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1)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两篇名文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6)近年来,中国华为公司受到美国等西方势力无理制裁打压,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困境,“华为人”不甘屈服,勇于破局,坚持自主创新,始终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填空)【答案】①.俗子胸襟谁识我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欲为圣明除弊事④.肯将衰朽惜残年⑤.又恐琼楼玉宇⑥.起舞弄清影⑦.先天下之忧而忧⑧.后天下之乐而乐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⑩.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⑪.长风破浪会有时⑫.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胸襟、翻、弊、衰朽、舞。2.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鬓微霜,又何妨”与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可怜白发生”都借“白发”这一意象抒发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词人各自抒发了怎样的内心情感?【答案】(1)“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够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2)“可怜白发生”慨叹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和比较阅读。苏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这三句表明作者并不以自己的年老体衰为意,依然胆气豪壮。联系后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作者希望朝廷能重新任用自己,让自己能为国效力,建功立业。“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辛词:“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现实中自己已是白发渐生,时不我与,斗志难酬,其中的悲愤抑郁让人动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________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况,dīngzhǔ他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要从小履行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植树间隙,习近平对在场的干部群众强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始终是我们zīzībùjuàn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植树造林、绿化祖国,________了令世人瞩目的生态奇迹。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本的改善不可能________,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必须qièérbùshě、驰而不息。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dīngzhǔ()(2)zīzībùjuàn()(3)qièérbùshě()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查询开创一蹴而就 B.询问开创一挥而就C.查询创造一挥而就 D.询问创造一蹴而就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要从小养成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B.我们要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履行节约意识、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C.我们要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D.我们要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履行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答案】3.①.叮嘱②.孜孜不倦③.锲而不舍4.D5.C【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1)dīngzhǔ——叮嘱,再三嘱咐。(2)zīzībùjuàn——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3)qièérbùshě——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查询:查找、寻找;询问:打听;征求意见;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里是习近平想要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因此应填“询问”;开创:开辟;开拓,或指创建国家,也泛指创业;创造: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结合语段内容可知,“令世人瞩目的生态奇迹”是在“我国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前提下出现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物,因此应填“创造”;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结合语段内容可知,“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本的改善”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应填“一蹴而就”;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要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还包含着古代科技典籍、古典医籍精华、中华农耕文明优秀成果等。【材料二】河南是文物大省,古籍存量大。对当前古籍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河南省图书馆馆长孔德超坦陈,目前收藏单位普遍缺乏专项经费,古籍专业人才短缺,古籍数字化建设仍需加快进度,跨领域的古籍保护合作亟待加强。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字)7.