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8-11题 文言文鉴赏(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8-11题 文言文鉴赏(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8-11题 文言文鉴赏(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8-11题 文言文鉴赏(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8-11题 文言文鉴赏(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8-11题文言文鉴赏(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押苏州卷第8-11题

文言文鉴赏

苏州中考语文科目中,文言文的考察一直是重点之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标准的调整,文言文的考察趋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下是对苏州中考文言文考察趋势的分析: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文言文的考察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这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因此,苏州中考文言文的考察也会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包括常用词汇、句式、语法结构等。

2.强调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考察的重点之一。苏州中考文言文的考察趋势是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意境和深层含义。

3.重视文化知识的考察: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苏州中考文言文的考察也会涉及到一些文化知识的考察,如古代礼仪、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等。

4.增加情境化考察:近年来,苏州中考文言文的考察趋势是越来越注重情境化考察,即将文言文文章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理解文章的含义。这种考察方式更能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5.加强对文言文写作能力的考察:除了阅读理解外,文言文的写作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之一。苏州中考文言文的考察趋势是逐渐加强对文言文写作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能够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综上所述,苏州中考文言文的考察趋势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强调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重视文化知识的考察、增加情境化考察以及加强对文言文写作能力的考察。为了应对这些考察趋势,学生需要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培养文言文写作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文言文的应用和实践。

年份/题号考点2024年考向预测

2023.8-11加点词语分析、内容理解、语句翻译、事件分析实词考察内容理解事件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对比阅读(主旨异同分析)

2022.11-15实词分析、内容理解及概括、语句翻译、事件分析

2021.11-15加点词语分析、内容理解

及概括、语句翻译、观点表达

(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君旦日能辱顾乎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

C.少年出延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间一岁,复诣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汭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汭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2)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4.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1.C2.C3.(1)过了一两天,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木材,质量好而价格便宜。

(2)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4.乐于助人:徐彦成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就请他上船吃饭,以礼待之。

知恩图报:赚了钱之后,徐彦成买了大量珍玩酬谢少年。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带领,携从/相当于由、自、打,表示起点;

B.屈尊/责辱,侮辱;

C.邀请/邀请;

D.间隔/参与;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项中“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表述不正确,根据文中第二段“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可知,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⑴居:居住;大:大量的,大批的;至:到;而:连词,表并列,并且;

⑵向:先前;之:结构助词,的;赠:赠送。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中第一段“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可知,徐彦成看见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并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根据文中第一段“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可知,当徐彦成通过卖木材获得大量钱财时,还不忘回报少年。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点睛】译文:

军吏徐彦成,一直从事木材生意。丁亥年,(他)到江西信州的汭口场,没有木头可买卖,船停泊了很久。一天晚上,(他看见)有个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设酒招待(少年),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少年对此感到非常惭愧,将要离开时,他答谢说:“我家在离这几里远的别墅里,您明天能屈尊拜访吗?”徐彦成答应了。第二天(徐彦成)就往少年家去,走了一里多,就有仆人牵马来迎接,不一会儿到一个大宅子,门楼屋舍十分华贵。少年出门迎接,(房子里)酒水美食丰盛完备,悠闲的停留久了。于是徐彦成提到在这里待了很久也买不到木材,少年说:“我有木材在山里,明天让人给你运出来。"住了一两天后,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杉木,物美而且价廉。买卖完毕,(徐彦成)去向少年辞别,少年又叫人抬出四块大杉木板,说:“之前的木材是我卖给你的,现在

这(四块板子)是我送你的。运到吴地会卖上好价钱。”徐彦成运着木材回返,才到秦淮河时,正逢吴国大帅去世,采购杉木板做棺材,因为徐彦成的木板质量特别优异,得到了数十万钱。徐彦成大肆购买珍宝古玩,又返回汭口酬谢少年,再次和少年在市场里做交易。

(徐彦成)三次往返(汭口与金陵)获得了很高的利润。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徐彦成)询问村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人知道大宅和少年。

(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联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注】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通“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盖是园也___斯是陋室(《陋室铭》)

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嘉树荣而佳卉茁清荣峻茂(《三峡》)

