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_第1页
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_第2页
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_第3页
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_第4页
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2放射源 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物库) 表6评价依据 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 43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 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 表11环境影响分析 表12辐射安全管理 表13结论与建议 表14审批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辐射安全许可证 附件3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环评批复、验收批复 附件5个人剂量监测报告 附件6拟建场所辐射环境本底检测报告 附件7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附件8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附件9IFLu相关文献 建设项目名称XX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XX市人民医院法人代表袁耀钦联系人黄少俊联系电话注册地址XX市万江区新谷涌万道路南3号项目建设地点XX市万江区新谷涌万道路南3号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项目环保投资(万元)投资/总投资)项目性质占地面积(m²)/应用类型放射源口销售□I类□Ⅱ类□Ⅲ类□IV类□V类使用□I类(医疗使用)□Ⅱ类□Ⅲ类□IV类V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口生产口制作PET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M乙□丙射线装置□生产□Ⅱ类□Ⅲ类□销售□Ⅱ类□Ⅲ类☑使用□Ⅱ类NII类其他/XX市人民医院前身为德国巴色传道会来莞所创办的“中华基督教礼贤会普济医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西医院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医院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为本项目为医院红楼院区核医学科改扩建项目,项目地址位于XX市万江区新谷涌万道路南3号,医院拟对现有的核医学科进行改扩建,现有核医学科位于医院门诊医技楼一层1东侧,现有核医学科使用的射线装置包括1台PET-CT机、1台SPECT-CT机,使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包括F-18、Tc-99m、I-131、1-125、Sr-89、P-32,使用3枚Ge-68和6枚Gd-153放射源,现有核医学科运行至今未出现过辐射事故。改扩建后的核医学科拟新增使用1台SPECT-CT和1台PET-MR开展核素显像项目;新增4枚Ge-68放射源用于PET/MR校准,新增1枚Sr-89放射源用于敷贴治疗;新增Lu-177和Ra-223开展核素治疗项目,新增N-13开展核素显像项目,取消Sm-153治疗项目;增加3间甲癌病房。医院核医学科原已开展的其他项目继续开展。开始建设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进行周围剂量当量率和表面污染监测,确认其满足清洁解控水平后,方可进行改造搬迁,如监测超过限值,则进行去污处理使其原有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于2011年8月3日取得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批复,并于2014年完成验收,工作场所获得批准使用射线装置包括1台PET-CT机、1台SPECT-CT和Ga-68(详见表1-1、表1-2),工作场所实际使用射线装置包括1台PET-CT机、1台SPECT-CT机,使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包括F-18、Tc-99m、I-131、I-125、Sr-89、P-32,原核医学科运行至今未出现过辐射事故。本次拟对核医学科核素显像区和核素治疗区进行改造。核素显像区改造:①将原来的甲测室改建为缓冲间和淋浴间;②将原来的P-32治疗室改建为污洗间、废物间和储源室;③将原来的注射室增加一个注射窗口;④将原来的贮源室改建为抢救、平板运动室;⑤将原来的甲癌治疗前病房改建为留观室;⑥在ECT2预留机房中新增使用1台SPECT-CT:⑦将原来的医技办公室和ECT资料室改建为PET-MR机房及其配套用房,新增使用1台PET-MR,新增4枚Ge-68放射源用于PET/MR校准。核素显像区在工作日用于核素显像检查,在周末用于骨转移癌治疗,核素显像受检者和骨转移癌治疗患者在时间上错开。核素治疗区改造:将原来核医学东北角的空置房间和2间甲癌病房、1间废弃房间合并改建为核素治疗区,该区域包含2间治疗前观察室、1间给碘室,1间缓冲间、1间淋浴间、4间核素治疗病房、1间抢救室。医院核医学科改建前为1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包含核素显像区与核素治疗区),改建后仍为1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包含核素显像区与核核素治疗区与核素显像区分开施工,医院计划先对核素治疗区封闭改造,待核素治疗区改造完成后再对核素显像区进行封闭改造。工作区改造前应对该场所进行检测,满足清2核素治疗区在工作日用于甲癌治疗,周末用于甲亢治疗,在每个月最后一周周五甲癌患者住院结束后第二天接诊177Lu治疗的患者。甲癌患者、甲亢患者和17Lu治疗的患者在时间上错开:将原来的核医学科北侧卫生间和污洗间改建为Sr-90敷贴治疗室:原来的配电室旁边增加1间甲测室。项目具体的改扩建详情如建设单位核医学科现许可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核素包括F-18、Tc-99m、I-131、C-11、Sm-153、I-125、Sr-89、P-32和Ga-68,本项目拟新增非密封放射性核素N-13、Ra-223和Lu-177,并调整部分核素的用量,具体见表1-1所示:表1-1建设单位核医学科改扩建前后使用核素一览表序号核素名称已许可日等效最大改扩建后日等效最大操作量改扩建后日最大操作已许可年最大用量改扩建后年最大用量使用时间备注11-131(甲癌+甲测)工作日日等效最大年最大用量不超许可(甲亢)周末2工作日不超原有许可量3周末不超原有许可量4工作日不超原有许可量5工作日不超原有许可量6000 取消使用7工作日不超原有许可量8工作日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不超许可,年最大用量增加9工作日不超原有许可量工作日新增使用--周末新增使用周末新增使用改扩建后合计日等效最大工作日3周末(不治疗Lu-177患者)周末(治疗Lu-177患者)改扩建后工作场所等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注:1、进行Sr-89和Ra-223治疗骨转移癌的患者安排在周末进行,该患者不会和核素显像的受检者同时出现。2、甲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周末进行,不会和甲癌患者同时出现。3、Lu-177治疗的患者安排在每个月最后一周周末进行,不会和甲癌患者、甲亢患者同时出现。建设单位拟新增1台SPECT-CT和1台PET-MR(PET-MR不属于射线装置),SPECT-CT的型号为NM/CT860,CT部分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00mA。建设单位拟增加4枚Ge-68放射源用于PET/MR校准,新增1枚Sr-89放射源用于敷表1-2核医学新增放射源预计使用情况序号核素名称活度(Bq/枚数)类别用途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1VPET/MR校准屏蔽于储源室内1年左右更换,退役后交由原生产厂家回收3V敖贴治疗敷贴室保险柜内厂家回收或委托有资间;2)原来的P-32治疗室改建为废物间、储源室和污洗室;3)原来的注射室增加一个注射窗口;4)将原来的储源室改建为抢救、平板运动室;5)将原来的甲癌治疗前病房改建为留观室。6)将原有PET候诊1室和PET候诊2室合并为1间F-18候诊休息1室;7)空出区域改建为PET-MR操作间:8)原4室拆除屋墙被大1.em增口再磷再图1-1核医学科改扩建前后布局对比图建设单位本次变更主要针对核医学科内部布局,核素使用种类和用量发生变更,原已建设的衰变池,本次不发生变动。我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编制此报告表。本报告表针对XX市人民医院的上述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进行环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医院拟开展核技术利用改扩建项目,本次改扩建项目的规模为XX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拟对核医学科现有的诊疗工作场所进行重新规划,改扩建后不改变核医学科的工作场所等级。