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教材点与阅读等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材点与阅读等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材点与阅读等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材点与阅读等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材点与阅读等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材点与阅读等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材点与阅读等训练

考点:

1.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

2.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

3.根据语境默写

4.课内阅读题

5.课外阅读题

【考点解读】

一、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

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时代背景永州之贬永州之贬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顾名思义,二王指的是王叔文、王伾两人。同时还有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都由于唐宪宗上台后的革新失败被贬谪。宪宗八月即位,次月柳宗元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行至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与此同时还有七人共同降职,这就是八司马的由来。

永州是一个位于湖南与广东两省交界夹缝中的小城,地处交界处应当相对繁华,可永州这座小城却异常荒僻,人烟也更是稀少。柳宗元前往永州时,共同为伴的还有其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以及身体脆弱病痛缠身的愈近古稀的老母。初到永州,连置身之所都没有,正所谓“出门遇贵人”,这一行人在龙兴寺一位僧人的帮助下于寺内寄宿才得以停歇,也算是找到了归宿。但岁月并非静好,由于贫困加上生活环境艰苦,柳母卢氏在兄弟三人的哭声中离开了人世……

即使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政敌们仍不肯放过曾经与他们作对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是变本加厉地对柳宗元进行造谣诽谤,以及铺天盖地的人身攻击,在民众前丑化其形象,扭曲事实,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谩骂声都没有停止。显而易见,这群保守派政客对柳宗元的恨意已经深人骨髓!

永州之贬,柳州元受到了残酷无情乃至绝情的政治迫害。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甚至还有不止一次的火灾,这些都在慢慢侵蚀着他的健康,竟到了“走路膝盖会颤抖,坐下身体会麻痹”的地步。或许这些肉体上的折磨加上老母与世长辞的精神折磨让他悲愤、忧郁、痛苦过,但他所遭受的这些磨难与迫害并没有动摇他的政治理想与抱负。“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在写给友人信中的这句话也更是他对迫害他的政客的回答与态度,不得不让人佩服!

原文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上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从那一边传来悦耳的流水声,清脆得就像是人身上佩戴的环佩相互碰撞的声音。听到这些,我的内心不由得升起一股喜悦之感,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了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激透亮。这个小潭以一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石底部分,有些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等,形状各异。青翠的树木和藤蔓互相遮掩缠绕,参差不齐,在微风中摇动飘拂。

潭中的鱼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似的什么依靠都没有。一束暖暖的阳光洒落下来,直射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静静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让你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它的存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它们来来往往,如此轻快敏捷、活泼自如,仿佛是在跟游人逗乐呢!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能看到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又像蛇那般蜿蜓前行,溪身时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让人分辨不出溪水的源头到底是在哪儿。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整个小潭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一丝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可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后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结构本文可分为五段。从开头至“参差披拂”,是第一段。这一段用移步换形的写法:先写小丘,接着写小石潭;先写远闻,接着写近景,很象一部山水风景片。从“潭中鱼可百许头"至“似与游者相乐”,是第二段。这一段写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表现得尤其精采。从“潭西南而望"至“不可知其源”,是第三段。这一段写潭外的水流,着重显示它的曲折深远,使人感到有“山重水复"的意味。从“坐潭上”至“乃记之而去”,是第四段。这一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透露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心情。从“同游者”至结尾,是第五段。这一段具有补叙的性质,追记一下游历的伙伴,作为游记的结束。

主旨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的感情。

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第1段,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第2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写法写潭水、游鱼,通过写具体景物,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游鱼图。(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其幽清无闻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映衬,有力地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3)动静结合,侧面烘托。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这是侧面烘托。

赏析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随笔写成游记,来排遣胸中的苦闷,反映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心情。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这八篇游记,既各自成篇,又篇篇相连,构成一个系列。《小石潭记》,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简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小石潭记》之所以历来被人们叹为观止,就是因为它与盆景一样,都是小巧玲珑的作品,全文不足二百字;是匠心独运的艺术珍品,有记事,有描写,有抒情,结构完整,绘形、绘声、绘色,酷似一幅青绿山水画,但又比高手笔下的山水画更加栩栩如生,神采飞扬。《小石潭记》最突出的优点是景物写得逼真。柳宗元描写景物,或用最凝炼的语言加以素描,或用彩笔恰当地加以渲染,构成鲜明的图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例如,本文描写潭边和岸上的景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用为数不多的文字,把潭中怪石交错、岸上枝蔓交萦的景象概括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文中描写潭水和游鱼尤其精采。作者要表现潭水的清澈,却不直接写潭水,而是写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这里实写鱼,虚写水,既表现了鱼的情态,也表现了水的清澈。这恰如画家画“清风徐来”,有的用柳枝摆动来衬托,有的用鹰毛翻卷来比照,以实衬虚,给人以真切的感觉。本文写景,不仅虚实相生,而且动静交错。比如,从静态和动态的两个方面来描写游鱼:静止时,“佁然不动”;活动时,“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样动静交错,画出了悠然自得的情态,构成了一幅趣味横生的鱼影图。再比如本文写溪流的曲折蜿蜒,用“斗折蛇行”来作比喻,这四个字中包含着两个生动的比喻:溪身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是静态;溪流如游蛇那样游动,是动态。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溪岸的曲折、水势的流动写得清晰如画。本文不仅景物写得逼真,而且作者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寄托于山水之中,由景入情,情景相生。如写小石潭的发现:“从小丘而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这就点明小石潭这样的胜地,既不在都邑闹市,也不在交通要塞,而是处在永州群山之中,被竹林封锁着,与人世隔绝,不为人们开发重用。这与作者柳宗元的命运很相似。前面已经介绍,柳宗元在三十三岁时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官永州,政治上十分失意。重重的打击使他陷于孤独苦闷的境地,纵然壮心不已,但报国无门。这恰如被遗弃在荒僻的深山中的一潭清水,可真是憾声!所以,作者在写小石潭,也似乎在写自己的遭遇。当他写了小石潭的“水尤清洌”的景色之后,便写出了自己坐在潭上的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写,景物染上了感彩,使作者忧郁的感情与凄清的景色象水与乳一样地交融在一起。清代刘熙载《艺概》说:“柳州(柳宗元)之文如山。”所谓“如山”,大概是指柳宗元的散文,特别是他贬谪之后所写的散文中,表现出重如山的沉郁之情。《小石潭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或隐或现地折射了他本人的影子,他慨叹这样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之中,正是借此倾吐自己政治上失意、才能被埋没的不平之情。

