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氾胜之书》记载的区田法,主要以小区(小块土地)为基础,深挖、点播、密植、施肥、灌溉、管理等各项措施都集中在小区。这种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巧用农时 D.自给自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中“深挖、点播、密植、施肥、灌溉”均属于精耕细作的表现,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下表为史籍中有关汉代经济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记述出处鲁人曹邴氏,“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刁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史记·货殖列传》“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汉书·伍被传》“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A.商业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 B.商品经济取得一定发展C.交通便利推动了商业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繁荣〖答案〗B〖解析〗根据“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刁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可得出汉代商业有所发展,富商众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排除A;材料与交通无关,排除C;材料涉及到商业,并没有指长途贩运,排除D。3.明清存在大量关于雇佣劳动者因不满压低工资而展开的罢工活动。据记载:雍正十二年,长洲、元和两县被解雇的丝织业工匠开展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D.劳资斗争危及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清存在大量关于雇佣劳动者因不满压低工资而展开的罢工活动,这说明当时出现了雇佣劳动,而雇佣劳动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由此可知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A项正确;出现雇佣劳动并不能代表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明清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还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雇佣劳动的情况,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劳资斗争,但劳资斗争的影响没有涉及,不能说明劳资斗争危及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4.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先后公布《农商部奖章规则》及《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等规定,主要是对经营实业成绩显著的个人与团体给予荣誉奖励。这些法令的颁布A.促进了民族经济初步发展 B.表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共识C.反映出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D.有利于激发民族工商业发展活力〖答案〗D〖解析〗〖祥解〗由题干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有利于激发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活力,D项正确;民族经济的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实业救国思潮是否成为社会共识,要看社会的参与度,而不是政府的法令,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政府“开始”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点石成金』】5.1938年,以上海申新纱厂为代表的一些沿海纺织企业及其设备陆续迁到陕西。到1943年,关中经济带已设有大小纺织厂106家,总资本法币3437万元,动力设备3641马力,分别占全国的43%.49%和51%。据此可知,沿海企业内迁A.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发展机遇 B.是应对英美等西方列强侵略的无奈之举C.使关中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D.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有所改善〖答案〗D〖解析〗1938—1943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此时沿海工厂向内地的搬迁改变了工业布局,使中国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的畸形发展有所改善,故选D;此时沿海企业的内迁是因为战争的因素,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机遇,排除A;是为了应对日本侵略,而非英美等西方列强侵略,排除B;关中地区并没有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排除C。6.据悉,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中的现象直接导致A.沦陷区经济趋于崩溃 B.官僚资本更变本加厉C.民族工业陷入了绝境 D.南京政府统治的结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是因为国民政府为解决内战造成的财政赤字而大发纸币所致。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以取代法币,由于金圆券的滥发,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崩溃,民族工业难以维系,陷入了绝境,故C项正确;沦陷区指的是抗战时期被日本占领的地区,当时上海是国统区,不是沦陷区,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更变本加厉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结果,故B项错误;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但不是导致南京政府统治的结束的直接原因,1949年南京政府统治被人民解放战争推翻,故D项错误。7.《历史的细节》一书写道“全民族对工业革命有着超乎寻常的狂热和痴迷,甚至将齿轮作为国家的新徽记,拖拉机、汽车、飞机、轮船、车床、钢炉、铁桥成为人民币的主题。”这种“超乎寻常”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A.工业化基础薄弱 B.一五计划的开启C.建立公有制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全民族对工业革命有着超乎寻常的狂热和痴迷,甚至将齿轮作为国家的新徽记,拖拉机、汽车、飞机、轮船、车床、钢炉、铁桥成为人民币的主题。”建国初期,全民族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原因在于建国初期我国较为薄弱的工业化基础,A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内容,B项错误;三大改造在于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特点,D项错误。8.有学者指出,这一战略决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现诸如“排头兵”“窗口”“试验场”“先行者”等表述,在促进我国改革和开放两个“主攻方向”上的历史贡献都是巨大的。“这一战略决策”是指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C.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因此A正确;BCD均在经济特区设置之后,不符合“窗口”“试验田”的限制,排除。故选A。9.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计划经济体制最终消亡 B.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8—1988年……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D项正确;1992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21世纪初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系,A项时间错误,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城市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受到重视,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1992年明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C项时间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民国时期,城市居民虽有吃西餐、喝咖啡、穿西装的现象,但是,即使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这些现象在中国人中也百不有一。这表明当时中国城市A.西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 B.传统生活方式仍占据主导C.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市民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答案〗B〖解析〗民国时期,即使是上海市民,吃西餐、穿西装的现象都比较少见,表明当时中国城市传统生活方式仍占据主导,B项正确;西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与“这些现象在中国人中也百不有一”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项错误;市民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1.“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催生了网约“垃圾上门回收员”这一职业。