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1页
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2页
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3页
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4页
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11.1项目建设背景 1 2 2 31.5方案适用年限 7 72矿区概况 102.1项目概况 10 142.3矿产资源概况 17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13.1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413.2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423.3矿床开采 593.4矿石加工及尾矿设施 653.5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 693.6职业卫生与安全 773.7环境保护 843.8建设工期与劳动组织 87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894.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894.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034.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1044.4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1085土地复垦 1185.1土地复垦方向性与可行性分析 1185.2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1335.3工程设计及工程测算 1386经费估算 1416.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费用估算 141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费用估算 1436.3土地复垦费用估算 1476.4项目经费投资构成汇总 1516.5财务评价 1527进度安排 1547.1建设工期 1547.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度安排 1547.3土地复垦进度安排 1558保障措施 1578.1组织保障措施 1578.2技术保障措施 1578.3监管保障措施 1588.4资金保障措施 1608.5公众参与 1628.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629效益分析 1639.1经济效益 1639.2生态效益 1649.3社会效益 1649.4综合评价 16510结论与建议 166 166 1682、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荆自然资储备字〔2020〕7号)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4、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5、土地复垦费用预算表6、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回复函及相关资料7、方案公众参与调查表1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地形地质图(附采剥现状2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平面分布示意图3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W0勘查线剖面图4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基建终了及总平面布置图5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6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露天开采边界典型剖面图7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露天采矿方法示意图8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骨料生产工艺流程图9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土地利用现状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土地损毁预测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土地复垦规划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排土场挡土墙大样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边坡马道绿化大样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排水沟大样图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生态复绿典型剖面图11.1项目建设背景为优化钟祥市矿山开发布局,扎实推进建筑石料矿山整顿整合,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钟祥市矿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湖北省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鄂办文[2018]2号)和《钟祥市建筑石料矿山整顿整合实施方案》(钟政办发[2018]42号)等文件精神,经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钟祥市国土资源局)申报,钟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钟祥市冷水镇半边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等9宗采矿权,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位于该9宗采矿权之列,该采矿权设置符合《钟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调整方案》(鄂自然资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内原设置两宗采矿权,分别是钟祥市冷水众鼎石料有限公司(采矿证编号:C4208812017127130145589)和钟祥市冷水发利石料有限公司(采矿证编号:C4208812009117120044478),目前两宗采矿权均已关闭。2019年6月,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编制完成《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普查报告》,为设置新的采矿权提供地质依据。根据《湖北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实施方案》(鄂政办函〔2013〕2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鄂政发〔2015〕60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钟祥市人民政府《钟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拟新设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采矿权。为认真贯彻十九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合理利用土地2和切实保护耕地,规范矿山开采活动,合理开发利用矿区内矿产资源,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实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受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承担了《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的编制工作。1.2编制目的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规定,省、市、县三级发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合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该方案的编制,主要是为该矿区采矿权出让、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及土地复垦备用金提供依据,同时作为矿山办理采矿权登记、变更及延续手续、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必备要件之一。本方案编制目的是为办理钟祥市牛践岗建筑石料用灰岩采矿权登记手续提供依据。1.3编制原则从本矿山生产建设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保《方案》经济上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文件要求进行绿色矿山建设。(1)坚持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原则,以建设“安全矿业、绿色矿业、和谐矿业”为目标,提升办矿水平,促进矿山开采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2)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开采规范、绿色环保、安全和谐、技术先进的新型矿山,形成科学管理、规范开采的长效机制,促进矿山开采企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3(3)对采矿区采取“人防、技防、物防”(即动态巡查、录像监控、设置路障)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监督,坚决杜绝违章开采行为,消除安全隐患。