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八初级中学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_第1页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_第2页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_第3页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_第4页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一、选择题1.犇读拼音,写词语。牪读书,使人思wéi()活yuè(),聪颖zhìhuì()();读书,使人胸襟开kuò(),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思想chā()上chìbǎng()(),感情zhàn()开花lěi()。二、选择题2.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牪A.栈桥(jiàn)

狩猎(shòu)

毛骨悚然(sǒnɡ)牪B.抽噎(yē)

诅咒(zhǔ)

迥乎不同(jiǒnɡ)牪C.不逊(xùn)

行辈(hánɡ)

千山万壑(hè)牪D.凫水(fú)

涟漪(yī)

风雪载途(zǎi)三、选择题3.犇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牪A.狂风怒号

废然大物

顾影自怜

斩钉截铁牪B.罪魁祸首

小心翼翼

妙笔生花

全神惯注牪C.和蔼可亲

威风凛凛

汹涌澎湃

意味生长牪D.饱经风霜

黄钟大吕

画龙点睛

余音绕梁四、选择题4.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牪A.“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牪B.《石灰吟》是清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题画诗。牪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牪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中墨梅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五、选择题5.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牪A.凭借宏伟和瑰丽的想象和深邃辽远的思考,使《三体》获得了享有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牪B.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捷径,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勤奋,在于坚持不懈,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如此。牪C.我们不断追逐金钱,不停地改变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饥饿。牪D.在课堂上看老师课前制作的微视频。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六、选择题6.犇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

)牪A.马身上没有辔头,铵镫,缰绳,头上却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牪B.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又有叫“马踏飞燕”的。牪C.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牪D.问阿爸,他摇摇头挥起了鞭稍。七、选择题7.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牪A.爸爸今年四十岁,已到而立之年了。牪B.“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牪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老舍。牪D.《祖父的园子》一文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回忆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活动,表达了“我”对祖父的依恋和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怀念。八、选择题8.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牪村边的那片竹林,从此不再寂寞了。除了________,还有________;除了________,还有________。牪①绿色的叶子牪②花色的衣裳牪③妇女的谈话声与孩子的欢笑声牪④春天的鸟语声与秋天的蝉鸣声牪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九、选择题9.犇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牪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1)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2)牪、仿照句子的写法,请你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选择题10.犇根据所学知识填空。牪(1)“鼎盛”的“鼎”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_____。这个字第九笔是_____________,“鼎”的解释有: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②大;③(方)锅;④正当,正在。“鼎盛”的“鼎”应取第_____________种解释。牪(2)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如写寒食节的“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七夕节的“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诗人还会借助景物表达自己的志向,郑燮借竹子“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特点表现不屈不挠的性格;于谦通过对石灰的赞颂表明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遇到老人哀叹岁月催人老时,可以借用《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牪(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这样的疑问:“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却一反这种感伤之调,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励之语。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及时行孝道,趁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正如古人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牪(4)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选择题11.犇我会交流。牪止咳灵药物说明书中写道:“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炎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本品不得空腹服用。”牪家里八岁的弟弟感冒咳嗽,请你告诉他怎样服用这种药,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选择题12.犇文言文阅读。牪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牪(1)子罕弗受()

(2)以示玉人()牪(3)故敢献之()

(4)皆丧其宝也()13、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选择题13.犇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牪舌尖上的浪费牪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牪“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牪牪16、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牪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牪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牪17、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牪18、这两个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牪19、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牪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牪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十四、选择题14.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牪牪兵与冰牪①天黑了。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暴风雪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霜花一层层“糊”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牪②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还不到两周岁;还有一个兵,他那张脸看上去有些稚气,让人觉得他似乎还是个少年呢。牪③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蛙、厚厚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实的羊皮军大衣。但是,此刻,他却是车厢中最感寒冷的一个人。他的厚厚的军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因为,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求救。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帽子,给老汉戴上去。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也那么认为。牪④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年戴。少年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牪⑤再后来,那位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紫,尽管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孩子。于是,兵又默默地脱了自己的棉袄……牪⑥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雪一片片扫向悬崖下的峡谷。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兆头。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了车……牪⑦拂晓,司机引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欢呼,就是兵,就是一直默默的兵,就是那看上去很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的兵。牪⑧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尾,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冻成了冰,像一座冰雕。牪⑨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会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牪⑩事后人们才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还不满19岁。牪20、围绕主要人物、事件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能超过30字)牪____________________牪20、为什么说穿得最暖的兵此刻却是车厢中最感寒冷的一个人?联系文本内容说一说。牪____________________牪22、读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这一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牪____________________牪23、读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牪____________________牪24、读读文章的结尾,说说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牪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选择题15.犇根据要求写作文。牪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段经历往往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激动的时候,我们会热血沸腾;哭痛的时候,我们会潸然泪下……每次的真情流露都给我们心灵带来巨大冲击,给我们的灵魂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牪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件事给你带到的感受。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

蕾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维、慧、插、翅、绽、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二、选择题2.C解析:C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牪A.栈桥(zhàn)

牪B.诅咒(zǔ)