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8871-2002)场所等级不发生变更,原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变更后仍为乙级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根据《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本次评价项目新增的%Sr和"Ge放射源为V类放射源;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2017年12月5日公布),医院拟购的SPECT/CT为Ⅲ类医用射线装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自2018年4月28日起实施)、《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9月1日实施)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6号,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有关要求,该评价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须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XX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10日委托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附件1),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接受委托后,组织勘与调查,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呈报XX市人民医院位于XX市万江区新谷涌万道路南3号,医院西北侧为万道路,东北侧为环城西路,XX侧和东南侧均为万江支流。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1-2。部,东侧和西侧为停车场,医院总平面设计图及本项目周边环境四至关系图见图1-3,项目室内四至关系图见图1-4,项目楼上布局图见图1-5.6三小学家古屋郁工医院庆晓妆置丰工业区东莞市人民医院健朗日光体商体困公园弯综合市场龙湾湿地乐跑公园首铸Baidu地图500米7停停车场医院主入口(北门)牌车屋牌车屋往往东南门89人群的照射,减少事故风险及事故后的污染处置难度。综1.3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情况XX市人民医院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统计情况如下:使用Ⅱ类射线装装置33台;使用Ⅲ类密封放射源1枚(Ir-192后装治疗装置),使用V类密封放射源9枚(3枚Ge-68用于PET/CT校准,6枚Gd-153用于SPECT校准);有核医学科及放免中心2处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使用9种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院于2019年6月12日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粤环辐证[04372]),详细内容见附件2。环保手续落实情况:于2006年6月14日XX市人民医院针对总院核医学科使用1-131核素、1台瓦里安CLINAC21EX型直线加速器、1台GENX/I型模拟定位机,针对普济院区手术室使用1台Innova3100型DSA,放射科使用1台SOMATOMEmotionDn9型CT机、1台DigitalDiagnost型DR机、1台OrthocephOC100型牙片机、1台IMSGIOTTO型乳腺机、1台ARCADISOrbic3D型骨科三维C臂X光机共计6台Ⅲ类X射线装置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于2006年6月14日通过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审批,取得2010年,XX市人民医院针对总院核医学科使用Tc-99m、C-放射源,手术室使用1台AlluraXperFD20型DSA,AristosVX型DR机、1台WINSCOPEPlessartEX8型胃肠机等31台Ⅲ类射线装置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的环评报告表于2011年8月3日通过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审取得《关于XX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粤环审[2011]350号2014年,XX市人民医院针对上述X射线装置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于2014年10月14日取得《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XX市人民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粤环审[2014]292号)。医院已有核技术利用项目环保手续落实统计情况见表1-3、表1-4,表1-5。表1-3医院原有射线装置环保手续统计情况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类别工作场所环评批文批文辐射安全许可证院区备注1飞利浦1Ⅱ住院部C座一层粤环审粤环审292号粤环辐证总院2飞利浦728306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3螺旋CT机东芝1I门诊医技楼一层CT2室总院已报废4螺旋CT机1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5机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6机1Ⅲ总院7机1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8机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9胃肠机东芝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乳腺机吉特XM1016T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西门子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西门子1Ⅲ总院已报废牙片机芬兰1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牙片机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东芝STX-600A1门诊医技楼四层总院-西门子ARCADIS1Ⅲ门诊医技楼四层总院射线机上海东和DHT011I普济院区已报废飞利浦Digital1Ⅲ健康管理中心二粤环审总院层机西门子Diograph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飞利浦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总院骨密度仪1Ⅲ门诊医技楼一层骨密度室总院-螺旋CT机西门子1二门诊一层CT室普济院区螺旋CT机飞利浦1Ⅲ3#一层CT室普济院区射线机岛津UD150L-30E1已报废普济院区胃肠机1Ⅲ已报废普济院区飞利浦Digita1Ⅲ二门诊一层普济院区1Ⅱ3座一层DSA室普济院区-乳腺机古特IMSGIOTTO1二门诊一层普济院区已报废口腔全景机芬兰0C100/OT1Ⅲ二门诊一层普济院区-口腔全景机芬兰OC100/OT1Ⅲ已报废普济院区东芝STX-600A1普济院区住院部三座二楼手术2室普济院区已报废骨科三维机西门子1Ⅲ3座三层手术室普济院区飞利消Digital1Ⅲ普济楼一层红楼院区-机1Ⅲ放疗中心一层红楼院区医用直线加速器瓦里安1Ⅱ放疗中心一层红楼院区1Ⅲ二门诊一层普济院区核素名称类别活度数量工作场所环评批文验收批文许可证院区V3屏蔽于储源室粤环审(2011)350号粤环审[2014]292号总院V6屏蔽于储源室总院1肿瘤中心总院表1-5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落实环保手续统计情况核素名称日等效操作量等级工作场所环评批文验收批文许可证院区乙级核医学科粤环审粤环审[2014]292号粤环辐证总院乙级核医学科总院“Sr乙级核医学科总院P乙级核医学科总院“F乙级核医学科总院乙级核医学科总院C乙级核医学科总院“1丙级放免室总院I乙级核医学科总院“Ga乙级核医学科2017年增量一总院(1)辐射安全管理和防护管理机构主任:主管副院长(周柯)副主任:预防保健科科长(叶根榕)、设备科科长(温志勋)委员:医务科(周伟)、人事科(游志坚)、科教科(罗林翼)、护理部(朱小冬)、大内科(张秀薇)、大外科(王在国)、放射科(邹玉坚)、核医学科(黄晓红)、放疗科(张纯)、手术室(李智慧)、介入科(唐承富)、心内科(郭素峡)、神经外科(陈桂增)、神经内科(陈仰昆)、消化内科(陈桂权)、泌尿外科(罗杰鑫)、骨科(刘先银)、口腔科(李冠谋))秘书:预防保健科专职管理人员(黄少俊)(b)负责涉及放射工作科室的放射诊疗质量安全的执行、监督、整改等情况,负责统筹辐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个人剂量计送检、辐射防护培训等工作;(c)统筹安排全院放射设备进行年度检测、环评等;(d)指导设备维修人员对放射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包括放射设备维护、保养、(2)规章制度建设及落实XX市人民医院制定了多项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放射(辐射)安全管理小组及其职责、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辐射工作场所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制度、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台帐管理制度、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辐射安全事故应(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医院制定有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核计划。目前,医院从事辐射相关工作人员有319人,分别于2017年11月、2018年7月和9月、2019年12月和2021年1月参加了辐射安全和防护培训,目前有115人证书过期。对于证书过期的工作人员,建设单位应安排从事IIⅢ类射线装置以外的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发的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进行网络培训学习,并通过培训平台报名参加考核;从事Ⅲ类射线装置的辐射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发的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进行网络培训学习后由建设单位在参考试题库中按照考核规则选取题目,对其进行考核并妥善留存本单位相关辐射工作人员自行考核记录。(4)个人剂量监测医院现有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已委托XX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承担,监测频度为每3个月检测一次。