请你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话,谈谈你对“古籍保护”的思考。探索前提数字化摸清高效【答案】6.示例:古籍是重要文化遗产,河南省古籍存量大,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7.示例一:把古籍数字化,让脆弱不可再生文物永驻“云端”,让古籍保护工作变得高效。示例二:我们要摸清古籍的“家底”,普查我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这是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前提。【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主要内容的提炼概括。根据材料一“古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二“河南是文物大省,古籍存量大。对当前古籍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可概括为:古籍是重要文化遗产,河南省古籍存量大,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注意不超过35个字。【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从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两个,写一句话,谈谈对“古籍保护”这个话题的思考,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符合句法要求。如:对于古籍保护,我们首先要摸清古籍的存量和状况,这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我们提供高效的保护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确保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实效。8.下列关于《水浒传》《艾青诗选》两部名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他武艺高强、嫉恶如仇、恩怨分明、敢作敢当。武松在征讨方腊时因遭暗算失去一臂,后在杭州六和寺出家。B.接受朝廷招安后,宋江等人被奸臣毒害的悲剧结局,指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忠与奸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揭示了农民起义的一般归宿,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1933年,艾青在狱中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歌及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次年发表时首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D.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选项说它写于30年代有误。故选D。9.《水浒传》中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人物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林冲宋江【答案】示例一:林冲: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食朝廷俸禄,唯唯诺诺、忠心耿耿。高衙内调戏其妻,林冲敢怒不敢言,高俅于白虎堂设计陷害他,他含冤受屈却依然忍气吞声,只盼苦尽甘来重归正常生活,直到陆虞候等人火烧草料场,林冲得知真相,终于认清现实,与官府彻底决裂。从驯服到反叛,是林冲内心深处自我意识的觉醒。示例二:宋江:宋江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浔阳楼上题反诗,辗转上梁山,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这些情节都是他反叛精神的体现,可是朝廷招安后,他带兵出征辽国,平方腊,被朝廷下毒时怕李逵报复,就将李逵一起毒死,这又恰恰体现了他被驯服的一面,从反叛到驯服,是他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感悟。作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熟记名著主要人物及情节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悟。本题限定的思考主题是“反叛或归驯”,据此选择一人联系其相关情节,谈看法即可。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老婆遭高衙内调戏,肆意挑衅,他却只能无奈作罢,而高衙内更从不将他放在眼里。接着又被高俅设计,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他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高衙内亲信)放火暗算。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牢城管营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的真相,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林冲从委曲求全、妥协忍让到坚决勇敢、敢于反抗的过程,他从驯服到反叛,是林冲内心深处自我意识的觉醒。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这些情节都是他反叛精神的体现;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他在临死之前,用同样的方法毒死了无辜的李逵,为的就是怕李逵在他死后造反。这体现了他被驯服的一面,从反叛到驯服,是他人生价值观的体现。据此整理语句作答即可。二、阅读(41分)(一)(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走送之_______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3)俟其欣悦________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乙】(郑庄公)遂置姜氏①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②,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③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④。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⑤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取材于《左传·隐公元年》)注:①姜氏:即郑庄公之母亲,曾多次为难庄公。②黄泉:地下深处,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及黄泉”指死亡。③颍考叔:郑国大夫。④公:郑庄公。⑤繄(yī):语气助词。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及黄泉/徐公何能及君也 B.