牪D.风雪载途(zài)三、选择题3.D解析:D牪【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区分形近字。牪A.有误,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人。故“废然大物”的“废”错误。牪B.有误,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牪C.有误,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故“意味生长”的“生”错误。牪D.正确。牪故选:D。四、选择题4.B解析:B牪【解析】略五、选择题5.C解析:C牪【解析】略六、选择题6.A解析:A牪【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标点符号的用法。牪一、句号的基本用法: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这一句口诀,基本包含了句号的使用方法,它一般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也可以表示比较缓和的祈使和感叹语气。例句: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牪二、问号的基本用法: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问号也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也包括设问和反问等类型。例句:你怎么又迟到了?牪三、叹号的基本用法: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感叹号常用句末,表示增强语气!例句:老天有眼,让我们再次相见啦!牪四、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句:这个西瓜非常大,而且特别甜。牪五、顿号的基本用法: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二是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牪六、冒号的基本用法:①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②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③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④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⑤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牪A项句子正确的标点符号运用,如下所示:牪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七、选择题7.A解析:A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牪A错误。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不惑之年的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牪B正确。由“睁、摇”等可知这是动作描写,由“两眼睁的的溜圆”可知这是神态描写。牪C正确。《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选自老舍先生所著书籍《骆驼祥子》的文章,则是在人物外貌描写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对祥子的身材、体型、衣着、脸部等方面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朝气、自信、积极、乐观的车夫形象。牪D正确。《祖父的园子》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八、选择题8.C解析:C牪【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注意句式的对称;声对声,色对色;先自然,后人的活动,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九、选择题9.

动静结合

同学们背着书包,满脸笑容地行走在路上,有些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互相说着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互相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很远。那些参天的大树苍翠欲滴,正挥动着枝叶跟同学们说“再见”呢!渐渐地,嘈杂的校园安静了下来,沉浸在暮色中。牪【详解】本题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1)牪、“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手法,写出了河道上运动状态下的景象。牪“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运用了静态描写手法,写出了水面静止状态下的景象。牪这句话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2)牪、根据题干,仿写的句子要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放学后校园中静止状态下的景象与运动状态下的景象。要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合理。十、选择题10.D解析:

D

di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泣涕零如雨

中秋节牪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磨万击还坚劲

粉骨碎身还不怕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或轻于鸿毛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子欲养而亲不待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牪【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积累。牪(1)音序查字法:1.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如:“鼎”先查大写字母D,再查“ding”。2.部首查字法: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有几画→在部首目录找到几画→看页码到检字表→剩下偏旁有几画→页码看到就翻到哪一页→找到字,如:“鼎”先查“目”部,再数笔画,其中“鼎盛”的意思指的是:正当盛大的意思。牪(2)此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积累。牪“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牪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牪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牪石灰吟作者: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牪(3)此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牪选自《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十一、选择题11.应该用温开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两片,注意不得空腹服用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本题时,我们应该先读懂并理解文本信息,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阅读说明书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阅读技能,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阅读实践。十二、选择题12.12、

接受

出示

所以

丢失13、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14、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15、因为他把不贪图贿赂当宝贝,表明他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牪【分析】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12、本题考查的是字义的辨析。牪“子罕弗受”的意思是:子罕不接受。其中“受”的意思是:接受。牪“以示玉人”的意思是: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其中“示”的意思是:出示。牪“故敢献之”的意思是:因此才敢献给你。其中“故”的意思是:因此,所以。牪“皆丧其宝也”的意思是:都失去了宝。其中“丧”的意思是:丢失,失去。13、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字词“以”的翻译是“认为”,“若”的翻译是“假如”,“皆”的翻译是“都”,翻译后要读读句子是否通顺。1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牪宋人因为琢玉的人说这块玉石是宝,所以才想把他送给子罕。原文为: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牪由“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可以看出子罕他因为把不贪图贿赂当宝贝,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玉。这表明他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十三、选择题13.A解析:牪16、A牪17、

41——50岁

打包比例最高

浪费情况最低牪18、列数字、引用牪19、AB牪【分析】牪16、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牪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牪17、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牪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牪18、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牪结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牪结合“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牪结合图表,可知,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牪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牪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牪A项,“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该项符合文意。牪B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意思是: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该项符合文意。牪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牪D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十四、选择题14.牪20、客车里的兵在大家有困难时无私地帮助別人,最终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牪20、因为他把身上穿的厚衣服都送给了别人,所以说穿得最暖的兵此刻却是车厢中最感寒冷的一个人牪22、突出了情况的危机,为下文作了铺垫。牪23、写出了兵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体现了兵的奉献精神与高尚品格。牪24、使“大兵”形象更加丰满,使小说情节更完整,使小说主题更深刻,震撼了人们的心灵。牪【分析】牪20、本题考查概括短文内容。牪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内容可知,短文的主要内容是:这篇短文写了在一辆客车里,兵在大家有困难时无私地帮助别人,最终却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短文赞扬了兵为大家着想,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牪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牪文中这句话“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厚厚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实的羊皮军大衣”说明了兵是乘客中穿得最暖的人。从文中的这些内容“他的厚厚的军大衣让司机穿走了”“于是他摘下帽子,给老汉戴上去”“他又将自己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年戴”“于是,兵又默默地脱了自己的棉袄给了小孩子”可看出兵此刻却是车厢中最感寒冷的一个人。因为他把身上穿的厚衣服都送给了别人,所以说穿得最暖的兵此刻却是车厢中最感寒冷的一个人。从中可以体会到兵是一个为大家着想,舍己为人的人。牪2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牪文中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雪一片片扫向悬崖下的峡谷”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其作用突出了情况的危机,为下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牪2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牪文中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只有一个人没欢呼,就是兵,就是一直默默的兵,就是那看上去很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的兵”写出了兵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体现了兵的奉献精神与高尚品格。牪2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牪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