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生物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

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1、2学期总学时94

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是植物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把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植物是研究植物的形状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分类系统以及生

态分布等内容的科学。植物生理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全面了解植物、

利用植物、保护植物,科学施肥、灌溉、密植、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同化物分配、

储藏保鲜和育种繁育,使植物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使学生把握植物

与植物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把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

续课程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化学、物理学等为基础,又是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农作物栽培和绿地

土壤处理与施肥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4、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

绪论22

总论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1266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1284

第三章植物的生殖器官12102

第四章植物的分类1064

各论第五章植物的水分代谢844

第六章植物的矿质营养642

第七章光和作用642

第八章植物的呼吸作用862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物质44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与分化422

第十一章植物的成花生理642

第十二章植物的生殖与成熟22

第十三章植物的逆境生理22

合计946430

5、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选用陈忠辉主编,《植物与植物生理》

参考书:

[1]、王忠编著《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邹琦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3]、王忠编《植物生理学复习摸索题答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4]、潘瑞炽,等.植物生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5]、曹仪值,等编《植物生理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6]、李宗霆,等编《植物激素及其免疫检测技术》、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年

[7]、余叔文,等编著《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年

6、考核模式

平时成绩占20%,考试占80%

二、课程内容

绪论

一、植物的多样性与意义

二、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的细胞,组织的形状,结构和功能以及作用,不同细胞和组织的特点,

细胞的繁育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章重点】

1、细胞的构造2、组织的构造特点

【本章难点】

结构和功能和环境的统一性;细胞的分裂过程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育

第三节、植物组织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

【教学要求】

明确植物根,茎,叶的一样生理功能,形状类型及内部解剖构造,生活环境对植

物形状结构的影响。单子叶和双子叶在形状结构方面的差异,科学看待各器官之

间的联系,变态器官的特点。

【本章重点】

1、根,茎,叶的形状和功能。2、单子叶和双子叶的区别。3、变态器官的

特点。

【本章难点】

营养器官形状结构建成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统一性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根

第二节茎

第三节叶

第四节营养器官的变态

第三章被植物生殖器官

【教学要求】

主要讲授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的组成,形状,雄蕊、雌蕊的发肓与构造,植物开

花、传粉、受精过程以及种子形成和幼苗的类型。

【本章重点】

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形状与结构

【本章难点】

植物生殖器官的形状结构建成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花

第二节果实

第三节种子

第四章植物界的分类

【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分类单位及命名的法则,认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把握单双子叶主要科的识别要点。学会标本的采集,和制

作。

【本章重点】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特点、被子植物分类的形状学知识

【本章难点】

从植物的结构特点来学习植物界的进化特点

【教学内容】

一、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三、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

第五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教学要求】

了解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植物吸水的方式,根系吸水的原理,发生规律,

植物需水的规律的水分上升的动力。

【本章重点】

植物细胞的水势,植物细胞间的水分移动,根系吸水的机理。

【本章难点】

自由能、化学势、水势的基本概念,植物细胞的水势,气孔蒸腾。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取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取

第四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输

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第六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必需矿质元素的缺素状态。植物根系对矿质元

素的如何吸取,植物对矿质元素利用,植物的需肥规律,以及合理施肥的生理指

标。

【本章重点】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作物的缺素诊断,进行合理施肥的指标。

【本章难点】

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取。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取

第三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取及运输

第四节氮的同化

第五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七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叶绿体的结构,种类和功能,光和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以及光和作用

的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叶素体和光合色素,C3途径,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光能利用率。

【本章难点】

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第三节原初反应

第四节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第五节碳同化

第六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七节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

第八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能量代谢和有机物分解与转换的过程,阐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对坚持其正常生

命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章重点】

糖酵解和三竣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外界条件对

呼吸速率的影响,种子及幼苗的呼吸作用,果实、块根、块茎的呼吸作用。

【本章难点】

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呼吸作用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节呼吸代谢的机理

第三节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四节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节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九章植物生长物质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生长物质激素和生长调剂剂的概念、种类、和生理功能。植物生长物质

