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2.客观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主观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孔子的思想世界中,诗教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诗对于孔子而言,具有双重意涵:一方面是他所构想的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打开了面向自然、天道的探问之路。在礼乐与自然之间,表现出伦理取向与审美取向的张力。与之相应,《论语》关于诗的言说有两种类型:一是在礼乐文化架构内展开的诗教,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立论;二是无言之教,如“吾与点也”“天何言哉”等诗性言说。孔子诗教的要义,首先在于生命的提升、人格的形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的论述,阐明了求学者的进阶历程。诗以人情为本,易于感人,适合于初学者,通过对美刺之诗的研习,能够兴起好善恶恶之心——朱熹的这一解释,重在阐明诗对于君子人格的养成具有兴发的作用。从“兴于诗”的人格培养视角出发,诗教聚焦于对生命中的仁性的启导。与苏格拉底式的辩论有所不同,孔子与门人的对话常常是感悟式的、微言大义的。通过这种兴发式的对话,开启了体认仁性的意义之门。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对儿子孔鲤的指点即着眼于此:“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这里说的“犹正墙面而立”,指的是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二南”之诗,是对周朝王畿内婚姻、礼俗、政教之美善的称道。孔子对此非常赞赏,故而对孔鲤说,如果不读“二南”这样人伦之本、王化之基的诗,简直是寸步难行。由于诗的隐喻性内涵,对《诗经》的理解既需要悟性,也需要学养上的储备。在诗意与学养之间,存在着相互阐发的关系。在孔门弟子中,可与言诗者有二人——子贡、子夏。宋儒谢良佐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在孔子与子夏关于《诗经·卫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讨论中,二人展开了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从原诗的美人描写,到孔子“绘事后素”的引申,再到仁与礼的本末关系,在感悟式的对话中,打开了令人不可思议的阐释空间。连孔子也禁不住大赞子夏,称“起予者商也”(卜商字子夏)。这段讨论通过意义的感悟,揭示了诗与礼乐之间的微妙联系。超然客公众