医院最近一次年度(2020年度)个人剂量检测结果(见附件5)表明,医院辐射工作人员该年度个人剂量最大为1.12mSv,未超过医院年剂量约束值(5mSv),满足辐射安全管理要求。(5)工作场所及辐射环境监测医院已制定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和自行监测记录档案,监测方案内容含有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监测方案中包括实施部门、监测项目、点位及频次等,并妥善保存,接受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监测记录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监测记录随本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医院每年委托有CMA资质的单位对医院已有的辐射场所防护和机器性能检测一次,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每年都要对医院的《放射诊疗许可证》校验一次,校验时医院必须提供当年的检测合格报告,通过查验现有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建设单位2020年已经委托XX市职业病防治院对核医学场所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显示该核医学工作场所相关检测点X、γ射线外照射剂量率符合标准要求,β表面污染水平符合标准要求。表面污染监测:每天工作结束后,对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的工作台台面、通风橱台面、注射车以及设备等进行表面污染监测,监测数据记录存档。工作人员离开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工作场所时,监测其工作服、体表的表面污染水平,该项工作由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自行完成。医院现有的监测方案基本能够满足现有场所使用要求,待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纳入医单见表1-6,医院核医学科未配备X-γ辐射监测仪。表1-6医院核医学科配备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仪器状态数量1正常使用32活度计正常使用23个人剂量报警仪正常使用8(6)辐射事故应急管理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了关于本单位辐射项目的《XX市人民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保证本单位一旦发生辐射意外事件时,即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妥善处理放射事故,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在预案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医院有关意外放射事件处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事故报告、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理程序等内容,能够满足医院实际辐射工作的需要。发生辐射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将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3月医院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核医学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每年一度的辐射事件(7)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情况医院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于专用的废物库内,对表面污染和辐射剂量率水平自行监测无异常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置,每袋废物的表面剂量率不超过100μSv/h且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4Bq/cm²,重量不超过20kg。医院运行期间以每个月4次的频率按照要求对废物库内暂存时间和检测结果满足要求的固体废物进行了清洁解控,并进行了详细记核医学现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都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核医学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通管理要求,经衰变池暂存后解控排放。医院每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医院核医学科废水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取样监测其总a和总β放射性。医院2020年11月份委托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对其核医学科处理后排放的废水进行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核医学科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中总a放射性未检出,总β放射性为0.265Bq/L,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要求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总a<1Bq/L,原核医学科分装柜已设置了单独通风,开展工作的功能用房均安装风系统,风管沿核医学北侧风井垂直向上,在高于门诊医技楼天面3m处,经活性炭过滤后排放。(8)其他情况2020年度,医院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辐射安全防护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了年度评估,编写了年度评估报告,并于次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评估报告。1.5本次改扩建项目与原核医学科依托关系本次改扩建项目涉及到核医学科整体布局调整,有独立完整的工作流程,扩建后,患者诊疗路径、药物运输路径有所改变,存在部分依托关系。在三废的处理方面,废气管道线路的布局根据平面布局发生了变动,室内顶棚排风口位置发生变动,室外天面排放口仍依托原核医学科的排放口;废水管道线路根据平面布局发生变动。衰变池仍然依托原核医学的衰变池,后续排入医院污水站的管道不变;原有废物间不再使用,重新设置废物间,废物处理程序不变,废物运输的路线上发生变化。医院在原核医学科运行时已制定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本次扩建的核医学工作场所建成后,将纳入原有的核医学科进行管理,依托原有的管理制度,现已根据拟增设的项目对制度进行相应的补充完善;核医学科的辐射工作人员拟从原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内调配,后期人员不足表2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1V使用核医学科PET-MR机房屏蔽于储源室2V使用敷贴治疗敷贴室敷贴室保险柜内////////f注:放射源包拓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用途贮存方式与地点1*F(已有)液态/低毒使用很简单的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29mTe(已有)液态/低毒使用显像很简单的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3液态/低毒/使用很简单的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4液态/低毒/使用很简单的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51³N(新增)液态/低毒/使用很简单的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6??Ra(新增)液态/极毒/使用骨转移瘤简单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713H(已有)液态/中毒/使用甲癌+甲测简单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给碘室铅罐内8131(已有)液态/中毒/使用甲亢治疗简单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给碘室铅罐内91?Lu(新增)液态/中毒/使用前列腺治疗简单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给碘室铅罐内液态/中毒/使用骨转移瘤简单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1251(已有)固态/中毒/使用粒子植入很简单的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32p(已有)液态/中毒使用敷贴治疗简单操作门诊医技楼一暂存在分装室铅罐内注5:日等效最大操作最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额度电流(mA)/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1放射诊断门诊医技楼一层核医学科SPECT-CT2室//////////序号名称类别型号最大管电压最大靶电流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贮存方式数量///////////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物库)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排放口浓度暂存最终去向液态池GB18871规定的限值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固体废物固态约5.5E+06Bo暂存室经检测,满足清洁解控水平后,按一般医疗废废气气态不暂存经排气口高效吸附过滤废WGe、固态 不暂存厂家回收注:1、常规废物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态为mg'kg,气态为mgm³;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²)和活度(Bq)表6评价依据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3年6月28日通过,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682号令,2017年6月21日通过,2017年10月1日施行)(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9月14日中华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18号,2011年3月24日公布,2011年4月18日公布,2011年5月1日施行)(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根据2008年11月21日环境保护部2008正。)