(4)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定期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1.4编制依据1.4.1法律、法规和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08月27修订并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修订并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修订并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并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2018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年08月27修订并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年4月23日修订并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12月修订并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29日修订并(12)《湖北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施行(13)《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施行(14)《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3月1日起施行);(15)《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2010年7月30日起施行);(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6年1月5日修订并施行(1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起施行)。41.4.2政策性文件(1)《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鄂政发〔2015〕60号(2)《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政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3)《湖北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实施方案》(鄂政办函〔2013〕(4)《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5)《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6)《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切实做好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鄂国土资发〔2007〕77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8)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恢复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9)《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10)《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11)《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取消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基金的通知》(鄂财建发[2018]45号(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1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国经贸安全〔2000〕5(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1.4.3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1)《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2)《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2012〕108号(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4)《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6-2018(5)《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6)《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8)《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1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2)《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2003(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2013(1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2016年版;(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20086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类(1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2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2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5-2014(2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2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2719-1991(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2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27)《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28)《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16(29)《防洪标准》(GB50210-2014Ⅲ.土地复垦类(30)《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4-2011(3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3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3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3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标准》(2011(3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3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99)。1.4.4其他技术资料(1)《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普查报告》(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2019年6月);(2)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荆自然资储备字〔2020〕77);(3)《钟祥市矿山恢复治理规划》(2019-2025(4)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号:H49G022070(5)委托书;(6)现场调查资料。1.5方案适用年限矿山设计为露天开采,设计生产规模900万吨/年。拟设矿区范围内保有矿山可采储量为121525千吨,则生产服务年限约为13.5年。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法。考虑到矿山闭坑后的生态复绿及后期监测管护时间预由于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它是随着矿山开采的进程而随之变化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故本方案适用年限为17.5年,但每5年应进行一次修编。方案适用年限内,如采矿权人申请变更矿区范围、矿种、规模、开采方式,必须重新编制或修编本方案。1.6方案摘要1.6.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摘要(1)开采对象:拟设矿区范围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2)地质储量:根据《湖北省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普查报告》,拟设矿区范围内保有建筑石料用灰岩矿333类资源量(333)48692千立方米/128064千吨,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25284千吨,回采率97%,矿山可采储量为121525千吨。