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6.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芜秽不治(污浊)

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

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

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

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8.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

9.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

【答案】5.C6.A7.(1)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2)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8.都人士女或掎裳联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9.根据材料内容,任选角度,如园林景致、历史沿革、园名由来等,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是:这,这个/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B.冠:榜首,第一名/戴帽子;

C.荣:茂盛/茂盛;

D.故:旧的,原来的/原因;

故选C。

6.A.“芜秽不治”意思是:杂草丛生得不到治理。芜秽:杂草丛生。故选A。

7.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故,所以;以,用;其,他的;曰,叫作。

(2)重点字词:此,这个;恙,遭受灾祸;岂非,难道不是;待,等待;贤者,有德行的人。

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注意文本中有直接描写留园之美的句子,也有从侧面描写留园之美的句子。结合“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联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可知,这是描写留园之美的句子。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联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是侧面描写,连京都的男女都来了,并且这里的人无不在谈论刘园。据此可知答案为:都人士女或掎裳联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文本内容,从园林景致、历史沿革、园名由来等选择一个角度,介绍即可。

示例:留园在嘉庆年间,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到光绪二年,为江苏常州市人方伯所得,整修后改名为留园,并一直到现在。

【点睛】参考例文:出阊门外三里后,有一个刘氏寒碧庄。问有寒碧庄吗,没有知道的人,问有刘园吗,他们都说有。原来这个留园,在嘉庆初年为刘君蓉峰所有,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咸丰年间,其山水之胜,花木之美,亭榭的幽深,这确实可以称为吴下名园第一名。到庚申、辛酉间,大混乱相继而至,吴地的名园有一半成为废墟。而所谓刘园则岿然独存。同治年间,荒芜不治。到光绪二年,为江苏常州市人方伯得到,于是开始整修它。平整土地、清除混乱、剔除杂草。好的树木变得茂盛而好的花卉茁壮生长,奇奇形怪状的石头显露出来而小溪也变得畅通。凉台热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连

绵相连。春秋佳日,方伯和宾客饮酒赋诗在其中,而京都男女也有人拉着衣服连袖而去游览了。于是在这出阊门的人没有不说刘园、刘园的。方伯请求我写文章为留园做记。我说:“沿用原来名字吗?你不赐给一个吉祥的名字吗?"方伯说:“不,不。寒碧庄知名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熟知,难道不知道改名容易,被人熟知难呀。我不如跟从这个名称而称呼它。人说刘园,我就说留园,不改变他的音而改变它的字,就在他原来的名字,为我的起的新名字。”我感叹说:美啊,这些名字吗,符合实际的!等到战火焚毁破坏后,高台倾倒而曲池平,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我知道留园的名声常常停留在天地间了。

(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云球①,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夙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曰:“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禀夙慧(具有)B.不爽毫发(差错)

C.万象毕见(完成)D.无微不瞩(看见)

1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2)神哉,技至此乎。

13.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

14.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

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

【答案】10.C11.C12.(1)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2)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13.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14.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恰当。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C.“万象毕见(完成)"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毕”在此处意思是“全、都"。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说法错误,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是因为“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是出于自身的喜好,“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只是说明孙云球研制眼镜的技艺高超。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赋分点:

(1)“凡”,凡是;“所制造”,所制造的东西;“服”,佩服。

(2)“神”,神奇;“至”,到了;“此”,这种地步。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

结合“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可知,孙云球母亲认为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这种不敢让人知晓的苦心应该是他现在没有从事的事业,也就不是制作的手艺。母亲认为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由此可知孙云球身上有读书人的毅力和品质。结合“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可知,她认为现在的儿子是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这并不是儿子的初心,由此推测孙云球的初心是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事例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题目要求是能体现“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的观点,事例应该是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才可以。然后具体分析两则事例,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是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技艺精湛,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所以事例不恰当。

译文:

孙云球,宇文玉,居住在虎丘。母亲董如兰,通晓文学艺术,云球幼年时候性格就洒脱聪慧,十三岁成为县学学生,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经乱没落,常卖药取得钱财来供养母亲。

