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模拟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_第1页
(广东省模拟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_第2页
(广东省模拟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_第3页
(广东省模拟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_第4页
(广东省模拟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广东省模拟卷)

语文•全解全析

一、积累运用(30分)

L(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答案】(1)曲径通幽处(2)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4)尚思为国成轮台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二是答题

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三是书写要规范,做到用正楷字书写。本题中的“蔓、净、

阴、戍、赢、生前身后”等字词容易写错。

2.(4分)

【答案】(1)证骗(2)拮据(3)自吹自擂(4)如雷贯耳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书写。①证骗,读音为kudngpidn,指欺骗他人。②拮据,读音为ji6ju,指手头

不宽裕,钱不够用。③自吹自擂,读音为zichulzi16i,指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④

如雷贯耳,拼音为nileiguan配,指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多形容人的名声大。

3.(3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赋予意为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本句中用来形容不同文

化的碰撞给予了文化自身新的意义,符合语境;B.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句中用来形容人们探索历

史的渴望,符合语境;C.举世瞩目意为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在本句中用来形容航天事业

的影响很大,符合语境;D.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言论,多为贬义,用来形容春节文化盛宴不合适;

故选Do

4.(3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B.搭配不当。可以改为:近年来,中外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深入),

总体形势良好。或者改为:近年来,中外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水平日趋提高,总体形势良好。故选B。

5.(10分)

(1)(4分)

①(2分)

【答案】A茅盾(沈德鸿、沈雁冰)B示例:怀着敬意赞扬劳动者

【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及词语解释。《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是新文化运

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因为“赞”

是赞美、赞颂的意思。所以“礼”的意思应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赞”的意思就是“怀着敬意

赞美”,“劳动者礼赞”的意思就是怀着敬意赞扬劳动者。

②(2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辨析。B.模一一mo,模范:值得学习的,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故选B。

(2)(2分)

【答案】示例:我为分镜头(二)选择【丙丙是行书,流畅的行书表现了手的灵巧。

【解析】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甲为隶书,扁平厚重,富有力量之美。乙为楷书,端庄典雅,中规中矩。

丙为行书,字体飘逸,潇洒流畅。可分镜头(一),根据语段中的“一双双红肿粗糙、充满力量的采冰人的

手,才终于从硬冷的手套中解放出来”可选择隶书,扁平的结构与粗重的笔画表现手的力量。

(3)(2分)

【答案】到田间去,出出汗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根据语段中的“在课外的各种活动中养成”可知,叶圣陶认为,学

生的劳动习惯可以在各种课外活动中养成。据此可拟写为:在田野里,做点农活。

(4)(2分)

【答案】①黑暗现实社会的压迫与阶级剥削,让作为底层劳动者代表的祥子难以生存;②祥子为人老实却

思想保守、不善变通,不能认清社会黑暗的本质,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改变命运,只能成为“个人主义

的未路鬼”。③虎妞对祥子的诱骗造成畸形的夫妻关系,小福子的自尽带走了祥子最后一丝希望。(任意两

点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从整本小说看,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客观原因。祥子最初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他历尽

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

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畸形的婚姻,虎妞难产而死,

小福子上吊而死。除了虎妞和小福子,放高利贷的高妈,刻薄的杨太太,卑鄙的夏先生,潦倒不堪、充满

兽性的二强子等等,都在祥子悲剧人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样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

上的弱点则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他外刚却内软,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

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改变

命运,只能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二、阅读(40分)

(一)(16分)

6.(3分)

【答案】(1)振奋(2)修养(3)疾行,指迅速逝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果是课内文言词语的考查,结合已学过的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词

汇作答,如果遇到陌生文言实词,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

7.(4分)

【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

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补充省略成分,

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静:宁静专一。广:增长。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

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

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8.(2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A.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介词,用/认为;C.都是介词“对,对

于”的意思;D.于是/竟然;故选C。

9.(3分)

【答案】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

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

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故断句为: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

邻/教有所阙。

10.(4分)

【答案】(1)选文中皇甫谧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亲手抄

写每一本借来的书,即使寒冷的冬天也毫不懈怠(分析1分)。可见他们的成功源于勤奋(结论1分)。(2)

选文中皇甫谧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只把书写作为自己的事业;《送东阳马生序》中其他同学衣着华丽,

而宋濂衣着破旧却毫不羡慕(分析1分)。可见他们的成功还源于用心专一(结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对比阅读。作答本题一是注意题目要求“成功的共同因素”,二是要熟悉《送东阳马