号“兴于诗”重在人格的成长,“诗可以观”则打开了面向风俗、自然、天道的探问之路。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向弟子门人发出召唤:“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朱熹特别强调:“学诗之法,此章尽之,读是经者,所宜尽心也。”在此章中,诗所承担的功能是如此多样。后儒把“兴观群怨”解释为引譬连类以为比兴、观览风俗之盛衰、群居相切磋、怨刺上政,整体上显得局促。比如,观的意义,既有观览风俗的狭义的一面,也有俯察天地、仰观宇宙的另一面。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吾与点也”的喟叹,同样展示了诗教向自然之道展开的面向: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面上看来,可以从礼乐教化的角度来阐释曾皙描绘的这幅“春服图”。但更有意味的是,曾皙那种与天地同流的胸次、万物各得其所的言外之意,才是孔子发出感喟的深层原因。与后儒的理解不同,孔子思想中的这种超越性,是其诗教保持活力的动力源泉,这为在现代情境中转化孔子的诗学资源提供了思路。从这一认知出发,可以摆脱旧礼乐论的束缚,从美学和美育的视角发掘出了孔子诗教在伦理之外的文化价值。在孔子的诗性世界中,时间的流转、万物的生长、天道的流行是礼乐文化的源泉。对于自然、天道的探问,形成了富于深意的“无言之教”。在《论语·阳货》中,孔子道:“予欲无言。”擅长言谈的子贡大为不解。无言,后儒释为“戒人慎言”,与孔子本意相隔较远。孔子的“无言之教”,实则打开了诗教的宇宙论视野。无言,既来自自然的启示,也来自从天道以观人文的深刻洞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声中,孔子从不舍昼夜的流水之中体悟到了生命运行的自然法则。孔子诗教体现出礼乐秩序与自然法则之间的张力。这里既有对生命的关怀、对人文理想的向往,也有对万物的感怀、对天道的默识洞察。礼乐、自然虽有分别,但在孔子的世界里,二者又是相互联通的。在现代语境中,“礼乐即自然”的理念,与美育思想相呼应,转化了儒家的伦理取向,为新礼乐的诞生带来了启示。(摘编自张重岗《孔子诗教的文化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春秋时期各学派的学者成长的进阶之路。B.“犹正墙面而立”,是说阅读“二南”之诗要面对着墙站立,端正学习态度。C.“起予者商也”,这是孔子对弟子子夏的称赞,学生的观点对老师也有启发。D.“逝者如斯夫”,这是孔子从流水之中体悟到了自然法则后轻松快乐的表达。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孔子的思想世界中,诗教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对孔子诗教思想的理解不应该僵化。B.在《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展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但其表达方式不如孔子高明。C.旧礼乐论具有局限性,而孔子思想中的超越性有助于现代人摆脱旧礼乐论的束缚。D.在孔子的诗教中,礼乐与自然虽有分别,但又相互联通,这能为新礼乐的诞生带来启示。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赞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诗以人情为本,易于感人,适合初学者,通过研习美刺之诗,能够兴起好善恶恶之心。B.“兴观群怨”指的就是引譬连类以为比兴、观览风俗之盛衰、群居相切磋、怨刺上政。C.孔子赞同曾皙描绘的“春服图”,从礼乐教化的角度出发,就可探知孔子诗学的主要内涵。D.孔子说的“予欲无言”指向的是“无言之教”的诗学观,核心思想是劝人要谨慎发言。4.下列《论语》中的语句,最适合作为论据放在本文最后一段支持段落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D.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5.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万年青冯骥才西门外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本没商家,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①万年青。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嘴上的东西才信不过呢。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规矩,既是万年青的店规,也是老蔡家的家规。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发小马得贵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不如请来帮忙。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白净脸儿,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说话不多,有条有理,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家的店铺虽小,规矩挺多,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②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放进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老蔡咧嘴一笑,把万年青放在他手里了。金子美虽然没当过伙计。但人聪明,干什么都行。一天生,两天熟,干了两天,万年青这点事就全明白了。每天买东西不过几十人,多半是周边的住家。这些老街坊见了金子美都会问一句:“老蔡出门了?”金子美说:“几天就回来了。”老街坊互相全都知根知底,全都不多话。这些街坊买的东西离不开日常吃的用的。特别是中晌下晌做饭时,盐没了,少块姜,缺点灯油,便来买,缺什么买什么;过路的人买的多是一包纸烟;馋了买个糖块搁在嘴里。金子美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一切遵从老蔡的交代,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③一位室友来找他说,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来拍他们的学堂,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就来拉他。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走了。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城西时,天暗下来。他走到街口,面对着关着门黑乎乎的店铺,一时竟没有认出来,以为走错了路。待走近了,认出这闭门的小店就是万年青,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在点货结账时,他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老蔡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超然客公众

号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找人送来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我真的挺喜欢你。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照看铺子时关门又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您这是怎么了?”他问。“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④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开不了店,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老伴也跟着去了,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再过多半年,老蔡的儿子又回来一趟,把这小屋盘给了别人。(有删改)6.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得胜因为坚守老蔡家几十年传承下来的独有的店规家规,除了过年很少叫乡亲们吃闭门羹,一直得到人们的尊敬。B.老蔡在聘用金子美前不仅约见了一面,深思熟虑了一天,临走前还千叮万嘱,可见老蔡为人细心严谨,对店铺相当重视。C.金子美完成约定的工作后,一天老蔡又约他去万年青,是因为老蔡这时候已经知道金子美白天闭店的事情,要当面证实。D.“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语句通过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老蔡的震惊。7.下面是小明同学读小说时对文本中画线词句所做的批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处:这个店名和小说最后杂货铺破败荒废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差,店铺的结局真是令人唏嘘感慨。B.②处:字里行间透露着俏皮幽默,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风格与《茶馆》剧本老舍式的幽默相同。C.③处:室友的出现使小说故事情节产生了波澜,让人联想到《祝福》中婆婆的出现,那里也有相似的效果。D.④处:该段运用三个时间词,加快了叙事节奏,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强化了人事变迁的伤感。8.本文选自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肆)》,试分析老蔡为何能被称为“俗世奇人”。(5分)

