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美方无视中方富有诚意的态度和行动,于华盛顿时间2019年5月10日0点01分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请选出对此事评论不正确的是:A.伤害了中美两国关系B.有违世贸组织的宗旨C.贸易保护政策害人害己D.有利于全球贸易环境好转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下图所指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B.武昌起义、南昌起义C.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D.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3.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是指A.欧盟B.日本C.中国D.俄罗斯4.“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应出自()A.齐桓公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 D.戊戌变法5.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写的歌曲是A.《毕业歌》B.《松花江上》C.《黄河大合唱》D.《义勇军进行曲》6.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仔细观察下图,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A.国内市场问题 B.关税问题C.奴隶制存废问题 D.生产原料问题7.“它不仅废除了君主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们所主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的思想,而且广泛地规定了人民的自由、平等诸权利”,根据材料指出这是资产阶级的哪部文献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8.“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其中最成功的“模仿”是A.明治维新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革命 D.罗斯福新政9.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表明长征A.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B.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抗日行动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0.范文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潰。”这一历史事件是A.太平大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运动11.《稗史汇编》(明)中写道:“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京官”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厂卫特务机关的存在B.农民起义的频发C.军机处的设立D.少数民族的侵扰12.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13.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4.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人类发明和使用的最主要能源是A.蒸汽B.石油C.水力D.电力15.《十二铜表法》沉重地打击了古代罗马奴隶主贵族,具有“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十二铜表法》()A.使罗马的司法审判有法可依 B.剥夺了贵族解释法律的权力C.使平民成为解释法律的主体 D.解除贵族与平民的隶属关系16.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够妥当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17.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①美国的扶持、援助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③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④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B.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D.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19.“图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活动中,李红展示了如下图片。她要介绍的是哪一段光辉历程生死攸关转折点A.国民革命时期B.长征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0.下图图示为某一时期美国、西欧、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这一时期可能是:A.19世纪70年代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B.是俄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22.《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脸)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鞭之六十下。这一法律条文表明法典()A.不保护自由民的尊严 B.禁止了执行者随意量刑C.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D.维护全体自由民的利益23.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对危机,一些国家认识到,只有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开展变革,才能改变民族命运。其中,较为成功的代表是A.俄国 B.日本 C.中国 D.印度24.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据此判断,秦始皇与汉武帝分别以哪一学派思想治理国家A.道家和儒家B.法家和儒家C.法家和道家D.道家和墨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二战中,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是________。26.下图一所示会议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是_______;下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的国际组织是______。27.提出“原子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家德谟克里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代表在会上具体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美国为捍卫“门户开放”,原则上支持中国。中国还认为,山东问题不是单纯的中日之间的问题,因此反对与日本直接谈判,而主张在会议上解决。但日本却坚持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美、英……迫使中国接受了在会议之外进行的有美、英观察员列席的中日双边会谈。——吴于廑、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源远流长。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材料三1971年,尼克松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回忆录》(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实现“共同愿望”,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体现我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不同之处。29.(6分)主席于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在欧洲进行国事访问,为共建一带一路开辟新空间。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丝路萌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和影响。材料二(丝路拓展)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新加坡)李光耀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材料四(丝路重建)主席在3月23日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时指出:中意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天经地义,我们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遵循的是开放、透明原则,实现的是合作共赢。中意要以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契机,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意大利“北方港口建设”、“投资意大利计划”对接,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中国新闻网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30.(7分)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请对材料三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解体,中美贸易摩擦,伤害了中美两国关系,也有违世贸组织的宗旨;同时贸易保护政策害人害己。对此事评论正确的是选项ABC,但是不符合题意;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有利于全球贸易环境好转”,评论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

据题干图片李宗仁,结合所学可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据题干图片彭德怀,结合所学可知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A符合题意;武昌起义、南昌起义都不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与李宗仁、彭德怀无关,排除B;淞沪会战与李宗仁无关,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指挥的战役,与彭德怀无关,排除C;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指挥的战役,与彭德怀无关,排除D。故选A。3、ABC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ABCD符合题意,故选择ABCD。4、C【解析】

