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_第1页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_第2页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_第3页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_第4页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主讲崔立中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贾晓明5/9/20241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关于精神分析的讨论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弗洛伊德一个世纪前的思想在现代还是受到如此多人的追捧,他的理论不断被检验被丰富,本篇将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特定心理问题的研究与治疗、基于文化的研究及在世界不同领域的推广等几方面对它进行-个讨论。5/9/20242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依恋理论图精神分析重要思想的建立与发展之一5/9/20243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理论自体心理学关系学派主体间学心理化基础疗法短程动力性治疗移情焦点治疗个人关系自体与客体的关系主题与主体的关系图精神分析重要思想的建立与发展之二

5/9/20244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经典精神分析

1.潜意识影响着人的行为。

2.性驱力是人所有行为的动力。

3.人的许多未解决的内心冲突会通过一些症状来表达。

4.死亡的本能会转化成攻击的本能,要么朝向自己,要么朝向他人。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5/9/20245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经典精神分析对病人进行治疗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强化自我使行为能更顾及现实情况而较少受本能的影响,在经典精神分析中,治疗关系是以来访者与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为主,治疗者需要对移情关系进行理解,并利用它使来访者顿悟潜意识。

5/9/20246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在经典精神分析之后,自我心理学逐渐露出头角,它的倡导者是哈特曼。自我心理学赋予自我以更大的主动性,认为自我和本我都来自人类的遗传(而如果弗洛伊德活得更长些的话,也许他会转向强调自主自我功能的方向)。自我心理学5/9/20247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它对自主的独立性的日益注重,部分来源可能是心理分析治疗使病人产生的变化,当代病人的问题更多来源于日益复杂的社会(模糊的焦虑、不安全感、不满意感),人们更多地从工作、家庭和社会角色中寻求意义和价值的方式。5/9/20248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自我心理学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艾里克·埃里克森,他在维也纳接受过训练,与安娜·弗洛伊德共同工作过。他提出著名的八个人生发展阶段,从社会角度扩展和解释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阶段,对后来发展阶段给予的注意同早期阶段一样多。5/9/20249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比如治疗对象可能是体验认同危机的青少年,在生活方式上感到停滞不前的中年人。与经典的精神分析相比,这种治疗更注重当前的问题,而较少注意未解决的童年问题。5/9/202410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生命的阶段——弗洛伊德——艾里克森O~l岁口欲期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1~3岁肛门期幼童期:自主与羞怯怀疑3~5岁性器期学龄前期:进去意识与罪恶5~12岁潜伏期学龄期:勤奋与自卑12~18岁性征期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淆

18~35岁性征期继续少壮期:亲密与孤独

35~50岁性征期继续中年期:生产与停滞

50岁以上性征期继续老年期:整合与绝望

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与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5/9/202411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自我有许多潜在的力量,人的自我是有能力创造性地处理人生的一些经验的,一个阶段的失败不一定造成一生的失败。个体有时候在心理分析师的帮助下,通常能够恢复。5/9/202412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代表人物有:M.克莱茵、D.W.温尼科特、M.马勒)E.雅各布森)、0.康伯格以及比昂。

客体关系理论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模型。客体关系理论

5/9/202413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客体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客体心理学更强调内部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人和情景的差距,强调发生在前俄狄浦斯阶段家庭中的影响;而弗洛伊德更强调本能驱力和未解决的俄狄浦斯冲突,重点强调内部生物因素。