9.高三某班的同学准备以“金子美的闭店行为应不应该被谅解”为辩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结合文本,以正方或反方“一辩”的身份拟写发言提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超然客公众

号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阳虎得罪于卫,北见赵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君困;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节选自《说苑·复恩》)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秦缪公尝出而亡A其骏马B自往C求之D见人E已杀F其马G方共H食其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即《易经》,也即“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周易》,为“五经”之一。B.鲍子是对鲍叔牙的敬称。子是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C.“知我之不遇明君也”与“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两句中“之”的意义不同。D.兵,文中意为兵器。与《六国论》中“非兵不利”的“兵”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国攻打秦缪公时,之前受恩于他的那些人帮助他突破了围困。最终秦缪公解除危难战胜晋军,擒获晋惠公回师。B.鲍叔去世,管仲为他痛哭。侍从不解,管仲述说了鲍叔对他的知遇之恩。两人的深厚情谊被后世称为“管鲍之交”。C.管仲回忆鲍叔曾与他分取钱财,管仲总是会多拿三成,鲍叔却不会责怪他,因为鲍叔知道他在钱财方面不满足。D.阳虎在离开卫国北去晋国谒见赵简子时,讲述了自己的处境与想法,赵简子听后用种桃树和蒺藜的比喻来与他交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4分)

(2)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4分)

14.秦缪公即秦穆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君主。请结合本文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内容,简要分析秦缪公的优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梁州梦②元稹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注】①两首诗均作于元和四年。其时白居易在长安,元稹出使东川,途经梁州。李十一:李建。元九:元稹。②元稹的梦,据他自己在原诗序中讲,是梦到与李建、白居易同游。超然客公众

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中写到与李十一在花开时同去醉酒折枝,表达了送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B.元诗叙述在梦中与李建、白居易一起在长安曲江边游玩,又一起到慈恩寺各院游赏。C.白诗语言朴素浅显,元诗语意简洁、不事雕琢,体现了二人诗歌语言的典型风格。D.白诗中写的真事与元诗中的梦境存在巧合,这种巧合恰好反映出二人友情之深厚。16.白诗中的“忽忆”与元诗中的“忽惊”意蕴丰厚,相互映衬,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就突出了曹操作为诗人也作为豪雄的形象。(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自述身世前的动作,展现出高超的笔法转换能力。(3)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小刚常与同桌“斗诗词”来促进学习。这一天他们比的是谁能背的含“镜”的句子多,同桌率先背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小刚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沈从文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_A_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超然客公众

号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_B_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_C_。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孙犁《荷花淀》中“几个女人有点儿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①二维码由多个小方块(也称模块)组成,②每个小方块可以是白色及黑色,③代表二进制的0或1,④这些小方块按照特定规则排列,⑤造成矩阵状图案。⑥在二维码中,⑦信息被编码为一系列数据之后,⑧编码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编码算法,⑨将信息转换为二进制数据,⑩并通过将其映射到二维码的模块上。扫描设备读取二维码时,会解析模块的排列和颜色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数据,然后再根据特定的解码算法将数据转换回原始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每天二维码的全球使用量高达100多亿。那么,二维码会被用完吗?二维码尺寸固定,在固定区域内排列组合黑白方块的数量是有限的,当存储的数据超过容量限制,_A_。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二维码的容量通常非常大。以微信付款码为例,【甲】也就是说在这个二维码矩阵中有625个小方块,【乙】除去一些定位、纠错等功能的方块,还剩478个方块,【丙】每个方块有黑白两色,即可组成2478个不同的二维码。假设每天使用100亿个付款二维码,【丁】一年使用36500亿个,使用完所有的付款二维码都需要约2.1X10131年,而宇宙诞生至今也就137亿年,即1.37X1010年,所以,_B_。超然客公众

