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入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独坐敬亭山》导学案

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

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

习古诗。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预测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

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句意思。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独”的含义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四、课堂探究

1、了解诗人。

2、自由诵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含义。

3、此诗是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

之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

5、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

诵读,悟诗情。也可以简单总结为读通,读懂,读情。

五、达标练习

一、查预习,扫生字

1、给生字注音。亭()

二、解诗题,知作者

1、解题意:独()独坐敬亭山:

2、知作者:

《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代诗人,被后人称为

“”,他与杜甫并称为“”。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众:闲:相:厌:

2、理解诗意。

(1)“众鸟”指什么?()“尽”是什么意思?()“众鸟高飞尽”的

意思是()

(2)“孤云”是什么意思?()“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3)“相看”是指谁与谁“相看”?()“两不厌”是什么意思?(”‘相

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四、多诵读,悟诗情

(1)《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这首

诗里,还有、、这些词也表现出孤独的意

思。

(2)诗人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_______的感情。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

《独坐敬亭山》导学案练习题答案

一、查预习,扫生字

二、解诗题,知作者

1、解题意:独(独自)

独坐敬亭山:独自一个人在敬亭山上

2、知作者:

《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唐代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他与

杜甫并称为“李杜”。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众:很多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得的样子相:互相厌:满

2、理解诗意。

(1)(很多鸟)(飞走,看不见影子)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

见影子。)

(2)(一片白云)(一片白云也慢悠悠飘走,四周一片寂静)

(3)(李白和敬亭山)(我凝视着山,山也凝视着我,好像在互相交

流,总也看不够。)

四、多诵读,悟诗情

(1)尽、孤云、厌,这些词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

(2)山,孤独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略)

《望洞庭》导学案

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

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

习古诗。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预测

1、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

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

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新知预习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镜”、“白银盘”、“青螺”的含义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课堂探究

1、了解诗人。

2、自由诵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含义。

3、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背诵并默写古诗。

5、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

诵读,悟诗情。

五、达标练习

一、查预习,扫生字

1、给生字注音。庭()潭()螺()

二、解诗题,知作者

1、《望洞庭》是代诗人所作。在诗中,诗人

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

美景

2、洞庭湖位于我国省境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潭面:。青螺:。白银盘:

2、理解诗意。

(1)“两相合”指什么?()“镜未磨”是什么意思?()“湖光秋

月两相和”的意思是()

⑵“翠”是什么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是()

(3)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多诵读,悟诗情

(1)诗中采用的写作手法,把比作,

比作,比作。这首诗中的

“两”字是指,,“和”的意思是:。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

《望洞庭》导学案练习题答案

一、查预习,扫生字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唐刘禹锡比喻

2、湖南。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潭面:湖面青螺:君山白银盘:洞庭湖

2、理解诗意。

(1)“两相合”指什么?(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镜未磨”

是什么意思?(未打磨的镜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2)“翠”是什么意思?(翠绿)

“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3)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

四、多诵读,悟诗情

(1)比喻把湖面比作未打磨的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

白银盘湖光和秋月和谐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略)

《忆江南》导学案

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

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

习课文。

3、想象诗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预测

1、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诗词。

2、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

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意思。

3、能通知诵读基本了解词句表达的情感,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

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新知预习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词。

2、理解“谙”、“红胜火”、“绿如蓝”的含义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

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四、课堂探究

1、了解诗人。

2、自由诵读本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含义。

3、感悟本词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背诵并默写诗词。

5、复习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组织讨论,形成共识:读通一读懂一

读情。

五、达标练习

一、查预习,扫生字

1、给生字注音。谙()蓝()

二、解诗题,知作者

《忆江南》是代诗人所作。《忆江南》是,诗

人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忆:。谙:。红胜火:。绿如蓝:。

2、理解诗意。

(1)“忆江南”指什么?()

(2)“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3)“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

(4)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多诵读,悟诗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

你如何理解“蓝”。

(2)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

《望洞庭》导学案练习题答案

、查预习,扫生字

二、解诗题,知作者

唐白居易词牌名对偶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忆:回忆谙:熟悉

红胜火:比火还红

绿如蓝:比兰草还要绿

2、理解诗意。

(1)“忆江南”指什么?(回忆江南的景色。)

(2)“旧曾谙”是什么意思?(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3)“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怎么能不回忆江南呢?)