(3)建设规模:900万吨/年;(4)矿山生产服务年限13.5年;8(5)产品方案:建筑石料用灰岩碎石骨料;(6)矿山总投资:40114万元;(7)开采方式:露天开采;(8)开拓运输方案:公路开拓、汽车运输;(9)采矿方法:自上而下水平台阶采矿工艺;(10)矿石加工工艺:采用破碎-筛分加工工艺。1.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摘要(1)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度类型,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为重要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大型,故综合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评估,评估区面积3.51km2。(2)现状评估结果:现状条件下,按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区,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较严重和较轻三个级别,其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为0.9434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26.88%;较严重区面积为0.6734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19.18%;较轻区面积为1.8932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53.94%。(3)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其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为1.4066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40.07%;较严重区面积为0.6793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19.35%;较轻区面积为1.4241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40.58%。(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面积分别为1.4066km2、0.6793km2、1.4241km2。同时将综合治理工作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进行。(5)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主要为排土场挡土墙工程、截排水沟工程、局部边坡治理工程、监测工程、植被复绿工程。基本预备费50.57万元。91.6.3土地复垦摘要(1)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区由露天采坑、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山公路构成,总面积为154.6526hm2,占地范围内土地属钟祥市冷水镇牛践岗村、田岗村和官坡村集体所有,土地现状包括:旱地、有林地、其他林地、采矿用地和裸地。(2)土地损毁情况项目区开采将共损毁土地面积154.6526hm2,其中已损毁土地面积107.1626hm2,拟损毁土地面积47.4900hm2,按地类分为旱地4.2734hm2、有林地0.2994hm2、其他林地16.130.0809hm2,按损毁类型分为挖损137.6248hm2,压占17.0278hm2。需要说明的是:本项目损毁土地总面积154.6526hm2,远大于新设采矿权面积,主要原因是原设置的两矿山开采、修路、建设工业场地等已损毁土地面积107.1626hm2,根据自然资源部门管理要求本次将其全部纳入复垦范围。(3)土地复垦目标项目区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面积共154.6526hm2,经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实际复垦土地面积154.6526hm2,设计复垦率为100%。通过土地复垦,预计恢旱地4.3284hm2,有林地140.2628hm2,其他草地10.0614hm2。(4)土地复垦投资情况本项目土地复垦总面积154.6526hm²(2319.79亩),采用综合单价法进行计算项目土地复垦静态总投资2543.29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963元/亩;动态投资总额为2830.3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2201元/亩。通过土地复垦后的长期经济效益较好,主要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矿区概况2.1项目概况2.1.1矿区交通位置钟祥市牛践岗矿区位于钟祥市257°方位,直线距离约23km,隶属于钟祥市冷水镇牛践岗村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0′59″~112°21′47″,北纬31°06′28″~31°07′24″(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矿区向南7km有简易公路与S311省道相通,距G55二广高速荆门北收费站约15km,距G42沪蓉高速石牌收费站约28km,距钟祥火车站约48km,距荆门火车荆门站约24km,交通十分便利(见图2-1)。2.1.2原采矿权设置及矿山开采历史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内原设置两宗采矿权,分别是钟祥市冷水众鼎石料有限公司(采矿证编号C4208812017127130145589)和钟祥市冷水发利石料有限公司(采矿证编号C4208812009117120044478),其拐点坐标具体见表2-2。目前以上两宗采矿权均已关闭。表2-2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原矿业权设置情况表采企业采矿证范围采矿证有效期序号XY面积钟祥市冷水众鼎石料有限公司13445417.1437629867.120.2626km22017/12/25至2027/12/25+352m-+260m23445026.1637629839.8333445017.6337629594.8643444829.5637629385.8453444785.0637629013.5263445165.5337629175.4473445145.8437629537.7583445318.6637629443.79钟祥市冷水发利石料有限公司13444696.9537629818.680.3824km22017/12/25至2027/12/25+290m-+185m23444365.2837629869.9133443928.7437629443.9343443928.8737629068.1253444198.8237629049.5363444495.8637629291.7473444517.7237629514.5083444680.4337629673.28备注:坐标系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本矿区以往已开采利用多年,现存2个大的露天采坑CK1、CK2。其中CK1长约270m、宽约120m、最高约80m,有2个开采平台,台阶高24-30m,局台阶高10-15m,局部地段高22m。矿山以往沿矿体倾向进行露天开采,实行边剥离边开采,以台阶式剥离为主。2.1.3拟设采矿权根据《钟祥市建筑石料矿山整顿整合实施方案》(钟政办发[2018]42号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拟设置的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见表2-1。该采矿权设置符合《钟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调整方案》(鄂自然资函[2019]296号)。矿区新设采矿权与原采矿权位置关系表2-1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拟设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序号XY开采标高面积(km2)13445264.9837629207.05至+170m0.6940大地坐标系23445419.9837629863.0533444617.1837629861.6243444671.8437629708.8153444257.0037629230.9063444258.3337629046.1573444787.9837629011.052.1.4社会经济概况冷水镇位于钟祥市西南部,东与文集镇交界,南与石牌镇相连,西与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相望,北与双河镇、磷矿镇毗邻;全镇总面积317.1平方千米(2017年),镇中心位于东经112°02′,北纬31°07′。冷水镇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磷块岩、滑石、石灰岩等,其中磷块岩分布在治国、孔艾、松柏、林岭、乔坡等村,滑石主要分布在治国村,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泰山、田岗、长春、官坡、牛践岗、百井等村。冷水镇境内林木主要有松树、栎树、杨、柳、刺槐、意杨、樟树、火棘、杜鹃、香椿,野生药用植物有当归、射干、柴胡、金银花;主要野生动物有野猪、野羊、野鸡、兔、獾等。冷水镇总人口45812人,其中镇区人口13300人,民族以汉族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花生、黄豆、棉花、芝麻等。2018年,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67870亩,其中水稻63000亩、小麦36300亩、油菜42260亩、玉米2100亩、花生5430亩、黄豆2000亩、棉花2100亩、芝麻林木采伐1604立方米。冷水镇水产资源丰富,养殖水面21855亩,其中水库3150亩、池塘10765亩、河沟7780亩。矿区属钟祥市冷水镇牛践岗村管辖,电、路均与矿区相通,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矿山开采的外部条件。根据调查了解,矿山以往所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主要加工成不同规格的普通建筑碎石料,用于公路、铁路交通设施、厂房、住宅工程建设项目的混凝土的粗骨料、灰浆的细骨料,建筑用石料市场销售情况较好。