云球对测量很精通,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想法造出了自然晷,定出昼夜,晷上的时刻不差分秒。又用水晶制造了眼镜,来帮助人眼睛更好地看东西。有老少花眼、远近光之类的毛病,随着眼睛的状况校对镜子,一点差错也没有,听说的人不惜出高价购买。天台文康奇患有短视,云球拿出千里镜赠送给他,于是他拿着它登上虎丘试验,远远地看见城中的楼台高塔庭院好像就在眼前,天平、灵岩、穹窿各个山峰棱角分明、苍翠可见,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于是非常惊诧大喜地说:“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云球笑着说:“这还不足以展现我技艺的奇特啊。”又拿出数十个镜给他看。像存目镜,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见;万花镜,能看一个东西时化为数十个;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等等,出神入化不可思议。

他著有《镜史》一卷,现在坊市的人依照其中的方法制造,于是在当时广泛盛行。他的母亲为他写序说:"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所以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现在我的儿子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难道这是我儿子的初心吗。”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掌握好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以下,将针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一、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文言文阅读首先要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学生在阅读时,应首先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同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汇,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注意词汇积累,理解词义**

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汇。因此,学生平时应注重词汇的积累,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及其含义。在答题时,如果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或者利用已有的词汇知识进行联想。

**三、注意句式结构,理解句意**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也存在差异。学生在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理解其语法特点。例如,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省略句等,都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理解,以便准确把握句意。

**四、注重文化背景,理解文意**

文言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时,应关注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以

便更好地理解文意。例如,一些涉及古代礼仪、官职、地名等的词汇,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

**五、多做练习,提高能力**

要想真正掌握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多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名篇、模拟题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要注意总结归纳,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学习与掌握需要学生在多个方面下功夫。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

村行

王禹偁①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②,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③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①王禹偁(chēng),字元之,北宋诗人、散文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刚直敢言,因此屡遭贬谪。②晚籁:指秋声。③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

(二)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②江濑,幽阒辽敻③,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⑤,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⑥而葺之庶⑦斯楼之不朽也。

【注释】①刳(kū):削剔,挖空。②挹(yì):望见。③幽阕(qù)辽敻(xiòng):幽静辽阔。④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⑤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⑥嗣(sì):接续、继承。⑦庶

(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所表现的画面。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子城西北隅成语迁移法:向隅而泣A

因作小楼二间课内迁移法: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B

诗韵清绝字典查询法:①断;②绝妙的;③极,非常。C(填序号)

亦谪居之胜概也语境猜测法:在具体语境下词性改变,词义发生变化。D

(3)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5)王禹偁和欧阳修都曾在滁州任职,有人认为,王禹偁与欧阳修很像,你赞同吗?请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6)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诗文结尾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答案】(1)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2)角于是②乐

(3)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4)①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②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5)赞同,结合“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可见王禹偁与欧阳修很像,他们都沉醉于山水之乐,有着乐观豁达的情操。

(6)第一首诗歌,作者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结尾设问,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散文,作者记述了在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乐观豁达,结尾回想四年间的奔波困顿,抒发作者谪居的幽愤与迷茫。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述。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适当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中画面即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意思是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由此分析,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画面。如,棠梨的落叶红好似胭脂般红艳的颜色,香气扑鼻的荞麦花洁白的如同雪一般。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向隅而泣”意思是:面对着墙角哭泣。隅:角。根据成语迁移法,“子城西北隅"句意:子城的西北角上。隅:角。

B“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意: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因:于是。根据课内迁移法,“因作小楼二间”句意: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因:于是。

C“诗韵清绝"句意:诗的韵味清雅绝妙。根据字典查询法,绝:绝妙。故选②。

D“亦谪居之胜概也”句意: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语境猜测法,胜:形容词,乐。

(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承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故断为: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①皆,都;然,这样;以,因为;廉,便宜。

②之,的;第,只;而已,罢了。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此题是开放性题,结合对文章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首先回答观点:赞同,再阐述理由。

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作者仕途虽然受挫,但寄情山水,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从这里可以探究出欧阳修的生活态度是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没有因为挫折而丧失理想追求。