(4)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季)

四、多诵读,悟诗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

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波漾漾,绿波粼粼,由

于红日映照,所以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所以江水显的更绿。。

你如何理解“蓝”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2)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反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强烈的语气,更容易引发感情的共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

情?热爱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色。

五、略

《桂林山水》导学案

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生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

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预测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自悟,,配合图片资料感受漓江水的静

清绿,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

含义。

三、新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生字词语会读会写。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熟背诵。

4、积累优美的词句。

四、课堂探究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解决重点词语的朗读特别是结构复杂的生字。

2、看老师范写重点字,

然后对易错字进行书写练习。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在课本上或练习本上做笔记。

4、读-体会一交流-读,重点理解二三自然段,

5、课下继续读相关文章,或写写心得体会。

五、达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oIanwuxiafeicuipingzhang()()()()

weifengwuliqifengluTlia()()

二、大家动手查一查这些词的意思,比比谁准而快。

观赏:无瑕: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三.我会选。

观赏玩赏

1、小刚只顾()舅舅从天津带回来的四个有趣的小面人,妈妈连

叫三声,他都没有答应。

2、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道去桂林,()了那里秀丽的山水风光。

四、课文内容我知道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2、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得();

桂林的山真秀啊,()

桂林的山真险啊,()。

五、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请你摘抄喜欢的部分。

六、学习反思和评价。

《桂林山水》导学案练习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波澜无暇翡翠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二、大家动手查一查这些词的意思,比比谁准而快。

答案略

三.我会选。

观赏玩赏

1、小刚只顾(玩赏)舅舅从天津带回来的四个有趣的小面人,妈

妈连叫三声,他都没有答应。

2、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道去桂林,(观赏)了那里秀丽的山水风

光。

四、课文内容我知道

2.虽然他生病了,可他仍然()每天按时上学。

3.谁的意见正确,我就()谁。

【课堂探究】

探究1:两篇文章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探究2:从这两件事中,人们有什么启发?

【针对练习】

、照样子,写词语。

美滋滋:()()()

枯枝烂叶:()()()

二、阅读《“打扫”森林》9写出本文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这

篇文章想告诉我们:

三、阅读《人类的老师》我知道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改进了

飞机的机翼;向学习,设计出“流线型”轮船。读了这篇文章,我

知道是人类的好老师!

【学习评价】自评:☆☆☆☆☆

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枯枝烂叶机毁人亡轻而

易举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道)命令一(根)杂草一(把)扫帚

一(只)蜻蜓一(架)飞机一(头)鲸鱼

三、选词填空。

1.保持2.坚持3.支持

【针对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语。

美滋滋:(笑眯眯)(光秃秃)(乐呵呵)

枯枝烂叶:(枝繁叶茂)(残花败柳)(和风细雨)

阅读《“打扫”森林》,写出本文的过渡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

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

篇文章想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三、阅读《人类的老师》,我知道人们从蜻蜓身上得到启发,改

进了飞机的机翼;向鲸鱼学习,设计出“流线型”轮船。读了这篇

文章,我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夜莺的歌声》导学案

、基本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懂得呻

吟、宛转、行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

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预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

的机智勇敢。教学难点是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懂得‘夜莺的歌声’

的真正含义,

三、新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生字词语会读会写。

2、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单的进行复述故事。

4、学会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课堂探究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解决重点词语的朗读特别是结构复杂的生字,看老师范写重点字,

然后对易错字进行书写练习。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归纳课文的基本内容。

4、读--体会一交流-读,重点理解描写夜莺歌声的句段。

5、课下继续读相关文章,或写写心得体会。

五、达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koushaoshouqianghanzishaohuTguTzi()()()()()

yTfangwanyTchuitTusangqi()()

二、相近字组词。

削()挺()贯()斯()

哨()庭()惯()期()

三、读句子,注意带点的字,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1、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宜拉着

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

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2、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家,“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

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一、查找工具书,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

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

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揉操:操,猛推。推推操操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灾难。