号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其尺寸规格为25X25”原本是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这个语句出现的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

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上讲话对于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距离高考一个月时,学校要举行高三年级“不负时代无悔青春”主题集会,你将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请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能照搬本套试卷中的材料;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错在“各学派的学者”,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学派的观点,这也是基本的文化常识;B项,从原文可知,“犹正墙面而立”,是在讲“如果不读‘二南’这样人伦之本、王化之基的诗,简直是寸步难行”,而不是选项说的“要面对着墙站立,端正学习态度”,本项并不是考翻译,本题也不是文言文,原文对这些语句都是有阐释的,考查的是基本的逻辑推断能力;C项讲的是孔子与弟子子夏在探讨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逐渐加深,孔子自己也觉得受到了学生的启发,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D项,原文说的是“感叹”,选项说成“轻松快乐”,明显不当。2.B【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项,原文只说“与苏格拉底式的辩论有所不同,孔子与门人的对话常常是感悟式的、微言大义的”,并没有比较两位先贤的高下。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立场的分析。选项的观点都与文章提及的别人的观点有关。其中A项是朱熹的观点,从原文的表述来看,作者是赞同这样的观点的;B项,原文是“后儒把‘兴观群怨’解释为引譬连类以为比兴、观览风俗之盛衰、群居相切磋、怨刺上政,整体上显得局促”,“局促”,说明作者并不赞同这样解释;C项,原文说“表面上看来,可以从礼乐教化的角度来阐释曾皙描绘的这幅‘春服图’。但更有意味的是⋯⋯”可知仅从礼乐教化的角度来理解孔子对曾皙的称赞,作者是不赞同的;D项,原文说“无言,后儒释为‘戒人慎言’,与孔子本意相隔较远。孔子的‘无言之教’,实则打开了诗教的宇宙论视野”,可知选项错误。4.D【解析】本文考查的是论证逻辑,具体而言,考查的是考生识别论点,并能选用合理论据的能力。最后一段主要讲的是孔子诗教中礼乐秩序与自然法则的相互联通,A、C两项均系孔子讲个人修养,与礼乐秩序关联紧密,B项与自然法则关联紧密,D项的意思是: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其中智者与仁者,是从属于礼乐文化的概念,而山水则是属于自然法则的概念,如果将D项放在最后一段,是最合理的论据。5.①本文先总说孔子诗教具有礼乐与自然的双重意涵,表现出伦理取向与审美取向的张力。②然后分别对应指出《论语》关于诗的言说有两种类型:礼乐文化架构内开展的诗教与无言之教。超然客公众

号③接下来分别论述这两种言说类型,分析其文化价值。④最后再强调了孔子诗教的张力和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把握论述类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这是随文命题的经典题型之一,学生必须真正理清文本结构,才能做好这类题。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的4题是“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同年新高考全国Ⅰ卷4题“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这两道题都值得师生研讨。【评分标准】每点1.5分,最后取四舍五入。逻辑清晰,意思对即可。如果答出“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也可以给1.5分。

