

青少年身心发展次序性,要求体育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不论是知识、动作技能传授,还是思想品德培养,都必须遵照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详细到抽象次序逐步地进行,既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也不落后而违反客观规律次序。15/12916(二)阶段性含义:个体在不一样年纪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一样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一样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阶段性。总体上看,青少年心剪发展全过程是一个连续不停量变质变过程。在生命发展历程中,发展不但有量增加,而且有质改变。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每一年纪阶段青少年含有一些共同、本质、经典生理、心剪发展特征。依据这些特征,能够把儿童发展划分为不一样阶段。16/12917

普通认为,青少年整个身心发展过程能够分为六个时期: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早期或童年期(6、7-11、12岁),即为小学阶段;

★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学龄晚期或青年早期(14、15岁-17、18),高中阶段。17/12918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过程中,不一样年纪阶段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特征。★如童年期(6、7岁~11、12岁)学生思维特点含有较大详细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抽象道理还不易了解。★少年期(11、12岁~14、15岁)学生,抽象思维已经有很大发展,但还经常需要详细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学生,抽象思维居于主要地位,能进行理论推断,富有远大理想,关心未来职业。18/12919

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性,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段实施。针对不一样年纪阶段学生,提出不一样详细任务,采取不一样教育伎俩和方法。预防搞“一刀切”、“一锅煮”,既不要把小学生当中学生对待,也不能把中学生当小学生对待。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段实施19/12920

如对少年期学生,在教学上要尤其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我们把教育分为高、中、初等,在同等教育里又分为不一样年级,又要求注意不一样年级要采取不一样教学方法,也正是适应了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性规律。20/12921另首先,我们还应看到这种阶段性是相正确,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络、相互衔接、连续发展关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割和对立,要注意各阶段间“衔接”和“引渡”工作。要把教育设在“最近发展区”,不停地向学生提出能接收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要求,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吃”,从而使教育能更加好促进学生发展。21/1292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他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两种水平:一个是已经到达发展水平;另一个是儿童可能到达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认知发展。22/12923(三)不平衡性

含义:人身心发展不是匀速前进,各个部位各种功效发展是不平衡。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首先发展速度,在不同年纪阶段是不平衡。另首先是不一样方面发展不平衡。23/12924

第一,同首先在不一样年纪阶段中发展是不均衡。★如青少年身心发展两次高峰:第一次是出生后第一年,平均身高增加25厘米,体重增加7千克;★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平均身高每年增加7-8厘米,体重增加5-6千克;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发展速度比平时要快速得多。24/12925

第二,人身心在不一样方面发展不平衡性,表现为有方面在较早年纪阶段就已到达较高发展水平,趋于成熟,而有要到较晚年纪阶段才能到达成熟水平。

★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终是生殖系统。★在心理方面,感觉、知觉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最终。25/12926

人身心不一样方面有不一样发展期现象,越来越引发人们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正确期、敏感期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就是指某一心理机能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最适宜于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首先训练能够取得最正确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首先潜力。错过了关键期或在这一时期受到妨碍,训练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填补。26/12927

人类心理学发展关键期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洛仑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研究开始。洛仑兹首先研究是鹅认母行为,1935年洛仑兹在研究刚出生小鹅发觉,小鹅在刚出生20个小时以内,有显著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当小鹅第一个见到是鹅妈妈时,就跟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是洛仑兹时,就跟随洛仑兹走,并把他当成母亲。可是洛仑兹以后又发觉,假如在出生后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不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仑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

27/12928于是洛仑兹把这种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轻易形成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印刻现象发生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亦称敏感期。

28/12929主要是这种关键期现象不但在小鹅身上发生,许多研究还发觉,几乎全部哺乳动物都有这种关键期现象,而且在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现象。

洛仑兹以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包含心理、技能、知识掌握等行为)关键期研究中。于是提出了人类心剪发展关键期理论。29/12930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做过一项惨无人道婴儿早期隔离试验,他把孤儿院里一批新生儿放在与世隔绝暗室内生活,除了给食物外,不给任何外界刺激。一段隔离生活后,这些小儿脑功效逐步衰退,直到痴呆。以后,在被迫停顿试验后,虽有少数小儿恢复了,但大多数孩子毕竟未能恢复到正常智力水平。

“狼孩子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30/1293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对近千名儿童进行研究后发觉,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速时期。他说,假设一个孩子17岁所到达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这段时间,他已取得了50%智力;4-8岁,他又取得30%智力;其余20%智力他将在8-17岁这9年中慢慢地取得。还有“3岁定终生”之说。31/12932