趣起: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

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

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

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

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芦花村

的(自然环境)。

【达标练习】

一、课文中有许多描写都使用模仿声音的词,找一找按要求填在横线

上。

人入水中:(扑通一声)

许多人小声说话:(嗡嗡嗡嗡)

人跑的声音:(咕咚咕咚)爸爸抽烟袋:(吧嗒吧嗒)

四、这篇诗歌的作者是(高洪波),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

么”,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呼吁)的思想感情。

【针对练习】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蔚蓝色)的大海(巡弋)的战舰(金黄色)的沙漠

(轰隆隆)的坦克(绿茵茵)的草地(洁白)的教室

(奔跑)的脚步(平稳)的课桌(欢乐)的足球

、比一比,再组词。

蔚(蔚蓝)鸥(海鸥)弋(巡弋)

慰(安慰)呕(呕吐)戈(干戈)

蜥(蜥蜴)频(频繁)祈(祈祷)

淅(淅淅沥沥)步(脚步)折(打折)

三、学着写一写。

蔚蓝色的大海,郁郁葱葱的森林,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本来是鸟儿的天堂,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可是无情的炮火

成了不速之客,摧毁了鸟儿的家园,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

和平的无比渴望。

3.了解引号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的句式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4.结合图片和自身感受,运用排比句式呼吁人们维护和平,制止战

争。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在朗读中感受“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认识“和平”的可

贵,产生强烈的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2.在练习写话中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学习难点:体会关

键语句的意思,了解引号的作用,练写排比句。

【新知预习】

1.读熟课文,会读以下词语,并理解画“”的词语。

执行牺牲卓越沉浸蓝盔凯旋

灵柩征衣手腕硕士贡献弥漫

硝烟威胁呼吁妻子健康阿姨

凯旋:

2.查阅搜集中国维和部队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1.雷利的父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2.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达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iyuasuzhikaixuanshouwan()()()()

shuishichanjinfugaininggu()()()()

二、连线题

维持家电热烈反对

维护秩序强烈鼓掌

维修和平壮烈牺牲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执行()()的目光()的鲜花

给予()()的生命()的贡献

制止()()的战士()的家园

四、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们()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接到过您的问候。

2.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

战士。

3.爸爸()是维护中国和平的战士,()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战士。

4.()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全世界人民都反对战

争。

【学习评价】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一、卓越素质凯旋手腕硕士沉浸覆盖凝固

二、维持家电热烈反对维护秩序强烈鼓掌维修和平壮烈牺牲

三、执行(任务)(亲切)的目光(美丽)的鲜花

给予(奖励)(宝贵)的生命(无私)的贡献

制止(行为)(英勇)的战士(可爱)的家园

四、1.虽然却2.因为3.不但而且4.因为所以

《触摸春天》学案

一.基本学习目标

自评☆☆☆师评

5、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漂亮)的弧线。

六.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先写(盲童安静拢住蝴蝶,创造一个奇迹),接着写(安静热爱

春天热爱生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谁都可以创造,,,,)。

七.学习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到:我们比安静幸福的多,我们更

应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永生的眼睛》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捐、屡”等7个生字,了解“突如其来”“栩栩如生”“不

假思索”等词语的意思。

2、我要边读边思考,体会课文中我思想前后巨大的转变。

3、我要在阅读中感受到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思想前后巨大的变化。

2、边读书边思考,感受到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三.新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生字词语会读会写。

2、体会我思想前后巨大变化的原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带着“尊重”、“敬佩”、“自豪”的感情,边读边体会,感受文中关

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4、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把它转

化为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课文内容。

四.课堂探究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针对课文中出现的较多的成语加以

理解形成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概括学习提纲。

3、知道琳达思想前后的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4、讨论交流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5、阅读延伸,继续感受美好的人间真情。

五.达标练习

一.我会读词语:

突如其来重见天日不假思索栩栩如生屡屡获奖夺眶而出

二.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

三.读了课文我明白:

1.课文中“我”对捐献角膜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针对母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针对父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针对女儿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2.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然后合作交流:

①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②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4.懂得故事后,怎样理解题目,《永生的眼睛》?