客户在线上预约后,线下回收小哥可上门“取件”,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大件家电、碎玻璃等都可免费上门回收。材料表明互联网A.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C.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排除A;材料主旨强调商业模式的变化,而不是强调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不是强调生活方式,排除BC。12.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开业;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这些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A.价格波动导致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D.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受商品经济发展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西欧相继出现商品交易所及银行等新的经营方式,B正确;材料未涉及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A排除;材料未涉及商贸中心的转移,C排除;当时尚未进行工业革命,D排除。故选B。13.18世纪,西印度群岛成了英国和法国优质长纤维棉花的主要供应者。到1803年,英国进口的原棉中将近一半来自这里。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这可用于说明A.美洲成为欧洲最大的原料产地 B.欧洲殖民扩张聚敛了巨额财富C.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D.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阐明了奴隶贸易贩运来的奴隶推动了西印度群岛棉花种植业,而西印度群岛棉花种植又推动了欧洲现代工业的发展,这说明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工业的发展,D正确;题干没有对世界各地原料种植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美洲成为欧洲最大原料产地的结论,排除A;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英国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领域,排除C。14.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谷建立的第一个纱厂,成为工厂的标准样式。但在18世纪最后10年,工厂一般都建立在城镇附近或者是大城市之中。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水力纺纱机的发明C.蒸汽机的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答案〗C〖解析〗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工厂的建立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必建立在河流附近,可以建立在城镇和大城市,故〖答案〗为C项;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是在材料反映的变化之前,与这一变化无关,排除A项;水力纺纱机必须建立在河流附近,不会带来材料中的变化,排除B项;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现象,排除D项。1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欧美国家“正是在钢、铁和重机械工程业中,被最自由地用来建立或扩大自原料至成品的所谓纵的联合”。这种“纵的联合”A.容易激化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B.推动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C.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D.与国家干预经济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材料是对垄断组织的描述,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C正确;垄断组织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的无序竞争,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垄断组织仍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产物,D排除。故选C。16.对于1929年经济危机,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表明经济危机()A.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加深了社会危机C.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造成了大量失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激起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抗,故反映了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未涉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未体现经济危机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排除C项;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材料内容未涉及这时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7.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应该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应该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社会保障 B.提高进口关税C.调整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答案〗A〖解析〗材料“一个政府应该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应该为壮者提供工作”是对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的描述,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18.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宣布扩大国有化政策,紧接着又颁布了国有化法令,将巴黎一荷兰金融公司、苏伊士金融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五大工业集团收归国有,这反映了A.社会结构变化 B.国家福利发展C.第三产业兴起 D.国家宏观调控〖答案〗D〖解析〗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宣布扩大国有化政策,紧接着又颁布了国有化法令”体现是法国政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干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19.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显著特征是否定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具有战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双重特征,其推行时间是在1918年到1921年,因此根据材料“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导致的,A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推行的,B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1929年开始推行的,C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是苏联《新宪法》的出台,D排除。故选A。20.1928--1937年,苏联顺利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居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依靠国家力量有计划推进 B.利用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C.平衡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 D.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以国家力量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在二战前实现了工业化,所以A正确;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属于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所以B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不协调,所以C错误;“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不属于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所以D错误。21.据统计,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净减57.2百万公担。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集体化降低农民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C.苏联工业化吸引大量劳动力 D.调整工农业比例的失调问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8—1934年处于苏联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为了保障工业化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通过农业为工业积累资金,侵犯了农民利益,从而导致农民的积极性降低,故选A;1928年就已经不再执行新经济政策,排除B;粮食产量的下降是因为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不是因为工业化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和因为调整工农业比例失调,排除CD。