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等,少量大豆、绿豆等其它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菇、木耳、茶叶等。农业现已形成传统粮食作物外的瓜、果、菜、养殖两大主体产业并行发展之势。工业经济以采矿业、加工业为主,在此带动下,地区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矿山周边环境、水源、电力及人力资源,满足矿山建设需求。2.2.1地貌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最高海拔标高+392m,最低海拔标高+142m,最大相对高差250m。地貌属溶蚀—构造剥蚀类型。照片2-1矿区地貌2.2.2气候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根据钟祥国家基本气象站1989-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年1月28日)。年均降雨量980.9mm,最大日降水量231.7mm,年均蒸发量其中2014-2018年降雨量柱状图见图2-3。60050040030020002016年2017年2018年图2-32014年—2018年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2.2.3土壤项目区土壤质地野外鉴定属砂质土: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表土平均厚度50cm。砂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质土适宜种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项目区土壤剖面见照片2-4。照片2-4项目区土壤2.2.4生物项目区内多为林地,植被覆盖度较高,野生木本植物主要有马尾松、苦楝、马桑、牡荆、白背叶、盐肤木、山槐、女贞、构树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天葵、香茅草、狗尾草、车前草、野菊花、狗牙根、蒲公英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水稻等。项目区内没有需要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等。见照片2-5。项目区内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有野猪、锦鸡、野兔、黄鼠狼、鼠类、蛇类、青蛙、山雀等。水生鱼类资源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鳊鱼、2.2.5水文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外东南部沟谷,标高约+142m,灰岩矿最低开采标高+170m,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水系不发育,仅零星分布一些堰塘。照片2-5项目区植被2.3矿产资源概况2.3.1矿区总体概况矿区总体规划情况2016年,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荆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2016年,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钟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2019年,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钟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调整方案》。根据上述规划,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属于钟祥市矿产资源开发重要矿产,是钟祥市主要开发利用矿种之一。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关系拟设置的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面积0.6940km2,开采标高自+352m至+170m。本矿区位于上述规划范围之内,且符合上述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具体设置。经核查,拟设采矿权范围不在各级生态红线范围内,与钟祥市“三区两线”无重叠关系,且符合钟祥市调整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准入许可的必要条件。矿区北西部设置有钟祥市长岭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两宗采矿权最近距离390米,符合“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规定的:相邻露天开采矿山开采范围矿界之间,以及矿界与周边人员居住场所、重要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小于300米的要求。2.3.2矿区资源概况矿区地质一、地层拟设矿业权范围内仅出露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和茅口组(P2m)地层,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地层为本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赋矿地层。其中栖霞至老简叙如下:1、茅口组(P2m)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北部,分为两个岩性段:上段(P2m2):灰色厚层状生物屑泥晶灰岩组成,顶部及底部含少量燧石结核,中部夹薄层硅质岩,其下部常见燧石团块、燧石结核;厚约240m。下段(P2m1):深灰色薄层燧石条带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地表风化层多具褐红色铁质薄膜,厚约130m。其下伏地层为二叠系栖霞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2、栖霞组(P2q)大面积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内,主要分为三个岩性段:①上段(P2q3):深灰色厚层含燧石团块泥晶灰岩,其下部与P2q2-2接触部位(5~10m)多见燧石结核和条带;局部可见灰黑色炭质灰岩,岩石块度较好,厚约90m。②中段(P2q2):可分为两个岩性层。中段上部(P2q2-2):上部与上覆P2q3地层接触部位为一层淡粉丝色、淡灰绿色泥质、钙质泥(页)岩,局部夹有灰黑色燧石结核,该岩性层厚度不均匀,一般0.50~3.0m;下部岩性为黑色炭质灰岩,污手,局部夹有厚约2~5m的钙质页岩和透镜状石煤,岩石易碎。本层厚约10~25m。中段下部(P2q2-1):灰黑色、暗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以中厚层状为主,局部含炭量较高污手,岩石节理面和风化面多呈黄褐色和酒红色,厚约70m。③下段(P2q1):上部岩性灰黑色厚层状含炭质灰岩夹薄层炭质灰岩;下部岩性为灰黑色薄-中厚层状含炭质灰岩,厚约10~45m。其下伏地层为二叠系梁山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3、第四系全新统(Q4):一般堆积在沟谷及山坡较缓部位,主要为残坡积层、冲洪积层。普查区内以残坡积层为主,岩性主要为亚粘土及碎石土等,未细分。二、矿区构造矿区位于天台观倒转复式向斜南翼,区内褶皱属该背斜的次级构造。区内二叠系、石炭系和泥盆系地层组成一系列走向南北、向东倒转、向西倾斜的紧密线性褶皱,是大规模自西向东逆冲推覆区域动力作用的结果。(一)褶皱构造矿区外以西2Km至矿区东部主要的褶皱自西向东依次有:申家台倒转背斜、白家窝倒转扇形向斜、郑家沟扇形背斜、唐家林倒转扇形向斜和唐家林倒转扇形向斜。矿区内发育的褶皱构造为严家沟扇形背斜和唐家林倒转扇形1、严家沟扇形背斜:宽400m左右。轴向南北、向北倾没。核部地层为黄龙组,两翼地层为栖霞组,两翼地表倾斜均倒转:东翼地层倾向南西,倾角30~45°;西翼倾向南南东—南东东,倾角20~26°。2、唐家林倒转扇形向斜:宽1400m左右,轴向近南北,槽部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和栖霞组,东翼为二叠系中统梁山组-志留系下中统纱帽组,地表产状正常,倾向西,倾角34~50°;向深部倾角逐渐变陡,至50m标高地层倒转,倾向东;再向下延伸又恢复正常倾斜。西翼为二叠系中统梁山组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地层倒转,倾向南西,倾角30~45°。该向斜于麻石坡一带转折,转折端地层倒转,纱帽组依次覆于云台观组、黄龙组、栖霞组之上,地层倾向南南东—南南西,倾角10~45°。(二)断裂构造区内断层较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两组,即北西-北北西向和北东-北北东向。1、北西-北北西向组:包括F3、F5两条断层。F3:位于W10勘查线南侧,断层走向340°,倾向南西,倾角48°,其北西盘下降,落差5m,属逆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400m。断层接触面上间碎裂岩和角砾岩。F5:位于矿区南东角,断层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48°,其北西盘下降,落差10m,属逆断层,地表延伸长度约100m。断层错开地层,断层面平直光滑。2、北东-北北东向组:包括F1、F2、F4和F6四条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300m,性质不明,破碎带内见构造角砾岩。F4:位于W10勘查线南侧,断层走向40°,倾向北西,倾角48°,其北西盘上升,落差10~12m,属正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300m。断面平直,断层接触面上间碎裂岩和角砾岩。F6:位于W5勘查线北侧,断层走向20~50°,倾向北西,倾角40~50°,其北西盘上升,落差大于50m,属正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3000m。破碎带宽10~20m,带内见构造角砾岩,地层缺失。