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01(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6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01(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6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01(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6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01(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6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01(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2023年6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本试卷分I、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48)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周朝的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战国时期,东方各国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这主要表明当时()A.税制改革尚未普及 B.秦国改革更加彻底C.中原经济比较发达 D.礼乐制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方各国“分田”相对比较保守,而商鞅变法则敢于打破这一标准,改革更加彻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税制改革的问题且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同理,材料也体现不出秦国与中原各国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排除D项。2、下表是唐中后期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及参与机构变化的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皇帝宰相总人数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机构变化唐肃宗1614翰林学士开始参政唐代宗1210置内枢密使唐德宗3533唐宪宗2927翰林学士草诏权A.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 B.三省内部制衡机制强化C.相权扩大威胁了皇权 D.中央行政效率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中后期多数宰相都不是出身于三省长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初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为宰相,唐中后期这一变化说明三省体制遭到极大冲击,反映了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故选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三省内部的制衡,排除B项。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多是分散相权的体现,排除C项。仅由材料得不出D项这一结论。3、程颢、程颐在义利之辩方面提出“凡顺理无害处便是利,君子未尝不欲利。”“人无利,直是生不得,安得无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但不至妨义耳。”二程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C.批评了人的自然欲望 D.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答案〗A〖解析〗略4、古代有一位科学家,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并在晚年写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是()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答案〗C〖解析〗根据“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可得出与农业有关,并且涉及到明朝,结合所学,《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C项正确;A项是北朝时期的,排除A项;B项是北宋,排除B项;D项主要是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C。5、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答案〗D〖解析〗据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课本强调平等和法制意识,故选D项;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是民主共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课本内容,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根本”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6、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B.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 D.弥合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分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变事”“变法”“旧邦新造”“三国归晋”“万流归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国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B、C两项表述与辛亥革命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中“各派别”之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7、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由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运动后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理性,这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它主张辩证地看待问题,故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8、抗日战争中,河北深县后营村妇女自卫队每年接受做军鞋任务三、四次,每次700多双,平时为驻军缝补不计其数。大榆林妇女队员在抗战期间共累计做军鞋2400多双、军袜2600双、军被3400床。这充分反映出()A.妇女成为抗日战争主力军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效果显著C.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 D.八路军物资供应得到充分保障〖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在抗战时期,河北深县的广大妇女积极支援***和八路军,充分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联合各个阶级阶层抗战,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9、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一五”计划,其中一项具体任务为“随着重工业的建设,相应地建设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建设为农业服务的新的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以便适应城乡人民对日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任务()A.有助于“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局 B.明确了以人民需要为计划的核心C.可改善工业化建设中的经济结构 D.摆脱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束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理念。“一五”计划的重心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材料则反映了对轻工业、农业发展的同步重视,有利于农轻重兼顾发展,防止在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发展重工业,故〖答案〗选C。“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材料中的时间是1955年,排除A。材料中虽体现了人民的需要,但是材料的内容都是“随着重工业的建设”之下而展开的,所以其核心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D。10、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其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据此可知,香港基本法最根本的原则是()A.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B.坚持###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港人治港的原则〖答案〗C〖解析〗第二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其不属于最根本原则,排除A项;材料呈现了基本法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未涉及中共的领导是其执政的原则,排除B项;依据材料,香港基本法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高度自治权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所以香港基本法最根本的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故选C项;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实行港人治港,但其权力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故选:C。11、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如图),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诞生了维护平民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B.②处文明的产生与尼罗河不定期泛滥有关C.③处文明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D.④处诞生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答案〗C〖解析〗①处为尼罗河流域,而《汉漠拉比法典》为两河流域文明成就,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而非平民利益,排除A项;②处为爱琴海文明,而尼罗河为非洲河流,排除B项;③处为两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C项正确;④为中国,而《摩诃婆罗多》为古印度史诗,排除D项。故选:C。12、大化二年(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大化二年(646年)……史称‘大化改新’”属于历史叙述(以文字、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的载体对以往发生的历史事件、过往存在的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属于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故选C项。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人类历史全部客观过程,主要是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客观性,与材料不符,A项排除。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带有主观性,排除B项。“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不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13、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这些海上探索()A.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B.