在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的生理效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生长调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难点】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生的生长激素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剂剂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与分化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休眠的原因、种子萌发的概念,多种条件对其的影响,营养生长的规律

性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光形状建成的作用机理。

【本章难点】

植物光。形成建成的作用机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

第三节植株的生长

第四节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第五节环境因素对生长的影响

第六节植物的运动

第十一章植物的成花生理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的春化作、光周期现象的概念,成花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难点】

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春化作用

第二节光周期现象

第三节花芽分化

第十二章植物的生殖与成熟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的受精作用,种子和果实成熟时的生理变化,植物的衰老和脱落。

【本章重点】

植物的双受精,胚的发育,果实的成熟生理,种子的休眠,植物的衰老。

【本章难点】

果实的成熟生理,引起植物的衰老机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受精生理

第二节种子的发育

第三节果实发育和成熟

第四节植物的休眠

第五节衰老与脱落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逆生理

【教学要求】

了解逆境的种类,各种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肓的影响,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抗击能力。

【本章重点】

植物在逆境下的形状变化与代谢特点,植物的抗寒性,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

环境污染与植物的抗性,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

【本章难点】

植物在逆境下的形状变化和代谢特点,逆境蛋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抗寒性和抗热性

第二节植物的抗旱性和抗涝性

第三节植物的抗盐性

第四节抗病性与抗虫性

第五节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

《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

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1学期总学时64

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以及

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由于生产和科学研究对运算机图形技术提出

了日益迫切的多方面的要求,本课程在适应这一新形势方面更加成为重要的基

础。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目的是使学生把握基本的制图标准和表现技法,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

间想象与构思能力及运用投影知识阅读和想象建筑形体及如何学习根据制图的

语言把设计者所想象的形体在图纸上准确、清楚的表达出来。

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基础课。在学好基本制图理论和表现方法的同时,结合作业尽

可能广泛地接触一些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启示学生的爱好和学习的主动性

都有好处。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422

第二章投影基础862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1284

第四章形体的表达方法642

第五章轴测投影图14104

第六章标高投影1064

第七章透视图1064

合计644222

5.建义教材与参考书

以本课课程的优秀或部颁教材、21世纪规划教材为基本依据

举荐使用教材:《园林工程制图》,周静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主要参考书目:

(1)《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0

(3)《建筑工程制图》,陈文斌章金良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6.考核模式

考核考查是检查教学成效及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应做到合理。成绩考核占总成

绩60船结合实验实训、作业、平时表现占40%,进行综合评定。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制图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重点把握常用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把握制图标准与规格,了解制图的一样方法

与步骤,把握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

【本章重点】

图纸幅面、标题栏、及会签栏。

【本章难点】

尺寸标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摘录

第二节制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第三节绘图方法与步骤

第二章投影基础

【教学要求】

把握投影的概念、把握点、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了解投影的分类。

【本章重点】

投影的基本知识。

【本章难点】

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点的投影

第三节线的投影

第四节面的投影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

【教学要求】

把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把握组合体的投影作图方法。

【本章重点】

平面立体的投影的做法。

【本章难点】

组合立体的投影的做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投影

第二节截切立体的投影

第三节相贯立体的投影

第四节组合立体的投影

第四章形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形成,把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本章重点】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形成

【本章难点】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剖面图

第二节断面图

第五章轴测投影图

【教学要求】

把握常用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本章重点】

轴测图的形成

【本章难点】

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正轴测图

第二节斜轴测图

第六章标高

投影

【教学要求】

把握标高投影图的绘制方法,并在图纸上能解决建筑物的布置和建筑物与地面的

连接有关题。

【本章重点】

点、直线、平面的标高投影

【本章难点】

工程交线

【教学内容】

第一节点、直线、平面的标高投影

第二节曲面的标高投影

第三节工程交线

第七章透视图

【教学要求】

了解透视图的特点与用途,懂得透视投影体系的建立和透视图的分类,了解视点、

画面的挑选,了解透视图的简捷画法,把握点、线、面的透视规律,把握平行透

视、成角透视的画法,把握群体景物透视图和鸟瞰图的画法。

【本章重点】

透视的基本规律

【本章难点】

透视的画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知识

第二节透视的基本规律与画法

第三节视点、画面、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适用层次高专高职

课程类别传业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60

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性质

测量技术是以测量学作为理论基础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目的:了解测量技术的任务及基本概念,了解一些测量仪器的构造、检验、校正