【现代文阅读Ⅰ整体命题思路】本文选材为学术论文,由于一直以来各校考查多文本阅读题较多,本次有意选择了单文本考查,算是对平时训练的补充。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文本即为单文本试题。文本论述的是孔子的诗教观,文章内容结构完整,难度适中,适合作为高三命题文本。其中既有关联教材的内容,又不乏有一定难度的学术论述,可以从不同的难度层级命制题目,区分出不同层级考生的水平。6.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基本信息的能力,较简单。A项,“很少”错误,原文是“决不”;C项,从原文来看,老蔡约金子美见面,主要是想加深感情,还不知道闭店的事情。D项,所举语句并无心理描写。7.B【解析】本题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关联的是课标及教材多处提及的“批注”读书法,但考题本质上考查的还是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稳中有新。B项,老舍《茶馆》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但更多的是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语言寓庄于谐,能给读者带来回味和思考。②处的语句也有一种幽默感,但与《茶馆》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C项,《祝福》中祥林嫂婆婆的出现打破了她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平静生活,才有了后面婆婆将她强嫁给贺老六的情节,因此情节也有了波澜。8.①身处“俗世”:老蔡生活在市井中,经营的是一间常见的杂货铺,身份为普通百姓;②性格之“奇”:老蔡死守店规家规,重视传统异于常人,人物性格非同寻常;③经历之“奇”:老蔡家的店规家规是天下独有的,而老蔡因一次未守承诺就得病最终闭店,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堪称“奇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考生可分别从“俗世”和“奇人”两个角度思考,答案要体现出比较清晰的逻辑层次。本题可关联2022年全国甲卷第8题“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2020年全国Ⅱ卷第9题“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Ⅰ卷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评分标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示例一:正方:我方观点是金子美应该被谅解。其一,金子美自掏腰包补上货款这一行为,没有损害老蔡的利益。其二,闭店一天对顾客的影响其实也不大,可以向街访解释挽回信誉。其三,金子美事后本可以不向老蔡坦白,但还是主动告知老蔡,犯的错应被谅解。超然客公众

号答案示例二:反方:我方观点是金子美不应该被谅解。其一,金子美言而无信,辜负了老蔡的信任。其二,闭店一天坏了老蔡家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也破坏了老蔡诚信的道德准则,摧毁了他的立身之本。其三,老街坊们不再信任万年青,对店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主题、思想内涵的能力,题目具有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设置辩论赛这一语境则是关联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第三个活动“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以及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本题创设了一个辩论赛的情境,让学生以正方或者反方的身份拟写“一辩”发言稿的提纲,设题形式较新。题目要求明确,而考查内容涉及文本主题和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具有开放性。一般来说,第一辩手主要是立论,提出我方观点,并给出理由和依据。第二辩手和第三辩手属于攻辩。他们在攻辩环节中提出问题和回答对方问题。在自由辩论中双方互辩。第四辩手是总结陈辞,反驳对方观点,抓对方的漏洞,再次总结我方观点并进行价值倡导。因此学生在答题时要体现自己“一辩”的身份,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立场或观点,并给出理由和依据。【评分标准】明确提出自己的立场或观点,1分;给出三条理由和依据,言之有理且不重复,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现代文阅读Ⅱ整体命题思路】试题材料选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肆)》,该书是作家冯骥才经典小说“俗世奇人”系列的最新一辑,由十八篇短篇小说组成,配以精选的《醒俗画报》插图。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多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异士,性格鲜明、立体,行事风格独特,极具传奇性。本文节选的《万年青》是书中第一篇,塑造了坚守家规、店规,重视传统的杂货铺店主老蔡的形象,笔法娴熟,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命题时有意关联了教材篇目《祝福》《茶馆》及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文中人物老蔡对诚信这一道德准则的坚守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价值导向,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精神。本题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下,着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10.BDG(涂对一处得1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实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把握、文言语感等。试题设置八个断句点,要求考生选取三个正确的断句点。原文: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译为:秦穆公曾在外出时走失了他的骏马,他亲自前去寻找它。发现有人已经杀死了他的骏马,正在一起吃马肉。断句建议考生先在原文里断,不要先看题目受干扰。11.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化常识、文言实词的能力。D项中,两处“兵”意义相同,都是兵器、武器的意思。A项中《易》即《易经》,为“五经”之一,“五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中的《周易》即《易经》,本句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选项正确;B项中鲍子是对鲍叔牙的敬称。子也有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之意,选项正确;C项,前一“之”字是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是代词作宾语。故选D。12.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C项中“管仲总是会多拿三成”“因为鲍叔知道他在钱财方面不满足”错误。由原文“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可知,管仲经常是拿多的那一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是贪心,知道管仲在钱财上匮乏。“多者”意为多的那一份;“三”意为多次、经常,《鸿门宴》“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中的“三”就是这样的用法;“足”意为充足、足够,不是满足的意思。故选C。13.(1)之前吃马肉的那些人在一起说:“应该拼死报答吃马肉得酒的恩惠了。”超然客公众

