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版本2【16课时】_第1页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版本2【16课时】_第2页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版本2【16课时】_第3页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版本2【16课时】_第4页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版本2【16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全册导学案

目录

1.1《宇宙中的地球》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3《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和时差》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2.3《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4.2.《山地的形成》学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学案

必修1人教新课标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

层次:总星系《r系

I系JC系

、--------系<

I系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

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

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一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

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第1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

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

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

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

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

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遥,表面温度是T50C和T80C;更

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C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

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

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

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

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

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

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

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具有适宜的温度(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

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

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

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

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质量体积赤道面与轨道面

行星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地球为1)(地球为1)之间的交角

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23°26'

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

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

第2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一总星系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一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4.读图1—1,在图中火星位于()

A.①B.②C.③D.④

5.读图1-2,若图中S表示太阳,E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6.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

①昼夜现象②电闪雷鸣③朝霞、晚霞④日食、月食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⑤

7.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为向北大百岁生日献上厚礼,经中科院同意,

将北京大学自己的科研人员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7072号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并获

得国际认可。

下图是1998年5月4日这一天“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还有O

(2)位于“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内外两侧的行星是A和B,其中

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之首的行星是。

(3)与八大行星比较,“北京大学星”具有小、小的特点。在A、B两

行星轨道之间有成千上万颗类似于“北京大学星”的小天体,它们组成太阳系中的

带。

8.按所给内容之间的关系,把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方框里。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

B.有适宜的温度

C.体积、质量适中

第3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

D.原始海洋形成

E.日地距离适中

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II

G.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H.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的外逸

五、能力提高

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A、B、C、D

(2)属类地行星的有(填字母)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附近表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4)用小圆点在适当的轨道位置表示出小行星带。

(5)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其中心天体是;比

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2.读下面宇宙中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是:①②③

④;⑤0

(2)作为整体的宇宙,经历了温度由______到,物质密度由_______到的

演化。

六、课后学习反思

第4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必修1人教新课标

一、课标解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太阳内部的反应。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到里分为、和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类型黑子耀斑

位置层________层

周期大约年大约年

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

(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3)产生美丽的。

(4)地球上许多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三、典题解析

1.今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

答案:B

解析: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局部看,太阳大气中经常发生着活动,叫太阳活

动。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各层中的表现形式不同,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

活动最多的年份叫太阳活动极大年,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为

11年。

2.2001年4月5日,太阳出现特大太阳耀斑爆发()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解析: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几分钟短暂的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100

第5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紫外线、X射线、Y射线射出,干扰地

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卫星的正常运行,一般发生在耀斑大爆发两三天内。

3.我国古书曾记载有:“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

答(D~(3)题.

(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

A.耀斑B.X射线C.紫外线D.黑子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色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色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色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气体

D.黑色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解析:(1)扣“黑气”“居日中央”

(2)承上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

(3)“黑子不黑",只是“低温区域”而已.

答案:(1)D(2)A(3)A

四、课堂练习

1.太阳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劲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活动多的年份降水量也一定多

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

C.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D.在北京的夜空能清晰地看到太阳活动剧烈时所产生的极光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抛

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

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并结合右图回答

3—4题。

3.据“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

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4.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

5.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A.日冕、色球、光球B.色球、光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D.光球、色球、日冕

6.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第6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

7.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mm)

20070Mo*NISEfE

150

100

年300

平25060°-7(rs'I66sW-4inl22iRiJ~

均200

降150

水v\z\A7vyy.,

«100UVA/WWn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层上,其之所以黑,是因为它的比太阳表

面其他地方低。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_______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它们

的活动周期大约是年。

(2)12测站说明,当太阳黑子增多,年降水量随着,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

关的关系。而22测站则说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着一相关的关系。

(3)简述36测站中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8.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

(1)耀斑出现在图中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中。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

空的层;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产生使指南

针失灵的现象。

(3)平常我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

是图中字母表示的太阳大气层。

(4)图中温度最高的太阳大气层是,它的名称

是o

五、能力提高

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

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

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

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

“日凌”现象。

读图回答1—2题。

第7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1.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凌”产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同步通信卫星之间

B.“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

C.“日凌”是太阳对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

D.“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

2.2003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

3.下列说法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B.冰岛有“无烟之国”的美称

C.夏季午后的暴雨D.水向低处流

4.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是

A.光球层和黑子B.色球层和黑子C.日冕层和耀斑D.色球层和耀斑

5.关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太阳辐射获得最多的是赤道地区

B.1月,太阳辐射最大纬度是南回归线

C.南北半球同纬度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规律大致相反

D.7月份南半球普遍高于北半球

六、课后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2.C3.D4.B5.D6.B

7.(1)光球温度耀斑11(2)增多正负(3)开始正相关,然后负相关

8.(1)B(2)电离磁暴(3)A(4)C日冕层

五:能力提高

1.C2.D3.C4.D5,C

第8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昼夜交替和时差》学案

图1

2.、(1)在图中标出晨昏线和夜半球

(2)在图中分别用红笔、黑笔标出晨线和昏线

3.(1)求出A、B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

(2)标出其它各条经线的时间。

(3)找出本图中的时间规律。

第9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图3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北京旅游的李先生早晨七点看到宾馆大堂挂着这样几幅钟,分别表示旧金山(西八区)、

东京和开罗的时间,发现其中有一个表示的不正确,请先对号入座,再找出错误的一个。

ABC

图4

5.[课后作业]

1.圣诞节(12月25)日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留学的姑姑乘飞机回沈阳探

亲。自纽约至沈阳,飞机飞行时间约17小时。小强应在什么时间到机场迎接姑姑最合适

2.某海轮从M港航行到N港,读下图回答

若某要在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8时到达N地,途中需航行20天,则海轮最迟从M地