(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6号,2021年1月1日起施行)(9)《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于2019年9月20日公布,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年第66号,2017年12月5日公布实施)(12)《关于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生态环境部2019年第57号公告)(13)《关于进一步优化辐射安全考核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1年第9号公告)技术标准(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4)《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1993)(现状监测时间:2021.03.21)(6)《操作非密封源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8)《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9)《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10)《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11)《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13)《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其他(1)《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5年)(2)《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辐射防护,1991.第1期(3)委托书(附件1)(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式》(HJ10.1-2016)的要求,以及结合本项目的评价分析,本评项目的评价范围为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及射线装置机房实体屏蔽墙体外周边50m范围内。经现场调查,XX市人民医院位于广州市XX市万扩建的核医学科位于门诊医技楼一层东北侧,门诊医技楼北侧米为医院综合楼,东侧108米为医院行政楼,南侧为医院住院医院住院部3座,西侧184m范围内为医院门诊医技楼,核医学科西侧与大楼内其他科室相邻,北侧和东侧外为院内绿化带,南侧外为院内道路。附近50米内无幼儿园、中小学等未成年人聚集机构。项目50米范围环境图见图7-1,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7-1。医院主入口(北门)能务在交的带车场的土候客区健检中的物事事猛往西南住原4日东南门图7-1项目50米范围环境图评价项目方位距离保护人员类别人数保护要求核医学工作场所外环境50米范国保护目标东面50米内停车场公众流动人员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超过0.25mSv南面住院部4座公众约200-400人约36米住院部3座公众约100-300人西面50米内门诊医技楼公众约30人北面约42米停车场公众流动人员50米内门诊医技楼公众约100人核医学工作场内部及四周相工作场所内部/改建区域内职业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超过5mSv西面相邻医生办公室、诊室等公众约10-20人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超过0.25mSv南面相邻库房、办公室公众约3-10人相邻静配中心公众流动人员表7-2改扩建后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评价项目方位距离保护人员类别人数保护要求核医学工作场所外环境50米范围保护目标东面50米内停车场公众流动人员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超过0.25mSv南面公众约200-400人约36米公众约100-300人西面50米内门诊医技楼公众约30人北面约42米停车场公众流动人员50米内门诊医技楼公众约100人核医学工作场内部及四周相工作场所内部/分装室、控制室等职业工作人员约24人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超过5mSv西面相邻医生办公室、诊室等公众约10-20人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超过0.25mSv南面相邻库房、办公室公众约3-10人相邻静配中心公众流动人员7.3评价标准表7-2剂量限值的相关内容相关条款具体内容B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y;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计量,50mSv;B1.2公众照射B1.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a)年有效剂量,1mSv本项目剂量约束值:按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取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即不超过5mSv;取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剂量约束值,即不超过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要求,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1控制区1.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2.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应按表7-3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表7-3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级别甲乙丙豁免活度值以上~2×10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7-4和表7-5。表7-4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毒性组别毒性组别修正因子1低毒表7-5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放射源状态表面污染水平较低的固体液体,溶液,悬浮液表面有污染的固体气体,蒸汽,粉末,压力很高的液体,固体源的贮存1很简单的操作1简单操作1特别危险的操作17.3.4工作场所辐射剂量率控制水平(1)核医学科SPECT-CT机房体外表面0.3m处的辐射剂量率不大于2.5μSv/h,确定本评价项目的SPECT-CT机房的屏蔽墙、防护门、及顶棚外30cm处的辐射剂量率控制水平为不大于2.5μSv/h。(2)核医学工作场所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的5.3工作场所的防护水平要求的相关规定确定本评价项目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率控制水平:在核医学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控制区内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宜不大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应遵循附录B(标根据其第B2.1款对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相关规定,确定本评价项目中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表7-6所列。表面类型α放射性物质β放射性物质极毒性其他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4监督区4×10-¹4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监督区4×10-¹41)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7.3.6核医学工作场所内部及设备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场所的某些设备与用品,经去污使其污染水平降低到表7-6中所列设备类的控制水平的五十分之一以下时,经主管部门确认同意后,可当作普通物品使用。