和测量误差。懂得罗盘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及求积仪的测量原理。熟练

把握测距、量角、测高差、绘地势图及使用经纬仪、求积仪等测量工具的方法,

并能将测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任务:一、将小区域内地面上的形状和大小按一定比例缩绘成图,二是解决如何

将图上已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设到地面上。

3.本课程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园林

招投标与概预算等课程的关系密切。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

—■绪论33

水准测量954

三角度测量1064

四距离测量642

五全站仪22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844

七大比例尺地势图测绘44

八地势图应用844

九土地平整测量312

十线路测量33

施工测量22

十二GPS全球定位系统22

总计604020

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金为民主编《测量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6.2(2)参考

书:

(2)河北农大《测量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8

(3)郑金兴《园林测量》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

(4)王耀强《测量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卞正富《测量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7)王文斗《园井测量》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

(8)韩熙春《测量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9)许筱阳夏友福《测量学》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

(10)李伍修《测量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11)河北农大《测量学》北京工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2)《卡西欧FX-3600型运算器说明书》

6.教学方法与考核

本课程实践部分较多,宜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课宜在实

验室或场地上进行,运用仪器实物现场教学,结合构造介绍讲解测量方法。理论

教学以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为主。对检验、校正、测量误差讲简略一点。

成绩考核采用实地测量(主要考察仪器使用与测量方法步骤)结合笔试,作业,

平时实训进行综合评定。

二、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了解测量工作的任务、原理,作用、要求,平面图、地势图、断面图等;初步了

解地球形状大小和地图;懂得地面点位确定;知道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和评定

精度的标准。

【本章重点】

测量任务、地面点位确定、评定精度。

【本章难点】

地面点位确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测量学的任务、作用

第二节:地面点位的确定

第三节:测量工作概述

第四节:平面图、地势图、地图、断面图

第五节:测量误差知识

第一章水准测量

【教学要求】

了解水准仪、水准尺的构造,检验与校正;懂得水准仪测量原理;了解水准仪测

量方法及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和注意事项。把握普通水准仪的使用、普通水准仪

的测量实用方法。

【本章重点】

水准仪构造、水准仪测量原理、测量注意事项、普通水准仪的使用、普通水准仪

的测量实用方法。

【本章难点】

水准仪的使用与测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水准仪及其使用

第三节:水准测量方法

第四节:四等水准测量

第五节:微公倾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三章角度测量

【教学要求】

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安置、读数设备;懂得经纬仪测量原理、经纬仪测

水平角、测竖角;了解水平角测量的注意事项和误差。把握光学经纬仪测量方法

及检验与校正。

【本章重点】

经纬仪构造、安置读数、测量原理;经纬仪测水平、竖角;光学经纬仪测量、测

量注意事项。

【本章难点】

经纬仪测水平角、竖角、经纬仪测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第二节:水平角测量

第三节:竖角测量

第四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五节:电子经纬仪

第六节: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距离测量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钢尺检验,了解量距工具、距离丈量、点的标志及距离丈量的精度和注

意事项。了解罗盘仪构造及使用方法。懂得直线定线、量距依据及方法,懂得罗

盘仪测量原理。把握各种量距的方法,罗盘仪导线测量方法。

【本章重点】

量距工具、点的标志,距离丈量方法及精度、直线定线,罗盘仪的构造和使用,

罗盘仪导线测量与碎部测量。

【本章难点】

直线定线、距离丈量精度、罗盘仪导线测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面点的标志与直线定线