生序》的内容。根据本文中的“带经而农”一句,可以看出皇甫谧学习的勤奋,他即使在亲身参加农业劳

动的时候还不忘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中也表现了作者学习的勤奋,比如,作者小时候无书可读,找别人

借书,甚至是亲手抄写书,即使寒冷的冬天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再看二人勤奋的原因,皇甫谧是“惟以著

述为务”只把书写作为自己的事业,《送东阳马生序》则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

他同学衣着华丽,而宋濂衣着破旧却毫不羡慕。可见他们的成功还源于用心专一,所以二人最终都学有所

成。

【译文】

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

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

人。'你今年二十多岁,眼中没有学习,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因此叹息说:“从前,

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

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

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于是深受感奋激发,就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奋读书不松懈。

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

家的著作,(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取号

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的风痹疾病,仍然书本不离手。

(二)(10分)

11.(2分)

【答案】AD(全部答对得2分,答对一个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A.材料一的标题是“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直接点

明本文的论题;根据第②段“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火起来'”可知,"国风'火起来

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火起来’",传统文化的火热带动国风热潮,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本项“几乎没有

必然联系”表述错误;D.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

方式”可知,国风和现实联系紧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本项“还没有能够吹进现实的

角落”表述错误;故选AD。

12.(4分)

【答案】首先揭示“伪国风”和“真国风”的本质差别,接着举火爆荧屏的《典籍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

文表情包的例子,强调了“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然

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证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最后总结归纳观点“国风之所

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论述思路。文章第⑥段开头“文化是国风的内核,那些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

甚至坑蒙拐骗的,只能是‘伪国风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

内涵”,揭示“伪国风”和“真国风”的本质差别:一个是粗制滥造、坑蒙拐骗,一个是联系并赋予新的时

代内涵;接着是“火爆荧屏的《典籍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通过举

火爆荧屏的《典籍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述了“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

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观点;然后是“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

而在‘国',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通过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创新先要

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而在'风',而在‘国’”的观点;最后总结归纳“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

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的观点。

13.(4分)

【答案】材料一第⑤段举《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技

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的例子,论证了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的观点。

材料二第②段列举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有力地论证了近年来,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

度与精神高度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材料一第⑤段“当《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

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

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清

明上河图》、“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述了“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

壁的观点;材料二第②段“例如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

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高度,描摹历史风貌,其国风、

国韵、国潮引发一轮轮观看热潮与网络热议,引起观众共鸣”,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河南卫视推出的“《元

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具体有力地论述了“在

内容呈现上,文化类综艺节目拓展内容覆盖面,除了诗词、戏曲、文物等领域之外,还延展到典籍、国乐、

传统节日、杂技等方面,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的观点。

(三)(14分)

14.(3分)

【答案】①1944年春天,母亲用红木夹做拥军鞋。③“我”入团后,母亲熬夜用木夹做鞋换钱给“我”订

全年杂志。④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母亲用红木夹为“我”做鞋和鞋垫。(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②段中“母亲当年常讲,用木夹做军鞋支援前线的

事”,第⑤段中“为把军鞋做好,姥爷找了一块枣木,请木匠做了一个纳鞋底用的木夹”,第⑥段中“在昏

暗的油灯下,全家齐动手。母亲纳鞋底,缝鞋帮”可概括为:1944年春天,母亲用红木夹做拥军鞋;第二

空,结合第⑩段中“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从小喜欢读一些儿童读物、小人书,所需钱大都来源于娘用这木

夹做的鞋。我长大后,入了团,非常喜欢读《中国青年》杂志。那时,订全年的杂志需要几元钱,可家中

很难拿出来。母亲最了解我的心,亲切地安慰我:'有用,咱就订!'她又连续几个夜晚做鞋到天亮。那天,

到集上卖了鞋后,母亲一到家就交给我一份全年的杂志订阅单,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可概括为:“我”入团

后,母亲熬夜用木夹做鞋换钱给“我”订全年杂志;第三空,结合第⑫段中“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

临行前,母亲又将木夹找了出来,接连两个夜晚忙到鸡叫,做出一双结实的千层底布鞋和15双鞋垫”可概

括为: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母亲用红木夹为“我”做鞋和鞋垫。

15.(4分)

【答案】(1)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母亲一直在为家人辛勤操劳着,没有一丝空闲,从中可以看出

母亲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表现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心疼。(2)通过对母亲的“亲切”神态和朴实

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她温柔贤惠,通情达理,关爱理解孩子,蕴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对句子内容和理解和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

等角度进行分析。(1)联系“白天,母亲去生产队干活,夜晚就在油灯下用木夹纳鞋底、上鞋帮”的内容

可知,母亲一直在为家人辛勤操劳着,没有一丝空闲,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在忙碌,从中可以