5/9/202414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客体这个词最初由弗洛伊德创造,其含义是指人的情感、欲念所指向的人和事。这件事物或人,是另一个人的情感或内驱力的对象或目标。客体关系中的客体则是指与人建立联系时的对象,指的是一些所渴望的人或直接的活动,很少用于非人化的事物。5/9/202415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除客体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即表象(representation),它指人怎样在内心呈现出一个客体。表象有对外部世界的表象——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的、可观察到的客体的现实世界,是时空中的世界;也有对内部世界的表象——主体对外部世界的心理意象和表象,即主体怎样体验和呈现外部世界。5/9/202416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治疗师感兴趣的是内部世界的心理表象。孩子对母亲的心理表象是内部客体。内部的表象对于一个观察者是无益的,因为不是真实情况的反映,但是却代表了孩子(或主体)对母子关系的体验,并表达了孩子的内心世界。5/9/202417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自体表象是自体心理的表达,是在孩子的环境中与客体或重要人物的关系的体验。自体表象塑造着一个人与别人、与世界的联系。令人愉快的客体,自体表象感觉是好的。不高兴的感觉,自体表象的感觉是坏的。5/9/202418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第三个概念是分裂(splitting),它包括正常的发展,也包括防御的过程。早期的分裂来源于个体将不相容的体验融为一体。如婴儿有强烈的对立情感(如爱和恨,愉快与受挫),但是在同一时刻,在他不成熟的认识中,只能保持这些对立情感或思想的某种。5/9/202419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对精神分析理论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心理学家。一位是梅兰妮·克莱茵,她出生在维也纳,专注于儿童精神分析,扩展了弗洛伊德的客体和客体关系并强调本能内驱力。她提出心理两种的发展状态:偏执一精神分裂状态是0~4个月时出现,压抑状态则从第4个月开始。她还对以下这些现象的心理机制进行了阐释:梅兰妮·克莱茵5/9/202420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投射(projection)是心理或想象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婴儿相信客体有一些分离的感觉或冲动,确切地讲这些是婴儿自己的感觉。内射(introjection)是心理的想象,通过这个想象婴儿把外部世界感觉的东西带进他们自己的内部。5/9/202421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分裂(splitting)是婴儿将自体和客体分裂为好的和坏的方面。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是指白体的一部分先投射到客体,然后患者企图控制客体上被投射的自体部分。由于企图控制原本属于自己的部分,患者在某种程度上透露自己察觉到被投射的部分其实是属于他的。5/9/202422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D.温尼科特,他是英国的儿科医生,在伦敦的儿童医院工作了40年。自20世纪30年代从事精神分析,后受克莱茵的影响在职业生涯中关注成千个母亲和孩子。D.温尼科特5/9/202423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1、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温尼科特有句名言:“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当你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他关注的是早期的母婴关系中“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性。5/9/202424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2、过渡客体与真实客体温尼科特对客体关系理论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的概念,它们是指在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或者主观客体与真实客体)之间所体验到得中介领域。5/9/202425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玛格丽特.S.马勒是一个内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20世纪30年代,在维也纳作为一个儿童精神分析师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1938年,她从维也纳搬到纽约,成为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儿童服务中心的咨询师。在20世纪50年代,马勒在纽约开创了马斯特儿童中心(MasterschildrenCenter)玛格丽特.S.马勒5/9/202426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共生:婴儿无法把自己与母亲区分开来的很早期的体验。

分离:儿童能把自己与母亲和世界上的其他人区分开时就发生了分离。

个体化:是成为一个个体的感觉,知觉到我的存在。玛格丽特.S.马勒理论中的重要概念5/9/202427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马勒认为儿童三岁前的心理过程,发展阶段为:第一个阶段,正常的孤独;第二个阶段,正常的共生;第三个阶段,分离和个体化。其中存在着一些亚阶段,包括分化实践融合以及情感客体恒定,并且较早期的共生期末完成的危机和残渣以及分离并成为个体的过程,影响一个人整个一生的人际关系。5/9/202428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正常的孤独未分化的阶段所有的能量朝向自身出生~1个月