食舍肉/同舍生皆被绮绣C.皆尝小人之食矣/余尝求古人仁人之心 D.尔有母遗/尔安敢轻吾射1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4.无论劝学还是劝谏,都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阅读【甲】【乙】文,简要说说宋濂、颍考叔分别是如何“劝”的。【答案】10.①.跑②.借③.等待11.(1)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2)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反驳。12.D13.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4.(1)宋濂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心治学。(2)颍考叔先以自身孝母的行为让庄公有所触动,再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帮助庄公母子重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便马上跑去还书。走:跑。(2)句意为: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假:借。(3)句意为: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弗:不。之:指代抄书。(2)句重点词语: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色:表情。恭:恭敬至:周到。【12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到/比得上;B.舍弃/学舍;C品尝/曾经;D.均为“你”;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君何患焉”中,“君”是主语,“何患”是谓语,“焉”是语气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疑问句;“若阙地及泉”中,“若”是假设连词,“阙地”是动宾结构,“及泉”是动词短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条件句;“隧而相见”中,“隧”是动词,“而”是连词,“相见”是动词短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动描述;“其谁曰不然”中,“其”是疑问代词,“谁”也是疑问代词,“曰”是动词,“不然”是副词短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问句。故划分为: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宋濂之劝学,结合“余幼时即嗜学”“当余之从师也”分析,作者讲述自己幼年因家庭贫困而艰难,求学,拜师学习时条件的艰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勉励学习。颍考叔之劝谏,结合“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分析,颍考叔先以自己孝顺母亲的行为出发,让庄公内心触动,进而提出挖掘地下隧道的方式解决问题。【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乙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探访第二生物圈汪品先①第一位潜入深海的科学家叫毕比,他在1934年写了本《下潜半英里》畅谈观感。他认为,陆地上没有任何环境能够与奇特的深海相比拟,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是太空。到了20世纪晚期,科学家里的深潜高手巴拉德,他也写了书回顾深海探险的历史,正题就叫《永久的黑暗》。②的确,习惯于陆地生活的人,潜入深海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尽的黑暗。下潜到一二百米阳光早已消失,潜器窗外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只有星星点点的“海雪”反映着潜器的灯光。有什么样的生物能够在这黑暗世界里享受生活?③深海生物至少有两大特点很早就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一是个体大,二是会发光。欧洲自古就有传说,讲关于深海巨型水怪的传说。从13世纪起,就传说挪威海海水里有种极大的水怪叫“克拉肯”,大得能把整艘船抓起来,它掀起的巨浪足以把船掀翻。“克拉肯”指的就是巨型章鱼。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就有章鱼来袭、尼摩船长血战章鱼的情节。④深海确实有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和乌贼,不过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最大的乌贼可达14米长,最大的章鱼才7米长,离“克拉肯”的传说还差得很远。还有一类“海怪”是指巨型的“海蛇”。在北欧的古代传说里,“海蛇”大得居然被误认为是一串群岛。其实,被误认为“海蛇”的常常是皇带鱼——一种深水硬骨鱼,生活在温暖海区上千米的深处,最长纪录有17米。所以关于深海“水怪”的传说,并不都是空穴来风。许多动物,生活在深海里的往往比浅水里的大得多,连深海里的虫子也大得惊人。⑤我们熟悉的潮虫,陆地上只有1厘米大小,而深海类型的潮虫居然有76厘米长、1.75千克重。为什么深海动物特别大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食性。这些靠捕食为生的异养动物,在深海里觅食很不容易。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经受长时间的饥饿,然后再进行长距离转移去寻找下一个猎物。⑥陆地生物发光的很少,只有萤火虫等几种:而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几乎所有的门类都有会发光的物种。海洋动物发的是冷光,主要是蓝色和绿色,发紫光、红光和黄光的少。不同于光致发光的荧光与磷光,生物发光不需要外来光源,而是在虫萤光素酶的参与下,依靠生物形成的虫萤光素进行氧化作用就能发光,所以发光是海洋生物一种主动的行为。⑦深海生物的发光现象,早在19世纪“挑战者”号环球航行和20世纪30年代毕比乘坐潜水球探索深海时就已被发现。不难想象。在漆黑的深海里。微弱的萤光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这是一些生物重要的种内通信手段。一些鱼类、章鱼、介形虫会在交配季节,依靠发光的途径“找对象”。另一方面,发光也是诱捕猎物和摆脱敌人的办法。黑伞水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喷发出萤光光幕来分散敌人的注意,赢得逃生的时间:有些鱿鱼腕足很长,腕足末端可以发光,在逃不掉的时候可以放弃发光的腕足以误导敌人保全生命。⑧世界大洋平均3700米深,有光带不到200米,因此海洋的95%是在“永久的黑暗里”。这种环境必然影响生物的演化,比如深海既然永久黑暗,眼睛就成了累赘。虾是鲜蹦活跳的动物,不但有突出的眼睛,有的还长有眼柄。但是到了大西洋中脊二三千米的深处,有一种盲虾就不长眼睛,密密麻麻“盲目”地挤在热液口附近。它们背上长着两块能够感光的斑,用来感知热液。深海热液本身不发光,但是有高温就有热辐射。大西洋盲虾吃细菌,依靠热液区化学合成营养的细菌为生,盲虾通过背上的感光区来感知热液,以便和热液保持适当的距离。