即控制区内表面7.3.7放射性三废排放要求(标准)得将放射性废液排入普通下水道,除非经审管部门确认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低放废液,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并应对每次排放作好记录:a)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ALI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得);b)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Imi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由相应的单位摄入量的待积有效剂量的值得到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e——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的相应值。核素每次排放活度限值ALImin(Bq)月排放活度限值10ALImin(Bq)C注:计算方法采用GB18871-2002中ALI=It=DLe,本项目以5mSv/年作为式中DL值。取附表3中F、M、S三种状态下不同气溶胶粒径e(g)1μm、e(g)5μm的e((2)放射性固体废物清洁解控水平要求》(GBZ120-2020),放射性废物中核素的活度浓度不大于附录A表A1所示豁免水平的废物,按解控废物(医疗垃圾)处理。核医学科常用核素的清洁解控水平见表7-8。表7-8核医学常用核素的清洁解控水平解控水平(Bq(g)放射性核素不能按解控废物处理的固体废物应该按照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予以整备、收集,并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放射性废物包装体外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0.1mSv/h,结合标准附表B3、B7给出的职业公众人员和公众吸入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的值e,可计算得出职业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吸入放射性核素j的年吸入量限值(Bq)。e—放射性核素j的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的相应值。正常人呼吸量为1.2m³/h,根据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T(单位h)可计算得到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内吸入空气的量X(单位m³)。将职业工作人员吸入放射性核素j的年吸入量限值(I₁r)除以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内吸入空气的量X,可以导出工作场所内放射废气中核素的浓度限值(DAC值)。同理根据正常人呼吸量为1.2m³/h,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可计算得公众一年吸入空气的量X,将公众人员吸入放射性核素j的年吸入量限值(Iμ)除以公众人员年吸入空气的量X,可以导出公众(排风口)处放射废气中核素的浓度限值(DAC值)。本项目核素的DAC值见表7-9。表7-9本项目核医学应用核素的DAC值核素名称工作场所公众(排风口或环境敏感点)浓度限值吸入总活度浓度限值吸入总活度计算过程说明:计算时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取10mSv/a(内、外照射各占50%),公众取1mSv/a;职业工作人员年工作2400h(年工作300d、每天工作8h),呼吸量为1.2m/h,取F、M、S三7.3.8核医学科SPECT-CT机房辐射安全防护要求1.X射线设备机房布局1.1应合理设置X射线设备、机房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应尽量避免有用线束1.2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1.3每台固定使用的X射线设备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满足使用设备的布局1.4除床旁摄影设备、便携式X射线设备和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外,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X射线设备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符合表7-10的规定。表7-10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的要求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CT机(不含头颅移动CT)2、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2.1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不含床旁摄影设备和便携式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低于表7-11要求。2.2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中不同铅当量屏蔽物质厚度的典型值参见附录C中的表C.4~表C.7。表7-11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CT机房(不含头颅移动CT)CT模拟定位机房2.3机房的门和窗关闭时应满足表7-11的要求。3、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体外剂量水平CT机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4、X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4.1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受检者状态及4.2机房内不应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4.3机房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4.4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意4.5平开机房门应有自动闭门装置;推拉式机房门应设有曝光时关闭机房门的管理措施:工作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关联。4.8机房出入门宜处于散射辐射相对低的位置。5、X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用品及防护设施配置要求5.1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7-12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5.2除介入防护手套外,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25mmPb;介入防护手套铅当量应不小于0.025mmPb;甲状腺、性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移动铅防护屏风铅当量应不小于2mmPb。5.3应为儿童的X射线检查配备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5.4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不应折叠放置,以防止断裂。表7-12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放射检查类型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CT体层摄影(隔室)//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选配:铅橡胶帽子/1、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和分区要求(1)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场所。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宜有单独出、入口,出口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2)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a)使工作场所的外照射水平和污染发生的概率达到尽可能小;b)保持影像设备工作场所内较低辐射水平以避免对影像质量的干扰;c)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和单向门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或受检者的随意流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d)在分装和给药室的出口处应设计卫生通过间,进行污染检测。(3)核医学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其功能设置要求如下:a)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给药室(可含质控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根据放射性核素防护特性分别设置)、质控(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等功能用房;b)对于单一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区、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放置急救设施的区域等功能用房;c)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抢救室或抢救功能区等辅助用房;d)对于综合性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部分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可以共同利用;(4)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一般包括使用非密封源核素的房间(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或)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等)、扫描室、给药后候诊室、样品测量室、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卫生通过间、保洁用品储存场所等。