孝文帝改革规定禁鲜卑语,说汉话,促进了民族的融合,C正确;齐桓公改革和商鞅变法主要是富国强兵为主,未涉及语言改革,AB排除;戊戌变法主要是为了救亡图存,未涉及语言变革,D排除。故选C。5、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田汉词,聂耳曲,B项词曲作者是张寒晖,D项是田汉词,聂耳曲。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6、C【解析】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1861—1865年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奴隶制废存问题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焦点问题,使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最后引发战争。故选C。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颁布的(人权宣言》包括:天赋人权;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还广泛规定了人民的自由、平等诸权利。因此,D正确。《权利法案)(1689年)废除了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提出是在18世纪,A项排除。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是废除君主制,1787年宪法是美国1787年颁布的宪法,美国没有君主制,B、C两项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意不符;B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实施的,与题干“美国和西方模仿”不符;C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意不符;D项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也就是突出了经济发展的计划性,通过实施新政美国度过了危机,所以这是对计划经济的成功模仿。故选D。9、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4—1936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题干中的“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与此吻合,故D符合题意;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抗日行动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0、A【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该事件失败的原因是: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该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型、私有性等消极方面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这一阶级是农民阶级,这一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体现了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并不具备这些特征,排除;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运动,并不具备这些特征,排除;D项义和团并非因宗派斗争、等级、安于享乐而失败,并不具备这些特征,排除。故选A。11、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概的意思是,明朝在京城为官的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说诀别的话,等到晚上活着回来,就一起庆祝,觉得是又多活了一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明太祖时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员的行为;明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对官员进行严格监视,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2、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符合题意;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不是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故AB不符合题意;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从“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可知是2016年—95年=192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会议在召开过程中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选B。1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限定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能源是电力。15、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表明,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局面,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这使得在审判中可以按律量刑,有法可依,所以A项符合题意;贵族仍然可以解释法律,但不可滥用法律,故B项错误;平民不可能成为解释法律的主体,故C项明显错误;法律并没有解除贵族与平民的隶属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16、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A选项不符合题意。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B选项符合题意。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C选项不符合题意。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所到之处,烧杀掠淫,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D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ACD可排除,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时,学生一定要注意判断出此题是否定式选择题,依据题干表述“勿忘国耻”和四个选项可以判断出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一次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积极的作用。17、A【解析】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是日本,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是西欧,不属于共同原因,排除③④,①②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18、B【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属于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可知,ACD三项都是对历史的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是对英国革命观点的评术,属于历史观点,符合题意。故选B。19、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生死攸关转折点,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观察“生死攸关转折点”,联系所学可以获取,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生死攸关转折点,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20、D【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美国、西欧、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是21.2%、18.6%、11.8%,可见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这出现在二战后的20世纪80年代,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C【解析】

根据材料“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宣布农奴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成为了军事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排除A项。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排除B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故排除D项,故选C。22、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为了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汉谟拉比颁布了一部成文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自由民地位较高者犯法,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规定了处罚地点和处罚方式和数量。《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这项规定突出地说明该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C。23、B【解析】

依据“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地区……只有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开展变革,才能改变民族命运”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亚洲日本的国门被美国等西方列强打开,面临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开展明治维新改革,大力学习西方工业文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故B正确;俄国是欧洲列强之一,不属于亚非拉地区,也不存在民族危机的问题,A排除;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虽然先后开展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活动,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C排除;印度在近代历史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二战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印度才得以独立,D排除。故选B。2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注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诺曼底登陆【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诺曼底实施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2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1919年的会议”,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图二,可知,1945年2月,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参加的是雅尔塔会议,会议内容之一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27、古希腊;【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因此填写古希腊。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华盛顿会议,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2)求同存异。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了世界的和平进程。(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等。(4)材料一体现近代屈辱外交,国家利益被严重侵害;材料二、三体现现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代表在会上具体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美、英……迫使中国接受了在会议之外进行的有美、英观察员列席的中日双边会谈”可知会议是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设计下,对讨论山东问题作了在华盛顿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的安排。在会谈时,美、英两国派观察员列席。第一小问,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的条约《九国公约》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2)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根据材料“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和所学可知,中美正常化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等。(4)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华盛顿会议,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反映了弱国无外交;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国家逐渐富强的情况下,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29、(1)起点:长安(西安);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影响: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断绝。(3)事件:郑和下西洋;启示: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开放包容才能实现长久和平。(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经济全球化。【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2)据材料二“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为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断绝。(3)根据材料“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评述的是郑和下西洋。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到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郑和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是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开放包容才能实现长久和平。(4)根据材料“主席在3月23日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时指出:中意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天经地义,我们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遵循的是开放、透明原则,实现的是合作共赢。中意要以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契机,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意大利“北方港口建设”、“投资意大利计划”对接,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体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