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未改_第1页
突发性耳聋未改_第2页
突发性耳聋未改_第3页
突发性耳聋未改_第4页
突发性耳聋未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性聋的诊断与治疗1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新版突聋指南增加了依据听力曲线的分型,并进一步细化了不同类型突聋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对突聋的规范诊疗必将起到推进作用。2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3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突发性聋(Suddensensorineuralhearingloss,SSNHL)是指在72h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2015年指南)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上归附于耳聋范畴,指因邪实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4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三、临床特征突然发生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5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除第VIII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6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四、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7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四、一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血供特殊分支与主干管径之比小动脉分支后到达耳蜗前庭器官之前都要经过螺旋状弯曲供应内耳的血管为终末支,并且内耳的没有侧枝循环耳蜗对血供变化非常敏感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CM)消失突聋和冠心病的部分危险因素重叠

8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

四、二免疫性损害

耳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相关的风湿病等的关系在文献中广泛记载近期的一项前瞻性的研究中,51例突聋患者中存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BerrocalJR,Ramirez-CamachoR.Suddensensorineuralhearingloss:supportingtheimmunologictheory.AnnOtolRhinolLaryngol2002;111:989–97.9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

四、三迷路病毒感染支持部分突聋患者曾经经历近期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少量突聋患者的颞骨组织病理学发现支持病毒感染不支持没能从迷路分离到病毒没有看到典型的病毒感染的细胞病理学改变没有在电镜下看到病毒颗粒没有检测到病毒特异性的抗原实验性的病毒接种引起进行性的耳聋,而不是突发性的耳聋10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四、四迷路膜破裂

圆窗或卵圆窗膜破裂蜗管膜破裂突发性聋病因不明每种理论都可以解释部分突聋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所有的病例11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五、分型低频听力下降型中频听力下降型高频听力下降型(41%)全频(平坦型)听力下降型(41%)全聋以及接近全聋的极重度聋其它类型12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

频率(Hz)分型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低频下降型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高频下降型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平坦下降型平均听阈≤80dBHL全聋型平均听阈≥81dBHL13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临床以及动物实验表明,低频听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膜迷路积水同样可能出现螺旋韧带的局部供血障碍,组织缺氧损伤以及电解质-内环境稳定性的障碍。0102030405060708090dB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1.低频下降型:

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14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这种类型非常少见,病因的研究也几乎没有。病因可能是在骨螺旋韧带局部供血障碍,柯替氏器的缺氧损伤以及基因缺陷(遗传性聋)等。中频听力下降型0102030405060708090dB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15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高频区域听阈斜形或陡降形下降的原因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可能是外毛细胞(听力下降小于50dB)或者内毛细胞(听力下降至少60dB)。0102030405060708090dB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3.高频下降型:

2000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16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所有频率范围都出现病变,即使轻度的听力下降,病人也会感觉听力下降的非常明显。病因主要是血管纹的功能障碍和/或耳蜗供应血管血供障碍以及组织缺氧、血管痉挛。4.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0102030405060708090dB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17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一般涉及所有的频率,而且程度很重。病因可能是耳蜗总动脉或者蜗轴螺旋动脉的血管栓塞或者血栓形成。5.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1dBHL。0102030405060708090dB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18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六、检查(一)、必须进行的检查1.耳科检查:尤其要注意耳周皮肤及外耳道内有无疱疹、红肿;2.音叉检查;3.纯音测听;4.声导抗检查;5.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0LL试验。19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二)、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其他听力学检查:2.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蛋白等。4.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5.对伴有眩晕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20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七、诊断依据1.在72h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21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八、鉴别诊断首先需要排除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其次需除外常见的局部或全身疾病,如梅尼埃病、各种类型的中耳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耳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等。双侧突发性聋需考虑全身因素,如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Cogan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弥散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等)、感染性疾病(脑膜炎等)、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脱水症、镰状细胞贫血等)、遗传性疾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usher综合征、Pendred综合征等)、外伤、药物中毒、噪声性聋等。22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九、治疗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根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聋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低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而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23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一)、基本治疗建议

1.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1)、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1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mg),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2)、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素。24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鼓室内注射可用地塞米松5mg或甲强龙20mg,隔日1次,连用4~5次。耳后注射可以使用甲强龙20~40mg,或者地塞米松5一10mg,隔日1次,连用4~5次。如果患者复诊困难,可以使用复方倍他米松2mg(1m1),耳后注射1次即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25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3.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5.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6.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26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二)、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1.低频下降型: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②平均听力损失<30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

听力损失≥30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250ml+金纳多87.5mg静脉滴注,连用10d。27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2.高频下降型: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9%生理盐水250ml+金纳多105.0mg静脉滴注,连用10d;③9%生理盐水250ml+2%利多卡因10ml静脉滴注,连用10d。28突发性耳聋未改5/9/2024

3.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9%生理盐水100ml+巴曲酶5~10Bu,隔日1次,

巴曲酶首次10Bu,之后每次5Bu,共5次,每次输液时间不少于l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