三、岩浆岩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体地质特征一、矿体特征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出露的地层均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地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赋存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地层中。根据区内主要夹层-炭质灰岩(P2q2-2)的展布特征,将区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划分为两个矿体。大面积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平面上呈南西向展布的长方形,拟设矿业权范围内最高海拔标高+352m,最低海拔标高+168m,拟设定的开采最低标高+170m,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28m(最低侵蚀基准面+142m)。根据拟设定的开采最低标高圈定出的矿体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的长方形,南北长1000m,东西宽960m,面积约0.60km2。矿层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方向连续性好,厚度变化小,在区内呈倒转向斜产出。矿体走向近北20~42°。Ⅰ号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为栖霞组上段(P2q3)的厚层含燧石团块泥晶灰岩和茅口组下段(P2m1)的薄层燧石条带灰岩。1、茅口组(P2m)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北部,分为两个岩性段:上段(P2m2):灰色厚层状生物屑泥晶灰岩组成,顶部及底部含少量燧石结核,中部夹薄层硅质岩,其下部常见燧石团块、燧石结核;厚约240m。下段(P2m1):深灰色薄层燧石条带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地表风化层多具褐红色铁质薄膜,厚约130m。其下伏地层为二叠系栖霞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2、栖霞组(P2q)大面积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内,主要分为三个岩性段:①上段(P2q3):深灰色厚层含燧石团块泥晶灰岩,其下部与P2q2-2接触部位(5~10m)多见燧石结核和条带;局部可见灰黑色炭质灰岩,岩石块度较好,②中段(P2q2):可分为两个岩性层。中段上部(P2q2-2):上部与上覆P2q3地层接触部位为一层淡粉丝色、淡灰绿色泥质、钙质泥(页)岩,局部夹有灰黑色燧石结核,该岩性层厚度不均匀,一般0.50~3.0m;下部岩性为黑色炭质灰岩,污手,局部夹有厚约2~5m的钙质页岩和透镜状石煤,岩石易碎。本层厚约10~25m。中段下部(P2q2-1):灰黑色、暗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以中厚层状为主,局部含炭量较高污手,岩石节理面和风化面多呈黄褐色和酒红色,厚约70m。Ⅱ号矿体空间上位于Ⅰ号矿体的下部,地表出露较少,仅在以往开采形成的采坑下部出露,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区仅在南部和东部采坑中大面积展布。矿层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方向连续性好,厚度变化小,在区内呈倒转向斜产出。矿体走向近北东—南西向,西翼倾向一般180~240°,倾角15~32°,东翼倾向一般85~125°,20~42°。Ⅱ号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为栖霞组中段下部(P2q2-1)的中厚层状灰岩和栖霞组下段(P2q1)的厚层状含炭质灰岩。二、矿石质量(一)岩矿石类型1、矿石类型拟设矿业权范围内组成建筑石料矿石的自然类型有厚层状灰岩类、薄-中层灰岩类、薄层状含炭灰岩类和夹燧石条带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四大类。2、夹石类型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夹石类型有含炭质钙质页岩和炭质灰岩两类。(二)岩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1)灰岩类矿石厚层状灰岩类:方解石含量>98%,d=0.05-0.1mm,半自形粒状、不规则粒状,密集分布,相互嵌生;碳泥质含量1-3%,d=0.001-0.005mm,絮状、条纹状、斑点状产出;细晶结构,块状构造。薄-中层状灰岩类:方解石含量>95%,d=0.01-0.03mm,不规则粒状,密石英含量<1%,d=0.01-0.02mm,不规则粒状,偶见;微晶结构,块状构造。(2)含炭灰岩类矿石方解石含量85-90%,d=0.01-0.1mm,不规则粒状,密集分布,相互嵌生,生物结构可见;碳泥质含3-5%,d=0.001-0.003mm,絮状、条纹状产出;石英含量3-5%,d=0.02-0.1mm,不规则粒状,散布于方解石间;粉晶-细晶结构,块状构造。(3)夹燧石条带结核、条带类灰岩矿石碳泥质含量1-3%,d=0.001-0.005mm,絮状、条纹状产出;石英含量8-10%,d=0.008-0.02mm,不规则粒状,分布于方解石间,在不同纹层富集;微晶结构,纹层构造。(1)炭质灰岩类碳泥质含±5%,d=0.001-0.005mm,絮状、条纹状产出;石英含量<1%,d=0.04-0.05mm,不规则粒状,偶见;粉晶结构,块状构造。(2)含炭质钙质页岩类粘土矿物含量65-70%,d=0.001-0.003mm,微细粒状、片状,沿纹层分布;方解石含量20-25%,d=0.01-0.03mm,不规则粒状,沿纹层分布,与粘土矿物相间;碳质含量3-5%,d=0.001-0.005mm,絮状、条纹微粒结构,纹层构造。(三)矿石的化学成分(1)灰岩类0.057~0.23%,Fe2O3:0.063~0.3%,SO3:0.012~0.059%。(2)含炭灰岩类0.089~0.56%,Fe2O3:0.074~0.22%,SO3:0.008~0.0012%。(3)夹燧石条带结核、条带类灰岩0.16~0.23%,Fe2O3:0.21~0.35%,SO3:0.016~0.032%。(1)炭质灰岩类CaO:50.42~53.13%,MgO:0.58~0.77%,SiO2:3.39~6.67%,Al2O3:0.084~0.13%,Fe2O3:0.08~0.091%,SO3:0.008~0.038%。(2)含炭质钙质页岩类0.48~0.54%,Fe2O3:0.11~0.16%,SO3:0.024~0.038%。(四)矿石质量指标普查工作对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各种不同类型(规格)的矿石、成品碎石石料开展了岩石抗压强度、硫酸盐及硫化物(SO3质量计)、坚固性指标、碎石压碎指标、矿碱集料反应指标共计5项测试分析。1、岩石抗压强度普查工作对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各类岩矿石均进行了抗压强度测试,灰岩类厚层状矿石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56.09~100.50Mpa,平均73.38Mpa;灰岩类薄-中层状矿石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46.17~78.46Mpa,平均62.33Mpa;含炭灰岩类矿石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57.29~79.49Mpa,平均66.27Mpa;夹燧石条带结核、条带类矿石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62.66~88.56Mpa,平均71.80Mpa。作为矿石中夹石的炭质灰岩的平均饱和抗压强度为50.22Mpa,钙质泥(页)岩的平均饱和抗压强度为23.03Mpa。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岩石抗压强度的一般要求,本矿区内四类不同自然类型的矿石质量达Ⅱ类2、碎石压碎指标普查工作对拟设矿业权范围内的4类不同规格的成品碎石进行了碎石压碎指标测试。本区35mm成品碎石压碎指标为17.60%,30mm成品碎石压碎指标为15.10%,20mm成品碎石压碎指标为11.60%,10mm成品碎石压碎指标为25.10%;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碎石压碎指标的一般要求,本区成品碎石压碎指标石料质量达Ⅱ类标准。3、坚固性指标(质量损失)本次普查工作对拟设矿业权范围内的4类不同规格的成品碎石进行了坚20mm成品碎石坚固性为3%,10mm成品碎石坚固性为2%;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石料坚固性的一般要求,本区成品碎石(石料)坚固性质量达Ⅰ类标准。4、矿碱集料反应指标普查工作对拟设矿业权范围内的4类不同规格的成品碎石进行了矿碱集成品碎石矿碱集料反应膨胀率为0.05%,20mm成品碎石矿碱集料反应膨胀率为0.05%,10mm成品碎石矿碱集料反应膨胀率为0.04%;矿区内生产的各类成品碎石均无碱-硅酸反应危害。夹石-炭质灰岩(10mm)碱集料反应膨胀率为0.12%,高于规范要求的0.10%,存在碱-硅酸反应危害。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矿碱集料反应指标的一般要求,本区成品碎石矿碱集料反应膨胀率达标。炭质灰岩作为本区矿层中的夹石,其矿碱集料反应指标不满足石料质量要求。5、硫酸盐及硫化物(SO3质量计)根据矿石化学成分测试分析,各自然类型矿石中SO3一般:0.008~0.059%,SO3平均:0.025%。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石料硫酸盐及硫化物的一般要求,本区成品碎石(石料)硫酸盐及硫化物质量达Ⅰ类标准。6、矿石质量综合评定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石料质量一般要求的五大指标,综合评定本矿区的各类型建筑石料用矿石质量达Ⅱ类标准。作为本区内的夹层含炭质钙质页岩和炭质灰岩,含炭质钙质页岩的平均饱和抗压强度为23.03Mpa,小于规范要求的45Mpa;炭质灰岩(10mm)碱集料反应膨胀率为0.12%,高于规范要求的0.10%,存在碱-硅酸反应危害。(五)岩矿石放射性测试(内、外照射指数)普查工作对拟设矿业权范围内主要矿石类型、夹石和成品碎石进行了放射性检测,本区矿石中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内照射指数一般为IRa0.19,外照射指数一般为0.19;成品碎石中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内照射指数一般为IRa0.14~0.15,外照射指数一般为0.08。