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事留置权_第1页
论商事留置权_第2页
论商事留置权_第3页
论商事留置权_第4页
论商事留置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是我们当下义不容辞的任务。在新出台的《民法典(草案)》中,其草案对我国商事留置权并没有作出任何改动,依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当中的相关规定一样。《物权法》是以但书的形式对商事留置权进行了规范,但此规定比较单一,尚未完善,致使我国司法实践在认识商事留置权相关的规定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商事留置权的主体、留置的动产与被担保物权之间的牵连性、商事留置权的客体、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等方面。在我国民商合一模式的趋势下,商事留置权相关规定过于简单,难以体现我的商事留置权的实用性与精神价值。所以,笔者对我国商事留置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完善我国商事留置权相关规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关键词:商事留置权牵连性主体客体善意取得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thesocialistruleoflaw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perfectingourlegalsystemareourboundendutyatpresent.Inthenew"CivilCode"(draft),itsdrafthasnotmadeanychangestoChina'sCommercialLien,andremainsthesameastherelevantprovisionsinthe"Property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ereinafterreferredtoas"PropertyLaw").ThePropertyLawregulatestheCommercialLienintheformofaproviso,butthisprovisionisrelativelysimpleandnotperfect,whichleadstogreatdivergencesinthejudicialpracticeofourcountry.ThisdifferenceismainlyreflectedinthesubjectofCommercialLien,theimplicationbetweenthemovablepropertyunderlienandtherealrightsecured,theobjectofthecommerciallienandthebonafideacquisitionoftheCommercialLien.Underthetrendofthecombinationofcivilandcommercial,therelevantprovisionsofCommercialLienaretoosimpletoreflectthepracticalityandspiritualvalueofmycommerciallien.Therefore,theauthorofChina'sCommercialLienproblemsin-depthstudy,toimprovetherelevantprovisionsofChina'sCommercialLientocontributetheirownmodestefforts.Keywords:CommercialLienImplicativeNatureMainBodyObjectBonaFideAcquisition目录TOC\o"1-3"\h\u20787一、引言 120092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商事留置权 115622(一)留置权的分类 110667(二)商事留置权的基本特征 114495(三)商事留置权与民事留置权的区别 25187三、商事留置权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36832(一)留置物与被担保债权不要求有牵连性,不利于建立诚信的商业体系 331189(二)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仅限于企业过于局限 411681(三)商事留置权客体仅限于动产较为单一………….48877四、完善商事留置权的立法构想 523227(一)肯定留置物与被担保物之间的牵连性 513316(二)扩大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范围 66209(三)扩大商事留置权客体,不仅限于动产 732240(四)商事留置权应当适用善意取得 829821五、结语 913461参考文献 912383致谢 10论商事留置权一、引言我国目前法律中的商事留置权还不是很完善,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对于商事留置权也应该根据国情进行修改,这时候正是需要我们法律人出谋划策,使得商事留置权制度更加有广度和深度。尤其在商事留置权中的权利主体、客体、牵连性及善意取得这四个方面,学者们对商事留置权的这四个方面讨论的最为激烈,争议也最大。因此,本文的内容也是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并且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性、合理性建议。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商事留置权(一)留置权的分类《物权法》在第十八章中对留置权有所规定,其第231条中明确指出:“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1]这一规定等同于在一般意义上的留置权设立了例外的情形,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商事留置权。在如此法律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等部门法也在留置权上有了特别的规定。因此,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内有关留置权的规范基础分为三类:第一类,有关民事留置权的一般规定;第二类,有关商事留置权的一般规定;第三类,有关民事留置权的特别规定。[2](二)商事留置权的基本特征留置意思为留下来。