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4页
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的讨论比较多。

“富裕"二字很容易理解,少有争议。而人们对“共同”二字的理解就五花八门了,有人认为是同时间、同步调、同标准,有人认为是每个人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都差不多,也有人认为是平均化分配社会财富。显然,这是把“共同"二字简单化为一个字“同”了,是不准确的。

共同富裕,是指人们在意愿上、程序上、法治上、结果上都做到相互兼顾、整体考虑,一起推进经济包容发展和社会公平分配。共同富裕这个命题,并不是首次提出,而是人类社会长期的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内涵也不同。站在当前历史坐标轴上,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基础性制度更加协调,推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董少鹏《“共同富裕"要努力让14亿人“共同满意”》)

材料二: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

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相反,孟子认为若“制民恒产”,使每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家家栽种桑树,又养鸡、豚、狗、豕之畜,人人安居乐业,自会政通人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道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富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所谓“反其本”,实即“制民之产”,亦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此为安民致治的要津。

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是否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所谓的“同乐”,其要义在于“与百姓同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正如《孟子·尽心上》所言:“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儒家认为,唯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儒家认为,真正“王天下"的统治者,无不是“富民”的;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是有鉴于富民对于治国安邦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

(摘编自《光明日报》《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材料三:

实现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要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就发展历程来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经历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从“迈出坚实步伐"到“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基本实现"到“全面实现”的过程。就现实困难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等不得,也急不得。

实现共同富裕不能“等靠要”,而要靠共同奋斗。有人认为,共同富裕有国家的强力保障,可以不劳而获,“吃大锅饭”了。这种认识显然不正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也必然要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其中,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这就需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尤其要重点鼓励培育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摘编自田训龙《推进共同富裕不宜急、不必忧、不可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内涵,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B.孟子所说的“无恒产,因无恒心”中蕴含着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之意。

C.有“恒心"的前提是有“恒产”,为政者如果能“制民恒产”,那引导百姓向善就容易。

D.儒家认为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统治者只要做到“与民同乐”,就可获得民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指出人们对“共同富裕"中“共同”错误的看法,再明确“共同富裕"的正确内涵。

B.材料二主要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孟子的话语,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C.材料三着重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是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问题。

D.材料三对如何“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给出了具体做法,其重中之重是鼓励培育致富带头人。

3.下列四句是网上文章标题,哪一项与材料三的观点相左

A.共同富裕,每个劳动者都不能缺席

B.共同富裕发展的成果人人有份

C.人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密码”

D.用好致富带头人,念好“共同富裕经"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本”?

5.这三则材料组织在一起,存在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请简要分析。

(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异秉

汪曾祺

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

③每天下午,他出摊很早。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④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遇上下雨下雪,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最显眼的变化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汽灯。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

⑤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⑥王二把他的买卖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⑦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账,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对门万顺酱园连家的一个亲戚兼食客万事通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⑧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⑨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⑩“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掌柜向柜台里一看,经常挨打的学生意的小伙计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旧稿

一九八○年五月二十日重写(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秉”意思是之与众不同,异于常人之处,通常能带来好运富贵。而王二的“异秉"本质上是他的勤劳能干,自守自持。

B.文章开头“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与王二家形成对比,突出了王二家庭和睦,妻子贤惠。

C.王二早起备料烧煮,下午摆摊做生意,他清楚“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到后来搬摊子,增加品种,可见其用心经营,灵活变通。

D.文中写到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和“过年推牌九”,展现了王二忙中偷闲、张弛有度的生活状态,主要是因为王二“发达了”,身份变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陶先生、陈相公的境遇和王二形成了对比,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C.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流露出作者对弱势群体悲悯的关怀。

D.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平淡的生活画面,体现了汪曾祺作品的独特魅力。

8.有人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万事通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趁机,其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句中的“因"字在意义相同。

B.疾,指轻病,其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疾”字词义不同。

C.都,名词作动词,建都,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端章甫"用法不同。

D.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往往有着内在的关联。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心。

B.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4.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

(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虽然五、六句均押平声韵,但仍然符合声律要求。

B.首联写出自己马马虎虎准备过寒食节,勉勉强强移席到了门外水边。

C.本诗用语精炼,“草草"萧萧”“空"忽”“吹"都确切地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D.全诗景情结合、视听结合,有整体有细节,尾联直接把情感推向高潮。

16.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三、四句的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情感起何作用?