参照《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本区矿石满足内照射指数IRa度≤1.0,外照射指数Ir≤1.0,达到建筑主体材料标准。(六)密度普查工作对拟设矿业权范围内4种自然类型的矿石均进行了小体重值测试,厚层状灰岩矿石平均体重值为2.66g/cm3;薄-中层状灰岩矿石平均体重值为2.61g/cm3;含炭灰岩类矿石平均体重值为2.62g/cm3;夹燧石条带结核、条带类矿石平均体重值为2.65g/cm3。厚层灰岩类矿石密度最大,薄层灰岩类矿石密度最小,厚层灰岩类类和夹燧石条带结核、条带类矿石密度比较接近。各种矿石类型平均密度为2.63g/cm3。(七)岩溶率矿区内地表局部发育有小型溶槽、溶沟、溶蚀裂隙、溶斗、溶洞及落水洞。参考钟祥市冷水镇一带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中钻孔水文地质和岩溶发育情况统计出平均岩溶率为3%。由于区域内开采矿体和环境地质条件与相似,故将之作为本次普查工作区矿体岩溶率参考使用。三、矿石类型及矿石品级(一)矿石自然类型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将拟设矿业权范围内组成建筑石料矿石的自然类型划分为厚层状灰岩类、薄层状灰岩类、薄-中层状含炭灰岩类和夹燧石条带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四大类。其中厚层状灰岩类约占40%,薄层状灰岩类占30%、含炭灰岩类约占22%,燧石条带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二)矿石质量等级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石料质量的一般要求,根据前述第二节关于建筑石料的各类质量指标,综合评定本矿区的各类型建筑石料用矿石质量达Ⅱ类标准。(一)夹层的赋存层位拟设采矿权范围内夹石的赋存层位为二叠系栖霞组中段上部(P2q2-2)地层,夹石的主要岩性为钙质泥(页)岩和炭质灰岩。钙质泥(页)岩为一层淡粉丝色、淡灰绿色泥质、钙质泥(页)岩,局部夹有灰黑色燧石结核,该岩性层厚度不均匀,一般0.50~3.0m;黑色炭质灰岩局部夹有厚约2~5m的钙质页岩和透镜状石煤,岩石易碎。钙质泥(页)岩岩石抗压强度<45Mpa;炭质灰岩碱集料反应指标(膨胀率0.1%;参照《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录.A石料质量关于石料质量的一般要求,该岩性层达不到建筑石料矿矿石质量要求。(二)夹层的规模及分布矿区的主体构造特征为倒转复式向斜褶皱,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地表主要出露二叠系栖霞组上段(P2q3)和茅口组(P2m)地层;区内夹石二叠系栖霞组中段上部(P2q2-2)岩性层仅在勘查线W10—W6的采坑内大面积出露,在勘查线W4—W1采坑底部局部出露。夹石厚度受褶皱构造影响,褶皱核部出露厚约20~25m,褶皱翼部一般厚约10m。(三)覆盖层及风化层矿区地表土主要不规则分布于岩溶洼地中,规模较小,厚度不一。近地表矿石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经实地调查,该区风化层厚度一般0.50~2m,平均厚1.5m,如要开采,需专门进行剥离。五、矿床成因类型普查区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浅海沉积矿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岩性相对较单一,结构、构造简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平均46.17~100.50Mpa,产品主要为块石和各种规格的石料。块石生产的工艺流程为:剥离覆盖层-潜孔钻凿岩-中深孔爆破-机械采装-破碎运输-块石。碎石(石料)生产的工艺流程为:凿岩爆破-机械采装-运至加工场-料仓-给料机-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筛分-不同规格的石料。通过普查工作所测试的矿石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测试结果,本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质量受节理、岩溶等因素影响,需加工选矿后经进一步分析测试,可作为乡村公路、道路填筑材料等普通建筑石料使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最高海拔标高+392m,最低海拔标高+142m,最大相对高差250m。地貌属溶蚀—构造剥蚀类型。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区内水系不发育,仅零星分布一些堰塘。(二)含、隔水层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外东南部沟谷,标高约+142m。灰岩矿资源储量估算最低标高范围+170m。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拟设矿业权范围内仅出露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和茅口组(P2m)地层,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地层为本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赋矿地层。可以划分为裂隙水含水层、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相对隔水层、孔隙水含水层,分别简述如下:1、裂隙水含水层(1)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3y)裂隙含水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普查区的东部和南部。主要含水岩性为薄层状中—细粒泥晶灰岩含铁石英砂岩,厚25m左右。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含水层富水性弱。2、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岩溶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地下水流动方向存在差异,流通上部分的裂缝岩溶时主要以垂直流向为主,底部以水平运动为主。(1)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岩溶裂隙水含水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普查区的东部和南部,分为两个岩性段:上部(C2h2)为厚层状泥晶灰岩,夹较较多的不规则状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粘土岩等。厚4.97~49.52m,平均32.71m。下部(C2h1)为厚层状粗—巨晶灰岩组成,部分地段在其下部见透镜状泥晶灰岩;局部地段在其底部见薄层白云质粗晶灰岩。厚度变化大,厚1.85~22.20m,平均9.96m。(2)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大面积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内,主要分为三个岩性段:①上段(P2q3):厚层含燧石团块泥晶灰岩,其下部与P2q2-2接触部位(5~10m)多见燧石结核和条带;局部可见炭质灰岩,岩石块度较好,厚约90m。②中段(P2q2):可分为两个岩性层。中段上部(P2q2-2):上部与上覆P2q3地层接触部位为一层泥质、钙质泥(页)岩,局部夹有燧石结核,该岩性层厚度不均匀,一般0.50~3.0m;下部岩性为炭质灰岩,污手,局部夹有厚约2~5m的钙质页岩和透镜状石煤,岩石易碎。本层厚约10~25m。中段下部(P2q2-1):薄-中厚层状灰岩,以中厚层状为主,局部含碳量较高污手,岩石节理面和风化面多呈黄褐色和酒红色,厚约70m。③下段(P2q1):上部岩性为厚层状含炭质灰岩夹薄层炭质灰岩;下部岩性为薄-中厚层状含炭质灰岩,厚约10~45m。(3)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北部,分为两个岩性段:上段(P2m2):厚层状生物屑泥晶灰岩组成,顶部及底部含少量燧石结核,中部夹薄层硅质岩,其下部常见燧石团块、燧石结核;厚约240m。下段(P2m1):薄层燧石条带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地表风化层多具褐红色铁质薄膜,厚约130m。该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矿区。地表见栖霞组(P2q)灰岩岩溶现象,主要为溶蚀裂隙(一般长5~30cm,宽1~5cm)、溶洞(孔径一般1~30cm)。附近采石场见该含水层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岩石被切割成碎块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富水性强。3、孔隙水含水层:第四系全新统(Q4),以残坡积层为主,岩性主要为亚粘土及碎石土等,未细分。富水性弱-中等。4、相对隔水层:(1)志留系上统纱帽组(S1-2sh)相对隔水层大面积出露于矿区的东部和南部地势平坦处。主要岩性为薄层—薄板状泥质粉砂岩,局部地段泥质含量增多,局部可变质为粉砂质泥岩,厚约78m。(2)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普查区的东部和西部。上部为薄层状炭质粘土岩,偶夹透镜煤层;中部为含粉砂屑叶腊石粘土岩;底部为浅褐色含铁质石英砂岩,厚约5m。本层地表断续出露。(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矿区位于杨家寨南坡山脊附近,地下水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自分水岭向其西北侧、东南侧的山沟排泄。(四)矿坑充水因素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已形成的露天采石场未见地下水渗出,因此露天采场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充水方式主要为直接降落。矿区内没有发现大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因此断裂构造对露天采场充水基本无影响。