结合《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余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日,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可知,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和王禹偁公务之余的闲适生活,表现了王禹偁潇洒淡泊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与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综上可知,王禹偁与欧阳修很像,他们在公务之余,都沉醉于山水之乐,有着乐观豁达的情操。

(6)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诗句“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意为: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突然觉得很惆怅,原来乡村的小桥

原来像极了我的家乡!诗歌以设问结尾,诗人由眼前小桥想到家乡的小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结合文段(二)中的“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可知,作者回顾自己四年当中奔波不息,进而联想带自己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担心竹楼败坏,希望能找到志趣相同的人在自己离开后修缮它。抒发了自己漂泊流浪的凄凉之感及谪居生涯的迷茫慨叹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二)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酬字堂记

徐渭

镇海楼成,少保①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公赏之,曰:“闻子久侨矣,趣召掌计廪银之两百有二十②,为秀才庐。"渭谢侈,不敢。公曰:“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湜③,傥用福先寺事,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渭感公语,乃拜赐持归。尽橐中文物如公数、买城南东地十亩,有屋二十又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笋迸云。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始屋陈而无次,稍序新之,遂额其堂曰“酬字"。

(选自《徐渭诗文选译》)

【注】①少保:指胡宗宪,以抗倭寇功,加官少保。②掌计:掌管。计簿者:廪银:公费。③晋公:唐代裴度。湜:唐代文学家皇甫湜。福先寺事:裴度修福先寺,请皇甫湜撰写碑文,事成之后,皇甫湜却大怒道:“碑文有三千字,才值这点东西。

(1)给文中的画线句用“/”断句(限断三处)。

少保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

(2)下列加点字解释哪一项不正确?()

A.闻子久侨矣(侨:寄居)

B.渭谢侈,不敢(谢:感谢)

C.长篱亘亩(亘:延伸)

D.稍序新之(新:翻新)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文章出色,胡宗宪赏识他并资助他安家。

B.徐渭变卖文物,自筹了更多资金,建造住宅。

C.详述家居的环境,意在体现宁静恬适的雅趣。

D.为文、受赐、筹款、建宅、额堂为行文脉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

②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

(5)作者把正堂题名为“酬字”,有什么用意?

【答案】(1)少保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

(2)B

(3)B

(4)①按字数来向我索取酬金,我还给得太微薄了呢?

②有客人来,打鱼烧笋,酒喝到酣畅时便作诗唱歌。

(5)一是少保公为酬谢作者,资以金钱;二是作者自己也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用来买房。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该句的句意是少保公对我说:“这事该记下来,你为我起草吧。”我写完了进献给他。句中“少保公进渭曰"表示说话的对象,在其后断一处,起草的对象是“子”,因而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其后断一处。

故可断为:少保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B.句意:我辞谢说太过分了。谢:辞谢;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有误,由原文“尽橐中文物如公数、买城南东地十亩,有屋二十又二间,以鱼以荷(其意思是耗尽袋

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也是二百二十两,买了城南靠东的十亩地,有房屋二十二间,小池塘两个,养了鱼和荷花)"可知,选项“自筹了更多资金”表述有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重点词:数字:按字数;以:来;责:索取;其:还是;侈:过分。

②重点词:网:用渔网网;佐:配。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闻子久侨矣,趣召掌计廪银之两百有二十,为秀才庐(其意思是听说你在外寄居很久了,快召管事的拿廪银二百二十两,买座秀才庐吧)”,“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湜,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其意思是我比不了裴晋公,您的这篇文章则盖过了皇甫湜,倘若依照福先寺的事例,按字数来向我索取酬金,我还给得太微薄了呢,有什么过分?)”可知,作者把正堂题名为“酬字"的用意之一是少保公为酬谢作者,资以金钱。

根据“渭感公语,乃拜赐持归。尽橐中文物如公数、买城南东地十亩,有屋二十又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笋迸云(其意思是我为他的话感动,就拜谢赏赐,拿回来,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也是二百二十两,买了城南靠东的十亩地,有房屋二十二间,小池塘两个,养了鱼和荷花。植物类的,有果树、花木和材林三种,共几十株。长长的篱笆在地上延伸着,用枸杞围护起来,外面有几十株竹子,竹笋正从地面坚挺而出直指天空)”可知,作者把正堂题名为“酬字"的用意之二是作者自己也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用来买房。