出发的时间是()

A.2月26日23时B.2月27日17时

C.2月29日23时D.2月28日17时

第10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课标解读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和自然环境的组成。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

概念:地震率生时,产生弹性,并以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地震波4波(P):传播速度____,可以通过一、、传播。

分类]Y

横波(S):电播速度4_____,只能通过_________传播。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吊依据:

莫霍界面:但下_____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

不连续面(

古登堡界或地下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横波O

位置:位于_____界喉上。

地壳组成:由j/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度:厚薄不一,平脏度为千米。

2.内部圈层范围:介『_____和______之间,呈固态。

<地幔碳: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软流层:位于的k部,这里可能是________主要发源地。

范围:介于古登堡界面就.

、地核分分为________和

特点:地核的温度很高I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

________圈:甲也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外部圈层[___圈: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电也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

三、典题解析

第11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1.岩石圈位于()

A.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C.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D.莫霍界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解析:做本题关键在于掌握软流层的位置,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它和

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

2.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解析: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

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

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横波传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

纵波波速有显著减少。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

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先从震源传播到地面。

四、课堂练习

1.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

A.地幔、地壳、地核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

2.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A.6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60—70千米

3.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4—6题。

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

5.该地可能位于()

A.116°E,40°NB.90°E,30°N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

6.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波

A.横波B.纵波C.无法判别D.都有可能

7.地震发生时,在鄱阳湖一艘渔船上的人们感觉到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第12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8.读图下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波,(P)表示波

(2)图中各层名称:ABC

(3)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Km

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面.

(4)在2900km深处,S波,P波波

速,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

(5)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o

五、能力提高

1.1996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回答:

(1)震中位于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四大岛中,受本次地震影响较小的两个是岛和岛。

(3)图中著名的港口城市A的名称是,它位于震中的方向。

(4)若其他条件相同,B、C两地的烈度应该是—(填写下选项的代号)

①相同②B>C③C>B

六、课后学习反思

第13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丁、

一、课标解析

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知道这里的''大气”仅指低层大气。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掌握大气

运动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能量来源:(特点: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时的产用形式:、[等。

影响因素:、等。I

地面鹳萨性睛鼠_____而产生。

大气蛀也面的作用大气辐射:大气吸收绝大部

.而产生。

.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根作用。

I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M冷热不均引起空气—

的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差异,形成

雷'热力环流《

笑大气的_________运动。

举例蠹示:城市k、海陆风、山谷风

根本居天

直接原区

受力:

[大气的青

高空风

风向:平运动

受力:f

近地面风■一

I风向:

三、典题解析

1、读图,判断A、B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故a>c,b<d,而c=d,所以a>b。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第14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处气压较低(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相比而言的),

B处气压较高。而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

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

升,从而判断出A处温度较高,B处温度较低。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

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以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空气在此二力作用下,风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吹西风。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逆

风飞行。风向的判断依据是气压差异状况和所在半球,若不考虑摩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偏转90。,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摩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锐角,与等压

线相交。

四、课堂练习

1、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匚景c寮

&I饮««.曾«

10)J4U10106n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D、10月5日恰逢冷锋过境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2-3题。

2、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第15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3、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B、③④C、①©D、②④

4、下图中,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

意图的顺序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

5、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等压面

4000a

等高面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

C、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地面

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甲、乙两幅等压线分布图,判断下题。

6、有关甲、乙两点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点盛行西南风B、乙点盛行东北风

C、甲、乙两点风力大小相等D、甲点风力小于乙点

7、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A、农村

D、市区

8、根据如图所示垂直剖面气压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

A、①一②f③一④一①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B、①f③f④f②f①

C、①②—④f③一①

D、②f④f③f①f②

9.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力的变化情况

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二、综合题

1、右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

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

的是(A、B),形成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夜

里?。

2、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

(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B地的气温比A地。

(3)C处气压比D处。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5)若A在B的西方,则AB之间的地方吹风。

3、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②,

③,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时①与③的关系

是。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南

第17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或北)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

是。

五、能力提高

3月aB3月9日

25

1、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

3

,20

温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5

秒105

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0

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

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I)、

反射作用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等温线,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③小、海陆,

B>①④®____________________o。

C、②③

D、②④

3、如图所示中数字表示的地区,七月份气温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4-6题。

4.0、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B.3℃C.2℃D.1℃

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第18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6.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B.②C.③D.④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7-9题。

7、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0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8、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VPN,则0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9、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六、课后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B2、A3、B4、B5、B6、D7、C8、B9、D

(二)综合题

1、(1)B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很高;夜间云层使大气逆

第19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

(2)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2、(1)图略(方向应为:从AfBfCfDfA)

(2)高(3)高(4)相反(5)西北

3、(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垂直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相交北风向向右偏

(5)NN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第20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地理必修1人教版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大气环流指o

2、请用图示意一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

3、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画出风向。(假设前提:a阳光直

射赤道;b地表均匀。)

第21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移,冬季移。

襄太阳直射匚二)低压带口高压带

八'点的位置

5、海陆分布对气压场的影响:由于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

压,北太平洋形成低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北太平洋形成高

压。

6、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

冬季

第22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7、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风向性质

东亚冬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

季风夏季: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

南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

季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

8、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季风气候

——

9、读下列三种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

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气候

第23页共8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地理必修1人教版

2.3.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

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和山东省的主

要天气系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

天气圈

雨区

过境前

常天

见过境时

天气

气过境后

举例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