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夯实】

(2021·南昌模拟)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E地海拔高度可能是 (

)A.1170m B.1190mC.1210m D.1230m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1选C,2选C。第1题,读图可知,左下部是一天坑,天坑外围等高线数值应是1200米,E的海拔范围是1200~1220米,E地海拔高度可能是1210米。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位于山谷顶部,水量小,瀑布较小;乙、丁处没有相交等高线,即没有陡崖,不会形成瀑布;丙处山谷位于1200米等高线范围内,汇集了甲处水流,水量大于甲处,故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丙。

(2021·华中师大附中模拟)如图示意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5题。3.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 (

)A.a B.b C.c D.d4.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 (

)A.①~②河段 B.②~③河段C.③~④河段 D.④~⑤河段5.图中陡崖 (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mB.底部海拔可能为11m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解析】3选A,4选A,5选B。第3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指向标可判断出,a村落位于山丘的阳(南)坡,冬季采光较好;a村落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气温较高。b村落位于西侧山坡上,光照条件较差,采光条件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c村落位于山丘顶部,海拔较高,气温低。d村落位于北侧山脊上,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第4题,①~②河段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最利于泥沙沉积。第5题,根据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m可知,陡崖底部海拔为0~30m,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m;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下方不宜布局交通线。

(2020·通辽模拟)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6、7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划公路穿过山脊B.规划公路走向为西北—东南C.规划公路长约为6kmD.瞭望塔观察范围最大的是③7.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解析】6选B,7选A。第6题,读图,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规划公路穿过的是两个山顶之间的鞍部。根据指向标,规划公路走向为西北—东南。根据比例尺,规划公路长约为2km。④处海拔最高,且周围基本没有阻挡物,瞭望范围最大。第7题,读图,a-b剖面线经过的海拔最高点为700~800m,最低点为200~300m。起点a海拔为300~400m,终点b海拔为300~400m,靠近b有一河谷,靠近a有最高山峰。【解析】6选B,7选A。第6题,读图,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规划公路穿过的是两个山顶之间的鞍部。根据指向标,规划公路走向为西北—东南。根据比例尺,规划公路长约为2km。④处海拔最高,且周围基本没有阻挡物,瞭望范围最大。第7题,读图,a-b剖面线经过的海拔最高点为700~800m,最低点为200~300m。起点a海拔为300~400m,终点b海拔为300~400m,靠近b有一河谷,靠近a有最高山峰。【加固训练】读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1)、(2)题。(1)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500m B.550mC.600m D.650m(2)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1)选B,(2)选D。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50m,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m,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m,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m,注意不能等于500m或600m。第(2)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000m2”,依据比例尺可算出大致范围。图中丁处等高线符合“小于小值”特征,为地势低凹处,面积较大。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8.(2021·济源模拟)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河流在400~600m的流向是________。

(2)若从图中甲村修建一条普通公路到乙村的①②③④条中哪条更好?为什么?(3)若在图中修建水渠引水至金矿,M、N两条哪条更好?为什么?(4)图中从甲、乙两村沿④路线徒步爬到山顶哪个更省力?为什么?(1)图中河流在400~600m的流向是________。

(2)若从图中甲村修建一条普通公路到乙村的①②③④条中哪条更好?为什么?(3)若在图中修建水渠引水至金矿,M、N两条哪条更好?为什么?(4)图中从甲、乙两村沿④路线徒步爬到山顶哪个更省力?为什么?【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相反;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河流在400~600米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第(2)题,从甲村到乙村的普通公路要考虑安全,同时要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四线路中,②跨越等高线少,坡度缓,比较安全,且穿越河流少,需建设桥梁少,建设成本低。第(3)题,修建水渠往金矿引水,如果能够自流则引水效果更好,M、N中,N线路引水使河水可以自流到金矿。第(4)题,从甲、乙两村沿④路线徒步爬到山顶,甲村线路穿越等高线条数多,坡陡路难行;乙村线路穿越等高线少,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疏,坡度平缓,爬行较为省力。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2)②原因:坡度缓;过河少修桥少。(3)N原因:河水可以自流到金矿。(4)乙村原因:等高线少,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疏,坡度平缓。【能力挑战】