四、自我反思

《永生的眼睛》学案测试题答案

.我会读词语:

突如其来重见天日不假思索栩栩如生屡屡获奖夺眶而出

二.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

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三.读了课文我明白:

1.课文中“我”对捐献角膜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针对母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惊呆了。反对)

针对父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遵从他的遗愿)

针对女儿捐献角膜,“我”的态度:(感动和骄傲)

()的力量()的欲望()的外壳()的震撼()的成长()的

价值

二.多音字组词

()()壳弹()()

三.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飞蛾一()生命一()瓜苗

一()考验一()香瓜子一()力量

四.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内容可以用小标题表示:先写接着写

,最后写。

五.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易生长,但

它为了生存()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可以冲破重重阻力,

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显然依然竟然)

2.“糟蹋”的反义词是()o好好地使用生命就是()生命,白白

地糟蹋生命就是()生命。作者选择了哪一种态度:()你从文中

()看出来。

3.“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改为双重否定句:()

六.学习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到:。

七.学习反思和评价。

《生命生命》学案答案

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

(震撼)的力量

(求生)的欲望

(坚硬)的外壳

(强烈)的震撼(茁壮)的成长

(无限)的价值

二.多音字组词

(外壳)(动弹)

4、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交流探

讨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四.课堂探究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针对课文中出现的较多的成语加以

理解形成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知道作者思想前后的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4、讨论交流作者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经过。

5、阅读延伸,继续感受美好的人间真情。

五.达标练习

一.我会读词语:

泛滥厘米齐刷刷气魄遗憾傲然挺立抨然一震

二.我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把下列词语分类填好。

注视粗暴沉稳暖和寒冷凝视温柔稳重

1.近义词。

2.反义词。()——()()——()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因为()。

扒开草后看到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感到(),因为()。

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2.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意味着是什么,是

——勇气!

六.自我反思评价

《花的勇气》学案测试题答案

一.我会读词语:

泛滥厘米齐刷刷气魄遗憾傲然挺立抨然一震

二.我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一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

的精神所感动,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就意味着勇气。

三.把下列词语分类填好。

1.近义词。(注视)(凝视)(沉稳)(稳重)

2.反义词。(粗暴)(温柔)(寒冷)(暖和)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失望),因为(没有看到花)。扒

开草后看到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吃惊),因为(大片大片都是)。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因为(仍然不见花冒出来)。体会

到小花的气魄时感到(震撼),因为(生命意味着勇气)。

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寂寞一般指人的孤单冷清,在这里作者运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地的单调。

2.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意味着是什么,是

——勇气!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无论你有

多么的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乡下人家》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

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

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

达方法。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

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学习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新知预习】

1.读熟课文,会读以下词语。

棚架装饰大丽菊瞧见归巢和谐催眠辛苦鸡冠花率领捣衣觅

食向晚

2.搜集有关乡村的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中哪一处最吸引你?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下

体会。

【达标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瓜架()南瓜()桌椅

()尾巴()旗杆()梦乡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的浓阴()的竹竿()的风景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小河一()浓阴一()风景

一()石狮子一()春雨一()农家风光

四、用“”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芍药鲜花大理菊鸡冠花

2.丝瓜苦瓜地瓜冬瓜哈密瓜

3.燕子螳螂蝉天牛纺织娘

4.彩云红霞乌云白云星星

5.傍晚晌午时间黄昏夜晚

【学习评价】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一、搭种修耸竖进

二、绿绿青青迷人

三、条片道对场派

四、1.鲜花2.地瓜3.燕子4.星星5.时间

《牧场之国》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拟

人、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牧场的特

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

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

牧场的特点,体会动

自评☆☆☆师评

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

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拟人、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新知预习】

1.读熟课文,会读以下词语。

毛毡牛犊模样镶嵌骏马吆喝丝绒公爵牲畜仪态端庄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极目远眺悠然自得

2.搜集有关荷兰的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请静静默读课文中最喜欢的片段,把文中你认为特别美的或者让你印

象特别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想一想它写得美在哪里。

【达标练习】

一、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低地()的原野()的光芒()的小鸡()的奶牛()的骏马()的晚霞

()的行驶()的碧绿草原

二、我能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牧场之国练习题: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

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3.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4.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三、我能读课文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大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

