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上同步教学-3.1-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_第1页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上同步教学-3.1-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_第2页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上同步教学-3.1-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_第3页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上同步教学-3.1-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_第4页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上同步教学-3.1-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认识声现象一、单选题1.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沿铁管在水管的某一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若实验中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A.s≤42.5m B.s<36.43mC.s≤255m D.255m>s≥36.4m2.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向山崖行驶,在山崖前某处鸣笛后,经过2s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鸣笛时,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A.350m B.340m C.330m D.320m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4.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5.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是正确的是()介质v/(m•s﹣1)介质v/(m•s﹣1)空气(0℃)331冰3230空气(15℃)340软橡胶(常温)40至50空气(25℃)346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A.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3062m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播速度D.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A.1次 B.2次 C.3次 D.以上都有可能7.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B.汽车正在朝着测速仪的方向运动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8.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底深度为()A.3000m B.3062m C.680m D.340m9.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四种看法,请根据你学的知识,认为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0.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二、填空题11.操场上有一根装满水的长铁管,一名同学在一端敲了一下,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_______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12.小歆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他离高崖______m;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他喊时离山崖_________m。13.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14.“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描述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动作的一句歌谣。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解释:在空气中,由于光传播的速度______声音传播的速度,棒打衣服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入远处人耳时,看到棒已经举到空中了。15.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的中继星﹣﹣“鹊桥号”、它将成为“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桥梁。“鹊桥号”在随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会发出巨大的声音,这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三、简答题16.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总是以看到发令枪冒烟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计时,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四、计算题17.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指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五、实验题1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可见,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答案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88页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米。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解得s1≥42.5m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解得s2≥255m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解得s3≥36.4m所以,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s≥25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255m>s>42.5m时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不能区分),但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两次敲击声。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36.4m≤s≤42.5m虽然空气和铁传来的声音时间间隔大于等于0.1s,但两次声音中夹杂着一次从水中传来的声音,使得相邻的两次声音时间间隔小于0.1s,所以,只能听见一次声音。实验中小明只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距离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s≤42.5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解析】【详解】由得,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该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则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分析】【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4.A【解析】【分析】【详解】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析】【分析】【详解】A.计算出海水深度为故A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变化的,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大于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而不是一定,比如软木塞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小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温度不同的空气,声速不同,介质不同,声速不同,故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故D正确。故选D。6.D【解析】【详解】因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这根自来水管足够长时,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外一端能够听到三次声音:铁管传来的、水传来的、空气传来的。但是如果铁管不是足够长,接收到的两次声音之间间隔短,人耳是区分不开这两个声音的,听到的是一个声音。因为不知道铁管的长度,所以,可能听到1次、2次或者3次。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7.C【解析】【详解】A.由v=st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6s=102m故A错误;B.由题意: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故B错误;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t=t-t1+t2=1.5s-0.3s+0.5s=1.7s故C正确;D.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1s=170m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时行驶的距离s′=s2-s1=170m-102m=68m行驶68m所用的时间t′=t=1.7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0m/s=40×3.6km/h=144km/h144km/h大于100km/h,故超速,144km/h163.2km/h,故D错误。故选C。8.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2s,故此处海底深度s=vt=1531m/s×2s=3062m故选B。9.D【解析】【分析】【详解】A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C错误;B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正确,B错误。故选D。10.D【解析】【分析】【详解】当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时(空气越来越少,最后连空气也没有了,几乎就是真空了),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这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

3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解析】【详解】[1][2]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3次响声,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3]该现象表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或者说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12.

850

875【解析】【详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所以汽艇到高崖的距离s=vt=340m/s×2.5s=850m[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1=v1t=10m/s×5s=50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2=v2t=340m/s×5s=1700m小歆同学喊时汽艇离山崖的距离为13.

气体

固体

固体【解析】【分析】【详解】[1][2][3]当别人嚼脆饼时,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发出的声音通过人体的骨头传导。前者听到的声音小,后者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所以,前者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后者的声音靠固体传播,且固体的传声能力强。14.

大于

空气【解析】【详解】[1][2]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15.振动【解析】【分析】【详解】任何声音的产生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发出巨大的声音也不例外,故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6.百米赛跑时,起点发令枪响后0.294s后终点裁判员才能听到枪声,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裁判员应该看到冒烟计时【解析】【分析】【详解】枪响后运动员已经起跑,而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故该段的时间是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