号【评分标准】译出大意1分,“往时”“出死”“恩”各1分,意思对即可;“往时”意为之前、从前、先前;“出死”意为拼死、效死、献出生命;“恩”意为恩惠、恩情。

(2)从今以后,要选择人才栽培他,不要已经栽培了才选择他。【评分标准】译出大意1分,“树”“毋”“已”各1分,意思对即可;“树”意为栽培、培养;“毋”意为不要;“已”意为已经。14.①胸怀宽广,以德报怨,不迁怒于那些吃马肉的人。②在围郑一役中,表现出出色的政治眼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归纳提炼能力,体现了教考衔接。题干中明确指出结合本文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内容,只要答出优点,指向对秦缪公形象的理解。由文本第二段可知讲述了秦缪公失马赠酒的故事,展现其胸怀宽广、以德报怨的形象。《烛之武退秦师》中秦缪公听从了烛之武的游说而退兵,并且派兵保护郑国,体现了其出色的政治眼光。【评分标准】答案第一点围绕“心胸宽广”进行概括,有相近词可给分。答案第二点如答到“有智慧的国君”“趋利避害”等可给分。答案中应适当加以分析,但一定要将优点点明。答案写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果学生答出两点以上,言之成理即可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施行恩惠的人以不求报答为贵,接受恩惠的人以必定报答为高。所以做臣子的劳苦辛勤来为君王服务,并不是为了求得君王的赏赐,君王执政施恩来治理臣民,并不是为了求得感戴。因此《易经》上说:“劳苦而不夸耀,有功而不自居,这种人性格笃厚真是到了极点。”秦穆公曾在外出时走失了他的骏马,他亲自前去寻找它。发现有人已经杀死了他的骏马,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啊!”那些人都吓得站了起来。秦穆公却说:“我听说吃骏马肉不饮酒的人会丧命。”马上依次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感到羞愧而离去。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并围困了他,之前吃马肉的那些人在一起说:“应该拼死报答吃马肉得酒的恩惠了。”于是他们突破了晋军的围困,秦穆公终于能够解除危难战胜晋军,擒获晋惠公后回师。超然客公众

号鲍叔牙去世,管仲扎上衣襟为他痛哭,泪下如雨。侍从说:“他不是您的父亲或儿子,这样哀痛有什么原因吗?”管仲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理解的。我曾经与鲍叔牙到南阳担货贩卖,我在市场上多次受到羞辱,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怯懦,知道我将有扬名于世的时候。鲍叔牙曾与我一起游说过君王,但多次不被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能,知道我没有遇上英明的君主。鲍叔牙曾与我分取钱财,我自己经常是拿多的那一份,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贪心,知道我在钱财上匮乏。士能为知己的人献身,何况为他尽哀呢?”