里的牛也不发出眸眸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

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

就是荷兰。

1.写出几种动物的叫声。

牛眸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是按由至再至

来描写的景色。

【学习评价】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一、无声的低地辽阔无垠的原野微弱的光芒成千上万的小鸡严肃沉

默的奶牛成群的骏马金色的晚霞舒缓平稳地行驶丝绒般的碧绿草原

二、1.拟人2.比喻3.拟人4.拟人

三、1.如:狗汪汪鸡喔喔。

2.远近远夜晚

《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3.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产生对劳动人

民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产生

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新知预习】

自评☆☆☆师评

1.把下列古诗读正确、通顺。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搜集有关翁卷的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1.诵读诗歌,读出节奏。

2.诵读诗歌,想象画面。

3.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4.背诵诗歌,内化积累。

【达标练习】

、默写古诗《乡村四月》,并完成后面练习题。

9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是.朝诗人所作。本诗描绘出时节的景象。前

两句着重写,后两句着重写。

3.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的赞美。

二、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川:

2.句意:

【学习评价】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一、1.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宋翁卷江南农村初夏景人

3.乡村风光劳动生活、劳动人民(意思对即可)

二、1JII:山原,平地,河流。

2.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古诗词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

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

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领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新知预习】

1.把下列古诗读正确、通顺。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自评☆☆☆师评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搜集有关范成大的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5.诵读诗歌,读出节奏。

6.诵读诗歌,想象画面。

7.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8.背诵诗歌,内化积累。

【达标练习】

照样子,做一做!

例:saisaisa

塞车(sai)边塞(sai)茅塞顿开(sa)I。lu

绿化()碧绿()绿林()鸭绿江()Ieliao

好了()行了()对了()了不起()jiexia

未解()浑身解数()解释()解甲归田()ginggong

供给()供耕织()提供()供词()

二、写出带点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

傍:

诗句的意思是:

【学习评价】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一、绿化(1仃)

碧绿(lii)绿林(1口)鸭绿江(lu)

好了(Ie)行了(Ie)对了(Ie)了不起(liao)

未解(jie)浑身解数(xia)解释(jie)解甲归田(xia)

供给(gong)供耕织(gong)提供(gong)供词(ging)

二、供:从事傍:靠近。

诗句的意思是: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

《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

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想象画面,理解词。

学习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新知预习】

1.把下列这首词正确、通顺。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自评☆☆☆师评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蹶鱼肥。

青磐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搜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9.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10.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11.熟读成诵,进入心境

【达标练习】

一、默写《渔歌子》。

二、这首词的作者是代。蓑衣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三、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四、自己的话写写这首词后两行的意思。

【学习评价】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自评☆☆☆师评

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青磐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

二、唐张志和用草或棕或稻草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三、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四、渔父戴青箸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答案不

唯一,意思对即可)《麦哨》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

2.感受乡村美景富有情趣,体会农家孩子的生活充满童趣。

3.体会课文的表达特色,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能模仿文中的排比

句说话。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农村生活充满情趣、童趣。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能模仿文中的排比句说

话,初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的意识。

【新知预习】

1.读熟课文,会读以下词语。

湖畔兜肚麦穗儿嚼嚼肺腑撩起剥开吮吸裹着直沁肺腑

2.阅读有关乡村的文章,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12.课文写了哪些趣事?

13.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趣事好好读一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14.体会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能模仿文中的排比句说话。

【达标练习】

一、把括号里不用的音节划掉。

1.黑白相(xiangxiang)间(jBnjidn)的蚕豆话谢了。

2.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aha)着孩子的鼻音。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麦叶()的油菜花()的穗儿

()的脸蛋()的萝卜花()的麦芒

三、读下面的句子,写出其修辞手法。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

满露珠的月季花。()

2.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的新装。()

四、课内阅读。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

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

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

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这段文字写出田野的这样几种景物:

2.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标出。这句话是把比作,把比

作。

【学习评价】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1.xiangjian2.ha

二、浓绿金黄丰满

红扑扑雪白齐刷刷

三、1.比喻2.拟人

四、1.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麦穗

自评☆☆☆师评

2.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

3.比喻句: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

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

一个跳动的音符。麦芒乐谱上的线条麦穗跳动的音符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

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

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