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考试范围_第1页
针灸考试范围_第2页
针灸考试范围_第3页
针灸考试范围_第4页
针灸考试范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考试范围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艾炷灸即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方法。

2.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分

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3.瘢痕灸是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腌穴进行施灸,局部组

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这种烧伤化脓现象,

古称灸疮。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称瘢痕灸。

4.无瘢痕灸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月俞穴施灸,

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因其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收效快,仅

有轻微灼伤或发泡,不留瘢痕。

5.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腌穴部位的皮肤隔

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为隔物灸。间接灸所用的间隔药物或材料

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为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为隔盐灸;用附子

饼间隔者,称为隔附子饼灸。

6.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腌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

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换艾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

数,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7.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置于应灸腌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

再换艾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

8.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肚脐,或于盐上再

置一薄片姜片,上置上大艾炷施灸

9.隔附子饼灸:用附子研成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3cm,厚约0.8cm

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的月俞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

施灸,直至就完所规定的壮数为止。

10.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的

8个腌穴。

11.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8个腌穴,又称

交经八穴。

12.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部位的井、荥、输、经、

合五类腌穴的简称。

13.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脸穴,

称为原穴

14.三棱针法:用三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

疗疾病目的方法。

15.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

使罐吸附于体表月俞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16.皮肤针法: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

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止疾病目的的方法,叫做皮肤针法。

17.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

为泻法

18.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

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相反为

泻法。

19.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

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20.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

呼吸时出针为泻法

21.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

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22.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肢

体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

23.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着

重,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24.痛经:女性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

腰能,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25.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角斜,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疾病。

五、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1.请写出##经的体表循行路线。(十二经脉选其中一条)

A.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一上肢内侧前缘一止于

拇指槎侧端的少商穴。腕后1.5寸一食指端交大肠经。

B.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槎侧端商阳穴一上肢外侧前缘一肩一颈

一面颊f左右交会于人中穴一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交胃经)

C.足阳明胃经:起于眶下缘(承泣穴)一嘴角沿耳前上行一前额

角(头维)。一下颌角前由大迎前下行一沿颈前外侧一入缺盆一胸前

正中线旁开4寸一腹正中线旁开2寸一下肢外侧前缘一止于第二趾

外侧端(厉兑穴)。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

D.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一内踝前一小腿内侧

中间(内踝上8寸前)一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一腹部前正

中线旁开4寸一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一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

穴)。(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E.手少阴心经: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一上肢内侧后缘一止于小指槎侧

端少冲穴(交小肠经)

F.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一

上肢外侧后缘一肩一颈一面颊(I分出至目内眦交膀胱经)一止于耳

前听宫穴。

G.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一头一下项一

1)沿背腰舐中线旁1.5寸一股外侧后部

2)沿背腰舐中线旁3寸一股外侧后缘

一嬲窝中一小腿外侧后缘一外踝后一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

(交于肾经)

H.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一绕内踝后一下肢内侧后缘一腹正

中线旁开0・5寸一胸正中线旁开2寸一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分

支从肺中分出交心包经)

I.手厥阴心包经: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一上肢内侧正中一掌中一止

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一从劳宫分出至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J.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一手背一上肢外侧正中

一肩一颈一耳后一耳前一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一目外眦交胆经

K.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旁瞳子修穴一绕耳前后一头侧一颈、胸、

腹侧面(J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一下肢外侧正中一外踩前一

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L.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端大敦穴一内踝前一小腿内侧脾经

前一内踝上8寸处交于脾经之后一股膝内侧正中一外阴一胁肋一止

于乳下第六肋间期门穴。(从肝贯膈交肺经)

2.请写出下列穴位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中脱、内关、三阴交、

曲池、足三里、涌泉、合谷、丰隆、关元、肾俞)

A.中脱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

主治:胃肠病:胃痛,呕吐,反胃,吞酸,食谷不化,肠鸣,腹胀,

泄泻

神智病:失眠,脏燥,癫痫

其他病:黄疸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B.关元: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肚脐下三寸

主治:妇科及男性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

遗精,阳痿,早泄

二阴病:遗尿,尿频,癖闭,疝气,腹痛泄泻

虚劳证:卒中脱证,虚劳,羸弱无力

其他病:眩晕

操作:直刺LOT.5孕妇慎用,排尿扎针

C.内关:络穴,八脉交会学通阴维脉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

腱与横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病:心痛,心悸,胸闷

神智病:失眠,多梦,癫痫狂证

头部病:偏头痛,眩晕

胃病:胃痛,呕吐,咯逆

经脉病:卒中,偏瘫,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T.0寸可灸不宜大幅度提插手法

D.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楼侧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病:头痛,齿痛,目赤肿痛,鼻扭,鼻渊,耳聋,咽

喉肿痛,舞腮,牙关紧闭,口禺,面肿

妇科病:滞产,痛经,经闭

大肠病:腹痛,便秘

经脉病:上肢疼痛,不遂

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0.5T.0寸可灸孕妇不宜针

E.曲池:合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曲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牌连线中点

主治:头面五官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

大肠病;腹痛,泄泻,痢疾,肠痈

皮肤病:隐疹神智病:癫狂

经脉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嗦病

其他病:发热,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LOT.5寸可灸

F.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妇科及男性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难产,