监督区一般包括控制室、员工休息室、更衣室、医务人员卫生间等。应根据GB18871的有关规定,结合核医学科的具体情况,对控制区和(5)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布局应有助于开展工作,避免无关人员通过。治疗区域和诊断区域应相对分开布置。根据使用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形态、特性和活度,确定核医学治疗区(病房)的位置及其放射防护要求,给药室应靠近病房,尽量减少放射性药物和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通过非放射性区域。(6)通过设计合适的时间空间交通模式来控制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的活动,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患者或受检者不交叉,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与工作人员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合理设置放射性物质运输通道,便于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运送和处理;便于放射性污(7)应通过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的设计和屏蔽手段,避免附近的辐射源(核医学周边场所内的辐射装置、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对诊断区设备成像、功能检测的影响。2、放射防护措施要求(1)核医学的工作场所应按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规定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2)应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对开放性放射性核素工作场所进行分类管理,把工作场所分为1、Ⅱ、Ⅲ三类(见表7-13)。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见表7-15,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的加权活度计算方法见附录G。表7-13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一览表分类IⅡⅢ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相关参数见表7-14,不同操作性质的修正因子取值见表7-15。表7-14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类别放射性核素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AB1C表7-15不同操作性质的修正因子操作方式和地区操作性质修正因子贮存闪烁法计数和显像候诊区及诊断病床区配药、分装及施给药简单放射性药物制备治疗病床区1复杂放射性药物制备表7-16不同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种类分类IⅡⅢ机构屏蔽需要需要不需要地面与墙壁接缝无缝隙与墙壁接缝无缝隙易清洗表面易清洗易清洗易清洗分装柜需要需要不需要通风特殊的强制通风良好通风一般自然通风管道普通管道普通管道盥洗与去污洗手盆b和去污设备洗手盆和去污设备洗手盆b下水道宜短,下水流管道应有标记以便维修检b洗手盆应为感应式或脚踏式等手部非接触开关控制,(3)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按表7-16要求,通风系统独立设置,应保持核医学工(5)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的设置按环境主管部门规定执行。暴露的污水道应做好防(6)控制区的入口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回旋加速器机房内应装备应急对外通讯设施。(9)应为放射性物质内部运输配备有足够屏蔽的储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应设置电离辐射标志。(10)扫描室外防护门上方应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3、工作场所的防护水平要求(1)核医学工作场所控制区的用房,应根据使用的核素种类、能量和最大使用量,给予足够的屏蔽防护。在核医学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控制区内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宜不大于2.5μSv/h;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应采取一定的屏蔽防护,以保证柜体外表面5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同时在该场所及周围的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应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屏蔽计算中所涉及的常用放射性药物理化特性参见附录H。PET相关房间的辐射屏蔽计算方法和示例参见附录I。(2)应根据使用核素的特点、操作方式以及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做好工作场所监测,包括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表面污染水平或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等内容,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方法见附录J。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性药物操作后剂量率水平和表面污染水平进行自主监测,每年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见表7-17。表7-17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单位:Bq/cm²表面类型a放射性物质β放射性物质极毒性其他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4监督区4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监督区4×10-¹4a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4、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品及去污用品配备要求(1)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内容,为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品和去污用品(见附录K),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当使用的9mTc活度大于800MBq时,防护用品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个人防护用品及去污用品具体配置见附录K;对操作Ga、I⁸F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131的场所,此时应考虑其他的防护措施,如:穿戴放射性污染防护服、熟练操作技能、缩短工作时间、使用注射器防护套和先留置注射器留置针等措施。场所类型工作人员患者或受检者必备选备普通核医学和SPECT场所铅橡胶衣、铅橡胶围裙和放射性污染防护服、铅橡胶围脖铅橡胶帽、铅玻璃眼镜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131的场所放射性污染防护服敷贴治疗宜使用远距离操作工具有机玻璃眼镜或面罩不小于3mm厚的皮泥或橡胶板等粒籽源植入铅橡胶衣、铅玻璃眼镜、铅橡胶围裙或三角裤铅橡胶手套、铅橡胶围脖、0.25mm铅当量防护的三角裤或三角巾植入部位对应的屏蔽注:“一”表示不需要求,宜使用非铅防护用品。防水工作服、胶鞋、去污剂和/或喷雾(至少为加入清洗洗涤剂和硫代硫酸钠的水);小刷子、一次性毛巾或吸水纸、毡头标记笔(水溶性油墨)、不同大小的塑料袋、酒精湿(2)根据工作内容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移动铅屏风、注射器屏蔽套、带有屏蔽的容器、托盘、长柄镊子、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屏助用品。防护通风柜的典型屏蔽厚度参见附录1。5、放射性药物操作的放射防护要求(1)操作放射性药物应有专门场所,如临床诊疗需要在非专门场所给药时则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放射性药物使用前应适当屏蔽。(2)装有放射性药物的给药注射器,应有适当屏蔽。(3)操作放射性药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熟练操作技能、缩短工作时间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4)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性或放射性气体应在通风柜内进行。通风柜保持良好通风,并按操作情况必要时进行气体或气溶胶放射性浓度的监测;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性或放射性气体的工作人员宜使用过滤式口罩。(5)控制区内不应进食、饮水、吸烟、化妆,也不应进行无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6)操作放射性核素的工作人员,在离开放射性工作场所前应洗手和进行表面污染检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表2规定值,应采取相应去污措(7)从控制区取出物品应进行表面污染检测,以杜绝超过表2规定的表面污染控6、患者出院的管理要求(1)接受1311治疗的患者,应在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400MBq或距离患者体表1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25μSv/h方可出院,以控制该患者家庭与公众成员可能受到的照射。