矿区及其附近300m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即地表水体对露天采场充水基本无影响。(五)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矿区及其附近300m无大的地表水体,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强,因此矿山生产、生活用水均为地下水,当前矿山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取自自来水。(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评价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未来矿山为露天开采,工作区及其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地下水、构造破碎带对矿床充水基本无影响,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矿区矿床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的矿床。二、工程地质(一)矿区工程地质特征拟设矿业权范围内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和茅口组(P2m)地层和第四系(Q4因此根据矿区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和矿区内岩性的分布情况,将本矿区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结构区即:半坚硬-坚硬层状碳酸盐岩结构区(Ⅱ1)和松散软弱岩结构区(Ⅳ),分述如下:1、半坚硬-坚硬层状碳酸盐岩结构区(Ⅱ1)(1)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大面积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内,主要分为三个岩性段:1)上段(P2q3):厚层含燧石团块泥晶灰岩,其下部与P2q2-2接触部位(5~10m)多见燧石结核和条带;局部可见炭质灰岩,岩石块度较好,厚约90m。根据力学样取样分析结果可知,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在56.09~100.50MPa,属半坚硬-坚硬岩石,力学强度中等-好。2)中段(P2q2):可分为两个岩性层。中段上部(P2q2-2):上部与上覆P2q3地层接触部位为一层泥质、钙质泥(页)岩,局部夹有燧石结核,该岩性层厚度不均匀,一般0.50~3.0m;下部岩性为炭质灰岩,污手,局部夹有厚约2~5m的钙质页岩和透镜状石煤,岩石易碎。本层厚约10~25m。根据力学样取样分析结果可知,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在46.17~78.46MPa,属半坚硬-坚硬岩石,力学强度中等-好。中段下部(P2q2-1):薄-中厚层状灰岩,以中厚层状为主,局部含碳量较高污手,岩石节理面和风化面多呈黄褐色和酒红色,厚约70m。根据力学样取样分析结果可知,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在57.29-~79.49MPa,属半坚硬-坚硬岩石,力学强度中等-好。3)下段(P2q1):上部岩性为厚层状含炭质灰岩夹薄层炭质灰岩;下部岩性为薄-中厚层状含炭质灰岩,厚约10~45m。根据力学样取样分析结果可知,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在35.49~50.31MPa,个别单值小于30MPa,个别大于60MPa,属半坚硬岩石,力学强度中等。(2)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分布于拟设矿业权范围北部,分为两个岩性段:上段(P2m2):厚层状生物屑泥晶灰岩组成,顶部及底部含少量燧石结核,中部夹薄层硅质岩,其下部常见燧石团块、燧石结核;厚约240m。下段(P2m1):薄层燧石条带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地表风化层多具褐红色铁质薄膜,厚约130m。2、松散软弱岩结构区(Ⅳ)第四系全新统(Q4以残坡积层为主,岩性主要为亚粘土及碎石土等,未细分。矿区内未见大的断裂构造,但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矿区岩层强风化层厚8m。矿山为露天开采,节理裂隙对边坡稳定性有不利影响。(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普查工作为了解拟设采矿区矿体的岩石力学性质,采取了18组岩石力学样对其平行于岩轴方向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矿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在35.49-100.50MPa,个别单值小于30MPa。参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来看,矿体属半坚硬-坚硬岩石,力学强度中等-好,稳定性中等-好。(三)露天边坡的现状评价矿区拟开采区现存2个大的露天采坑CK1、CK2。其中CK1长约270m、宽约120m、最高约80m,有2个开采平台,台阶高24-30m,局部地段高约50m;CK2长约280m,宽约150m,最高约105m,有5个开采平台,台阶高10-15m,局部地段高22m。采坑边坡表面经过风化作用,岩石局部较为破碎。矿山主要在采矿范围内,沿矿体倾向进行露天开采。普查工作区实行边剥离边开采,以台阶式剥离为主,普查工作区目前有7个开采平台,局部开采台阶偏高陡,存在安全隐患。该矿段内工程地质条件不复杂,岩性多为坚硬-半坚硬致密岩石,构造不甚发育,且边坡周边无地表水分布,开采岩体都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故就现有条件看,边坡现状稳定性较好。(四)露天边坡预测评价矿山开采为露天边坡开采,节理裂隙、强风化层、小型断裂(宽几十厘米)、软弱夹层(泥质,10~30cm厚,附近采石场局部见)、边坡角、边坡高度等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普查工作区存在两个露天采石场,采取台阶式开采。其边坡一般稳定,但局部也存在不稳定隐患。因此,未来局部可能出现边坡失稳现象。(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评价总之,矿山为露天开采,边坡岩体主要为半坚硬-坚硬岩类(II1),其稳定性较好,但顶部有强风化层松散岩类(IV而且局部可能存在软弱夹层;此外,边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未来露天开采边坡局部可能失稳。故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型。三、环境地质条件(一)区域稳定性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GB18306-2015),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等于Ⅵ度,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根据《地壳稳定性等级与地震指标》,凡震级Ms<5.5级,烈度<Ⅶ度的地区属于稳定区,依此标准,本区属稳定区。(二)矿区环境地质现状1、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本区为丘陵地区,植被覆盖,无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等,矿区内存在露天采场,其对地形地貌景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建议闭坑后进行覆绿工作。2、水土环境污染目前矿区开采为直接机械挖掘未进行防尘降尘措施,故粉尘污染较为严重。建议矿山采取洒水等方式降尘。矿山生产、生活会产生、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对水土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建议矿山对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矿区露天采场废渣堆放在采坑的平台上,目前没有加以拦挡。建议修筑拦砂坝、挡土墙等措施,以防扬尘及雨季形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三)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及防治措施1、矿山地质灾害随着进一步的开采,采空区的范围将会逐渐扩大,将会出现崩塌、边坡失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建议矿山应按设计的坡高及边坡角开采,当边坡岩石较破碎时应重新调整边坡角(调小)或进行边坡加固,并采取在边坡上方修筑截、排水沟等措施,以防止掉块、垮塌和滑坡造成的危害。在矿区周边的废渣堆场进行综合治理,修筑挡土墙,防止山洪泥石流,确保矿山开采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由于最终露采坑整体边坡高度较大,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当坡体较高或遇顺向坡时,局部节理裂隙发育、软弱夹层地段在降雨、监测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按开发利用方案规范开采,防止边坡掉块、顺坡向滑移。因此,需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对固体废弃物应有序、合理的堆放,设计稳定的边坡角,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拦挡工程,疏浚矿区排水系粉尘、废气及爆破震动等,对矿山及其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简述如废石(土):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较多废石(土),废石(土)堆弃过程如不采取一定措施,将可能给环境造成危害。矿山设计规划时可在矿区地形坡度小的地段预设废石堆场,在矿山开采时予以集中堆放。