留置权是通过债权人占有债务人财产,确保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3]商事留置权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商事留置权的第一个特征是主体,其主要从事商事活动,即商主体;商事留置权的第二个特征是留置物的占有与所担保的债权都应当来自于商主体的交易活动,即商活动,不能是范围更广的民事交易活动。商事留置权的第三个特征是商事留置权对“牵连性”的豁免。上述三大基本特征中,其中第三个特征就是商事留置权的核心特征。我国相关法律中对商事留置权、民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的要求差别很大,其中对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基本没有要求。但因为商主体在商品交易中产生的债权并且占有债务人的动产时,都可以通过民事留置权实现担保债权,因此通过需要运用其他特征来进而确定。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民事留置权的牵连性侧重维护某一种商品交易的权利与义务,存在单一性,该立法意义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商品交易的频繁性与持续性。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则重视维护商主体之间频繁、持续的商品交易活动,其具有整体性。通过这种“牵连性”可以看出,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才是商事留置权最根本、核心的特征。(三)商事留置权与民事留置权的区别商事留置权指的是商人之间基于商行为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得以留置其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4]民事留置权是指,对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的行为,债权人得依法留置其依据之前债权业已占有的债务人动产,并得对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5]在起源上,商事留置权的历史渊源和演化趋势与民事留置权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区别。民事留置权来源于古老的罗马法,该权利是一种恶意抗辩的法律制度,也是一种对拒绝给付的人提出抗辩的权利。而商事留置权最早则是来源于中世纪意大利的商人习惯法,该权利能够使得债权、债务能够得到快捷便利地清偿,保障商品交易活动,保持商品交易活动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商事留置权与民事留置权在主体上有所差异。民事留置权对主体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商事留置权的主体只能是商主体(即商人)。其中最主要的差异点是在商事留置权中,双方当事人中都应该是商人,不能是一般的民事主体,由此可见,商事留置权在主体上有特殊的要求。商事留置权与民事留置权在牵连性上有所差异。民事留置权要求留置的动产与所担保的债权具有牵连性。而在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所谓“法不禁止即允许”,故此商事留置权不存在牵连性。民事留置权侧重于维护公民在某一种特定地、频繁地交易活动中形成的利益关系,其有单一性,在于调整单一特定商品交易活动的不平衡利益关系。但商事留置权在牵连性的方面却并没有受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制,商事留置权因此没有牵连性。留置物的占有与所担保债权的形成不同。民事留置权中留置物的占有与所担保的债权仅仅要求来自普通民事主体间的民事活动,而商事留置权都自于商主体间的交易活动,不能是范围更广的民事交易活动。商事留置权与民事留置权在立法理念有所差异。商事留置权主要是为了维护商人之间频繁地商品交易过程的高效与安全,保证商品交易顺利完成,意在保护整个贸易中的利益平衡及建立商人之间的信用体系。而民事留置权则是侧重于维护某一次商品交易中相关当事人的利益。这种商事留置权的“整体性”和民事留置权的“单一性”与立法价值有关,维护的利益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商事留置权为的是商品交易的效益,保证频繁性商品交易的安全,而民事留置权责更加看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立法目的不同,因而产生很多差异点。三、商事留置权的立法现状与不足(一)留置物与被担保债权不要求有牵连性,不利于建立诚信的商业体系我国《物权法》第231条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109条规定,“债权人对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的发生有牵连关系,债权人可以留置其所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6]在我国法律“法不禁止即允许”的原则基础上,我国对商事留置权的法律要求是,行使商事留置权时不要求留置物与被担保债权具有对应关系,即两者之间没有牵连性。在这种法律规定的环境下,笔者认为我国对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方面并没有掌握一个很好的尺寸,在否定留置物与被担保物的牵连性方面过于绝对,不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要求。我国大多数法律研究学者都认为商事留置权不要求有牵连性确实能够提高商品交易的效益,使得频繁地商品交易具有持续性,更能刺激社会的经济。但是肯定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则可以防止商人利用商事留置权的效力为非商行为(商事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应当是商主体在相对应的商行为中取得的)的债权提供担保,以此来防止商品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混乱,避免商人之间出现信用危机,降低社会维护信用体系的成本,有利于构建我国良好的商业信用体系。(二)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仅限于企业过于局限在我国《物权法》关于商事留置权的相关规定中,将“企业”作为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企业”的认识不够明确、概念模糊。首先,在我国法律中,“企业”包括是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三资企业及个人独资企业。