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速度相一致。脑重增加证实了脑发育速度在5岁前也是最快。新生脑重约390克,只相当于成人脑重1/2,这一时期脑重增加几乎平均天天增加1克,速度最快。3岁左右儿童脑重达900-1001克,约相当于成人脑重2/3,7岁时脑重达123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9/10。大脑皮层逐步成熟,到4岁时额头发育基本成熟。

32/12933关键期发展孩子智力,应掌握孩子学习关键期。研究证实:★儿童思维在10—11岁期间(小学三年级),存在着由详细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转折,这个转折时期即为儿童思维发展关键年纪。★15一16岁(小学6年级~初中一年级)是品德发展初步成熟期。33/12934讨论:为何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效果不如一个学前儿童学习两年成效?

无数事实说明,对孩子来说,能否成才并不在于孩子天赋怎样,而是取决于对0至6岁孩子早期教育方法怎样。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儿子小威特先天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情况制订了一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兴趣和求知欲望。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能自己利用德、法等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34/12935

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在儿童智力发展关键期,如能给予适当早期教育,如同农民不误农时进行播种一样,将会收到“事半而功倍”效果。

《学记》里有一句话:“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明从古人开始就已经认识到了学习最正确期问题,错过了学习最正确期,学习效果就会差。易经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35/12936但另首先,在青少年身心发展关键期中,教育者要重视智力发展、品德发展和性格发展等各个方面友好发展,不然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因为假如在某种能力发展最正确期间剥夺了某种刺激,可能难以填补甚至不能取得某种能力。所以家长了解这些关键期,对于儿女教育是很主要。36/12937(四)互补性

含义: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首先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经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赔偿。如失明者经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超常发展得到赔偿。

37/12938

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可能,为人在本身某方面缺失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整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38/12939隐形翅膀——雷庆瑶39/1294040/12941返回用双脚书写出了精彩人生……

41/12942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青少年身心发展互补性规律,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42/12943(五)个别差异性含义: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中,因为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所受教育和本身主观能动性不一样,它们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也就是说年轻一代除了含有共同、普通特征外,又各有本身特征,这就形成了普通特征下个别差异。发展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3/12944首先表现为不一样儿童同首先发展其速度和水平是各不相同。如有儿童身心一些方面在较早年纪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有要在较晚年纪才出现一些特征,如人们常说,有人早慧(早熟),有人大器晚成(晚熟)。有儿童身高是早长,有则是晚长;有儿童在8岁时,抽象思维已经有很好发展,能够接收中学教育,有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到14、15岁时候,才有显著发展。44/12945其次,表现在不一样学生在不一样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不尽相同。

如有人擅长语言、符号、文字、逻辑、分析等;有人擅长绘画、音乐和体育等直观、综合、形象思维(以多元智能理论深入说明)。45/12946最终,表现在不一样学生所含有兴趣、兴趣等个性心理倾向不一样。年轻一代在兴趣、兴趣、性格等方面以及性别方面,也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人对数理化兴趣浓,有则对文史哲尤其兴趣;有人对艺术、体育格外有兴趣,有则喜静懒动;有人热情、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有则沉静、慎重、交际面窄;有人意志坚定、果断有毅力,有则胆小拘谨,优柔寡断等。46/12947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青少年身心发展差异性规律,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共同性,还应深入了解学生,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训”、“长善救失”。即发挥优势,最大程度地适应和发挥学生专长、潜能,有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教育路径和方法伎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勉励学生在各自擅长领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发展;如对于早熟者,教育办法要跟上成熟发展,莫要耽搁了他们,对于晚熟者,也不能丧失信心和急于求成,放弃教育职责。47/12948

应该指出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到达要求,促进他们身心发展,不停地提升他们身心发展水平。48/12949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一本名为《智力结构:多元智能理论》著作。在书中,它重新界定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结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一样方式。”这使当代教育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创造潜能发动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讲,智力不是一个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而是多元,每个人最少有七种智能,即:49/12950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

50/12951身体-动觉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利用四肢和躯干能力,表现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示自己思想和情感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创造家身上有比较突出表现。51/12952比如:阿三基本技能落后于同班同学,被评为有学习障碍学生。但老师发觉阿三动作姿势非常优雅。他试图让阿三用肢体舞蹈动作来展示26个字母形状。阿三用芭蕾艺术完美地完成了这项作业,令老师和同学们都肃然起敬。靠着运动技能,阿三改变了对学校经验和自我认识。52/12953