对接受其他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当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低于附录L中L.2要求时才能出院。患者体内活度检测控制应按附录L中L.3推荐的方法进行。(2)对甲亢和甲状腺癌患者,出院时应按附录L中L.4给出接触同事和亲属及到公众场所的合理限制和有关防护措施(限制接触时间及距离等)7、1311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的放射防护要求(1)13II治疗病房区应为相对独立的场所,病房区入口(2)13II治疗病房区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通风管道应(3)131治疗住院患者的排泄物不应直接排到医院的公共污水管道,应先经过衰变池衰变。下水管道宜短,露出地面的部分应进行(4)病房内应设置患者专用厕所和淋浴间厕所内应有患者冲厕所和洗手的提(5)病房可设置采光窗,采光窗应进行必要的防护,使其符合5.3.1要求。(6)分装室与给药室之间药物传递应便捷,分装好的131I宜采用机械或自动、半(7)施用了13I1治疗药物的患者如需住院应使用专用病单人间,如不能实现,每间病房最多不应超过2人,并且2人之间应设置适当的防护屏(9)患者使用过的被服应先进行存放衰变,衰变至少一个半衰期再进行清洗。(10)在13Ⅱ病房场所应使用专的保洁品,不能和其他病房场所(包括核医学其他放射性场所)混用,病房区域内应有存放及清洗保洁用品的场所。医用放射性废物的放射防护管理要求1、放射性废物分类,应根据医学实践中产生废物的形态及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半衰期、活度水平和理化性质等,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分别处理。核医学常用2、设废物储存登记表,记录废物主要特性和处理过程,并存档备3、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应合理布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并有防泄漏措施。4、开展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医疗机构,应为住院治疗患者或受检者提供有防护标志的专用厕所,专用厕所应具备使患者或受检者排泄物迅速全部冲入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的5、供收集废物的污物桶应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在注射室、注射后6、污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装满后的废物袋应密封,不破漏,7、对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先装入利器盒中,然后再装入专用塑料袋内。8、每袋废物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0.1mSv/h,质量不超过20kg9、储存场所应具有通风设施,出入处设电离辐射警告标10、废物袋、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应安全可靠,并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11、废物包装体外表面的污染控制水平:β<0.4Bq/cm²。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的相关要求:工作场所空气中O₃容许浓度≤0.3mg/m³。1、剂量约束值本项目剂量约束值:拆建期间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剂量约束值:结合本项目特点,取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即不超过5mSv;取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即不超过2、放射性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水平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工作人员体表、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应遵循附录B(标准的附录B)B2所规定的限制要求。根据其第B2.1款对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相关规定,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表7-17所列。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B2.2规定,工作场所的某些设备与用品,经去污使其污染水平降低到表7-17中所列设备类的控制水平的五十分之一以下时,经主管部门确认同意后,可当作普通物品使用。本项目改建场所内设备、设施、物品和场所地面、墙面的放射性污染解控水平为≤0.8Bq/cm²。3、放射性三废排放要求(1)放射性废水排放标准放废液可以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m(ALl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得),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lm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并应对每次排放作好记录。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中常用几种核素的导出排放活度限值ALImin见表7-7。放标准,其中总a浓度:<1.0Bq/L、总β浓度:<10Bq/L,(2)放射性固体废物清洁解控水平根据《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以及《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133-2009),经审管部门确认或批准,放射性废物中核素的活度浓度不大于附录A表A1所示豁免水平的废物,按解控废物(医疗垃圾)处理。核医学科常用核素的清洁解控水平见表7-8。不能按解控废物处理的固体废物应该按照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予以整备、收集,并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放射性废物包装体外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0.1mSv/h,表面污染水平a<0.04Bq/cm2、β<0.4Bq/cm2。(3)放射性废气排放标准结合标准附表B3、B7给出的职业公众人员和公众吸入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的值ej,可计算得出职业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吸入放射性核素j的年吸入量限值(Bq)。e—放射性核素j的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的相应值。正常人呼吸量为1.2m³/h,根据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T(单位h)可计算得到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内吸入空气的量X(单位m³)。将职业工作人员吸入放射性核素j的年吸入量限值(I₁L)除以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内吸入空气的量X,可以导出工作场所内放射废气中核素的浓度限值(DAC值)。同理根据正常人呼吸量为1.2m³/h,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可计算得公众一年吸入空气的量X,将公众人员吸入放射性核素j的年吸入量限值(In)除以公众人员年吸入空气的量X,可以导出公众(排风口)处放射废气中核素的浓度限值(DAC值)。本项目核医学科应用的核素3、核医学场所改建施工要求(豁免水平)根据《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作场所内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和活度满足表7-19中给出的放射性核素豁免水平时,方可进表7-19放射性核素豁免水平核素表7-20核医学科改扩建后限值要求汇总工作场所人员年受照剂量机房要求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值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废水放射性废气放射性固体废物(经监测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后,按免管废物处理)核素工作场所排放口浓度限值控制区监督区活度浓度活度核医学科员不大于公众人员不大于SPECT-CT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30m²,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应不大于2.5μSv/h:0.3m处应不大于不大于25μSw/h工作台、设备、墙面β放射性大于β放射性物质不大总a浓总β浓工作服、手套、工作鞋β放射性大于手、皮肤、内衣、工作袜于4×10r¹Bq/cm²标准依据表7-21核医学科拆建前限值要求汇总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气洁解控水平后,按免管废物处理)核素工作场所浓度限值(Bq/m³)排放口浓度限值(Bq/m³)控制区监督区活度浓度(Bq/g)核医学科改建辐射工作人员不大于5mSv/a;公众人员不大于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β放射性物质不大于β放射性物质不大于工作服、工作鞋β放射性物质不大于标准依据经现场调查,XX市人民医院位于广州市XX市万江区新谷涌万道路南3号,拟改扩建的核医学科位于门诊医技楼一层东北侧,门诊医技楼北侧为停车场,东北侧约100米为医院综合楼,东侧108米为医院行政楼,南侧为医院住院部4座,XX侧约34m为医院住院部3座,西侧184m范围内为医院门诊医技楼,核医学科西侧与大楼内其他科室相邻,北侧和东侧外为院内绿化带,南侧外为院内道路,项目50米范围环境图见图7-1。