22.195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的精神,苏联调整了斯大林在世时制定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苏联的这次调整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B.有助于工业结构趋向合理C.以轻工业为工业生产的重心 D.会造成苏联经济建设混乱〖答案〗B〖解析〗材料“1953年”“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体现的是这一时期苏联对民生的关注,有利于调整不合理的工业结构,B正确;斯大林模式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排除;当时苏联经济建设未出现混乱,D排除。故选B。23.墨西哥在拉美地区是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投资热点。199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在稳步增长,2002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3.627亿美元,是1993年的三倍。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受益于A.世界经济自由化的推动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保障C.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自1993年以来,墨西哥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情况反映出国际资本对墨西哥经济发展的认可和信心的提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墨西哥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时关税降低,这可以吸引外商在墨西哥投资建厂,故D项正确;“经济自由化”“市场经济制度”并不必然带来材料中的结果,排除A、C两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崩溃,排除B。24.199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平均关税税率从35.9%降至23%,并取消了176项进口许可证。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 D.愿与邻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承诺降低关税和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该组织重视,中国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其活动,这充分反映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故C项正确;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开放,而非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不能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同于“邻国”,故D项错误。25.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因此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以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逆流的出现 B.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C.全球经济发展的依存性 D.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答案〗C〖解析〗材料“因此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以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发展的互补与依存性,C正确;材料与逆全球化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B排除;材料非强调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D排除。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西汉时期,在齐郡设置的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到明代前期时,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部门,同时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有着大量的发明创造,如造纸术、印刷术等;也有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如冶金技术中的灌钢法;同时古代中国陶瓷、纺织、漆器等手工业中令人惊叹的精湛工艺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摘编自黄文莲《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在近代中国,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手工业,也无论是手工工场还是家庭手工业,大多是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徐徐发展。从1875年的磁州煤矿到1890年的大冶煤矿,在中国第一代的14家新式煤矿中,无一由原来手工采煤的土窑业转化而来。在商人包买主广泛控制下的手工棉纺织业,也无一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机器纺织工人。中国近代手工业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一些手工工场开始使用机器。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始终以分散的个体生产为主体,没有摆脱“悉听小民自为”的家庭生产之境况。——摘编自陈庆德《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内在基础。〖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规模不断扩大;部门不断增加;技术先进,种类齐全,工艺精湛。(2)趋势:由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向商业资本的支配为主转变;由手工生产向小规模的机器生产发展。内在基础: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据材料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可得历史悠久;据材料一“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可得规模不断扩大;据材料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部门”可得部门不断增加;据材料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可得技术先进,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小问2详析】趋势:据材料二“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手工业,也无论是手工工场还是家庭手工业,大多是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徐徐发展”可得由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向商业资本的支配为主转变;据材料二“在中国第一代的14家新式煤矿中,无一由原来手工采煤的土窑业转化而来。”可得由手工生产向小规模的机器生产发展。

内在基础:据材料二“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始终以分散的个体生产为主体,没有摆脱“悉听小民自为”的家庭生产之境况。”可得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至21世纪初,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的“放权让利”时期。先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之后向全国范围推广,从1987年开始,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的“产权改革”时期。“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目标。1997年国家为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调整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摘编自胡迟《国企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并归纳其主要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国企改革的特点。〖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趋势: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从承包经营责任制向现代企业模式转变: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2)背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特点: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解析〗(1)背景:结合所学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开放的角度进行作答,具体来说主要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趋势:根据“先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之后向全国范围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的“产权改革”时期。