“多元智能”理论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有这7种智能可能性,学生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区分只是“你智能类型是什么?”七种智能表现出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强项与弱项;有些人显现得较早,有些人显现得较迟。受到良好教育,一些智能得到开发,反之,遭遇不良教育,一些智能得到压抑,甚至摧残。53/12954

传统教育侧重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训练、开发和评价,使相当多学生潜能被忽略、被压抑,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开发潜能开辟了辽阔道路。指挥交响乐周舟、朗朗、刘翔、姚明、丁俊辉就是音乐运动潜能被开发成功范例。

54/12955

总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照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进行,违反规律一切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中,违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性,从而提升体育教育工作科学性,力避盲目性。55/129

三、初中生心剪发展普通特征初中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伴随生理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改变。56/129(一)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阶段独立性有它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独立,详细表现在:成人感表达反抗性表达

(1)两代人价值观念差异所引发逆反;(2)由好奇心引发逆反;(3)由偏见引发逆反。57/129(二)自我意识增强关心自己外在形象;

关心自己内心世界;自尊心强。

58/129(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一是两面性显著: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强度经常不一致。情绪表现隐蔽性和演出性共存。二是消极心境大量出现:初中生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

59/129因为闭锁性特点,初中生心里话经常是不愿对长辈说。初中生年纪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显著。武汉市63中一项关于学生最新调查显示:66.7%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父母沟通;35%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让不少家长感到迷惑。60/129伴随交友范围扩大,孩子对异性也表现出好感。我们与异性交往普通会经历三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靠近期、恋爱期。初中生正经历是第二阶段。61/129(四)心剪发展矛盾性特点1、生理改变对心理活动冲击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矛盾(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62/129(五)思维品质矛盾发展1、思维创造性和批判性

2、思维片面性和表面性63/129(六)初中生自我意识儿童自我意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中心期,开始于出生后八个月;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第三阶段是主观化时期,指由青春期开始到成年这个阶段,进入自我意识成熟时期。64/129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中心状态,实现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其突出表现是内心世界丰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思索一系列关于“我”问题。

65/129(七)人际交往1、交友范围逐步缩小,亲密、稳定、持久、知心

66/1292、朋友关系日益主要择友标准是:(1)有共同志趣和追求;(2)有共同苦闷和烦恼;(3)性格相近;(4)能相互了解。67/1293、与异性朋友交往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在最初阶段,有意在异性面前表露出漠不关心、轻视、不友好,甚至攻击对方。到后期,男女生之间开始融洽相处,还会有一位自己喜爱异性朋友。68/1294、与父母关系改变(1)与父母情感不如儿童亲密。(2)反对父母对他们干涉和控制。(3)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常与父母不一致。(4)父母榜样作用减弱。69/1295、师生关系初中生不再盲目地接收一切教师,而是开始品评教师,并会钦佩一两位教师。喜爱知识渊博、讲课水平高、热情和善、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教师。

70/129四、初中生心理异常主要表现7171/129(一)产生逆反心理成因一是因为半幼稚半成熟特点,轻易使他们产生固执偏见;二是因为家长、教师对他们所犯错误处理不妥,使矛盾激化;三是父母粗暴管教方式。72/129教育办法:首先,了解、关心、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变胡涂观念;其次,保护好他们自尊心;最终,要耐心、灵活、对症下药。73/129(二)蔑视纪律和规范1.逃学与离家出走成因:处罚过分严厉,挫伤了情感与自尊;一些社会团伙诱惑。

学生个性心理:娇惯、任性、敏感、易激怒且责任心差。

74/129(三)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是一个病态人格,有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两种类型。反社会人格者缺乏道德情感,缺乏内疚,没有同情心,对他人痛苦漠不关心。

75/129成因:因为在集体中感到孤立,多出,无用,受欺侮,而自暴自弃。用消极方式与人交往,在街头闲逛、吸烟、酗酒消磨时光。

76/129首先,要改变他们生活环境,断绝不良人际交往;其次,要加强他们文化学习,养成良好品德;另外,学校、社会、家庭要主动配合,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77/129(四)人际关系困难1、孤独孤独感是指因离群索居而产生无依无靠、孤独烦闷情绪体验。

在青少年中出现孤独是很正常事情。但假如孤独时间较长,并影响了日常学习和生活,就应加以注意,对其进行启发,疏导。

78/129社交恐惧症在中学生中发病较高。最好预防方法就是培养他们坚强而稳定人格。重视社交能力培养和训练。79/129(五)早恋从初二开始,伴随身体发育与性成熟,中学生性意识快速发展,他们对性问题新鲜和好奇,开始愿意接触异性,对异性感兴趣,并产生了朦胧性爱体验。80/129少年爱情心理含有独特征,其关键成份是情谊,伴伴随一些对爱幻想和体验,二者相互交织在他们性意识中。起初,他们认为建立只是情谊,但伴随年纪增加,会产生一个朦胧爱情体验,部分少年会出现早恋现象。