核医学科及周边环境见图8-1。原有核医学科候诊大厅原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原有核医学科患者走廊原有核医学科控制室原核医学科医技办公室核医学科东北角空置房间原核医学科分装室原核医学科敷贴室核医学科北侧核医学科东侧核医学科南侧核医学楼上图8-1机房及周边环境现状图为掌握项目周围辐射环境现状,2021年3月21日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监测人员对该项目选址及周围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报告见附件6。本项目环境现状监测因子为环境γ辐射剂量率和β表面污对项目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进行现状调查。表8-1辐射环境测量仪器主要技术参数一览表检测因子检测仪器参数量率监测仪器名称仪器型号出厂编号剂量率测量范围能量响应范围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检定证书编号有效日期2020年04月09日-2021年04月08日监测单位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监测时间2021年03月21日场所β表面污染水平监测仪器名称仪器型号Como170型出厂编号主要性能参数仪器本底:α:0.1cps:β/y15-25cps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检定证书编号有效日期2020年04月10日~2021年04月09日监测单位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监测时间2021年3月21日参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0项目的评价范围确定本次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监测布点图见图8-2所示。控控制室空R间RQ机0法(1)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和可比(2)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监测人员经考核并持有合格证书上(3)监测仪器每年按规定定期经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5)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良(6)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7)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建设单位星期五(2021.03.19)将放射性药物全部用完,核医学科空置一天后,星物和服药人员。星期五(2021.03.19)ECT显像患者23人,W期五(2021.03.19)PET显像患者13人,&F用药量为104mCi:2021.03,15至2021.03.19治疗甲癌患者2批,共6人,6人共服碘800mCi,后一批患者于星期五(2021.03.19)测点场所分区1接诊室(室内)2PET设备间(室内)3PET阅片室(空内)4ECT阅片室(室内)567控制室(室内)监督区8ECT2预留机房(室内)监督区9ECT候诊5室(室内)控制区ECT机房(室内)控制区PET机房(室内)控制区PET快诊1室(室内)控制区PET候诊2室(室内)控制区PET候诊3室(室内)控制区ECT候诊4空(室内)控制区医技办公室(空内)监督区ECT资料空(室内)监督区甲密治疗前病房(室内)控制区贮激室(室内)控制区注射室(室内)控制区2P敷贴室(室内)控制区甲测室(室内)控制区候诊大厅(室内)污洗间(室内)控制区核医学卫生间(西例》(室内)控制区核医学卫生间(东侧)(室内)控制区东北角空置房问(室内)监督区废弃室(室内)控制区中癌辆房1室(室内)控制区中癌病房2室(室内)控制区中癌纳房走唐(室内)控制区显像思者走胞(室内)控制区医护办公室(空内)会议室(室内)卫生室(室内)新风机房(室内)监悟区废物室(室内)监督区恢医学科楼上(静配中心》《室内)监督区核医学科东侧悼车场(室外)住院部4座一层大厅(室内)注射室分装柜外表而(室内)控制区注射室废物桶外表而(室内)控制区注射室注射台表面(室内)控制区甲癌病房1室洗手盆表面(室内)控制区甲福病房1室马蝠表面(室内)控制区控制区甲福病房2氧马断表面(氧内)控制区注:1、测量时长器探头季真向下,距离地由约1m高,每个测量3、于溶射的响应值为45mS,d。由监测结果可知,拟改扩建项目位置周围室外环境监测值(扣除宇亩射线响应值》在0.10~0.12μGyh之间,拟改扩建项目周围(监督区外)室内环境监测值(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在0.09~0.12μGyh之间,查阅《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5年),其中没有XX地区的天然贯穿辐射及字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调查数据,采用全省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广东全省剂量率调查水平为(142.3~查数据处于同一水平,拟建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异常由监测结果可知,拟建项日改建前正常运行停止两天后,在核医学控制区环境监测《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第5.5条,空气比释动能和周围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去1.2Sv/Gy,可推知在核医学控制区环境监测之间,在核医学监督区环境监测值在0.19~0.38uSvh之间,因此建设单位核医学科改建前运行状态下满足《校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I20-2020)的第5.3款对校医学工β表面污梁(Bqcm²》1控制室操作台23456医技办公室地面789ECT候诊4室卫生间PET候渗3室卫牛间PET低诊2案卫生间甲测室地面P数赔室地向中癌治疗前病房地面卫生间流手台(西刨)卫生间洗手台(东創)东北角空置房间地面废弃室卫生问甲癌病月1室床面甲艳病房1室卫牛间马桶甲癌纳房2室床离甲癌病房2室卫生间马桶甲脑病房走廊甲结电者出口走廊注:MDL,为仪器探测下限,MDL,-0.084Bq/cm³中规定的控制β表面污染限值小干4Bq/cm²的限值要求。分两个阶段进行。原核医学科沿用的核素诊疗项目包括使用1-131进行甲癌治疗、甲测项目,使用Sr-89和Sm-153进行骨转移癌治疗项目,使用P-32进行数进行SPECT显像诊断项目,使用F-18、C-11、Ga-68进行PET显像诊断项目以及使用1-125进行粒子植入项目。以上项目已分别在2006年和2011年获市管部门批准建建成后通过了竣工环保验收,因此不再对原有项目工艺设备组成、工作原理等进行详细描述,由于木项目为核医学科改扩建内容,因此将描述改造过程及产污环节,以及对增设的PET/MR显像诊断项目以及改造后所有项目操作流程及产污坏节,工作场所分级、污染源项等与原核医学科不同之处如操作流程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木项目改扩建变化如下:l)将原校医学科的甲测室改建为缓冲区和淋洗间:2)原来的P-32治疗室改建为废物间、储源室和污洗室;3)原来的注射室增加一个注射窗口;4》将原来的储源室改建为抢救、平板运动室:5)将原来的甲癌治疗室。6)将原有PET候诊1室和PET候诊2室合并为1间F-18候诊休息1室:7)将原医技办公室和ECT资料室改建为PET-MR机房和设备间,原ECT2机房东墙往西移,空出区域改建为PET-MR操作间;8)原核医学科东北角空置房间与原甲癌治疗场所合并改建为甲癌治疗场所,该场所包含2间治疗前观察室,1间给碘室,1间缓冲间、1问淋浴间、4问核素治疗病房、1间抢救室;9>原核医学北侧卫生问和污洗问改建为Sr-90治疗室;10)在核医学科北侧配电室西侧新建1间甲测室。改造前后核医学变更对比分析见图1-1.本次改造内容涉及土建施工、迪风改造和排水管改造。1、原有核素使用情况医院原核医学科辐射工作场所获得批准使用射线装置包括1台PET-CT机和1台P-32和Ga-68。根据医院介绍,C-11、Sm-153和Ga-使用的核素只有F-18、Tc-99m、1-131、1-125、P-32、Sr-89。本序号快用项目半衰期级别己许可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123甲癌治疗中毒4中毒5中毒6中毒建设单位核医学科在运行过程中,对核素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对每种核素均进行出入库登记: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均进行检测井进行交接登记后移交普通医疗废物处理:辐射工作人员每天对核医学科辐射工作场所进行表面污染水平进行检测。2、改扩建场所及内部设备情况注射室、贮源室、甲癌治疗前病房、ETC2预留机房、病房和空置房间等工作场所,改建场所涉及的核素见表9-1:目前各涉核素房间内的设备及设备改扩建后拟去向情况见表9-2。名称1室、PET候诊2室去污后利旧甲测室摄碘率检测仪(1套)去污后利旧去污后利旧去污后利旧去污后利旧去污后利旧子等)存放于设备机架中去污后利旧甲瘤治疗前病房去污后利旧留机房医技办公室去污后部分利旧,部分当普通废电脑去污后利旧室资料柜去污后利旧甲瘤病房去污后利旧去污后利旧空置房间过滤膜、活性炭去污后利旧3、拆建前核医学科放射性三废情况①放射性固废医院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于专用的废物库内,对表面污染和辐射剂量率水平自废物库内暂存时问和检测结果满足要求的固体废物进行了海洁解控,并进行了详细记录。核医学现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都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核医学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通知》管理要求,经衰变池哲存后解控排放。医院每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医院核医学科废水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取样监测其总α和总β放射性。医院2020年11月份委托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对其核医学科处理后排放的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