正常的共生与母亲表象的幻觉或妄想式的全能融合2个月

分离与个体化分离——与母亲从心理上分化、拉开;个体化-一意味着发展出内心的自主性4~5个月

图马勒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5/9/202429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威尔弗雷德·拜昂(WilfredBion,1897—1979)是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学派的成员之一。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克莱因的理论,从而开启了理解人类心灵的功能、心理的发展和心理病学的广阔领域,促进了精神分析技术和团体心理治疗的发展。威尔弗雷德·拜昂5/9/202430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1、容纳功能观与团体动力学理论作为克莱因的学生,拜昂继承了克莱因理论中最具有特色的投射性认同概念,将其发展为一种人际互动的容纳者模型,即容纳功能观。拜昂将精神分析的研究领域从二人扩展到了团体,创造了团体动力学理论。5/9/202431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2、精神病理学思想拜昂把精神病看做是先天倾向(inborndisposition)的混合物与母亲不能包容婴儿的死亡恐惧的结果。5/9/202432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关系精神分析质疑精神分析师话语的真理性,以及分析师的权威性。关系精神分析也会重视和真实个体的关系交往产生的实际影响。但是不等于就忽视了移情和强迫性重复,关系精神分析既重视外在的、客观的关系,也重视内在的、想象的关系。

关系学派5/9/202433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他们认为人类的本质就在于交流和互动。内在的心理内容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体现出来。精神分析的情境也是由分析师和来访者共同不断参与创造出来的,虽然旧的关系模式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和分析师的互动双方可以创造、共建出新的关系模式来。5/9/202434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关系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米歇尔认为:一切的根源是关系。

他认为心灵是由各种关系的各种组态所组成。人的真正本性是在寻求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关系连结,不论是为了安全、融合、愉悦或依赖。在建构关系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一个“互动场域”。5/9/202435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在关系精神分析中,就是要看这种互动场域,而不是个别的患者或者治疗师。在分析场域中,治疗师是个参与观察者,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参与,什么时候观察,也不是治疗师一个人决定的。分析是对患者的生命进行主动建构的对话过程。

5/9/202436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主体间学派

主体间或者叫做交互主体性,是一个几乎当代所有人文学科都在使用的基础理论,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意指存在或解释活动中的人与世界的同一性,它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关系。简单地说,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也会影响到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会影响你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5/9/202437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主体间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twood、Stolorow还有Bandchaft、Benjamin、Orange。

主体间学者们往往用更加系统性的观点看待患者的心理病理起源。同时主体间学者们也往往认为分析不是要去发现一个客观的真理。所以对主体间学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治愈”作为目标。

5/9/202438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主体间建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建构了他独一无二的组织原则,这些原则自动化地、无意识地操控了他的行为。每个人都自动化地根据其独特的心理法则来建构他的经验。精神分析的目标就在于“更广泛地努力去建构经验”。

5/9/202439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心理化基础疗法的治疗目标在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化功能(mentalization)。

心理化功能是指人具有考虑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是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影响的。治疗包括了提升心理化功能,包容患者的缺陷,利用移情,保持心理的亲近感,处理当前心理状态等成分。

心理化基础疗法5/9/202440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移情焦点治疗是专门针对多种人格障碍发展出的心理动力学疗法,由Clarkin、Yeomans、Kernberg发明,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支持其有效性。近年来随着几项临床试验的完成,证明了它是符合循证医学标准的人格障碍治疗的可选择方案之一。1概述移情焦点心理治疗5/9/202441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2治疗理论移情焦点治疗是设计用来治疗边缘人格结构者(BPO)的动力学心理治疗模型,并不仅仅是针对边缘人格障碍者。TFP有关BPO患者的心理病理学原理简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5/9/202442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1)早年的创伤体验造成患者们神经生化的改变,主要是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从而使患者们容易激活攻击性和抑郁情绪,以及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这些生物学改变铸造了患者们的气质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患者们与重要养育者的攻击性客体关系被内化,形成了边缘性人格障碍自体和客体表象。5/9/202443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图1自体-客体关系配对(theobjectrelationdyad),(转引自Yeomans,2004)在自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情绪5/9/202444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

2)内化的攻击性灌注的客体关系决定了患者们前俄底浦斯期的固着,并且主要使用分裂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来保护好自体-客体不受到攻击性的损害,这样在心理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身份认同弥散的症状。5/9/202445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现状图2分裂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