81/1292、社交恐惧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时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不敢迎视对方目光,这种极端表现就是“社交恐惧症”。又称之为赤面恐惧症。其特征是对正常社交活动有一个超常害怕和焦虑反应,对自己言谈举止过分敏感,恐惧不安、头晕、恶心、发抖,严重者不敢从众人面前走过。82/129

需要成年人尤其是教师热情、主动关心和帮助。对青少年早恋问题要尤其重视教育方法,防止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逆反心理。83/129五、学习基本规律8484/129学习,从哲学意义上讲属于认识论范围,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通俗地讲,体育学习即是人们获取知识、技术和技能过程。从方法论来讲体育学习即是把离散信息系统化,形成框架概念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次完成,要经过屡次重复。学习方法就是要处理怎样有效地完成这个过程。8585/129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学习兴趣,那是上帝来帮你,这辈子你干什么没有不成功。终究什么是知识呢?文字不是知识,文字只是知识表示符号。分清“真知”和“符号”。千万别把学习当成是统计符号了。因为一心不能二用。假如上课时一味专心记笔记,就会忘了学习真知了。正确学习方法是上课仔细体会老师讲内容意思是什么,然后偶然记几个词,复习起来经过统计词联想起老师讲内容。8686/129学习程度:1、听懂了;2、记住了;3、学会了;4、掌握了。学习程序:1、专心听课;2、认真看书、看示范;3、做例题、做身体练习;4、做习题。听课时,分析老师说话意思是什么。记关键词(书上没有)专心听课,听真知,重复练习。8787/129(一)学习规律五层楼好奇心和兴趣(家长)自信心(家长)学习兴趣(家长)学习内容(教师)学习能力(孩子)88/129(二)创造巅峰学习状态1、明确详细学习目标目标2、内心燃烧起要学好欲望欲望3、坚信自己一定能学会信念4、大脑高度专注专注5、肌肉高度放松放松6、保持心情愉悦、宁静高兴7、正确学习方法方法8989/129(三)怎样形成好学习方法首先是培养了学习兴趣。有效方法无疑会大大增强学习欲望和信心。整体框架建立和形成,既是一项复杂高难度智力劳动,也是一个乐趣。其次,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会显著增强。假如把学习视为概念框架建立和形成过程,那么对信息选择、处理就有了明确目标性,使其成为一个收敛过程。这种带有较强自觉意识行为在获取知识同时,对于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也是一个专门训练。9090/129第三,养成思索习惯,学会利用各种不一样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推断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前者属于逻辑性思维,利用因果律确立系统中各部分相互关系。后者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它多适合用于寻求随机过程和突变过程中事物之间关系来构建整体框架结构。第四,改进记忆力。记忆力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你对某种事物价值判定和了解程度。换句话说,有用就轻易记住,了解了才可能记住。学习过程中对信息选择、识别、处理,实际上也正是一个价值判定和了解认识过程。第五,表示能力提升。它包含口头表示和文字表示,即“说”和“写”。9191/129(四)学习基本规律概述规律是事物内部固有、本质、必定联络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学习活动基本规律,也就必定要反应学习活动诸要素与学习过程各阶段之间本质联络及发展趋势。学习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9292/1291.记忆遗忘规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保持和提取,它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一个功效,有“心灵仓库”之美称。学习离不开记忆,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记忆开始。19世纪末,德国H•艾宾浩斯开创了对记忆研究,从中发觉了保持和遗忘普通规律,即遗忘进程不是均衡,在识记最初时间遗忘很快,以后逐步迟缓,面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发展是“先快后慢”。亦即遗忘是在学习之后急速发生,要想预防和降低遗忘,就必须尽早地加以复习。研究还表明,除了受时间原因制约外,记忆还受识记材料性质、数量、意义、方式及学习程度等其它原因制约。9393/1299494/1292.序进累积规律序是任何知识结构都必须有层次序列,它包含纵横两个方面。纵是指知识发展和深化;横是指知识相互联络、相互渗透。不按照固有层次序列去学习知识,就不会学有长进。只有按照知识逻辑系统有序地学习,才能符合学习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学习还是知识经验不停积累、从量变到质变过程。9595/1293.学思结合规律