17.(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三月和好友一起在沂水沐浴,然后“,”。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应该将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4)《鸿门宴》中刘邦为不辞而别之事忐忑不安时,樊哙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捉摸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大飞机、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两弹一星”等的设计与制造,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继承,也都离不开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8.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反复捉摸B.游刃有余C.迫在眉睫D.因循守旧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

B.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的代名词。

D.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大飞机、高铁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继承。

B.无论是大飞机、高铁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C.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D.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继承。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键在于提高推动创新能力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种重要动力。

B.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

C.工匠精神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其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

D.工匠精神是推动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创新动力,是重中之重。

22.用一句话概括本语段的主要内容。

四、写作(60分)

23.(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从容洒脱的曾皙、智退秦师的烛之武、运筹帷幄的张良、优柔寡断的项羽、能屈能伸的刘邦……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请你结合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展开讨论,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B

4.①“本”,即“制民之产”,亦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是安民致治之根本。②“本”,即“富民”,唯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国安,也才能“王天下"。

5.①三则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②材料一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话题,即什么是“共同富裕"。③材料二从“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民富才能国安"两方面论证“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的观点;即宽泛的为什么要“共同富裕"。④材料三主要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做法: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共同奋斗。即怎么才能“共同富裕”。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政治文化类;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支撑;社科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

(5)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②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④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1.D项“统治者只要做到‘与民同乐’,就可获得民心”理解错误,说法绝对,原文“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D。

2.C项“材料三着重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说法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从两个方面分析的,一是就发展历程来看,一是就现实困难来看。“是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问题"是就“发展历程”来说的。

故答案为:C。

3.本题作答首先注意材料三的观点是“实现共同富裕不能‘等靠要’,而要靠共同奋斗"。比对四个选项:B项“人人有份”会变成“吃大锅饭”,会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所以不符合文段的观点。

故答案为:B。

4.本题注意结合文本筛选相关信息整合作答:

①由“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所谓‘反其本’,实即‘制民之产’”,“亦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此为安民致治的要津”可知,“本"就是“制民之产”,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是安民致治之根本;

②由此可推,“制民之产"即应让民有“恒产”,结果是“富民”,“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故唯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国安,也才能“王天下"。故“本”就结果来说,即是“富民"。

故答案为:①“本”,即“制民之产”,亦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是安民致治之根本。②“本”,即“富民”,唯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国安,也才能“王天下”。

5.本题作答注意结合文本分析

①由“近段时间,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的讨论比较多……"共同富裕,是指人们在意愿上、程序上、法治上、结果上都做到相互兼顾、整体考虑,一起推进经济包容发展和社会公平分配”等内容可知,材料一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话题,即什么是“共同富裕”。

②材料二首段提出“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的观点,二、三段分别从从“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民富才能国安"两方面论证这一观点。整体看文章分析了“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即宽泛的为什么要“共同富裕"。

③由“实现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要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等内容可知,材料三主要阐述了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经历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从……到……的过程……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等不得,也急不得”,这是讲要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上应认识到位;“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也必然要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这是谈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行动上共同奋斗。这部分内容谈实现“共同富裕"要怎么去做。

④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怎么去做。

故答案为:

①三则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材料一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话题,即什么是“共同富裕”。

③材料二从“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民富才能国安”两方面论证“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的观点;即宽泛的为什么要“共同富裕”。

④材料三主要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做法: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共同奋斗。即怎么才能“共同富裕"。

【答案】6.D

7.B

8.①《异秉》中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陶先生“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被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来说情";晚上九点多无家可归的光棍们欢聚到保全堂(保全堂高朋满座,气氛欢乐)。②隐藏着太多的无情:陶先生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要被辞退;陈相公他每天干着最苦最无聊最脏的活,老是挨打;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进行对比,更突显世事的无情。

9.①引出“异秉”,照应标题。“万事通张汉"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借他之口谈起“凡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引出话题“异秉”,照应题目;②衬托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使文章主题深刻。万事通张汉谈“异秉”,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化文章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写异秉的内涵,万事通张汉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本题综合性强,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既有对线索主旨结构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特色的分析,还有选材及人物的分析理解,这需要多方面去鉴赏小说。

(3)本题考查小说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鉴赏能力。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点和审美情趣进行思辨和评价的过程。解答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整体理解原文,同时调动关于作者创作风格和相关作品主题的知识储备。②反复品读富有哲理的句子,以及有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句子,体悟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③正确分析艺术形象。透过人物刻画,揣摩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倾向,从而体会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思想感情。