看出母亲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性格特点,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心疼之情。(2)联系“母亲最了解我

的心,亲切地安慰我:'有用,咱就订!'”的内容可知,“亲切”是神态的描写;“有用,咱就订!”是语言

描写。通过对母亲的“亲切”神态描写和朴实的语言描写,表达出母亲十分温柔贤惠,通情达理,关爱并

理解孩子,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16.(3分)

【答案】①以“红色木夹”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②详略得当。详写母亲做拥军鞋支前和为“我”

订杂志的事,略写“我”入伍时母亲为“我”做鞋和“我”给入伍的小外孙讲木夹的故事。③按时间顺序

写与红色木夹相关的事件。(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文章的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分析。散文从材料的角度看,其特点就是“散”,但通过线索可将材

料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联系第⑴段中“娘的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木夹。木夹用红色枣木做成,经

年累月被磨得光滑照人。说它是娘的传家宝,是因为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事”的内

容可知,文章以“红色木夹”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由第⑵段中“母亲当年常讲,用木夹做军鞋

支援前线的事。那是1944年春季的一天”,第⑻段中“新中国成立后,这木夹又派上了新用场”,第⑫段中

“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临行前,母亲又将木夹找了出来”,第⑱段中“去年,小外孙入伍时,我又

将木夹的故事讲给他听”的内容可知,全文采用时间顺序将有关红木夹的事件连贯在了一起;联系全文可

知,文章详写了母亲做拥军鞋支援抗日前线和为“我”订《中国青年》杂志的事,略写“我”入伍时母亲

为“我”做鞋、写点和“我”给入伍的小外孙讲木夹的故事。有详有略,使文章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主

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感到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详的完整,丰富文章内容,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两

者结合,恰到好处,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7.(4分)

【答案】示例:“传家宝”在抗日时期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新中国成立后还是“我”家日常开销的主要经济

来源,并将母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女,将勤劳能干的精神,保家卫国的家风传递给了后代。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旨把握。结合第⑴段中“娘的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木夹。木夹用

红色枣木做成,经年累月被磨得光滑照人。说它是娘的传家宝,是因为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

庭有益的事”的内容可知,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红木夹,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

事;结合第⑺段中“当36双绣着‘抗日光荣''杀敌立功’字样的布鞋送到部队时,战士们向母亲敬礼,

纷纷表示:'穿上拥军鞋,一定要多杀敌人!’……从此,母亲成了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支前模范。母亲说:

'多亏这木夹,用它做鞋又省力又方便。‘意思是,功劳有这木夹的一半”的内容可知,“传家宝”在抗日

时期见证了军民鱼水情;结合第⑼段中“那时,家里打油称盐的日常开销,孩子满月的份子钱,过年添置

新衣和表达喜庆的鞭炮钱,差不多都是娘用这木夹做鞋卖掉挣来的”的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红木夹

还是“我”家日常开销的主要经济来源;结合第⑯段中“母亲爱那木夹,因为它承载着艰苦岁月中的风风

雨雨;我们爱那木夹,因为它将一位普通妇女的母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女”,第⑰段中“这木夹,理所当然

地成了娘的传家宝,我们子女更是这传家宝的受益者”,第Q8)段中“去年,小外孙入伍时,我又将木夹的故

事讲给他听,期望他也当一个不负新时代的好兵”的内容可知,红木夹将母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女,将勤劳

能干的精神,保家卫国的家风传递给了后代;据此可知,“传家宝”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对家风

的传承和对后辈的期待。

三、作文(50分)

18.【范文】

评说刘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的歌词,可谓家喻户晓吧!话说三国英雄——刘备,

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表现得栩栩如生。他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豪杰纷纷慕名前来,于是演

绎了天下好汉的故事,扣人心弦,荡气回肠。多少人为他疯狂着迷,多少人为他手不释卷,这刘备究竟美

在哪里?

刘备,他美在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他在数九寒天、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冒着大风雪赶去卧龙冈。

在离茅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他听说诸葛亮正在睡觉,便在门外等候。半晌,诸葛亮未醒,张飞大怒,

直想在屋后放把火。刘备力劝张飞不要冲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待诸葛亮醒来,他这才彬彬有礼地上前与

诸葛亮交谈起来。

刘备,他美在有仁爱待人的品德。在吕布与曹操会战中,吕布战败后特来徐州来投靠刘备。刘备听闻

后,马上不计前嫌地出城迎接,说话句句谦让。长沙大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