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之道1/14“中庸”在当代人口中含义是怎样?和事佬,两面讨好,没棱角。我们说一个人中庸时经常是一个什么口气?带何种感情?不敢得罪人,怕担责任,不敢说真话。和稀泥,无标准调解或折中。孔子是怎样评价中庸之道呢?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中庸是一个至善至美道德,那么,孔子所谓中庸终究是什么意思?

儒家处世标准:适当、不走极端,以中为用,取用其中,中和可常行。

2/14深入了解“中庸”内涵

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把好好先生了解为中庸,你心目中好好先生是怎样形象?请作举例说明。

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破坏者。那么,你是怎样了解“乡原,德之贼也”?不讲标准

同流合污

媚世伪善

3/14

认清了好好先生原来面目,那么有中庸之德君子该有怎样表现呢?在13.24章中,子贡问孔子“乡人皆好(恶)之”,这么人可否定论为“善(恶)者”,孔子均以“未可也”给予否定,你是怎样了解?请发表你看法。

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未可也

一乡之人都喜欢他,好人喜欢他,恶人也喜欢他,此人便有与恶人同流合污之嫌,或有“苟容”恶人之举,以讨得恶人之欢心。

一乡之人都厌恶他,恶人厌恶他,本应是“敌人敌人是朋友”,为“好人”一个。然而好人也厌恶他,此人便有“乖世戾俗之嫌。善人不之好,见其无可好之实。”

中庸者

有是非标准之人

非同流合污之徒、阿世媚俗之辈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4/1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P39(14•34)标准:爱憎分明!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译文]有些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5/1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认为知者,恶不孙认为勇者,恶讦认为直者。”(17•24)君子有恶中庸者不是好好先生,他们爱憎分明,他们最讨厌哪些人?宣扬毁谤固执不通剽窃逊:谦退揭露他人隐私或过失无仁厚之心无忠敬之诚在现实生活中,你喜欢和这么人交往吗?果敢而不通事理,将妄作而兴祸已所不欲勿施于人6/14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中庸者怎样做事?过犹不及子张才高意广,为人进取,敢作敢为,而流于冒进。子夏笃信谨守,不敢作为,而流于退缩你以为办事“过”与“不及”,哪一个更加好,更靠近于成功?

孔子态度怎样?无过,无不及7/14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义”中庸者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什么?亲近冷淡靠拢中庸之道讲是处世之道,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孔子认为人生在世,最好和哪些人交往呢?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狂”,书本注解为“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孔子又说“狂者进取”,你能举出“狂者”例子吗?堂诘诃德

狷者是怎样人呢?谁能依据对注释了解举出“狷者”例子?不食周黍而死伯夷与叔齐许由

不愿为官以水洗耳

荷蓧丈人、接舆、长沮、桀溺

8/14孔子为何说“必也狂狷乎!”该作何了解?

与狂者交往,可使人主动进取,与狷者交往,可使人守节自洁,比与看似颇有德行乡原先生交往强上千百倍。

狂者在处世上可谓“过”,而狷者在处世上可谓“不及”,君子若在修道进德时,若能不狂、不狷,这么离中庸不远了。阅读1.12章,13.32章

在了解13.32章之前,我们先来区分一下君子与小人,二者有何之别呢?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见第八课《周而不比》2.14章)君子与小人为何有这么区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六课)

9/14

孔子说“君子友好而不混同,小人混同而不友好”。那么,“和”与“同”有何区分呢?

“和”与“同”区分,可譬之以五色相调、五味相和,五声相成。“同”则单调,只是一色一味一声之间,不与他色他味他声相调和,如此,视之无趣、食之无味,听之无谱。“和”则谐调,就是五色五味五声相谐和,别具佳色佳味佳声,如此,视之有趣、食之有味、听之有谱。

君子“和而不一样”作为处世为人标准,尽显中庸本色。有子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你是怎样了解?

有子认为,不能单纯地为追求“和”而“和”,“和”还必须受到“礼”节制。

10/14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

【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是能够治理公正,官爵俸禄是能够推辞不受,雪白锋刃也是能够踩踏闯过,但中庸之道是极难做到。”

现实生活中情况经常是:“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聪明人轻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好人轻易过头,不肖者轻易不足。11/14分析第4、6章(中庸道德修为)联之以实,析“怎样中庸”?

中国人学习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我注《六经》,另外一个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方式读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穷经呢,把头发都读白了,把全部书读完了,能够去批注了。不过更高一个境界叫做《六经》注我,就是真恰好学习是融会了全部典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生命。

------于丹《论语心得》我诵六经—我注六经—我立六经12/14第4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第6章子曰:“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

(13•23)结合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