第二节:钢尺测量

第三节:视距测量

第四节:红外测距仪

第五节:直线定向

第五章全站仪

【教学要求】

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初步把握全站仪使用中的电池安装、安置仪器、开机、瞄准

各种参数设置与输入,各测量模式按键操作、数据存录等和其在测量实践中的应

用。

【本章难点】

参数设置与输入、按键操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站仪的构造

第二节:全站仪的使用和检验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教学要求】

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控制网的布设要求;把握小地区控制

测量中常用的导线测量,小三角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外业测量和内业运算。熟

练平板仪的使用。

【本章重点】

导线坐标运算、测角交会点的运算;平板仪的使用。

【本章难点】

导线测量坐标运算测角交会点的运算;平板仪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

第二节:导线测量(包括平板仪的使用)

第三节:小三角测量

第四节:三角高程测量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势图测绘

【教学要求】

了解地势图的基本知识,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方法,熟悉地物符号和常用地势图图

式符号;把握比例尺的运算和大比例尺地势图的测绘方法等。

【本章重点】

图的比例尺、地貌、地物的表示方法,碎部测量的方法和要求;地势图的绘制。

【本章难点】

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勾绘。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势图的比例尺

第二节:地物及其表示方法

第三节:地貌及其表示方法

第四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第五节:碎部点的挑选和立尺线路

第六节:碎部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第七节:地势图的绘制与整饰

第八节:数字测图和老图数字化简介

第八章地势图的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识图的基本知识,地势图的分幅与编号,会在地势图上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

量算线段长度。量算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求算某点的高程。把握不同形状面积

的求算方法和地势图在平整土地、市政治理中的应用知识。求积仪的使用及注意

事项。

【本章重点】

地势图应用的基本知识,面积量算、求积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章难点】

地势图应用的基本知识,面积量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阅读地势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地势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三节:地势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第四节:面积量算

第五节:几种求积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土地平整测量

【教学要求】

熟悉并把握平整土地的基本方法(各桩点地面高程的测量、运算、水平地面高

程的设计和挖填土石方的运算等)。

【本章重点】

各桩点地面高程的测量、运算、挖填土石方的运算。

【本章难点】

挖填土石方的运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合并平整法

第二节:方格网平整法

第三节:等高面法与断面法平整土地

第十章线路测量

【教学要求】

了解踏勘选线、中线测量、渠道和道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图的设计与绘

制。把握工程挖、填土石方的运算,渠道的施工放样。

【本章难点】

工程挖、填土石方的运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勘测选线

第二节:中线测量

第三节:纵横断面测量

第四节:纵横断面图的绘制

第五节:土石方运算与施工放样

第十一章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施工测设中距离、高程、角度、园曲线的测设方法,初步把握园林工程

中建筑物、假山、水景、绿化等单项施工测量内容和方法,工程竣工图的测绘方

法等内容。

【本章重点】

园林工程中建筑物、假山等单项工程施工测量内容和方法,工程竣工图的测绘方

法。

【本章难点】

园林工程施工测设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施工测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施工控制网

第三节:园林工程施工测量

第十二章GPS全球定位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组成,定位原理、相应的坐标和时间系统及GPS

的主要功能、特点、用途和作用。初步了解我国的GPS目前发展现状。

【本章重点】

GPS系统的基本组成,定位原理、我国的GPS目前发展现状。

【本章难点】

GPS系统的基本组成,定位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GPS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GPS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第四节:GPS定位原理

第五节:定位方法

第六节:GPS测量的实施

第七节:我国GPS发展现状

第八节:GLONASS系统和3S技术简介

《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生物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

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30

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农业气象课程主要介绍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

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气象形成的物

理过程,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用。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把握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关系,把握农业气象要素、农业天气、

农业气候及农业小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为以后学习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农业气象与数学、化学、地理、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微生物,大气物理和

绿地土壤处理与施肥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

护、农作物栽培、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园林生态等专业课关系密切。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