‘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目标”可知是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从承包经营责任制向现代企业模式转变;根据“调整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可知是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2)背景:根据“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出现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特点:根据“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可知是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摘编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救济与通货膨胀法令》,俗称第一农业调整法。为此它授权设立一个隶属于农业部的农业调整署,以负责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并规定:对志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民给予商品贷款,而将其耕种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并有权储存棉花以待高价而沽;订立销售协定以消除浪费。所有用于这些调节的经费来源是征收有关“基本”商品所制成产品的加工税。该法是新政期间极富于戏剧性且意义深远的一项立法。——摘编自刘春江《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计划农业之路》(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整顿农业的措施及其主要特点。〖答案〗(1)措施:以粮食税制代替余积收集制;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自由。影响: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了苏俄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措施:颁布农业调整法并成立相关机构;奖励农民压缩耕地和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解析〗【小问1详析】措施:根据材料一“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可知,以粮食税制代替余积收集制;根据材料一“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可知,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自由。影响:结合所学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推动城乡经济互动、苏俄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等角度分析。【小问2详析】措施:根据材料二“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救济与通货膨胀法令》,俗称第一农业调整法。为此它授权设立一个隶属于农业部的农业调整署,以负责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可知,颁布农业调整法并成立相关机构;根据材料二“对志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津贴”可知,奖励农民压缩耕地和产量;根据材料二“对与政府合作的农民给予商品贷款,而将其耕种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并有权储存棉花以待高价而沽”可知,提高农产品价格。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为了维持和扩大32项双边削减关税协定带给美国的利益,同时避免导致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经济政策的重演,美国国会将已多次延期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又延长了3年。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1947年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一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后多次通过这一多边谈判的形式削减关税,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税在GATT的基本框架下大幅度降低,为50-60年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摘编自林钰《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探析》材料二:现代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国际贸易,因此,国际贸易自由化对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但是因为世界各个国家间的科学水平有非常大的差别,每个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对此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各国带来的利益也有非常大的不同。…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背景环境,我国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市场上,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国外,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贸易惯例体制,规范市场上各个企业的贸易行为。——摘编自杨建国《论国际贸易自由化及中国的对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贸总协定建立的背景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采取的对策。〖答案〗(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和合作的必要性;美国的积极倡导;市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意义:重建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特点: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地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对策:建立健全贸易法律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贸易管理体制。〖解析〗【小问1详析】背景:根据材料信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结合材料信息“在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可知美国的积极倡导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依据材料“为了维持和扩大32项双边削减关税协定带给美国的利益,同时避免导致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经济政策的重演”反映出其背景为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和合作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市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意义:根据材料信息“1947年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一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后多次通过这一多边谈判的形式削减关税,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税在GATT的基本框架下大幅度降低”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建立,重建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结合材料信息“为50-60年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国际贸易自由化对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可知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依据材料信息“世界各个国家间的科学水平有非常大的差别,每个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对此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各国带来的利益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体现出地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对策:结合材料信息“我国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市场上,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国外,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贸易惯例体制,规范市场上各个企业的贸易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贸易上,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我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利益,还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贸易管理体制,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氾胜之书》记载的区田法,主要以小区(小块土地)为基础,深挖、点播、密植、施肥、灌溉、管理等各项措施都集中在小区。这种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巧用农时 D.