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C.激发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 D.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海上探索使人类探索了未知的世界,说明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D项正确;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及其船队,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于新航路开辟前,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产生于新航路开辟前,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思想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D〖解析〗1830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英国人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并不是已经丧失原有优势地位,B项错误。“普遍”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15、1921年中国参会代表提出在此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反对与日本直接交涉该问题。在英美斡旋下,中、日两国签署条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据此可知,山东问题取得成就的原因有()①英美对日本的压力②日本谋求在华机会均等③中国坚持外交斗争④德国战败无力抵抗日本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材料“中国参会代表提出在此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反对与日本直接交涉该问题。在英美斡旋下,中、日两国签署条约”表明,山东问题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英美对日本的压力和中国在外交斗争上的坚持,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山东问题取得成就并不是日本谋求在华机会均等,和德国也没有关系,②④不符合题意,B、C、D三项排除。16、据保守估计,截至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元凶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机遇D.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故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应顺应潮流、迎接挑战,获取自己的利益,规避危害,而非“百害而无一利”,故B项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材料“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都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故D项正确。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31817、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材料一如下列各图所示: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材料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1)材料一所示的两幅图片反映了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开创的革命道路。(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跨越?(6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4分)〖答案〗(1)事件:1921年###的诞生。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使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使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分)(2)任务:反帝反封建,追求独立和民主。(2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3)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确立###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分)(4)制度创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分)〖解析〗略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材料一: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以上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二:赫鲁晚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材料三:二战胜利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出现新高潮,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大批涌现,开始了走向联合的道路。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而历史在接近20世纪尾声的时候,突然结束了两级格局,再次把多极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摘编自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出发点。两国形成如此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8分)〖答案〗(1)出发点: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4分)(2)特点:激烈的冷战对抗;不放弃协调对话;苏联处于劣势。(6分)影响: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爆发。(4分)(3)表现: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分)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可知,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出发点是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两国形成如此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是:激烈的冷战对抗;根据材料二“……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是:不放弃协调对话;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撤走了运往古巴的导弹,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是:苏联处于劣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苏关系既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又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3)根据材料三“……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在没有西方国家参加下举行了万隆会议,并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这正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表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时期史实两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隋唐唐朝高丽乐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宋元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泉州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明清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答案〗:看法: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2分)说明: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10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2023年6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本试卷分I、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48)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周朝的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战国时期,东方各国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这主要表明当时()A.税制改革尚未普及 B.秦国改革更加彻底C.中原经济比较发达 D.礼乐制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方各国“分田”相对比较保守,而商鞅变法则敢于打破这一标准,改革更加彻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税制改革的问题且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同理,材料也体现不出秦国与中原各国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排除D项。2、下表是唐中后期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及参与机构变化的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皇帝宰相总人数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机构变化唐肃宗1614翰林学士开始参政唐代宗1210置内枢密使唐德宗3533唐宪宗2927翰林学士草诏权A.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 B.三省内部制衡机制强化C.相权扩大威胁了皇权 D.中央行政效率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中后期多数宰相都不是出身于三省长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初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为宰相,唐中后期这一变化说明三省体制遭到极大冲击,反映了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故选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三省内部的制衡,排除B项。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多是分散相权的体现,排除C项。仅由材料得不出D项这一结论。3、程颢、程颐在义利之辩方面提出“凡顺理无害处便是利,君子未尝不欲利。”“人无利,直是生不得,安得无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但不至妨义耳。”二程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C.批评了人的自然欲望 D.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答案〗A〖解析〗略4、古代有一位科学家,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并在晚年写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是()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答案〗C〖解析〗根据“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可得出与农业有关,并且涉及到明朝,结合所学,《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C项正确;A项是北朝时期的,排除A项;B项是北宋,排除B项;D项主要是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C。5、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答案〗D〖解析〗据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课本强调平等和法制意识,故选D项;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是民主共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课本内容,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根本”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6、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B.