绪论22

第一章太阳辐射22

第二章温度22

第三章水分22

第四章气压与风422

第五章天气系统22

第六章灾害性天气22

第七章气候概论422

第八章中国气候22

第九章农业气候资源22

第十章小气候与农业气候422

第H章保护地小气候22

合计30246

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1]阎凌云•《农业气象》•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

[1]刘江,许秀娟•《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钱允祺•《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3]马秀玲等・《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

[4]陈端生,龚绍先•《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

6.考核模式

本课程考核由理论课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按4:6比例组成总

评成绩,决定合格与否。平时成绩由分章测验、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考核学生

的实际懂得把握程度。各部分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二、课程内容

绪论

一、气象学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范畴

二、农业气象

1、农业气象的概念

2、农业气象的研究对象

3、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

三、中国农业气象的发展

1、中国古代农业气象的成就

2、中国近代农业气象科技的发展

3、中国现代农业气象的发展

四、大气概论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的垂直结构

第一章太阳辐射

【教学要求】

了解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及其与农业生产、植物

生长发育的关系。懂得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农业生产、

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运用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特

点,指导农业生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能运用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大气辐射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农业生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存

在的问题。能熟练把握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特点及其与

农业生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指导农业生产。

【本章重点】

昼夜、季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植物生长

发育的关系。

【本章难点】

太阳辐射及其光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昼夜、季节和二十四节气

第二节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二章温度

【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特点.变化及其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懂得土壤温度、

空气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运用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特点及其与农

作物生产的关系的基本知识,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能运用土

壤温度、空气温度特点及其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农业生

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能熟练把握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积温

等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指导农业生产。

【本章重点】

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积温等因素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本章难点】

土壤与空气温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温度

第二节空气温度

第三节温度与农业生产

第三章水分

【教学要求】

了解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聚与降水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懂得

水分与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意义。运用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聚与降水

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能运

用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聚与降水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能熟练把握空气湿度,蒸发、

蒸腾,水汽凝聚与降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农业生产。

【本章重点】

空气湿度,蒸发、蒸腾,水汽凝聚与降水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

【本章难点】

蒸腾与水汽凝聚

【教学内容】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蒸发与蒸散

第三节水汽凝聚

第四节降水

第五节水分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气压与风

【教学要求】

了解气压、风、大气环流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懂得风对植物光合作用、

蒸腾与叶温、植物花粉、种子及病虫害、植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运用气压、风、

大气环流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知识,指导农业生产。能运用风、大气

环流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风、大气环流变化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熟练把握气压、风、大气环流特点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

【本章重点】

气压、风、大气环流等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本章难点】

气压、风的变化及大气环流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压

第二节风及其变化

第三节大气环流和地方性风

第四节风与农业生产

第五章天气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旋和反气旋。懂

得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旋和反气旋。运用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的基本

知识,分析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能运用气团、锋、气旋

和反气旋的的基本知识,其与天气的关系。能熟练把握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气

旋和反气旋与天气及天气预报的关系。

【本章重点】

天气预报

【本章难点】

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团和锋

第二节气旋和反气旋

第三节天气预报

第六章灾害性天气

【教学要求】

了解常见寒潮、霜冻、洪涝、水涝、低温、冰雹及风害等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危

害。懂得主要影响我国的常见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成因。运用气象基本知识,预

防常见寒潮、霜冻、洪涝、水涝、低温、冰雹及风害等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危害。

能熟练把握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危害的预防措施。

【本章重点】

寒潮、霜冻、洪涝、水涝、低温、冰雹及风害等灾害性气候现象及其预防。

【本章难点】

灾害性气候的预防。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寒潮和霜冻

第二节低温冷害

第三节洪涝和水涝

第四节梅雨

第五节干热风

第六节冰雹

第七节风害

第七章气候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带及气候类型。懂得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和主要气候

带及气候类型的关系。能运用气候形成的因素,分析主要气候带及气候类型的特

点。能熟练把握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候带、气候类型及其形成的因素。

【本章重点】

气候带及气候类型。

【本章难点】

气候形成的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候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气候与气候型

第八章中国气候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懂得气候特点、气

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运用气候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基础知识,分析其对