而商人则包括三种:一是商个人(包含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村承包经营户);二是商合伙(包含普通合伙企业、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及有限合伙企业等);三是商法人(包含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种合作社、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对比可以发现,企业中的合伙制企业属于商合伙,公司制企业和三资企业则属于商法人,而个人独资企业仅仅是商个人的其中一部分。因此。可以总结出我国“商人”的范围比“企业”大。而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虽然同为商主体,但却没有在《物权法》关于商事留置权相关规定的“企业”中,由此造成了商事留置权在主体上的不明确,显得“企业”这一说法有所局限。(三)商事留置权客体仅限于动产较为单一《物权法》第230条规定,“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1]在“债务人的动产”这个点上,法律学术界探讨得比较激烈,存在很大分歧。国外法律上,《瑞士民法典》中规定“债权人对其善意取得的不属于债务人所有的物,有留置权。”[7]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占有属于其债务人之动产,商人间因营业关系而占有。”[8]德国《商法典》规定“对以债务人的意思依商行为已归于其占有的。”[9]关于扩大商事法律客体的适用范围,已经成了很多国家的的完成时,将“债务人的动产”理解成“债务人所有或是占有”,也已经成了国际商事的立法惯例。随着各国经济竞争的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商事留置权的客体不仅限于动产也早已成为了国际商事的立法惯例,预兆着我国商事法律应该与时俱进,适当地对我国商事留置权的客体作出扩大解释,或者明文规定增加适用的情形。这样我国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跟得上全球商事贸易的节奏,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的发展。四、完善商事留置权的立法构想目前我国正处于编纂民法典关键时期,而我国民法典的内容是民事与商事融合为一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商事内容进行特定的法律研究,从而将其归入到民法典当中。所以,我们要抓住历史的机遇,在编纂民法典的法律背景下,为完善商事留置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肯定留置物与被担保物之间的牵连性第一,肯定留置物与被担保物之间的牵连性可以体现出商法效益。商法的立法精神在于效益,促进商品交易活动的效率与安全。因为商法与民法价值观不同,民法的立法精神在于公平,商法要侧重围绕商主体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商法在制定法律规定的过程中,其追求的是商品交易中的效益,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商品交易的效益而放弃公平。民法则是追求公平,但是有时候为了追求国家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法律规定的过程中也会偏向于经济效益,因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也是民法的功能之一。但是,民法在适当追求社会效益中要有公平公正的底线,不能无止境地追求社会效益而放弃公平公正的立法精神。在如今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商主体之间的商活动都是非常频繁与持久的,导致留置物与所担保物之间的牵连性难以一一梳理清楚,如果都为了某一次的商品交易的关联性,必然会影响商品交易的效益。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商事留置权应该肯定留置物与被担保物之间的牵连性,即使这种牵连性比民事留置权的牵连性更弱也可,此外,为了维护民法立法精神的宗旨,这种牵连性应是特定的,控制在某一个范围内,此做法为了避免商主体为了追求商品交易的效益而投机取巧,有违社会公平。第二,肯定留置物与被担保物之间的牵连性应重视商事的立法研究,如今我国商事留置权不完善,在司法实践中产生较大分歧的原因在于:法律规定表达不规范。此情况会造成积极要件与消极要件的混乱。在如今编纂民法典的大背景下,民法典在融合商事法律制度的同时,在法言法语的运用上要精要、简练。同时,民法典在重视商事制度的前提下,也要保留民法的传统价值观,不仅要调整商事制度的多样性与特殊性,还要注重民商合一中的“合”。综上所述,首先商事留置权应继续存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31条的法律规定框架中,只对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作出特定的要求,因为在我国始终是民商合一的国家,商事留置权不能过于特殊,否则我国公民对其立法难以理解与接受,而且大范围的改动也会不利于法律规定的稳定,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难以面面俱到。其次,因为商事留置权的牵连含义不明确、概念模糊,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会产生很大的分歧,在我国《物权法》中明确了“同一法律关系”,为的就是代替《担保法解释》中的牵连性,凭借这一要件作为留置物与被担保物之间的牵连性。但《物权法》关于“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的规定也是含义不明确、概念模糊,其只规定留置物与被担保债权之间不受同一法律关系限制,但却没有明确说明两者之间是否需要有联系,等于直接否定了留置物与被担保债权的牵连性。由此可见,我国《物权法》以“同一法律关系”取代牵连性的思路,应该以明文作出肯定性的阐述。(二)扩大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范围笔者在上文讲到,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在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中的地位尚未明确,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首先,我国当年为了经济发展,从而产生了个体工商户,目的是为了从不允许当时的私营工商业慢慢过渡到允许私营业工商业经营的政治措施,用法律的政策来改变当时的经济环境。事实上,个体工商户也是会经常发生频繁、持续的商品交易活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两者间的区别在慢慢变小。