【点睛】参考译文:

镇海楼造好后,少保公对我说:“这事该记下来,你为我起草吧。”我写完了进献给他,他很赞赏,说:“听说你在外寄居很久了,快召管事的拿廪银二百二十两,买座秀才庐吧。"我辞谢说太过分了,不敢接受。少保公说:“我比不了裴晋公,您的这篇文章则盖过了皇甫湜,倘若依照福先寺的事例,按字数来向我索取酬金,我还给得太微薄了呢,有什么过分?”我为他的话感动,就拜谢赏赐,拿回来,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也是二百二十两,买了城南靠东的十亩地,有房屋二十二间,小池塘两个,养了鱼和荷花。植物类的,有果树、花木和材林三种,共几十株。长长的篱笆在地上延伸着,用枸杞围护起来,外面有几十株竹子,竹笋正从地面坚挺而出直指天空。有客人来,打鱼烧笋,再配上落下的果子,酒喝到酣畅时便作诗唱歌。原来屋子既陈旧又杂乱,我把它们稍加整理翻新,于是在正堂题名为“酬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草花说

[清]查慎行

①窳轩①之南有小庭,拓窗而面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莳蓻②焉。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主人乐之,犹农夫之

获嘉种也。

②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直者遂之,弱者扶之。蚤③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③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彼南阳之梓漆④,平泉⑤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⑥,岂吾情之所适哉!

(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

[注]①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②莳蓻:种植。③蚤:通“早”。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⑥逮:达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拓窗而面之面:面向

B.谋辟而莳蓻谋:谋划

C.蚤芳者吾披之芳:美好的

D.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悦:使……愉快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5.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C4.(1)除去繁杂的植物,种上芳香的植物,也是隐士迷恋的(事情)。

(2)茎干枯萎,种子变得坚实,(我)就严格地观察它们生长变化的情况来采集收藏,等到第二年(再种)。5.①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②这些树木遮阴、果实可口的实用价值,不符合作者的精神追求,他在意与草花相伴、优游平实的生活。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C.句意:较早开花的,我把它们与别的花分开。芳:名词作动词,开花。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照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去:除去;植:种植;亦:也是;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重点词:萎:枯萎;则:就;视:观察;敛藏:采集收藏;待:等到;来岁:第二年。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第①段“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可知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

结合文章第②段“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和文章第③段“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可分析出尽管这些树木可以遮阴,可以食用,但是作者种植花草注重的不是食用价值,他所注重的精神境界,他希望与花草为伴,愉悦自己的心情。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窳轩的南面有一处小小的庭院,一打开窗,我就能面对这处庭院。平时没事时,我喜欢柱了杖走走,所以几乎每天都要在这庭院里慢慢行走。我早已讨厌院子里杂草疯长,就计划着把院子翻垦后种些东西。有人建议说:“松树、桂树、杉树、梧桐树,能够凭借来遮阳,这是适合种植的树木。”我说:“我年纪大了,等不到这些树长大成材。"有人又建议:“梅子、杏子、橘子、橙子,能够分行排列,这是适合种植的果树。”我说:“我这块地狭小,不能容纳。我自有办法,想除掉那些胡乱攀爬的杂草灌木,种植些能散发芬香的东西,这也是一般隐士所欢喜欣赏的。"于是我让园丁们开垦这块荒芜之地,向邻近的花圃主人讨些草本的花卉来栽种。我的一些方外、乡间的朋友,尽力帮助我成全这桩好事,到处通过各种途径为我弄来种子。我为此感到很开心,就像致力耕种的农民获得好的种子一样。