学,是指信息输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等;思,是指信息处理加工。知识、信息被认知后,还须内化了解、编码、储存和加工,使取得知识升华,以改进原有智能结构或形成新智能结构。驾驭了解和保持这两个学习过程基本规律,就是学思结合规律。学和思是一对辩证统一矛盾,孔子提出:“学面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696/1294.知行统一规律

知,是对知识信息输入、了解和掌握;行,则是把知道知识信息用于实际,见诸行动,产生意识行为效应,改造主客观世界。该规律揭示主要问题就是学习本责问题,也就是学习发展必定趋势和最终究宿。学习本质是知行统一。人学习,既是学习生活,又是学习实践;既是为了知,更是为了行;绝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用”而学,因为学习目标全在于应用。9797/1295.环境制约规律人是社会与自然统一体,其环境制约也来自于社会和自然两个不一样方而。从大方面讲,社会生活安定,社会风气良好,经济秩序稳定,都会使学习主体心理上安全感增强,来之外界干扰降低,就会促进学习发展。从学习主体来讲,经济生活困难,人际关系担心,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另外,社会为学习主体提供学习条件,像师资力量、教学试验条件、校园环境等,也可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9898/129六、体育学习

特征、任务、方法与策略9999/129技能学习过程技能是指经过练习形成利用知识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自动化与完善化操作活动方式(包含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这一含义包含了三方面内容:其一,技能不是先天无条件反射,不是指本能,而是指经过后天有目标学习和训练而取得。其二,技能是与人们知识经验紧密相关,是对知识经验利用。其三,技能是完成某种活动、自动化、完善化操作活动方式。100100/129(一)体育学习特征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过程中进行;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形成含有独到作用101101/129(二)体育学习主要任务1、是经过体育教师指导和传授,使学生主动主动学习和掌握前人经验,并转化为本身精神财富;2、经过学生亲身经历去取得一定体育直接经验,为掌握间接经验提供必要条件。102102/129(三)体育学习方法103新课标提倡三种学习方式: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研究性学习103/129(四)体育学习策略1、体育学习元认知策略:(1)心理激活策略;(2)制订计划策略;(3)监视策略;(4)调整策略。104104/1292、体育学习认知策略(1)选择性认知策略;(2)复述策略;(3)练习策略;(4)精细加工策。105105/1293、体育学习策略特点(1)指向性;(2)调控性;(3)操作性;(4)灵活性;(5)综合性。106106/1294、教师在进行体育学习策略指导时应注意事项(1)影响体育学习策略取得和利用内部原因:一是学生年纪特征;二是学生智力水平;三是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四是学生学习动机。(2)影响体育学习策略取得和利用外部条件:其一体育教师原因;其二体育学习内容难度;其三教学环境原因;其四学习时间和反馈调整。107107/1295、体育学习策略指导(1)强化教师对体育策略指导意识,提升指导能力;(2)激发学生对学习策略利用和兴趣;(3)指导学生学习和基本体育学习方法;(4)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5)加强对学生元认识训练,提升元认识能力和水平;(6)尊重学生个别差异。108108/129七、体育教学过程基本规律109体育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可分为:普通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109/129体育教学普通规律和特殊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改变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110110/1291.社会制约性规律社会需要决定了体育教学方向性;体育教学所需要体育教师、物质技术条件等对社会有依赖性。2.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对象所决定,即青少年不一样年纪阶段,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所产生规律。比如,不一样年纪阶段应该发展不一样身体素质。(一)普通教学规律111/1293.认识事物规律认知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即由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实践。详细到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感知教材、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利用知识四个阶段。4.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规律5.教师教与学生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112112/129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协力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控制反馈规律。113113/129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基本规律1、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即任何动作形成都是按照一定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皆表现出不一样动作特点。动作技能形成其实是条件反射建立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14/129(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该阶段特点是动作费劲、担心、不协调,缺乏控制力,伴随有多出动作。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处于泛化阶段,神经联络还未拓通,肌肉感觉不准确。从心理上来讲,该几对主要是靠视觉来感知各种动作,范围小且不完善。(2)改进和提升动作阶段该阶段特点是动作逐步协调、准确、连贯,但不熟练,不巩固,碰到干扰时动作易变形。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兴奋过程逐步集中,处于分化阶段,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运动分析器起主要作用,肌肉感觉准确,注意逐步扩大到整个动作。115/129(3)动作巩固与利用自如阶段该阶段特点是动作准确、熟练,轻快、利用自如。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大脑皮层兴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靠,形成了巩固动力定型,到达了自动化程度。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