自给自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中“深挖、点播、密植、施肥、灌溉”均属于精耕细作的表现,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下表为史籍中有关汉代经济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记述出处鲁人曹邴氏,“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刁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史记·货殖列传》“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汉书·伍被传》“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A.商业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 B.商品经济取得一定发展C.交通便利推动了商业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繁荣〖答案〗B〖解析〗根据“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刁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可得出汉代商业有所发展,富商众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排除A;材料与交通无关,排除C;材料涉及到商业,并没有指长途贩运,排除D。3.明清存在大量关于雇佣劳动者因不满压低工资而展开的罢工活动。据记载:雍正十二年,长洲、元和两县被解雇的丝织业工匠开展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D.劳资斗争危及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清存在大量关于雇佣劳动者因不满压低工资而展开的罢工活动,这说明当时出现了雇佣劳动,而雇佣劳动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由此可知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A项正确;出现雇佣劳动并不能代表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明清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还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雇佣劳动的情况,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劳资斗争,但劳资斗争的影响没有涉及,不能说明劳资斗争危及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4.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先后公布《农商部奖章规则》及《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等规定,主要是对经营实业成绩显著的个人与团体给予荣誉奖励。这些法令的颁布A.促进了民族经济初步发展 B.表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共识C.反映出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D.有利于激发民族工商业发展活力〖答案〗D〖解析〗〖祥解〗由题干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有利于激发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活力,D项正确;民族经济的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实业救国思潮是否成为社会共识,要看社会的参与度,而不是政府的法令,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政府“开始”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点石成金』】5.1938年,以上海申新纱厂为代表的一些沿海纺织企业及其设备陆续迁到陕西。到1943年,关中经济带已设有大小纺织厂106家,总资本法币3437万元,动力设备3641马力,分别占全国的43%.49%和51%。据此可知,沿海企业内迁A.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发展机遇 B.是应对英美等西方列强侵略的无奈之举C.使关中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D.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有所改善〖答案〗D〖解析〗1938—1943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此时沿海工厂向内地的搬迁改变了工业布局,使中国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的畸形发展有所改善,故选D;此时沿海企业的内迁是因为战争的因素,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机遇,排除A;是为了应对日本侵略,而非英美等西方列强侵略,排除B;关中地区并没有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排除C。6.据悉,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中的现象直接导致A.沦陷区经济趋于崩溃 B.官僚资本更变本加厉C.民族工业陷入了绝境 D.南京政府统治的结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是因为国民政府为解决内战造成的财政赤字而大发纸币所致。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以取代法币,由于金圆券的滥发,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崩溃,民族工业难以维系,陷入了绝境,故C项正确;沦陷区指的是抗战时期被日本占领的地区,当时上海是国统区,不是沦陷区,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更变本加厉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结果,故B项错误;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但不是导致南京政府统治的结束的直接原因,1949年南京政府统治被人民解放战争推翻,故D项错误。7.《历史的细节》一书写道“全民族对工业革命有着超乎寻常的狂热和痴迷,甚至将齿轮作为国家的新徽记,拖拉机、汽车、飞机、轮船、车床、钢炉、铁桥成为人民币的主题。”这种“超乎寻常”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A.工业化基础薄弱 B.一五计划的开启C.建立公有制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全民族对工业革命有着超乎寻常的狂热和痴迷,甚至将齿轮作为国家的新徽记,拖拉机、汽车、飞机、轮船、车床、钢炉、铁桥成为人民币的主题。”建国初期,全民族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原因在于建国初期我国较为薄弱的工业化基础,A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内容,B项错误;三大改造在于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特点,D项错误。8.有学者指出,这一战略决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现诸如“排头兵”“窗口”“试验场”“先行者”等表述,在促进我国改革和开放两个“主攻方向”上的历史贡献都是巨大的。“这一战略决策”是指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C.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因此A正确;BCD均在经济特区设置之后,不符合“窗口”“试验田”的限制,排除。故选A。9.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计划经济体制最终消亡 B.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8—1988年……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D项正确;1992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21世纪初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系,A项时间错误,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城市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受到重视,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1992年明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C项时间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民国时期,城市居民虽有吃西餐、喝咖啡、穿西装的现象,但是,即使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这些现象在中国人中也百不有一。这表明当时中国城市A.西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 B.传统生活方式仍占据主导C.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市民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答案〗B〖解析〗民国时期,即使是上海市民,吃西餐、穿西装的现象都比较少见,表明当时中国城市传统生活方式仍占据主导,B项正确;西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与“这些现象在中国人中也百不有一”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项错误;市民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1.“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催生了网约“垃圾上门回收员”这一职业。客户在线上预约后,线下回收小哥可上门“取件”,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大件家电、碎玻璃等都可免费上门回收。材料表明互联网A.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C.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排除A;材料主旨强调商业模式的变化,而不是强调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不是强调生活方式,排除BC。12.