阳虎得罪了卫国,北去晋国谒见赵简子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培养人了。”赵简子问:“为什么呢?”阳虎回答说:“那朝堂上的人,我培养的超过了半数;朝中的官吏,我所培养的也超过了半数;那边境上的将士,我所培养的也超过了半数。现在那朝堂上的人,亲自在君王面前排斥我;朝中的官吏,亲自用刑法危害我;边境上的将士,亲自用兵器威胁我。”赵简子说:“只有贤人才能报恩,不贤的人是不能的。那些种植桃李的人,夏天能在树荫下得到休息,秋天能得到果实吃;那些栽种蒺藜的人,夏天得不到树荫休息,秋天得到的是那棘刺。现在你所栽培的就是蒺藜,并不是桃李。从今以后,要选择人才栽培他,不要已经栽培了才选择他。”【文言文整体命题思路】题目材料出自西汉刘向的散文《说苑·复恩》。所选部分涉及秦缪公失马赠酒、管鲍之交、阳虎树人的故事,紧紧围绕“施恩报恩”的主题,促使考生思考做人的原则。选文文字较为浅易,主题鲜明。试卷随文设题,逐次考查考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文化常识及实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归纳提炼能力,注重考查考生对内容的层次和全面性的理解能力,既体现教考衔接的要求,又注重既有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15.A【解析】A项“表达了送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有误。《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是一首怀人诗,没有送别友人。白居易与李十一在花开时同去醉酒折枝,表达的是对友人元稹的牵挂与思念。诗中“春愁”“忽忆故人”“计程”都是关键提示。16.①“忽忆”:白居易在醉酒折枝后忽然忆起友人元稹,表达了对元稹的牵挂与思念;②“忽惊”:元稹从与友人同游的梦中惊醒,发现自己独在异乡,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的孤独落寞;超然客公众

号③两个词都用“忽”字准确地表现自己当下的心理活动,两相映衬,凸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忽忆”与“忽惊”二词,“意蕴丰厚”与“相互映衬”两个关键词条。解读二词的含义,即诗句大意与表达情感;理解“相互映衬”之意,即二词互相映照衬托,表达出了共通的情感。【评分标准】答出两个词语含义给4分,答完整三点给6分;必须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翻译出大意给2分。需要紧扣“忽忆”与“忽惊”作答,需审准题干中“意蕴丰厚”“相互映衬”两个关键词条。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古代诗歌阅读整体命题思路】本题选取的是白居易与元稹相互表达思念的作品,在文本上形成了一个呼应结构。世称“元白”的二人在唐代诗坛唱和三十余年,往来诗篇千首,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所选取的两首诗几乎完成于同一时间,更为巧合的是,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两相吻合。这些表面上有一层神秘色彩,其实是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巧合。如果把两人的诗合起来看: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诗中情事却如《本事诗》所说,“合若符契”。读这两首诗,考生不仅可以领略诗篇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从感情内容中得到真和美的享受。两诗相映成趣,表达了对彼此的牵挂与思念。不过,宋代有人曾评价元稹《梁州梦》“布置得法,情味调度,胜白寄作”,对于这个评价你怎么看呢?诗歌客观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感知和对诗歌表达方式的认知。主观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句、词句的鉴赏能力。17.(1)酶酒临江横槊赋诗(2)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3)示例: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评分标准】增、减、错字该空均不给分。阅卷教师如果遇上拿不准的诗句,请及时查实。(3)题,如果考生能够写出两句含有“镜”字的诗句(不在同一首作品中),也可给分,但要注意其实这样答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例句给的是两句上下句的诗句,含有一个“镜”字就可以了。18.①行之有效(卓有成效)

②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胜枚举)

③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超然客公众

号【解析】本题采用开放题的形式,引导考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丰富成语的积累,可以填写的成语不止一个。①处需要填写的是作者对沈从文教创作的方法的评价,后文“是会有长进的”一句表明方法是有效的,恰当的成语有“行之有效、卓有成效”等。但填写“立竿见影”则算错,因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②处根据下文“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一句可知沈从文寄出去的稿子数量很多,恰当的成语有“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胜枚举”等。③处根据上文“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和“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两处可知此处需要填写形容节俭的成语,恰当的有“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等。

19.答案示例:①文中“干着……这种事”这一句式常带贬义意味,在文中指的是做正确的事;②《荷花淀》中“狠心贼”原指“心狠的男人”,是贬义词,但在文中是一种亲昵称呼。③两句都存在使用反语的现象,都强化了情感,加深了读者印象。【解析】本题考查一种特别的语言现象,需要考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联了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孙犁《荷花淀》。反语分反话正说与正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