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试题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1页
《美学》试题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2页
《美学》试题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3页
《美学》试题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4页
《美学》试题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伦理学方法 D.社会学方法正确答案:A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A.黑格尔的《美学》 B.鲍姆加登的《美学》C.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D.柏拉图的《理想国》正确答案:B3.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道出了()A.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B.诗歌与崇高的关系C.诗歌与荒诞的关系 D.诗歌与丑的关系正确答案:A4.“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A.维特根斯坦 B.亚里士多德 C.里普斯 D.阿恩海姆正确答案:C5.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倾向是()A.“由下而上”的方法 B.“由上而下”的方法C.心理学方法 D.实证主义方法正确答案:B6.西方美学传统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模仿说”,其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起源 B.艺术本质 C.艺术功能 D.艺术接受正确答案:B7.诗人贾岛与韩愈的“推”“敲”之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属艺术作品的()A.物质实在层的追求 B.形式符号层的追求C.意象世界层的追求 D.意境超验层的追求正确答案:B8.“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一语,强调艺术作品的()A.感性特征 B.理性特征C.情感特征 D.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征正确答案:D9.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A.观的阶段 B.品的阶段 C.悟的阶段 D.思的阶段正确答案:C10.审美趣味的两重性是指()A.个体性与社会性 B.相对性与个体性C.社会性与时代性 D.相对性与历史性正确答案:A11.“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正确答案:B12.从审美发生学角度看,“劳动说”的明显不足在于()A.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B.过分注重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C.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D.将艺术起源与审美发生学理论相混淆正确答案:C13.在20世纪初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A.朱光潜 B.鲁迅 C.梁启超 D.蔡元培正确答案:D14.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指()A.前者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后者体现“天人对立”的意境B.前者说明的是自然的意境,后者说明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意境C.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D.前者指自然美中的意境,后者指艺术美中的意境正确答案:C15.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A.先验主体论 B.绝对精神论 C.理念论 D.实践存在论正确答案:D16.下列学说中,隐含着灵感理论特点的是()A.柏拉图的迷狂说 B.席勒的游戏说C.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D.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正确答案:A17.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艺术想象上体现为()A.接近联想 B.对比联想 C.类似联想 D.自由联想正确答案:C18.指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A.贝克特 B.莫里哀 C.鲁迅 D.老舍正确答案:C19.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属于意象中的()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正确答案:A20.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A.莱辛 B.休谟 C.洛克 D.康德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现代西方美学流派纷呈,其中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有()A.自然主义美学 B.语义学美学 C.分析美学 D.直观主义美学 E.解释学美学正确答案:DE22.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A.意境 B.崇高 C.阴柔 D.风骨 E.气韵正确答案:ACDE23.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有()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理性 E.思辨性正确答案:ABC24.美育的特点与功能包括()A.诉诸感性 B.潜移默化 C.怡情养性 D.化性起伪 E.寓教于乐正确答案:ABCDE25.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A.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B.想象是情感的原动力 C.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D.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E.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正确答案:ACD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有意味的形式说:这一观点是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意味”,是指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这是一种从艺术本质的角度定艺术的学说。27.寓教于乐:这一观点是由古罗马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来的。在他看来,文艺必须具有真实性、形象性和情感性。艺术要具有魅力,并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把美育看出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2010.7)28.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及其逻辑分类。这是审美形态在美学方面的基本内涵。审美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六种: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2009.7)29.审美体验: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气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到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是主体通过与对象的交融把自己生命的本真性全面开启与显露,审美体验不仅离不开情感与想象,而且也离不开审美主体个人的人生体验。(2009.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0.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答:审美感知的特点:(1)审美感知作为经验的一种构成要素,常常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2)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它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3)审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因而具有整体性。完形是指人的感知总是倾向于把对象的形式当作整体来把握。31.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答: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1)博克的优美论从对象的角度来把握优美事物的特征,所进行的分析大多从形式的角度归纳出一些优美性事物的特征,不可避免地以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特性来代替审美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2)而康德虽然也重视对象的形式,但主要是从对象给人的快感、内在情感、想象等角度分析优美,主要是从审美效应上讲的。32.简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答: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虽然二者都有主客,物我,清及浑契的结构,但他们所表达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已经则是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他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3)在中国文化中,意向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33.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答: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1)虽自身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特殊性恰在于它是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2)所谓无功利,是说并不以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但审美活动又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在这个意义上讲审美活动包含着“大功利”的。从最高意义上讲,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人自我构成的手段,而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活动。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34.“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请试从艺术接受的角度对这一句话作出理论阐释。答:艺术接受本质上是一个意象生成过程,艺术意象的重建不只是艺术家创造的意象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能动的在创造过程。首先,接受者调动主体性因素对创造者提供的一个文本和形式符号进行意象的创造。意象重建就是文本的解读过程的重建,而每个不同的接受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不同的,都有很大的主观性,而原因是意志、认知、情感想象力等主体性因素的参与。艺术品意象是在接受者心理活动中生成的,是接受者的“心象”。其次,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人自身生理素质、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社会历史环境等,形成接受者在接触艺术品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自身敏感度、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修养、审美趣味以及传统影响、现实社会变化的影响因素等等,造就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野。再次,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接受者重建意象是主体不断对艺术品提供的总体框架进行填补空白、揭示意义,参与创作的过程。35.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态势,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不断出新,似乎也在不断地开拓着艺术的边界,请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