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开业;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这些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A.价格波动导致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D.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受商品经济发展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西欧相继出现商品交易所及银行等新的经营方式,B正确;材料未涉及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A排除;材料未涉及商贸中心的转移,C排除;当时尚未进行工业革命,D排除。故选B。13.18世纪,西印度群岛成了英国和法国优质长纤维棉花的主要供应者。到1803年,英国进口的原棉中将近一半来自这里。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这可用于说明A.美洲成为欧洲最大的原料产地 B.欧洲殖民扩张聚敛了巨额财富C.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D.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阐明了奴隶贸易贩运来的奴隶推动了西印度群岛棉花种植业,而西印度群岛棉花种植又推动了欧洲现代工业的发展,这说明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工业的发展,D正确;题干没有对世界各地原料种植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美洲成为欧洲最大原料产地的结论,排除A;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英国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领域,排除C。14.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谷建立的第一个纱厂,成为工厂的标准样式。但在18世纪最后10年,工厂一般都建立在城镇附近或者是大城市之中。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水力纺纱机的发明C.蒸汽机的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答案〗C〖解析〗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工厂的建立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必建立在河流附近,可以建立在城镇和大城市,故〖答案〗为C项;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是在材料反映的变化之前,与这一变化无关,排除A项;水力纺纱机必须建立在河流附近,不会带来材料中的变化,排除B项;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现象,排除D项。1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欧美国家“正是在钢、铁和重机械工程业中,被最自由地用来建立或扩大自原料至成品的所谓纵的联合”。这种“纵的联合”A.容易激化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B.推动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C.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D.与国家干预经济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材料是对垄断组织的描述,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C正确;垄断组织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的无序竞争,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垄断组织仍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产物,D排除。故选C。16.对于1929年经济危机,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表明经济危机()A.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加深了社会危机C.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造成了大量失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激起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抗,故反映了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未涉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未体现经济危机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排除C项;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材料内容未涉及这时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7.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应该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应该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社会保障 B.提高进口关税C.调整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答案〗A〖解析〗材料“一个政府应该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应该为壮者提供工作”是对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的描述,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18.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宣布扩大国有化政策,紧接着又颁布了国有化法令,将巴黎一荷兰金融公司、苏伊士金融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五大工业集团收归国有,这反映了A.社会结构变化 B.国家福利发展C.第三产业兴起 D.国家宏观调控〖答案〗D〖解析〗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宣布扩大国有化政策,紧接着又颁布了国有化法令”体现是法国政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干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19.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显著特征是否定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具有战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双重特征,其推行时间是在1918年到1921年,因此根据材料“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导致的,A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推行的,B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1929年开始推行的,C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是苏联《新宪法》的出台,D排除。故选A。20.1928--1937年,苏联顺利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居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依靠国家力量有计划推进 B.利用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C.平衡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 D.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以国家力量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在二战前实现了工业化,所以A正确;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属于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所以B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不协调,所以C错误;“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不属于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所以D错误。21.据统计,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净减57.2百万公担。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集体化降低农民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C.苏联工业化吸引大量劳动力 D.调整工农业比例的失调问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8—1934年处于苏联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为了保障工业化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通过农业为工业积累资金,侵犯了农民利益,从而导致农民的积极性降低,故选A;1928年就已经不再执行新经济政策,排除B;粮食产量的下降是因为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不是因为工业化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和因为调整工农业比例失调,排除CD。22.195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的精神,苏联调整了斯大林在世时制定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苏联的这次调整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B.有助于工业结构趋向合理C.以轻工业为工业生产的重心 D.