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讲中外杰出的科学家选修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讲中外杰出的科学家选修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讲中外杰出的科学家选修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讲中外杰出的科学家选修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讲中外杰出的科学家选修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中外出色科学家第1页一、中国著名科学家1.出色中医药学家——李时珍(1)科学成就:编订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①《本草纲目》全方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品学成就,是中国医药宝库中集大成之作。②《本草纲目》不但是一部药品学巨著,还在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领域有所建树;是对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一次大综合,把古代医药科学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对中国和世界医药学发展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2)评价①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医药学家。他伟大医学贡献受到了世界人民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科学家之一。②《本草纲目》被译成多国文字,影响遍布全世界,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③首创按药品自然属性逐层分类纲目体系,比当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自然系统》一书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百科全书”。第2页2.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主要事迹①作为首批幼童赴美留学,学业优异,掌握了近代铁路修筑技术,为报效祖国打下了坚实基础。②19世纪末主持修筑滦河大桥,显示其卓越才能。

③1905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奇迹。

④辛亥革命后,担任交通部技监,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修成粤汉铁路部分路段。⑤1919年,作为中国代表,抱病出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辖下技术部委员,为收回中国铁路主权奋力抗争。(2)评价:詹天佑是我国出色铁路工程师,为中国铁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维护国家路权与列强斗争,表达出强烈爱国精神。修筑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里程碑。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光荣”。3.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李四光(1)主要成就第3页(2)评价①我国出色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奠基人。②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早年立下报国之志,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4页二、西方著名科学家1.近代科学之父——牛顿(1)科学成就(2)评价①牛顿是英国物理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经典力学建立者,是近代科学之父。②他创建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在光学、数学、天文学研究方面也做出划时代创造和发觉,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来最伟大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第5页2.20世纪科学伟人——爱因斯坦(1)科学成就①提出相对论:1905年发表《论物体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提出;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基础》,是这个理论研究总结。

②提出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推进了量子力学发展。(2)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①一战时,支持反战宣言。②一战后,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相互谅解,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③二战暴发前后,提议罗斯福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后痛心原子弹爆炸引发大量平民伤害。④二战后,致力于预防核战争发生,倡议各国科学家用自己言行来维护世界和平。(3)评价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他创建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次质飞跃。今天,这个理论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理论基础。②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关心人类命运;而他伟大人格更是留给后人一笔最宝贵遗产。第6页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中国著名科学家角度:近代著名科学家材料

(詹天佑)在致诺索布夫人信中也写道:“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亲密注视着我工作,假如我失败了,那就不但是我个人不幸。因若如此,中国工程师将失掉大众信任。”……近年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建造了詹天佑纪念馆,以纪念他在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不朽功劳。【问题】

指出材料中“我工作”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这一“工作”?有何意义?【答案】

“我工作”指是设计、建成京张铁路。背景:中国技术力量微弱,列强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完成如此艰巨工程;面临国际社会压力。意义:自行设计中国第一条铁路,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第7页考点二考点一评价历史人物方法1.特定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舞台,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生活特定历史时代进行评判。历史人物一样活动处于不一样历史背景,那就可能做出完全不一样评价。2.确定评价标准: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角度去考虑一个人活动或举措,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等。3.预防以偏概全:对历史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全方面客观。要利用阶级分析方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4.克服英雄史观:认可英雄人物个性特点对事物有一定影响力。但要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观点,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第8页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

世界著名科学家角度:牛顿与爱因斯坦材料一

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肩上。”爱因斯坦在谈到相对论创建时说:“相对论实在能够说是对麦克斯韦和洛伦兹伟大构思画了最终一笔……”“假如你要处理不可能处理问题,你就不要去理会你自己限制。”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一样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人。1942年,爱因斯坦……对牛顿一生作了以下评价:“只有把他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舞台上之一幕才能了解他。”【问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关系。概括他们取得科学成就共同条件。(2)依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和爱因斯坦是怎样评价牛顿。他们为何会有不一样评价?【答案】(1)关系: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时间和空间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经典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推进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条件:继承、发展和创新。(2)评价:凯恩斯认为,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人”;爱因斯坦充分必定了牛顿一生热爱真理、为真理而斗争高尚品质。原因:着眼点不一样;角度不一样。第9页考点二考点一牛顿力学体系、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三者关系第10页1.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美孚石油企业曾耗资几百万元在中国西北地域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1953年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问询中国天然石油前景怎样,李四光分析了我国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失败,并不能证实中国没有石油可采。”材料二

依据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石油普查和勘探,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汇报中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大庆油田,是依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觉。”(1)材料一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问询中国天然石油前景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找到大油田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这一理论正确性。(1)背景:建国早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2)依据:李四光创建地质力学理论。依据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我国“贫油”帽子。第11页2.(·江西景德镇三模)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

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发觉与观察到事实二者比较中得出。一个人对社会价值,首先取决于他感情、思想和行动对促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笑声所覆灭。一个人在科学探索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失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认可和更正错误。每个人都有一定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高兴看作是生活目标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理想。我天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他人(包含生者和死者)劳动,我必须尽力以一样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而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摘自爱因斯坦语录(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科学贡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爱因斯坦伟大精神。(1)贡献: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理论、宇宙论和统一场论。(2)精神:勇于创新科学探索精神;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精神;胸怀天下社会责任感;自我批判精神;淡泊名利、崇尚节俭精神等。第12页3.(·福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专注于抽象理性,而是致力于批判分析,借助于观察和想象,完全以经验材料为依据,不懈地对传统确定事实提出质疑。这种做法被称作批判方法,它源自于牛顿对科学解释方法概括……牛顿被视为启蒙运动最主要代言人。——摘自《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材料二

我们确实成功地消除了许多我们错觉和偏见,不过因为必须由人头脑把这些结果联络起来并给予解释,这些结论必定带有些人特征。即使答案是完善和最终,它们也依然会是如此,况且答案从来就不是完善和最终。——摘自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对启蒙运动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顿在力学方面得出了哪些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