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繁,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国共首次合作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全民族团结抗战2.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范围日益扩大以及跨国公司的加速发展,加之世界多个政治、经济力量如欧盟、东盟、七十七国集团等的出现,促使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是A.单极化全球化 B.集团化区域化 C.区域化全球化 D.多极化全球化3.《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战役与此观点相符的是A.莫斯科保卫战B.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战4.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5.《上海国企改革先行一步的亮点与启示》一文认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分为四个阶段:1979—1984年为改革启动阶段;1984—1992年为国企改革的推进阶段;1993—2002年是改革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以后国企改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可见,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是A.开展缓慢、成就较少 B.由点及面、逐步推进 C.强制推行、全面铺开 D.拖泥带水、抓小放大6.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年代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A.工业革命的开展B.对外扩张的进行C.政府鼓励迁移D.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7.结合下侧漫画分析,法、德、意等国“自己组队”的目的是A.联合自强,抗衡美苏B.维护世界和平C.顺应经济全球化D.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8.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其原因有()①美国的扶持

②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③重视科技教育④实行“科技立国”政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1921年秋,苏俄经济实践表明商品交换失败了,通常的买卖、贸易取代了商品交换。这时,市场、商业的问题突然提了出来。因此,列宁明确指出:“我们退的还不够,必须再退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推行A.第一个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C.重工业优先战略 D.农业集体化10.李宗仁在回忆中说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淞沪会战11.1921年,俄共在第十一次代表会议上指出:“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系统的、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这说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俄共认同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重市场作用C.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D.俄国需要利用市场因素发展资本主义12.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13.巴格达的学者们翻译了欧几里得等人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后来的西欧人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A.连贯东西的意义 B.开放包容的态度 C.融会创新的优点 D.承前启后的作用1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哪座城市商贸繁荣的景象A.临安 B.长安 C.汴京 D.澶州15.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鸦片战争的爆发B.《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爆发C.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形成16.自14世纪中叶起,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延续了近300年之久,这场运动的作用是A.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B.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理论指导C.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D.简单的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17.从1865年到1898年,美国小麦增产256%,谷物增产222%,煤炭增产800%,钢轨增加523%,原油产量从300万桶一跃为550万桶,钢锭从不足2万吨猛增至200万吨。这说明A.英国加大对美国的经济援助B.美国是当时世界最强大国家C.美国农业发展速度快于工业D.国家统一有利经济快速发展18.《史记》中记载了一次秦朝廷议的场景,廷尉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伐,周天子弗能禁。”由材料可知,李斯明确反对()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19.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0.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体现的历史事件是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一战后21.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2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23.我们国家在推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实施推进的先后次序是:①农村改革②城市改革③迈出对外开放的脚步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24.中国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其中以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用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的剧种是A.昆曲B.秦腔C.汉调D.京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是________。26.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为了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27.________等人掌权后,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________成为一战的转折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未经过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摘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材料三文件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并可参加联邦军队作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材料二是什么文献?当时爆发了什么战争?此文献的签署有何意义?材料三颁布于美国哪一次战争期间?这场战争中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颁布的?为什么有人说他拯救了美国?材料四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权利。材料四出自法国的哪一部法律文献?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英法美三国的这几次革命有什么共同影响?29.(6分)观察图片并仔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图一陈胜、吴广起义图二李自成起义图一: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900多名被征发的农民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被大雨困在大泽乡而不能如期到达。依据秦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因此,二人决定发动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图二: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颗粒无收,官府征赋如故,阶级矛盾尖锐。1629年李自成发动起义,针对明朝土地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长安建立大顺政权,接着挥师北上,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可以推断出秦朝重视哪方面的建设?你认为上面哪次起义的口号最能表达农民的根本要求?简要说明理由。3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0年底,洋务派官员刘铭传在《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中,认为:“铁路之利于商务、矿务、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顽固派官僚张家骧上奏表示反对,认为修筑铁路招来更多的外国人,毁坏大量田地、房屋、滋扰民间。——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计蒸汽机车、开创铁路时代的英国工程师。(2)对于“修筑铁路”的看法,你赞同材料中谁的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D符合题意;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首次合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切入点,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2、D【解析】