会造成苏联经济建设混乱〖答案〗B〖解析〗材料“1953年”“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体现的是这一时期苏联对民生的关注,有利于调整不合理的工业结构,B正确;斯大林模式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排除;当时苏联经济建设未出现混乱,D排除。故选B。23.墨西哥在拉美地区是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投资热点。199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在稳步增长,2002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3.627亿美元,是1993年的三倍。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受益于A.世界经济自由化的推动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保障C.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自1993年以来,墨西哥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情况反映出国际资本对墨西哥经济发展的认可和信心的提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墨西哥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时关税降低,这可以吸引外商在墨西哥投资建厂,故D项正确;“经济自由化”“市场经济制度”并不必然带来材料中的结果,排除A、C两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崩溃,排除B。24.199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平均关税税率从35.9%降至23%,并取消了176项进口许可证。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 D.愿与邻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承诺降低关税和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该组织重视,中国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其活动,这充分反映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故C项正确;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开放,而非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不能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同于“邻国”,故D项错误。25.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因此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以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逆流的出现 B.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C.全球经济发展的依存性 D.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答案〗C〖解析〗材料“因此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以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发展的互补与依存性,C正确;材料与逆全球化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B排除;材料非强调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D排除。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西汉时期,在齐郡设置的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到明代前期时,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部门,同时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有着大量的发明创造,如造纸术、印刷术等;也有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如冶金技术中的灌钢法;同时古代中国陶瓷、纺织、漆器等手工业中令人惊叹的精湛工艺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摘编自黄文莲《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在近代中国,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手工业,也无论是手工工场还是家庭手工业,大多是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徐徐发展。从1875年的磁州煤矿到1890年的大冶煤矿,在中国第一代的14家新式煤矿中,无一由原来手工采煤的土窑业转化而来。在商人包买主广泛控制下的手工棉纺织业,也无一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机器纺织工人。中国近代手工业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一些手工工场开始使用机器。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始终以分散的个体生产为主体,没有摆脱“悉听小民自为”的家庭生产之境况。——摘编自陈庆德《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内在基础。〖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规模不断扩大;部门不断增加;技术先进,种类齐全,工艺精湛。(2)趋势:由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向商业资本的支配为主转变;由手工生产向小规模的机器生产发展。内在基础: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据材料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可得历史悠久;据材料一“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可得规模不断扩大;据材料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部门”可得部门不断增加;据材料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可得技术先进,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小问2详析】趋势:据材料二“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手工业,也无论是手工工场还是家庭手工业,大多是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徐徐发展”可得由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向商业资本的支配为主转变;据材料二“在中国第一代的14家新式煤矿中,无一由原来手工采煤的土窑业转化而来。”可得由手工生产向小规模的机器生产发展。

内在基础:据材料二“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始终以分散的个体生产为主体,没有摆脱“悉听小民自为”的家庭生产之境况。”可得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至21世纪初,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的“放权让利”时期。先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之后向全国范围推广,从1987年开始,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的“产权改革”时期。“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目标。1997年国家为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调整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摘编自胡迟《国企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并归纳其主要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国企改革的特点。〖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趋势: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从承包经营责任制向现代企业模式转变: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2)背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特点: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解析〗(1)背景:结合所学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开放的角度进行作答,具体来说主要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趋势:根据“先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之后向全国范围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的“产权改革”时期。‘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目标”可知是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从承包经营责任制向现代企业模式转变;根据“调整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可知是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2)背景:根据“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出现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特点:根据“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可知是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