⑨这种不靠阳光靠热液、不靠氧靠硫的生物群,在深海海底,构成了一个“黑暗食物链”与依靠太阳、以光合作用为基础的“有光食物链”相对应。⑩宏观地说,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有光食物链靠的是氧,黑暗食物链靠的是硫;在能源产生的物理机制上,有光食物链靠的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黑暗食物链靠的是地球内部的核裂变。⑪两个生物图泾渭分明:一个光亮一个黑暗,一个氧化一个还原,一个靠光合作用一个靠化学合成,一个靠外来的太阳能一个靠地球内部能量。能不能再添上一项:一个常温一个高温?错!常温之下,也有黑暗食物链。冷泉和热液一样,能支持化学合成生物群。⑫深海的发现,挑战了生物图的基本概念——太阳能和光合作用才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源。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放开时空视野,就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这些深海中的生物从哪里来?我们在深海中看到的珊瑚、蠕虫、贻贝、蛤类、螺类、螃蟹、藤壶等,都和浅海,甚至潮间带见到的类型相近,并不是深海特有的门类。由此推想,现在生活在热液、冷泉、深海海底的生物,是从海洋上层迁移进入深海,然后适应深海环境继而繁荣的。进一步推论,它们可能是在显生宙五六亿年来五次生命大灭绝中,从上层浅海逃到深水避难,遂形成了现在的深海生物群。(摘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深海浅说》。有删改)小高准备假期到海洋科技馆做“深海第二生物圈”展厅的志愿者,为此他收集了如下材料,请你帮帮他的忙:15.了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深海生物知识,小高根据选文绘制了个思维导图,请你帮他把空缺部分完成。16.小高在整理讲解文稿时,发现下面其中一项与材料内容不符,请你选出()A.本文围绕“第二生物圈”重点介绍了深海生物的特点、深海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深海生物群形成的推想。B.为了能经受长时间饥饿以进行长距离转移寻找猎物,深海生物一次进食大量食物,其个体也因此而特别大。C.海洋生物发光是在虫萤光素酶的参与下,依靠虫萤光素进行氧化的主动行为。D.“第二生物圈”的发现,说明太阳能和光合作用并非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源。17.假如有参观者说:“万物生长不是靠太阳吗?这是怎么回事呀?”小高应怎么解说才能让所有的参观者更清楚明白呢?请你结合文本中的一种生物帮小高作简要分析。【答案】15.①个体大;②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的食性或一次性食量大或能一次大量进食;③诱捕猎物和摆脱敌人。16.B17.“万物生长靠太阳”,指的是陆地生物依靠光合作用构成有光食物链,而深海生物群不需要太阳光,依靠化学合成构成黑暗食物链。黑暗食物链依靠地球内部的核裂变。如盲虾,在深海里依靠热液区化学合成营养的细菌为生,通过微生物制造有机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③段中“深海生物至少有两大特点很早就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一是个体大,二是会发光”可概括为:个体大;第二空,结合⑤段中“我们熟悉的潮虫,陆地上只有1厘米大小,而深海类型的潮虫居然有76厘米长、1.75千克重。为什么深海动物特别大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食性。这些靠捕食为生的异养动物,在深海里觅食很不容易。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经受长时间的饥饿,然后再进行长距离转移去寻找下一个猎物”可概括为: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的食性;第三空,结合⑦段中“发光也是诱捕猎物和摆脱敌人的办法。黑伞水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喷发出萤光光幕来分散敌人的注意,赢得逃生的时间:有些鱿鱼腕足很长,腕足末端可以发光,在逃不掉的时候可以放弃发光的腕足以误导敌人保全生命”可概括为:诱捕猎物和摆脱敌人。【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结合⑤段中“我们熟悉的潮虫,陆地上只有1厘米大小,而深海类型的潮虫居然有76厘米长、1.75千克重。为什么深海动物特别大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食性。这些靠捕食为生的异养动物,在深海里觅食很不容易。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经受长时间的饥饿,然后再进行长距离转移去寻找下一个猎物”可知,材料中提到深海生物一次大量进食是为了经受长时间的饥饿,然后再进行长距离转移去寻找下一个猎物,但这并不是它们个体特别大的原因。深海生物个体大的原因主要是食性,即深海里觅食很不容易,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因此,选项中的因果关系是错误的;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万物生长靠太阳”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指世上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的照耀和滋养。太阳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光和热,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自身所需的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来获取能量。因此,太阳对地球上的生命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所在。这句话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某种关键的支持或条件。结合⑧段中“世界大洋平均3700米深,有光带不到200米,因此海洋的95%是在‘永久的黑暗里 ’。这种环境必然影响生物的演化,比如深海既然永久黑暗,眼睛就成了累赘。虾是鲜蹦活跳的动物,不但有突出的眼睛,有的还长有眼柄。但是到了大西洋中脊二三千米的深处,有一种盲虾就不长眼睛,密密麻麻‘盲目’地挤在热液口附近。它们背上长着两块能够感光的斑,用来感知热液。深海热液本身不发光,但是有高温就有热辐射。大西洋盲虾吃细菌,依靠热液区化学合成营养的细菌为生,盲虾通过背上的感光区来感知热液,以便和热液保持适当的距离”可知,以深海盲虾为例,小高可以这样解说:大部分生物的生长确实依赖太阳的光合作用。但在深海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深海盲虾,它们生活在二三千米深的黑暗海底,那里阳光无法穿透,因此它们无法像陆地上的生物那样依赖太阳的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相反,这些盲虾依靠热液区化学合成的细菌为生。这些细菌通过化学作用将热液中的化学物质转化为能量,盲虾则捕食这些细菌来获取营养。所以,尽管没有阳光,深海盲虾依然能够生存并繁衍下去。