(2020·天津模拟)图Ⅰ为318国道某路段及其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复杂的路况和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自行车骑行者到此挑战艰险。图Ⅱ为某骑行者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1.该骑行者拍摄照片时,所处的位置及拍摄方向分别是 (

)A.甲西南 B.乙东南 C.丙东北 D.丁正东2.骑行者从甲地至丁地,对骑行沿途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沿途可见漫山遍野的常绿林B.甲—乙段沿途可看到怒江C.乙—丙段为下坡,弯道较多D.丙—丁段为上坡,坡度较陡【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某骑行者拍摄的照片”景观图的视角分析可知,骑行者从侧面高处俯看到前方山坡上呈“之”字形的国道且前方出现“山峰”,说明骑行者所处位置比“之”字形的国道海拔高,位于“之”字形国道所在山坡的侧面,并且能看到“山峰”即图I中等高线闭合区。由图I等高线地形图及其指向标可以看出,甲位于等高线由高值凸向低值的山脊处,海拔高,向西南方可见“之”字形国道及等高线闭合的山峰;乙位于“之”字形国道所在山坡的顶部,向东南只可见低处的“之”字形国道,看不到山峰,不符合照片所示特征;图中显示,丙向东北看不到“之”字形国道及山峰;丁向正东有山脊阻挡,看不到“之”字形国道。第2题,由图I中“怒江”“往拉萨方向”及等高线所示海拔大致在4400米到3000米左右,即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而骑行线路是由4400米至怒江河谷的3000米左右,沿途海拔高、气温低,地势起伏大、气温差异大,故沿途不可能见到漫山遍野的常绿林;甲—乙段与怒江之间有山脊和山峰的阻挡,看不到怒江;根据等高线数值,乙地海拔高于丙地,故乙—丙为下坡路段,从图中道路弯曲形状可知此段道路曲折,故乙—丙段为下坡且弯道较多;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丙—丁段为下坡,且沿途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平缓。

(2021·济宁模拟)如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5mm,蒸发量约为1315mm。据此完成3、4题。3.下面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图中P—Q线地形剖面图的是 (

)4.该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 (

)A.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B.距今2700年至20世纪50年代C.距今5700年至距今2700年D.距今7000年至距今5700年【解析】3选C,4选A。第3题,从不同时期湖面变化图可知,湖北岸变化幅度小,南岸变化幅度大,说明北岸深且陡,南岸缓且浅,沿PQ一线在南岸经过一河流,地势会有所降低。第4题,图中湖面变化两条线距离与时间比越大,湖泊变迁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两条线距离虽不是最大,但时间最短(只有30年左右),年变化最大。5.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从A到D的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2)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3)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CD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4)图中甲、乙两处为观赛台,选择能看到CD段赛况的观赛台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据等高线分布特征,描述地势高低及地势起伏状况。该地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注意指向标方向。第(2)题,据图中等高线,找出该线路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范围,然后交叉相减,可得出相对高度范围。读图可知,图中线路海拔最低处位于A处,在395~400m,最高处位于D处,海拔为410~415m,计算可知,高差为10~20m。第(3)题,从地形起伏状况、有无障碍物等角度进行思考。从A到D为上坡,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第(4)题,选择观赛台应选择海拔较高、无山脊、无山峰、无障碍物遮挡视线的位置。甲处适合,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2)10~20m。(3)BC段。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4)甲处。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备用工具&资料【解析】第(1)题,据等高线分布特征,描述地势高低及地势起伏状况。该地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注意指向标方向。第(2)题,据图中等高线,找出该线路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范围,然后交叉相减,可得出相对高度范围。读图可知,图中线路海拔最低处位于A处,在395~400m,最高处位于D处,海拔为410~415m,计算可知,高差为10~20m。第(3)题,从地形起伏状况、有无障碍物等角度进行思考。从A到D为上坡,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第(4)题,选择观赛台应选择海拔较高、无山脊、无山峰、无障碍物遮挡视线的位置。甲处适合,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5.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从A到D的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1)选B,(2)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