(4)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清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其次,要明确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好地叙述故事,丰富文章内容等。

6.D项“身份变了”理解错误,原文“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第二,过年推牌九”“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可知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过年推牌九"是因为现在“发达了”,并未提到他“身份变了"。

故答案为:D。

7.B项“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赏析错误,从“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可知,他们都在努力好好活,并不是“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故答案为:B。

8.本题作答注意结合相关文进行整合分析:

(1)“处处体现温情":

①由“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可知,“店伙纷纷说情"是对弱者体恤与同情,体现出“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

②由“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账,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与别的店铺的冷清相比,保全堂先生们的欢聚热闹欢乐,体现出“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

(2)“隐藏着太多的无情":

①由“‘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分析,陶先生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要被辞退。

②由“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分析可知,陈相公他老是挨打,体现出“隐藏着的无情”。

③小说大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达经过与发达后的生活状态,与陶先生、陈相公这些弱势群体的不幸境遇形成了对比,可分析出“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突显世事的无情。

故答案为:

(1)《异秉》中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陶先生“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被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来说情”;晚上九点多无家可归的光棍们欢聚到保全堂(保全堂高朋满座,气氛欢乐)。

(2)隐藏着太多的无情:陶先生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要被辞退;陈相公他每天干着最苦最无聊最脏的活,老是挨打;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进行对比,更突显世事的无情。

9.本题作答首先注意“万事通张汉"是次要人物。作答可以从小说结构(与上下文、标题的关系)、人物形象(有无对比衬托)、主题(是否深化)、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

①结构上,根据原文“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对门万顺酱园连家的一个亲戚兼食客万事通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等分析可知,“万事通张汉"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借他之口引出话题“异秉”,与标题“异秉"形成照应。

②人物形象上,原文“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众人对王二的飞黄腾达财源茂盛的认同,认为他与众不同,必有异秉,也就是张汉侧面衬托“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通过大家的反应表明“王二"对周围人产生了影响,丰富人物形象。

③主题上,由“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等分析,从主题看,小说前半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达,后半部分写事通张汉谈“异秉”,周围人的反应,如“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展现不同的社会生活,深化文章主旨。

④情节上,“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王二把他的买卖迁到隔壁源昌去了”等分析,前文写王二的发达。结合“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分析,后文借张汉之口谈“异秉”,揭示王二发达的原因。借张汉把王二发达和发达的原因及“异秉”连接起来,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使结构严谨。

故答案为:

①引出“异秉”,照应标题。“万事通张汉”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借他之口谈起“凡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引出话题“异秉”,照应题目;

②衬托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使文章主题深刻。万事通张汉谈“异秉”,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化文章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写异秉的内涵,万事通张汉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答案】10.DFG

11.C

12.A

13.①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怨声载道,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

②注重学校教育,阐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这样道路上就不会有年老的人在那里背或顶着东西在劳动了。

③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④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

14.①项羽优柔寡决,策略失误;②项羽虽拥人才,然不善用;③项羽认为实力悬殊,尚未构成威胁,没有杀他的必要;④项羽考虑到杀掉刘邦可能在众路诸侯军中产生不良影响。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称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本题同时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封拜大将的仪式结束后,韩信被请入上座。刘邦说:“萧丞相多次提起您的大才,您认为我该怎么办呢?”韩信先是逊谢,趁机问刘邦:“大王如今出兵东向争夺天下,您的对手不是项羽吗?"刘邦说:“是的。”韩信又说:“大王您自己估计您的勇猛、仁德,以及您军队的强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沉默了半天,说:“比不上他。”韩信起身向刘邦拜了两拜称赞他的自知之明说:“我也觉得您比不上他。可是我曾经在他手下做事,请让我来说说项羽的为人。项羽大吼一声,可以把上千人吓得瘫在地上,可是他不能任用有才干的人,这样他就不过只有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有礼,仁爱慈祥,说起话来和和气气,有人生了病,他能含着眼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可是等到人家立了功,该封官颁赏了,他却能把印拿在手里摩挲得棱角都磨圆了还舍不得发出去,这样,他那所谓的‘仁爱’不过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做了霸主,所有诸侯都对他俯首称臣,可是他不建都在关中,而建都在彭城。他又违背了当初义帝宣布的谁先入关谁做关中王的规定,还把他的亲信都封了王,因此各路诸侯都心怀不满。诸侯们看到项羽把义帝赶到了江南,也都学着样赶走自己过去的国君而占据了好地方称王了。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怨声载道,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项羽现在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他已经丧尽了人心。所以说他的强盛是很容易变弱的。现在您如果真能反其道而行之:只要是勇敢善战的人,您就大胆信任使用,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打败!只要打下了城邑,您就把它封给您的有功之臣,那还有什么人不对您忠心归附!您再以那些来自沛县一带的老兵为中坚、为前锋,让你现有的全部人马跟在后面一起东进,那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被打垮!现在被项羽封立在关中的三个诸侯王当初都是秦朝的将领,他们统率关中的子弟好几年,为他们而战死的和逃亡的不计其数,后来他们又欺骗这些士兵投降了项羽,结果走到新安时,项羽竟把这二十多万降兵全都活埋了,就留下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个人,现在秦地的父老们对这三个人简直恨之入骨。如今项羽仗着他的武力硬是把这三人封了王,秦地的百姓其实根本没人爱戴他们。而大王您当初进入武关以后,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酷法,给秦地百姓们定的法律只有三条,秦地的百姓没有不乐意让您在秦地称王的。按照诸侯们的事先约定,大王您也应该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们也都知道。后来您被项羽剥夺权利,排挤到汉中,秦地的百姓们没有一个不对此遗憾的。现在如果您举兵东下,三秦地区只要发上一个通告,不用打仗就可以回到您手中。"刘邦听了大喜,感到自己今天才真正地认识韩信实在是太晚了。于是就按照韩信的谋划,部署各位将领的进攻目标。