世界多个政治、经济力量如欧盟、东盟、七十七国集团等的出现使得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而跨国公司的加速发展等因素则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因此D正确。ABC表述错误,排除ABC。综上故选D。3、D【解析】

根据材料“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强调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合作的结果。结合课本所学,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支援的苏联对德国的战斗,加剧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D项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苏联军队自己对德军的战役,AC两项不合题意;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目中的山东某农民在1951年1月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主要是因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跟土地改革没有直接联系。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5、B【解析】

依据题干“1979—1984年为改革启动阶段;1984—1992年为国企改革的推进阶段;1993—2002年是改革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以后国企改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可见,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是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故B正确;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A排除;依据题干“上海国企改革先行一步的亮点与启示”可见国企改革是先试点再推广,并非强制推行,也不是拖泥带水,CD排除。故选B。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展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之前和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例显著上升,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7、A【解析】

依据题干漫画和所学知识,法、德、意等国“自己组队”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一体化启动,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走向联合自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解析】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美国的扶植,如战后的民主化改革、工业基础较好、朝鲜战争中的军事订货、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如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视教育发展和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等,因此①②③④正确,A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错误,排除。故选A。9、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21年,我们退的还不够,必须再退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可知与新经济政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选项B符合题意;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28年开始的,重工业优先战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农业集体化与苏联模式相关;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A【解析】

根据“李宗仁”、“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本题要把李宗仁所说的“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要跟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进行区分,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11、C【解析】

依据材料“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系统的、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可知,材料反映1921年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苏俄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1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题文材料“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更多民众,广大妇女也走进工厂。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13、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因此据材料关键信息“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保存希腊古典著作”可知,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ABC认识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4、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组织的建立。所以D符合题意,AB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6、A【解析】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A正确。BC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17、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1865年到1898年”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18、D【解析】

根据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特别是其中“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周天子”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发展到中后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政治秩序与社会稳定。所以,材料中李斯明确反对的是分封制。材料未涉及禅让制、世袭制、郡县制等相关信息,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学习中国古代史应注意文言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训练。19、C【解析】根据关键词,“大运河的开通”对应隋朝的政治和经济成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了唐代的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活跃的对外交往成就。由此而得出:隋唐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C项符合题意;“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A项不合题意;“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不合题意;“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解题的关键,由次可知是隋唐时期的史实。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不断进步,文化灿烂,对外交往频繁,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可确定答案。学生平时学习知识点,要看每课课题、单元主题。理解单元主题和课题之间的联系。20、A【解析】

根据材料“国共联手为革命”可知这是国共合作。根据材料“荡平军阀促统一”可知这是国共合作,推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这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故A正确。国共对峙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日,不是荡平军阀,故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是对峙的,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本题的限定词语是“国共联手”和“荡平军阀”。根据这两个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说明长安街上店铺林立,表明当时商业经济繁荣,C项符合题意,排除ABC,故此题选C。【详解】22、D【解析】李鸿章所说的话是对洋务运动的感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失败的原因是只学习先进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李鸿章等掀起的洋务运动不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故C和洋务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李鸿章等掀起的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源。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结局说明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首先需认识李鸿章所说的话是对洋务运动的感慨,然后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领导阶级、主要内容排除ABC三项,得出答案。23、D【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对外开放的脚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①③②顺序正确,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旦、净、丑”是京剧中的主要角色分类,且伴随着京胡、鼓、板、锣等乐器伴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瑞金【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故长征出发地点是瑞金。26、邱少云焦裕禄【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肝癌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因此,题干中应该填写:邱少云;焦裕禄27、罗伯斯庇尔凡尔登战役【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罗伯斯庇尔掌握法国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2)《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或标志着美国的独立)。(3)美国内战(或美囯南北战争);奴隶制的存废问题。(4)林肯:因为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人权宣言》;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6)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力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凡未经过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可知,此内容出自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