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2.1919年,英印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令要点被印度公众概括为“不需审讯、不要律师、不许上诉”。为了拒绝如此不合理的要求,甘地()A.号召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成立华夫脱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C.领导了“食盐进军”D.发起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3.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下列关于这场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战争结果是德国打败英国并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B.战争结果是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C.日德兰海战发生于1918年D.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4.“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这一思想是()A.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B.符合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C.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共同主张D.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的论述5.巴黎和会上规定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这实际上是()A.尽可能地维护殖民利益B.最大限度地宰割战败国C.维护和尊重殖民地的主权D.国际关系的民主化6.列宁在《论粮食税的几个提纲》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C.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D.停止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7.“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英德矛盾加剧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改变原有的力量对比8.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9.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出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A.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形式多样,但是,革命或改革的任务却非常相似,拉丁美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革命或改革任务是()A.反帝反封建B.反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渗透和控制C.反对军人独裁D.反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11.下面发表于1904年的漫画反映的欧洲政治态势是()A.严重对立,战争一触即发B.英德矛盾加剧,英法接近C.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D.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的焦点12.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农民在等待解决土地问题,工业品比前一年减少了1/3,粮食价格比战前上涨了10倍,士兵不听指挥,到处都是难民、逃兵、流浪者。材料中描述的状况()A.导致了沙皇俄国的覆灭B.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到来C.导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D.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13.老革命家吴玉章在日记中写道:“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使他感到“兴奋和鼓舞”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C.武昌起义取得成功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4.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词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15.“此时此刻,为了自卫,只有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暂时携手起来合作迎战,方才挽回了民主的一条小命。”文中“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携手迎战的是()A.同盟国B.协约国C.法西斯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原则”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严重受阻的原因。(1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目录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第38章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以来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加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0分)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而出口量增多,反映出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以换取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而出口量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粮食出口量增加不能反映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2.1919年,英印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令要点被印度公众概括为“不需审讯、不要律师、不许上诉”。为了拒绝如此不合理的要求,甘地()A.号召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成立华夫脱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C.领导了“食盐进军”D.发起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答案:A3.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下列关于这场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战争结果是德国打败英国并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B.战争结果是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C.日德兰海战发生于1918年D.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答案:B解析:日德兰海战的结果是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B项符合题意。4.“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这一思想是()A.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B.符合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C.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共同主张D.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的论述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单个的国家无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故A项正确。5.巴黎和会上规定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这实际上是()A.尽可能地维护殖民利益B.最大限度地宰割战败国C.维护和尊重殖民地的主权D.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答案:A解析:巴黎和会上规定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实际上反映了列强尽可能地维护各自既得的殖民利益,故A项正确。6.列宁在《论粮食税的几个提纲》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C.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D.停止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列宁实际上认为余粮收集制是在特殊环境下的无奈之举,不可能长期实行,这说明他认识到了余粮收集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7.“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英德矛盾加剧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改变原有的力量对比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过时”不是指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瓦解,而是指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不能适应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故D项正确。8.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可知格雷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战后欧洲的中心地位将要丧失,因此B项符合题意。9.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出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A.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答案:B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形式多样,但是,革命或改革的任务却非常相似,拉丁美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革命或改革任务是()A.反帝反封建B.反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渗透和控制C.反对军人独裁D.反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在19世纪已经被推翻,但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外部面临着美国的政治、经济渗透和控制,内部存在着大地产制和军人独裁制度,反帝反封建是拉丁美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革命或改革任务。故选A项。11.下面发表于1904年的漫画反映的欧洲政治态势是()A.严重对立,战争一触即发B.英德矛盾加剧,英法接近C.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D.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的焦点答案:B解析:1904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漫画中的情景说明英法逐渐接近,德国被孤立。英法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但都视德国为主要威胁,最终英国协调与法国的关系,两国于1904年签订了协约。故选B项。12.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农民在等待解决土地问题,工业品比前一年减少了1/3,粮食价格比战前上涨了10倍,士兵不听指挥,到处都是难民、逃兵、流浪者。材料中描述的状况()A.导致了沙皇俄国的覆灭B.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到来C.导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D.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新政府”“战争”“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1917年二月革命后的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状况导致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倒台,故选C项;沙皇俄国的覆灭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于1942年,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描述的状况与苏联解体无关,排除D项。13.老革命家吴玉章在日记中写道:“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使他感到“兴奋和鼓舞”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C.武昌起义取得成功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D解析: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D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武昌起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排除A、B、C三项。14.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词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的口号反映了德国人民要求摆脱《凡尔赛条约》对其不公正的待遇,改变现有政府软弱现状的愿望,而纳粹党利用了民众的这种情绪,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故C项正确。15.“此时此刻,为了自卫,只有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暂时携手起来合作迎战,方才挽回了民主的一条小命。”文中“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携手迎战的是()A.同盟国B.协约国C.法西斯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联合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同抗击德意日法西斯,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原则”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严重受阻的原因。(10分)参考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引发了很大反响;美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