材料二:

高祖在雒阳南宫大宴群臣。在宴会上说:“各位彻侯(官职名)、将领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高起、王陵回答说:“虽然您傲慢爱侮辱人,项羽为人宽厚,但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天下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他就嫉恨,有本事的他就怀疑;打了胜仗的他不奖励,得了土地的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所以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制服。”

10.本题注意结合句子语法结构特点进行断句:首先看“项王见人恭敬慈爱”,主谓结构,“见人恭敬慈爱”为谓语,句意完整,D处断开;再看“言语呕呕"也是主谓句,是项羽的另一个特点,F处断开;

最后注意“人有疾病”是后句的状语,单独成句,G处断开。

句意:项羽待人恭敬有礼,仁爱慈祥,说起话来和和气气,有人生了病,他能含着眼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

故答案为:DFG。

11.A.正确。两个“因"都是趁机。句意:趁机问刘邦。/不如趁机好好对待项伯。

B.正确。第一个“疾”是动词,生病。第二个是怨恨。句意:有人生了病,他能含着眼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天下怨恨自己君王的人,都想跑来向大王您申诉。

C.不正确。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句意:不占据关中却定都彭城/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D.正确。

故答案为:C。

12.A项“简明扼要"概述错误,从材料内容可知,韩信是从多个角度,全面细致地给汉王作出了全面的分析。

故答案为:A。

13.本题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怨”,埋怨,怨恨;“特”,只是;“特劫于威强耳”,被动句式,“于"表被动。②“谨”,注重,重视;“庠序”,学校;“申”,阐明;“颁"通“斑”;“负戴",背或顶着东西。③“遣”,派遣;“出入”,偏义复指,偏指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④第一个“封"把……作为……疆界;第二个“封”名词,疆界;“肆",扩大;“阙”,损害;“焉”,哪里。

故答案为:

①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怨声载道,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

②注重学校教育,阐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这样道路上就不会有年老的人在那里背或顶着东西在劳动了。

③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④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

14.本题作答首先确定反方的观点,应是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项羽。据此筛选概括信息即可:

①《鸿门宴》中,项羽不听范增的意见和再三暗示,最终放走刘邦,优柔寡决,策略失误;

②由“不能任属贤将”“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可知,项羽虽拥人才,然不善用;

③由“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分析可知,项羽认为实力悬殊,尚未构成威胁,没有杀他的必要;

④由“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分析可知,项羽考虑到杀掉刘邦可能在众路诸侯军中产生不良影响。

故答案为:

①项羽优柔寡决,策略失误;②项羽虽拥人才,然不善用;③项羽认为实力悬殊,尚未构成威胁,没有杀他的必要;④项羽考虑到杀掉刘邦可能在众路诸侯军中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15.C