一年之内,庭院内各种花盆排列整齐,两年之内院中各色花卉济济一堂。到如今第三年,繁茂的枝叶挤满庭院,长出两片叶子以上的花草,我全能分辨清它们的种类,并且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时值春分、半夏,雨水充足,土壤肥力旺盛,我就趁此大好时机观察花草的生长变化,这时候我的生命活力仿佛和它们一起在运动。不久我见到这些草花蕴藏芳香之气,饱经风露,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时候我的生理呼吸好像和它们是互相连通的。势好的让它们顺顺当当地生长,长势疲弱的小心扶助;较早开花的,我细心地把它们与别的花分开;较迟开花的,我耐心等待。这些草花的茎干枯萎果实变得坚硬,我就小心地观察它们的成熟情况认真加以采摘收藏,以便等到明年再栽种。我的各方面精神没有一样不跟这些草花相融和。早晚与花草在一起,我可以真切感受春秋季节的更替;快乐自在啊快乐自在,我姑且就用这样的方式度完余年吧。

那些劝我种乔木果树的朋友光知道好的乔木能够给我带来遮荫,却不知道小小的草花能使我的灵魂得到欣悦;他们光知道甘甜的果子能使我的嘴感到惬意,却不知道繁盛美丽的花卉能让我的眼睛得到滋养。像古人所看重的南阳的梓树漆树,平泉庄的花木,不是凭我的力量就能拥有的,但那些东西难道就一定能让我的心情觉着舒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食蚝

宋苏轼

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

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选自苏轼《献蚝帖》,有删减)

[乙]

东坡海南食蚝

明陆树声

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

(选自明代陆树声所著《清暑笔谈》。书中记载的这则东坡轶事,是颇能反映苏轼幽默感的一篇小品文)

[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参横斗转①欲三更,苦而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皮乘③意,粗识轩辕④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⑤奇绝冠平生。

[注释]丙诗:被贬海南3年之后,苏轼被赦免,有人问他在海南有啥感受,他用此诗作答。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天容海色本澄清"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③鲁叟:指孔子。乘(fú):乘船。,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浮于海。”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④轩辕,即黄帝。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⑤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6.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语方法提示解释

①取其大者炙热字源推测:小篆

②每戒过子慎勿说课内迁移:戒之曰(《富贵不能淫》)

③食蚝而美重要语法:词类活用

④使士大夫而乐南徙查阅字典:①派遣、支使;②使用;③让、叫、致使;④假如;⑤奉使命办事的人

7.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剖之马之千里者(《马说》)

B.食之甚美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又益煮者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D.争欲为东坡所为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8.根据文意,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2处)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

9.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

(2)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

10.根据诗文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苏轼记载了关于生蚝的两种做法,美味不相上下,其吃货本质暴露无遗。

B.甲文中苏轼让小儿子不要对外说海南能吃到美味的生蚝,可见那里的生活还是相当清苦的,让他不得不珍惜仅有的美食。

C.对于苏轼很喜欢海南的生蚝而不希望朝中大臣来此分食的想法,乙文作者表示无法理解。

D.丙诗首联运用比喻,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

11.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曾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请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6.烤告诫认为味美/觉得味美让、叫、致使7.B8.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9.(1)(士大夫)争着做苏轼所做的事,请求贬到海南来。

(2)有人认为/说苏轼写这种话,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10.D11.①苏轼的“乐"是他的本性。甲文中他被贬海南这种蛮荒之地,生活艰苦。但他却能自得其乐,用他独有的生活情趣挖掘“生蚝”这种美味。②乙文中他写信给小儿子让其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③丙文中即使被贬到南荒之地,他心底还是没有恨意,而是觉得,这或许是自己一生中最奇绝的经历。④可见,他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实词的含义。

①要求用“字源推测"解词。“炙”会意字,小篆字形,上半部分形似串在一起的肉,下半部分是火,把肉放在火上,所以本义是烤。炙:烤。

②要求用“课内迁移"解词。“戒之曰”意思是:母亲告诫她说。戒:告诫。

③要求用“词类活用"解词。“食蚝而美”意思是:吃牡蛎,觉得味美。美:本义是形容词,美味;这里为意动用法,觉得美味,认为味美。

④要求用“查阅字典"解词。“使”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五个意思,结合“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提供的语境可知,应选③让、叫、致使,句意

是:致使士大夫都乐意往南迁徙。

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解释。

A.代词,指蚝壳/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都是副词,太、很、非常;

C.比……好/副词,更加;