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能熟练把握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特点及其与农

业生产的关系与影响。

【本章重点】

中国气候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与影响

【本章难点】

气候形成的原因与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第二节中国气候与农业生产

第三节本省气候与农业生产

第九章农业气候资源

【教学要求】

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及其区划。懂得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及其

区划的意义。能运用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能熟练把握农

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及其区划。

【本章重点】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本章难点】

农业气候资源区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

第三节农业气候区划

第十章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教学要求】

了解小气候及农田、果园、地势、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懂得

小气候及农田、果园、地势、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的特点效应及其对农业生

产的重要意义。能运用小气候的特点与效应,有效利用其有利因素,防备有害因

素。能熟练把握农田、果园、地势、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特点和效应,为农

业生产服务。

【本章重点】

农田、果园、地势、水域、防风林带等小气候的特点效应

【本章难点】

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农田小气候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农田小气候的一样特性

第三节地势、水域小气候与果园小气候

第四节防护林带的小气候

第十一章保护地小气候

【教学要求】

了解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及其特点。懂得小气候对地膜覆盖、

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能运用小气候的特点与效应理论,

有效控制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小气候。能熟练把握地膜覆盖、塑料大

棚、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及其特点,为农业生产服务。

【本章重点】

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及其特点。

【本章难点】

小气候的调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膜覆盖的小气候

第二节改良阳畦

第三节塑料大棚

第三节温室小气候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适用层次高职高专

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2、3学期总学时60

编写人员审核人员编审日期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园林设计初步》是对园林设计基本技能与表现技法进行初级训练的基础性学

科,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制图所必需的园林绘画、园林制图及园林设

计表现技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解决学生能运用专

业的图纸语言表达设计思想,把握各种园林要素的表现技法、各类专业图纸的绘

制要求、图纸绘制过程中各种常见的表现技法。

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以测量技术、园林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

计与施工、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相互关联,既有园林制图的基本要求,又有园林设

计方案模拟练习。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时数实践时数

绪论园林设计的概念、原理等22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本知识822

第二章立体构成822

第三章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201010

第四章园林色彩构图822

第五章成效图1688

第六章园林设计方法入门846

合计603030

5.建义教材与参考书

以本课课程的优秀或部颁教材、21世纪规划教材为基本依据

[1]赵健民.园林设计初步.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7

[2]周静卿.园林工程制图.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6

[3]郭景.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北

京.2003

[4]林晨.88J10庭院•小品•绿化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

化办公室和西北地区标准设计协作办公室联合编制:北京.1991

6.考核模式

作图技能考核占总成绩60%结合实践作业、平时表现占40%,进行综合评定。

二、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学习园林设计的概念、原理、范畴、特点,概括了解园林设计的方法和应注意的

内容。

【本章重点】

园林设计的概念

【本章难点】

园林设计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设计的原理

(三)园林设计的范畴

(四)园林设计的特点

(五)园林设计的方法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进一步熟练园林绘图工具使用;把握基本制图常规、绘图步骤与方法

【本章重点】

基本制图常规

【本章难点】

索引和比例换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第二节基本制图常规

第三节绘图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立体构成

【教学要求】

学会用投影的基本知识绘制园林景观形体的三面投影图和示意表象图,初步懂得

园林景观中点、线、面的、体的特点表达,从感性上体会园林景观空间的处理艺

术方法。

【本章重点】

园林景观点、线、面、体的空间表象

【本章难点】

空间的概念、限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点与线

第三节面与体

第四节空间

第三章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

【教学要求】

运用抄绘园林平面图、地势竖向图、结构图、铺装详图等图纸的方法,提高绘制

园林图纸的技巧,领会成套园林设计图所包括的不同类型,把握园林各要素在园

林图纸中的表现手法。

【本章重点】

绘制园林图纸的技巧

【本章难点】

园林各要素在园林图纸中的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势的表现

第二节山石与水体

的表现

第三节园路与广场

的表现

第四节园林建筑及

小品表现

第五节园林植物的

表现

第六节其他园林要

素的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