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2024届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嘉庆 D.思想控制的加强2.与“1848年”“《共产党宣言》”“千年第一思想家”等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圣西门 B.欧文 C.马克思 D.列宁3.“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B.美英盟军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C.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D.美军同苏军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4.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5.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与这三个时间点无关: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下面表格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1955年万隆会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A.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中国科技飞速发展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中国实力领先世界7.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8.鞍钢曾被称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这一地位的奠定主要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A.开国大典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加入WTO9.如果给如图的卡片加上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标题应该是A.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背景B.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C.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影响D.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困难10.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11.1953—1957年,中国的钢产量由134万吨增到535万吨,原油产量由44万吨增到146万吨,煤产量由0.67亿吨增到1.3亿吨,粮食产量由1.6亿吨增到1.96亿吨。这一时期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王进喜等楷模的贡献12.下列关联正确的是A.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B.种姓制度——古埃及C.迦太基人——罗马共和国的灭亡D.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建立13.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下列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山西省的是A.B.C.D.14.下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国民收入就业人口年份1887年1936年1887年1936年农业(%)69.6264.5080.0075.62工业和服务业(%)30.3835.5020.0024.48A.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受到了阻滞B.城市化进程的步骤加快C.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打击D.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15.“来自欧洲的白人最初集中在市镇,靠榨取印第安人生活,后来开始建立使用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植园经济。16世纪40年代,在墨西哥发现巨型银矿后,白银成为输往西班牙的主要矿产。”这段材料表明:A.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B.西班牙开启殖民扩张时代C.新航路的开辟也是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的开始D.新航路的开辟增进了欧洲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16.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会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对此解读正确的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17.“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18.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A.禁烟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文件的发表A.《独立宣言》B.《共产党宣言》C.《凡尔赛条约》D.《联合国家宣言》20.《告同胞书》40周年,“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流行语的出现,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A.外交事业取得突破B.两岸关系发展密切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民主法治逐步健全2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一个中国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D.军事力量强大22.史学家评价说:“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A.拜占庭帝国B.西罗马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23.广州市《越秀史稿》说:“它的起因是洋人要跟清廷修改条约,以图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清廷予以拒绝。洋人恃强,诉诸武力,发动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一次历史上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应该是()A.组织领导工人运动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进行土地改革D.筹备成立新中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A. B.C. D.26.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________”;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27.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9.(6分)现代的旅游是由古代的游历等活动演变而来,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期人物游历及成就春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①西汉张骞出西域,到达很多国家,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②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意义是:③(1)以上表格中,①、②、③处分别填写什么内容?“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的是谁?河南省是旅游大省,境内有很多人类文化遗产,请你推荐其中一个著名景点并说明推荐理由。30.(7分)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两例)材料二: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说说两个的选择理由。结合所学,说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具有怎样的特征?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范文澜《中国近代史》(3)与材料三相关的这两场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失败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朝君权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军机处是清朝雍正设立,是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文字狱是清朝为了加强思想统治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以上这些措施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不断地强化。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C【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C项符合题意;圣西门、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设想。AB两项不合题意;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制的国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1848年”“《共产党宣言》”等是关键提示词,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标志者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A【解析】依据材料“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可知,毛泽东说这番话的背景是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应用抵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理解“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其意是德国希特勒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基础上,进攻完结即进入防守阶段,意味德国将走向失败。由此可知德国的军事行动从进攻到防守发生了转折,相关史实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确定答案。4、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赫鲁晓夫治下的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渡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十月政变,赫鲁晓夫”;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故C符合题意;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排除A;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故选C。6、C【解析】

依据表格分析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些成就,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所以表格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在工厂使用以后,人们开始试制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车辆,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制成了“旅行者号”蒸汽机车,1825年9月的一天,“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因此“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机是蒸汽机,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8、B【解析】

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故B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排除C;加入WTO是2001年,排除D。故选B。9、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国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这充分体现了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背景、影响及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困难,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0、D【解析】

上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措施,其中统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控制,统一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综合起来,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此时秦已经统一全国,也就无所谓加速国家统一进程的问题了,因此这两项措施体现的中心主题是巩固国家统一。故答案选D。11、A【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1953-1957年”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钢煤等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行。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2、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罗马共和国是公元前27年发展为罗马帝国的,故D对应正确,符合题意;ABC对应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3、D【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D是云冈石窟。所以D符合题意,ABC项不是山西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14、D【解析】

根据题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数据变化可知,近代产业机构在逐渐发展变化,近代工业在缓慢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近代中国通过向西方学习逐渐适应工业文明,同时当时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农业仍然占主导地位,说明小农经济的解体非常缓慢,说明了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D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5、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后开始大量屠杀印第安人,并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因此新航路的开辟也是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的开始,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题目材料表明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材料没有体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题目材料表明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不能体现西班牙开启殖民扩张时代,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题目材料表明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不能体现新航路的开辟增进了欧洲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词是“榨取”,由此可知材料讲的是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6、A【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次会晤,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表明双方都尽量避免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故A符合题意。美国作为当前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B不符合题意。朝鲜属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故C不符合题意。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宣誓礼表示要忠诚于自己的封君,以他的朋友为朋友,以他的敌人为敌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其特点是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西欧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中,公爵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公爵之后是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因此这一仪式应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古代印度河流域是种姓制度;选项C封建社会的日本是效仿中国隋唐制度;选项D古代两河流域,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与题干材料不相符。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8、D【解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得发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得开端,两个要注意区分。考点:中国的近代化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注意区分近代史和近代化的不同,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1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0、B【解析】

依据题干“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九二共识提出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促进了两岸的友好往来,“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由此可知,“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流行语的出现,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两岸关系发展密切,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3月以来,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所以,“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2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拜占庭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题干“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是解题的关键,说明这个帝国是欧洲的国家,既保留欧洲希腊罗马的文化,同时因为对外征战又吸收了东方的文明成果。据所学,拜占庭帝国是由东罗马帝国发展而来,保留希腊罗马的文化;罗马帝国不断东征,与东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中,由此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23、B【解析】

由“它的起因是洋人要跟清廷修改条约,以图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清廷予以拒绝。洋人恃强,诉诸武力,发动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改条约要求,遭清政府拒绝,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国联合法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材料中的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是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的任务,不符合题意。B项是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与题干信息1949年建国前夕不符。C项发生在1950年,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1949年建国前夕”,要围绕这一关键词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C三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B【解析】

题文的“明代手工工场生产”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ABD和题意无关,故选C。【点睛】了解科技文学作品的内容,解答此题较容易。抓住题文的“明代手工工场生产”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著作是《天工开物》。26、非洲年信息时代【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7、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长安;南海。(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4)张骞;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险,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郑和;郑和率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不畏艰险,鞠躬尽瘁,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流。【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汉丝绸之路路线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长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南海。(2)根据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可知,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根据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宝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至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4)根据材料三的“公元前138年,张骞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