D.动词,做/名词,心情,这里指心理活动

故选B。

8.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句意为:不要让朝廷的士大夫知道(牡蛎味美),我担心他们会争着谋划着向海南迁徙,来分吃这样的美味。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三个分句:“无令中朝士大夫知"的主语是“叔党”,“恐争谋南徙"的主语是“士大夫”,“以分此味"是他们的目的。因此可断句为: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欲,想;为,做;求,请求;谪,贬,指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2)或,有人;以,用;望,看待。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A.根据【甲】文中“又益煮者”可知,作者认为烤着吃比煮着吃要更加美味。A项“美味不相上下"错误;

B.根据【甲】文中的“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可知,苏轼让小儿子不要对外说海南能吃到美味的生蚝,是怕朝廷士大夫知道了,都请求贬到海南来,把他的美味分走。这体现了他乐观的心态;

C.根据【乙】文中的“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可知,作者特意提到有些人的看法“认为苏东坡写这种话,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也隐含着自己对苏轼的认同,认为他确实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意;

故选D。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甲】文“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过子慎勿说,……分我此美也"可知,他被贬海南这种蛮荒之地,生活艰苦。但他却能自得其乐,用他独有的生活情趣挖掘“生蚝”这种美味。

由【乙】文“‘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可知,他写信给小儿子让其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

由【丙】文“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可知,即使被贬到南荒之地,他心底还是没有恨意,而是觉得,这或许是自己一生中最奇绝的经历。

由以上分析可知,他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己卯冬至的前二天,海蛮献蚝,剖开壳,得到几升肉。将肉与浆放入水中,和酒放在一起煮,吃起来非常好吃,从未有过的美味。又取了一些大的,烤熟了,嚼着吃。又比煮来吃更好。每次告诫儿子苏过不要和别人说,害怕朝廷士大夫知道了,争着做苏轼所做的,请求贬到海南来,把我的美味分走。

[乙]苏东坡在海南,吃牡蛎,觉得味美,写信给苏过说:“不要让朝廷的士大夫知道(牡蛎味美),我担心他们会争着谋划着向海南迁徙,来分吃这样的美味。"致使士大夫都乐意往南迁徙,那么排挤苏东波的人就不会下令把他贬到海南了。有人认为苏东坡的这句话,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节选)

【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包拯传》节选)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平居无私书()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汉室之隆/何陋之有

B.可计日而待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受任于败军之际/能谤讥于市朝

D.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其境过清

14.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5.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16.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甲】【乙】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_________________。(上面两空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人物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为……而死身份地位,出身低下给予,送给书信13.C14.(1)先帝在世的时候,每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2)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15.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16.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亲贤远佞廉洁自律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这些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为国而死的忠臣。死:为……而死。

(2)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古今异义词,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句意: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遗:给予,送给。

(4)句意:平常没有私人信件。书:书信。

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

B.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

C.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D.介词,用,拿/连词,因为;

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本句重点词:论:谈论;尝:曾经;痛恨:痛惜,遗憾;于:对。

(2)这是状语后置句,“于乱世"于诸侯”翻译时要调整顺序。苟:苟且;全:保全;闻达:有名望,显贵;于:在。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为: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故可断句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16.本题考查文段的理解与分析。

(1)根据甲文第二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知是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从“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知是追述诸葛亮以身许国的经历。

(2)从“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对历史的经验总结及“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建议中,可知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从“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这句对子孙的告诫中,可知是要求子孙“廉洁自律"。

从“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及对子孙的告诫,可知包拯廉洁自律,生活简朴;从“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可知包拯不徇私情,为官刚正。由此可知包拯是一位“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乙】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包拯性情严厉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他们),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食物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度无所得食___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___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20.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答案】17.A18.B19.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20.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解析】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译为:估计;

B.托付/类;

C.准备/详细;

D.谢:拒绝/道歉;

故选A。

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况且您离开家这么久了,母亲不知道是否还在世,家里的房舍一定也荒芜了,即使有兄弟,恐怕也不能活着了。

根据句意断为: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当佣,做雇工;数,几;米,买米;活家,使家人活下去;勿忧,不要担忧。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第一段“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可知,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可见其有担当,孝顺;

根据第二段“生道遇一女子,丫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第三段“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