如今法律明确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而且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相差无几,那么我国法律也理应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到我国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当中,但是个体工商户不是企业的范围之内,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个体工商户以但书的形式纳入到商人的概念中去。其次,农村承包经营户跟个体工商户类似,也是中国当时为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也早已有了规定,把农村承包经营户当做自然人来进行规范,若想要把农村承包经营户也纳入到商主体的范畴中,首先要明确商主体与民事主体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差一点就在于商主体必须要具备营业性、营利性的特征。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承包经营户大多数都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也可以说是带有营业活动的性质,而且我国新农村逐年发展,国家要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农村承包经营户在其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更能说明农村承包经营户具备商主体的特征。总体来说,笔者认为我国理应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扩大范围,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将其俩归入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范围内,以此完善商事留置权在权利主体上的法律漏洞,使得司法实践对商事留置权的权利主体有一个清晰认定。(三)扩大商事留置权客体,不仅限于动产我国商事留置权在关于客体的方面在《物权法》已经有明文规定,其规定是限定于“已合法占有的债务人动产”,但是对比许多国外相关的法律,其范围却稍显狭窄,特别是在有价证券的问题上。对于在商事留置权的客体范围上,有许多国外的立法经验可供参考,例如在日本、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其都把有价证券纳入商事留置权的客体范畴,笔者认为将有价证券纳入到我国商事留置权客体的范围是可行的,但是应该仅限于有价证券中的无记名证券。因为无记名证券要求双方当事人只要完成交付这一行为,其所有权就可以合法转移。但是有价证券中的记名证券和指示证券则不适用于纳入商事留置权的客体,理由为其证券的权利大多数是为记名之人或者受款之人的利益而设定,有可能会引起对留置物归属的纠纷。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商事留置权的客体除了现行法律已有的动产外,还应当把有价证券中的无记名证券纳入其中。我国商事留置权的客体若能作出如此修改,不仅能够提高我国证券的流通性,满足经济市场中商品交易的高效、安全,还能学习到国际商事立法惯例的优秀之处,更加完善我国在商事方面的法律制度,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四)商事留置权应当适用善意取得所谓善意取得,是指动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的不动产或动产,但是将该财产有偿转让给第三人时,善意的第三人自取得动产的占有或不动产登记之时起,取得物的所有权。[10]许多法律研究学者对于善意取得能否适用在商事留置权上也是我国商事留置权存在争议比较激烈的方面。笔者比较偏向于善意取得应当适用于商事留置权这一说法。首先,笔者先举一个例子来分析:张扬是一家大型的仓库公司,富强是一家专门对皮鞋进行染色的企业,强国是一家面向欧洲出口皮鞋的跨国企业,由于皮鞋需要进行染色加工后需要存放,所以富强长期租用张扬的仓库作为皮鞋染色加工后的放置地,在皮鞋存放期间,富强拖欠了张扬两个月租金,刚好富强把一批染好色的皮鞋放置在张扬的仓库里, 且这两个月的租金刚好与这一批染好色的皮鞋等价,张扬留置了这一批皮鞋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并且以此作出了公示,但实际上这批皮鞋是强国交付给富强让其染色加工的皮鞋,强国得知留置一事后,向富强主张这批皮鞋的所有权。那么张扬可以基于善意行使商事留置权吗?笔者认为可以。因为该商事留置符合物权法中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的情形:其一是受让时,张扬的主观是善意的;其二是张扬与富强是以合理的对价转让的;其三是富强对张扬完成了交付行为,等同于完成了物权中动产转移的公示;其四是富强对张扬的交付行为是合法的。从上述例子可以完全看出,企业完全符合善意取得物权的要件:在主体方面,债权企业作为受让人,其符合民事行为人的标准,而债务企业是无权处分人;在客体方面,债务企业交付给债权企业的是动产,而动产的公示原则是以交付行为作为准则的;在主观方面,债权企业的主观上善意的,即使其事后是否知情也不能够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在客观方面,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是取得的行为必须要是依据一定的法律行为,即其行为是合法的。债务企业将动产放置于债权企业处也是合法的交付行为。还有,债权企业与债务企业之间的交付行为是合理对价的,并无受赠、继承等方式,也符合《物权法》中关于善意取得“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的相关规定。我们也可以用立法的角度来分析。从国外对于善意取得能否适用于商事留置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瑞士民法典》中,债权人出于善意取得对债务人留置物的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债权人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在台湾的法律规定中,也肯定了善意取得适用于商事留置权。若是我国能够肯定善意取得在商事留置权的适用,还可以学习到国际商事立法惯例的优秀之处,对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立法价值的角度来加以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