这就是深海生物的奇妙之处,它们发展出了适应黑暗环境的独特生存方式。(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家过年刘洪文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⑥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⑫今年我决定回去,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⑬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⑭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⑮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⑯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⑰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⑱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⑲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⑳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㉑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㉒“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㉓“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㉔“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㉕我的泪水流了下来……(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小州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请你帮小州完成下列任务:18.为了让演员对小说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小州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绘了下图,请你帮忙把空缺的补充完整。19.为了帮助演员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小州需要对人物语言进行反复的揣摩。请你帮他分析第⑲段画线句的意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20.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⑫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小州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你觉得这样拍摄有什么好处?21.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本篇小说的结尾处“我的泪水流了下来……”就用省略号留了空白,这里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才能更好地表现“我”流泪的原因呢?请你帮小州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答案】18.(1)与父赌气离乡或与父冲突离乡;(2)到家泪水长流或回家感动。19.母亲告诉儿子,你回来了,父母心里高兴,心里觉得温暖。所以就不觉得天气寒冷了。20.镜头交错拍摄,这样形成一种对比。通过把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的情景和三年异乡生活的情景作对比,更能突出表现回家过年时家的温暖。21.示例:年末的每一天,父母都一大早就守候在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小站上,踮起脚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在人群中搜索着我的身影,一次次一个个的扫视着,生怕一分神看走了眼,直到没有人影了,才失望地收回视线。第二天又继续着这样的盼望、失望,再盼望又失望……想到此景,“我”的泪水流了下来。【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根据第⑤段“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第⑥段“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第⑦段“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概括得出:与父亲吵架赌气离家。根据第㉒段“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第㉓段“那往年呢?”、第㉔段“还不都一样”、第㉕段“我的泪水流了下来……”可知,我明白了父母三年来的年末,父母都在那个小站上接我。想到前两年我没有回去,我留下悔恨的泪。据此概括得出:到家泪水长流或回家感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把握。根据第⑲段“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可知,小站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温度肯定很低,父母二人站在寒风中等待自己的儿子,必定很冷。根据第⑳段“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可知,前两年,“我”没回来,父母不高兴,很失望,内心感到凄凉。据此分析,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看到儿子回家,从而放下心来的一位母亲形象。“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的言外之意即:你回来了,我们就高兴了,家里就充满了温暖。【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第②段“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第③段“我羡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可知,儿时过年的情景带给人高兴,带给人温馨。根据第⑨段“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可知,三年的外出生涯是我痛苦的回忆。据此分析,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形成一种对比。通过对比,更能展现出回家过年时家的温暖。照应题目“回家过年”。【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第㉒段“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第㉓段“那往年呢?”、第㉔段“还不都一样”、第㉕段“我的泪水流了下来……”可知,我明白了父母三年来的年末,父母都在那个小站上接我。据此可以展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