16.思想情感: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寒食节独自一人客居他乡的落寞空虚以及对故土的思念。(或: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离愁)“客袂空佳节”,佳节时孤身在外;“莺声忽故园"悦耳莺语,仿佛置身于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悠远凄厉的笛声让诗人从神游故园中回到现实,离恨满樽。颔联景物描写的作用:颔联的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起到反衬作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树木阴浓,花光照野,柳色苍翠的明艳之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作者的离愁之深。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15.C项“‘吹’都确切地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赏析错误,从诗中来看,“吹恨满清尊”中“吹"是一个动作,不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故答案为:C。

16.本题作答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景以及情感词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再分析三四句中的景物有何特点,这样的景物与情感之间是何关系。

①情感:诗歌标题“寒食”交代诗歌创作的背景,即寒食佳节,本应一家人团聚,而诗人此时却是“客袂空佳节”,诗人独自一人客居他乡,内心满是落寞和孤寂;,此时此刻,“莺声忽故园”,突然传来的莺声让他感觉仿佛置身故乡,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但是,远处传来凄凉的笛声,让诗人的心头充满了人生无奈的怅恨。

②作用: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离愁,这属于哀情;再看诗歌的三四句的景,“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浓荫"野花”“绿柳”,这些景物呈现出一片明丽之态,因是春天,树木长出浓荫,花光照着田野,绿柳围绕着村庄,景是乐景,而情是哀情,由此可知,这是以乐景来衬哀情,使用反衬的手法,衬托离愁之浓。

故答案为:

思想情感: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寒食节独自一人客居他乡的落寞空虚以及对故土的思念。(或: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离愁)“客袂空佳节”,佳节时孤身在外;“莺声忽故园"悦耳莺语,仿佛置身于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悠远凄厉的笛声让诗人从神游故园中回到现实,离恨满樽。颔联景物描写的作用:颔联的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起到反衬作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树木阴浓,花光照野,柳色苍翠的明艳之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作者的离愁之深。

17.【答案】(1)风乎舞雩;咏而归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雩、俟、及、顾、谨。

故答案为:⑴风乎舞雩咏而归⑵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

【答案】18.A

19.D

20.C

21.B

22.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压缩语段;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成语的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切忌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与之相关联的信息。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与搭配情况。

(2)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分析能力。引号主要用于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包括直接引用、特殊含义、着重强调、特定称谓、讽刺和否定等。以下是引号的具体用法:①直接引用。用于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等。②特殊含义。用于表示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③着重强调。用于强调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④特定称谓。用于表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⑤讽刺和否定。用于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和讽刺。⑥特定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用于表示需要强调的专有名词、简称、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事件。

(3)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5)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语段压缩的能力。压缩语段题型解题时,首先分析语段有几个句子,再看每个句子观点是什么,接着再分析句子之间什么关系,进而理清文段的层次脉络,最后依据题干要求作答,注意字数等具体要求。

18.A项使用不当,“捉摸”意为“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这里是指反复思索,应该用“琢磨”。

B项,“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用在此处形容庖丁解牛,使用的是“游刃有余”的本意,使用正确。

C项,“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用在此处形容“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情势紧迫,使用正确。

D项,“因循守旧”,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用于“工匠精神不是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19.本题注意原句“匠气"一词,在此处表示特殊含义,并不具有贬义。指匠人所拥有的巧妙心思。比对四个选项:

A项,“台儿沟”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B项,“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表特定称谓;

C项,“匠,木工也"为引用;

D项,“种子事业”引号指特殊含义,指钟杨收集的种子和培养学生的事业。和“匠气"引号的用法相同。

故答案为:D。

20.首先注意划线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一是“无论是大飞机、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两弹一星”等的设计与制造"中从制造业到航天工程,语意递进,应是“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另外,对工匠精神应该先“继承"后“发扬”。

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B项,“无论是大飞机、高铁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的设计与制造"语序不当,应改为“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

D项,“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继承"语序不当,应改为“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故答案为:C。

21.本题作答注意要填写的句子在文段的中间部分,可依据“瞻前顾后"的原则,关注要填写的文句前后语境,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分析可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既而说工匠精神是这种能力的重要动力,语意才连贯。

故答案为:B。

22.本题要求压缩语段,第一步,可用画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方法,筛选出每段的主要信息,后把这些信息整合,概括即可。本题文段有两段,第一段的关键句“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第二段的关键句“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第二步,关键词:“新时代、继承、弘扬、工匠精神”;第三步,用一句话概括,如“在新时代须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故答案为: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23.【答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在第一单元课文展现的诸多人物中,至圣先师孔子给我的启示最深。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经千年。从炎帝黄帝到秦汉三国的历史,从唐宋元明清到如今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时间冲刷了一切,却也让儒家思想展示出了它灿烂的光辉。有礼,方能治国,是孔圣人教会我最宝贵的一课。因此,众多历史人物之中,我独爱彬彬有礼的孔夫子。