另外,建议将废石作为道路、工程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地基填方料综合利用,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粉尘: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在凿岩穿孔、爆破及运输等过程中都会产生粉尘,因此对矿区及附近地区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矿山开采时应配备洒水车定时洒水等防尘措施。废气:矿山爆破时产生的废气主要有CO2、CO、NO、N2等,这些废气因爆破面较高而迅速扩散。由于矿山开阔,爆破废气对矿山附近地区环境影爆破震动:爆破产生的震动对矿区周围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影响。因此,今后矿山开采时应采取限制用药量等措施,以降低震动及飞石造成的危害。3、地形地貌优化开采方案尽量避免或少破坏土地,合理堆放固体废弃物,选用合适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大综合利用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对已出现的状况,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等手段修复景观。(四)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评价矿区为露天开采,在区域地质上属相对稳定地区;现状条件下普查工作区地质环境较好;未来矿山开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崩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山在剥离、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及破碎过程中,将产生废石(土)、粉尘、废气及爆破震动等环境问题,对矿山及其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可能出现局部边坡失稳问题。综合判定,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属综上所述,依据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附录B划分,本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以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复合问题的矿床(Ⅱ-4)。2.3.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工业指标本次普查工作资源量估算根据2010年5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和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2004年编制的《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指南》中的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工作指南,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岩石抗压强度(Mpa碱集料反应指标(膨胀率)%:≥45;坚固性指标(质量损失)%:碎石压碎值指标:硫酸盐及硫化物(SO3质量计)%1。2、开采技术条件最低开采标高:+170m;剥采比:≤0.5:1(m3/m3);采场最终边坡角:≤60°;采场最终底盘最小宽度:60m;爆破安全距离:≥300m。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属海相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矿体多呈倒转向斜层状产出,矿体的形态规则,矿石质量稳定,勘查线基本沿矿层倾向方向平行布置。对矿床开采中的废石剥离量、剥采比亦要进行估算,本次资源量估算采用平行断面法。具体估算公式如下:(一)矿石量估算公式Q=V·d式中∶Q—块段矿石量(千吨)V—矿石体积(千立方米)d—矿石的平均体重(t/m3)(二)块段体积估算公式(1)当相邻两剖面矿体面积(S1-S2)/S1<40%时,采用梯形体公式:为相邻剖面间距离(米);(2)当相邻两剖面矿体面积S1-S2)/S1>40%时,采用截锥体公式:式中:V、S1、S2、L如上式说明。(3)当相邻两剖/平面上的同一矿体/块段只在其中1条剖面上的断面有效,向另一剖面呈线形尖灭时,采用楔形体积公式:V=•S楔形体体积公式③(4)当相邻两剖/平面上的同一矿体/块段只在其中1条剖面上的断面有效,向另一剖面呈点尖灭时,采用锥形体积公式:V=•S锥形体体积公式④式中:V—块段体积(千立方米)S—估算断面面积(m2)H—断面间距(m)(1)断面面积在1∶2000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上进行,采用Mapgis软件直接圈定、测取各相应断面面积。(2)断面间距利用专业MapGIS软件,在地形地质图上直接测取二断面间的间距。(3)矿石体重根据普查报告,测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石体重平均值为2.63g/cm3。三、矿体圈定的原则及块段划分(1)矿体的圈定原则1)勘探线剖面矿体的圈定本矿床的矿体赋存层位为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地层,在勘探线剖面中扣除掉夹石-栖霞组中段上部(P2q2-2)岩性层,将二叠系中统栖霞组其它岩性层和茅口组岩层圈定为矿体。2)无限外推一个勘探线剖面见矿,外边无勘探线剖面控制,采用无限外推圈定矿体,矿体边界采用板状平推至采矿证边界。3)沿倾向外推沿倾向外推的矿体边界采用板状平推至矿区最低开采标高,即海拔标高+170m。4)矿体边界的连接矿体边界一般用直线连接,地表依地形变化为曲线连接。(2)矿体块段的划分原则按照“同一剖面两边分属不同块段,相邻两剖面之间为同一块段的原则,将矿体进行块段划分,并据此原则将Ⅰ和Ⅱ号矿体自南向北依次划为Ⅰ-10、四、资源量的分类普查区内建筑石料用灰岩Ⅰ矿体沿走向长1000m,沿倾向宽960m,矿体规模属大型;形态较复杂,含较少的连续夹石;地质构造较复杂,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简单,岩溶较发育。深部推深至海拔+170m标高,矿体的延伸是推断的。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本次工作程度为地质普查,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作了概略研究,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确定为333。其主要依据为:333:基本查明了矿体的形态,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地表有少量工程和露天采坑控制,矿体的延伸是推断的,地形相对复杂,不同微地貌单元覆盖层和风化层深部有一定变化,虽有控制,但可信度不高。矿产资源储量经估算,钟祥市牛践岗矿区共求得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333)矿石量48692千立方米(128064千吨),其中求得Ⅰ号矿体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333)矿石量22173千立方米(58320千吨),Ⅱ号矿体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333)矿石量26519千立方米(69744千吨)。估算了夹石(炭质灰岩)剔除量5645千立方米(14945千吨),剥离量617千立方米,计算剥采比为0.13∶1。表2-3牛践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储量汇总表矿体情况储量类型查明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资源储量(千m3)保有矿石量矿石量其中矿石量其中增减增减Ⅰ拟占用2217300221730Ⅱ2651900265190合计48692004869202.3.4对地质报告的评述本次地质工作主要收集了矿区以往地质工作成果资料,大致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构造、赋矿层位、岩石组合等地质概况;大致查明了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总体分布特征;大致查明了矿石类型、矿石质量及其分布特征;合理准确地估算了矿区范围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石资源量;采用平行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方法恰当,估算参数的确定及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合理,估算结果正确。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大致了解;对矿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大致查明了矿区内的含水层、地表水的分布特征,岩体结构面及软弱夹层特征;大致查明了地质环境情况;并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今后矿山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所估算资源储量数据可作为矿山建设、管理的依据。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3.1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3.1.1矿产品需求分析2016年以前,中、小型企业基本上主宰的整个骨料行业,由于传统骨料采3.1.2矿产品价格分析3.2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3.2.1开采方案矿床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XY1234567(1)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要保证露天采场内采出的矿石有盈利,即采用的境(2)要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把较多的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