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 D.弥合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分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变事”“变法”“旧邦新造”“三国归晋”“万流归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国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B、C两项表述与辛亥革命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中“各派别”之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7、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由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运动后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理性,这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它主张辩证地看待问题,故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8、抗日战争中,河北深县后营村妇女自卫队每年接受做军鞋任务三、四次,每次700多双,平时为驻军缝补不计其数。大榆林妇女队员在抗战期间共累计做军鞋2400多双、军袜2600双、军被3400床。这充分反映出()A.妇女成为抗日战争主力军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效果显著C.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 D.八路军物资供应得到充分保障〖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在抗战时期,河北深县的广大妇女积极支援***和八路军,充分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联合各个阶级阶层抗战,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9、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一五”计划,其中一项具体任务为“随着重工业的建设,相应地建设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建设为农业服务的新的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以便适应城乡人民对日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任务()A.有助于“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局 B.明确了以人民需要为计划的核心C.可改善工业化建设中的经济结构 D.摆脱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束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理念。“一五”计划的重心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材料则反映了对轻工业、农业发展的同步重视,有利于农轻重兼顾发展,防止在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发展重工业,故〖答案〗选C。“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材料中的时间是1955年,排除A。材料中虽体现了人民的需要,但是材料的内容都是“随着重工业的建设”之下而展开的,所以其核心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D。10、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其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据此可知,香港基本法最根本的原则是()A.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B.坚持###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港人治港的原则〖答案〗C〖解析〗第二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其不属于最根本原则,排除A项;材料呈现了基本法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未涉及中共的领导是其执政的原则,排除B项;依据材料,香港基本法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高度自治权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所以香港基本法最根本的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故选C项;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实行港人治港,但其权力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故选:C。11、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如图),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诞生了维护平民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B.②处文明的产生与尼罗河不定期泛滥有关C.③处文明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D.④处诞生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答案〗C〖解析〗①处为尼罗河流域,而《汉漠拉比法典》为两河流域文明成就,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而非平民利益,排除A项;②处为爱琴海文明,而尼罗河为非洲河流,排除B项;③处为两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C项正确;④为中国,而《摩诃婆罗多》为古印度史诗,排除D项。故选:C。12、大化二年(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大化二年(646年)……史称‘大化改新’”属于历史叙述(以文字、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的载体对以往发生的历史事件、过往存在的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属于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故选C项。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人类历史全部客观过程,主要是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客观性,与材料不符,A项排除。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带有主观性,排除B项。“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不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13、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这些海上探索()A.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B.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C.激发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 D.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海上探索使人类探索了未知的世界,说明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D项正确;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及其船队,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于新航路开辟前,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产生于新航路开辟前,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思想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D〖解析〗1830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英国人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并不是已经丧失原有优势地位,B项错误。“普遍”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15、1921年中国参会代表提出在此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反对与日本直接交涉该问题。在英美斡旋下,中、日两国签署条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据此可知,山东问题取得成就的原因有()①英美对日本的压力②日本谋求在华机会均等③中国坚持外交斗争④德国战败无力抵抗日本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材料“中国参会代表提出在此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反对与日本直接交涉该问题。在英美斡旋下,中、日两国签署条约”表明,山东问题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英美对日本的压力和中国在外交斗争上的坚持,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山东问题取得成就并不是日本谋求在华机会均等,和德国也没有关系,②④不符合题意,B、C、D三项排除。16、据保守估计,截至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元凶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机遇D.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故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应顺应潮流、迎接挑战,获取自己的利益,规避危害,而非“百害而无一利”,故B项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材料“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都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故D项正确。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31817、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材料一如下列各图所示: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材料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1)材料一所示的两幅图片反映了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开创的革命道路。(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跨越?(6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4分)〖答案〗(1)事件:1921年###的诞生。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使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使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分)(2)任务:反帝反封建,追求独立和民主。(2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3)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确立###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分)(4)制度创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分)〖解析〗略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材料一: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以上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二:赫鲁晚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