孔子倡导礼乐治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有礼,方能有为。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地方官时向孔子问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治国需以礼,而治理地方也需以礼,循序渐进地推行政策,目光放长远,才能造福人民,为民谋利,如若急功近利,不但无为,反会失去民心。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依旧能够散发它独有的儒家气息,为治国治地治家,作出优秀的典范。

或许有人认为,千年已过,孔子所倡导的礼治思想早已过时。其实不然,儒家思想正如一壶佳酿,时光赋予它的并非腐朽,而是那越品越醇的香气。历史的长河滚滚东去,但总有一些文化之光,会穿越物质的层面,沉淀于岁月之中,愈发明亮。疫情期间许多西方国家都借此机会缓解老龄化问题,弃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可是我们中国依旧初心不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平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便是儒家“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礼治思想的集中体现。相信在今后的复兴路上,我们党依然会持此初心,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远!

“修身,治国,平天下。"从小我的作为,到国家的治理,孔子思想无时不在记录着个人的修行,家国的宏章,孔子的思想也于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喜爱孔子,爱他那不耻下问的品格,爱他那施行仁政的大志,爱他那平易近人的性情。有礼,方能治国,是我在孔子的思想殿堂中学到最灿烂的一课,也愿同学们能够从儒家的思想中有所启迪,于孔圣人的言行中汲取行世之精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注意材料围绕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的人物展开,列举曾晳、烛之武和张良、项羽、刘邦等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代表人物引发我们联想和思考。写作时要围绕第一单元课文中的某一个人物展开,不可以脱离材料情境而漫谈诸子散文或史传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注意第二段写作任务指令,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从第一单元课文人物中选择一个,写这个人物给自己的启示;其次要针对几个人物给自己的启示展开比较,体现出“最"字;比较点侧重在“启示”。再者,讨论语境之下,文体应为议论文;考生要把人物、时代与自我三者联系起来,展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材料中的烛之武智勇双全,张良运筹帷幄,刘邦能屈能伸……都是富有智慧的人物,但也各有各的个性和思想。写作时,考生在对人物的选择上,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意选择他们有所体现的“牢骚"和“逃避”等思想,呈现负能量。考生要站在时代高度,以古为今用的思想理念,选择欣赏他们的思想智慧,谈他们给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展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然,若发现人物的某些缺点,也可以在写作中加以批判、反思,指出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思考,比如可以选择课文中熟能生巧、掌握规律后游刃有余的庖丁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谈给你学习、做事的启示。也可以在比较中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写受命于危难之间,凭借自己的洞若观火的智慧、能言善辩的口才使国家转危为安的烛之武,可以和张良相比,二者固然都有智慧,但是张良运用智慧是士为知己者死,烛之武发挥才智则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先国家而后私怨;张良仅仅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对方,其中不乏离间项羽和范增关系这样的阴招,烛之武则是兵不血刃,化敌为友……

参考立意:

①追寻先贤利家国,完善自我重践行。(选择烛之武)

②目无全牛智卓绝,游刃有余技超群。(选择庖丁)

③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选择张良)

④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选择曾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的讨论比较多。

“富裕"二字很容易理解,少有争议。而人们对“共同”二字的理解就五花八门了,有人认为是同时间、同步调、同标准,有人认为是每个人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都差不多,也有人认为是平均化分配社会财富。显然,这是把“共同"二字简单化为一个字“同”了,是不准确的。

共同富裕,是指人们在意愿上、程序上、法治上、结果上都做到相互兼顾、整体考虑,一起推进经济包容发展和社会公平分配。共同富裕这个命题,并不是首次提出,而是人类社会长期的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内涵也不同。站在当前历史坐标轴上,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基础性制度更加协调,推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董少鹏《“共同富裕"要努力让14亿人“共同满意”》)

材料二: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

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相反,孟子认为若“制民恒产”,使每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家家栽种桑树,又养鸡、豚、狗、豕之畜,人人安居乐业,自会政通人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道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富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所谓“反其本”,实即“制民之产”,亦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此为安民致治的要津。

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是否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所谓的“同乐”,其要义在于“与百姓同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正如《孟子·尽心上》所言:“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儒家认为,唯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儒家认为,真正“王天下"的统治者,无不是“富民”的;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