产后血晕,胞衣不下,恶露不尽,微痂,不孕,遗精,阳痿,早泄,

阴茎痛

前阴病:小便不利,遗尿,瘾闭,淋证,白浊疝气

脾病:肠鸣,腹胀,泄泻,便秘,水肿

神智病:癫狂狂证痴呆失眠

经脉病:下肢委痹,脚气

其他病:湿疹,尊麻疹,眩晕

操作: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

G.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一横

主治:胃病:胃脱痛,胃中寒,呕吐,咯逆,消化不良,疳积

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肠痈

肺病:咳嗽,气喘,痰多,气短

神智病:失眠,癫狂,妄笑,脏燥,心悸

肾病: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妇产科病:产后血晕,产后腹痛,带下,妊娠恶阻,子痫

头面五官病:头晕,目不明,耳聋,耳鸣,口医

皮肤病:疔卫,尊麻疹

经脉病:卒中偏瘫,下肢委痹,膝胫酸痛,脚气,乳痈

其他病:脏气虚疲,虚劳羸弱,小腹坚,黄疸,小肠疝气,少腹肿痛

操作:直刺1.0-2.0寸可灸

H.丰隆:络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中指)

主治:肺病:咳嗽,气喘,痰多

头部病:头痛,眩晕

神智病;癫狂娴证

经脉病:下肢委痹水肿

操作:直刺L0T.5可灸

I.涌泉:井穴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

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头面五官病:头痛,眩晕,咽喉肿痛,舌干,失音;

神智病:昏厥,癫狂,小儿惊风,失眠;

二阴病:便秘,小便不利;

经脉病:足心病

操作:直刺0.5—1.0寸,局部胀痛,可扩散至整个足底部;可灸。

J.肾俞:背月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妇科病及男性病: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

前阴病:遗尿,小便不利

耳病:耳聋,耳鸣

经脉病:腰痛

其他病:水肿

操作:直刺0.5-1.0寸不能深刺以防刺伤肾脏,可灸

3.请简述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瘢痕灸、无瘢痕灸

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简述灸法的注意事项。

A.隔姜灸

操作定穴-生姜片(0.2〜0.5cm*2-3cm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

尽-除灰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姜片)

适应证风寒湿痹、一切寒性疾病(消化、生殖)

B.隔蒜灸

操作定穴-独头蒜(0.2〜0.5cm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

灰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大蒜)

适应证未溃疮疡、腹中积块

C.隔盐灸(神阙灸)

操作食盐填于脐部-上至生姜薄片一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

灰烬-反复5〜10壮

适应证急性寒性胃肠疾病、中风脱证、关节炎、癖闭

D.隔附子饼灸

操作定穴-附子片、饼(0.5cnTlcm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

尽-除灰烬-反复5~10壮

适应证命门火衰之男妇科疾病疮疡久溃不收

E.瘢痕灸

操作舒畅体位-定穴-粘附液-中小艾炷-点燃至尽一除灰烬-反

复7〜9壮。一周左右逐渐出现化脓,5-6周后灸疮结痂脱落,局部

留瘢痕。

适应证顽固性疾病(哮喘、慢性胃肠疾病等)

F.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操作定穴-粘附液-中小艾炷-点燃至轻微灼痛-更换至3〜7壮,

皮肤轻度红晕。

适应证慢性虚寒性疾病

4.什么是头痛?请简述内伤头痛的针灸治疗原则、取穴及方义。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症,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脑

及眼口鼻等头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内伤头痛:治疗方法:实证者疏通经络,清利头窍;虚证者疏通经络,

滋养脑髓。以督脉及头局部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肝阳头痛加太冲,太溪,侠溪属于侧头痛再加太阳,率谷,悬

颅,外关;痰浊头痛加太阳,中脱,丰隆,阴陵泉;淤血头痛加啊是

穴,内关,血海;血虚头痛加气海,血海,足三里;肾虚头痛加太溪,

肾俞,悬钟。

操作:实证毫针泻法,虚证百会及配穴用补法,头维,风池平补平泻

法。淤血头痛可在局部及膈腌行点刺出血。

方义:百会位于颠顶,用泻法可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用补法可升清阳,

调气血,以养脑髓。头维,风池疏通头部经络,活血通经,清利头目。

5、什么是眩晕?请简述虚证眩晕的针灸治疗原则、取穴及方义。

眩晕是以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有经常性与发作

性的不同。病位主要在脑髓清窍。

虚证:治疗方法:益气养血,定弦。以足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

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加志室,悬钟,三阴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补法

方义:肝俞,肾俞滋养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补

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可疏通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

血,二穴配合以冲养脑髓而缓急治标。

6、什么是面瘫?请简述面瘫的针灸治疗原则、取穴及方义。

面瘫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又称

〃口眼歪斜〃,〃歪嘴风〃,〃口歪〃。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额髅颊车地仓合谷

随证配穴:1、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2、风寒:风池3、

眼睑闭合不全:睛明4、人中沟歪斜:人中5、鼻唇沟变浅:迎香6、

须唇沟歪斜:承浆7、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8倒

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

方义:面部月俞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

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