【考题示例】

一、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

从小丘(在东面)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翕忽: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___)蛇行(___),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___)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使动用法,)神寒(使动用法,)骨,悄怆(___)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余弟宗玄(作者的堂弟)。隶()而()从者,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指崔简的两个儿子):曰恕己,曰奉壹。

一、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答案】

从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竹林),闻水声,如鸣(发出的声音)佩环(玉制的装饰品)【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清澈)洌(凉)【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全石以为(把……当做……)底【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kān,高低不平的岩石),为岩(岩石)。青树翠蔓(碧绿的茎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chù)尔(忽然)远逝,往来翕(xī)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神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余弟宗玄(作者的堂弟)。隶(随从)而(表并列)从者,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指崔简的两个儿子):曰恕己,曰奉壹。

二、根据语境默写

1.描写潭周围树木(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用狗的牙齿比喻描写了小石潭的石岸)的语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写鱼轻快便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表现水的清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描写石潭环境凄冷幽静或面对美景,作者遭贬而游历于此处却感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描写石潭绿树随风摇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交待离去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对游鱼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写2句,就写前两句)

11.未见小潭,即已暗示小潭景色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语境默写【答案】

1.描写潭周围树木(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用狗的牙齿比喻描写了小石潭的石岸)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写鱼轻快便捷)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表现水的清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描写石潭环境凄冷幽静或面对美景,作者遭贬而游历于此处却感到)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描写石潭绿树随风摇摆的句子: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9.交待离去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对游鱼描写的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若写2句,就写前两句)

11.未见小潭,即已暗示小潭景色优美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12.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三、课内阅读题

(一)《小石潭记》——解释加点词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布:映照B.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C.凄神寒骨寒:寒冷D.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国为/请以军礼见

B.潭西南而望/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D.心乐之/处处志之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在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北斗星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B.在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祥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边的犬牙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C.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D.向小右湾的西南方望去,北斗星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边的犬牙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景记游顺序清晰。根据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中氛围→记录间游者。

B.本文写景具有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到小石潭后,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C.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情感经历了三个层次:“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D.本文的语言极为精彩。用“蒙络摇缀”这四个动词描绘了树藤的各种奇特状态。又用“佁然、俶尔、翕忽"这三个词;分别反映了鱼儿的静态和动态。

(一)《小石潭记》【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凄神寒骨: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寒:使……寒冷。故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因为/介词,用;

B.都是连词,表示修饰;

C.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D.代词,指小石潭/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故选B。

3.C【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注意关键词: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正确翻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故选C。

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有误。文章运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写景方式。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到小石潭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故选B。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四、课外阅读题

(一)《小石潭记》与《观第五泄记》——解释加点词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拔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记》)【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撼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2)凄神寒骨()

(3)闻疾雷声()(4)而犹不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疾趋度石罅瀑见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突出了水的的特点。(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___的感情,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一)《小石潭记》与《观第五泄记》【答案】

1.(1)穿透;(2)使……(感到)凄凉;(3)听见;(4)离开。

【解析】(1)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2)句意: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凄:使……(感到)凄凉;

(3)句意: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闻:听到;

(4)句意:还留恋不想回去。去:离开。

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解析】(1)重点词语: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2)重点词语:态:气势;愈:更加;伟:雄壮;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极观:最壮观的景象。

3.疾趋/度石罅/瀑见

【解析】句意: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本句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语句中“疾趋"度石罅”“瀑见"表示的是三个连续的动作。故断句为:疾趋/度石罅/瀑见。

4.清伟(或“奇”)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正面写水,侧面写出了水清;

第二空:乙文“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可提炼“伟"或概括为“奇”。

第三空:甲文写于柳宗元贬官之后。作者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然而美好的山水并没有完全改变他的心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第四空:乙文作者写瀑布奇观,“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译文甲】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译文乙】

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二)拓展训练——《观第五泄记》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

观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景点。)记

从山门(;指五泄寺的大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___),不容寸肤(指)【寸肤,寸和肤为古代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寸肤常形容___。】,三面皆郛(fú)(古代城的_________________。此处为名词用如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___)如虹,忽卷掣(chè)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qī)()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比喻_________________。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xiāo)()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二)拓展训练——《观第五泄记》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答案】

观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景点。)记

从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裂缝),瀑见。石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寸肤,寸和肤为古代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寸肤常形容间隔狭窄,空间狭小。】,三面皆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此处为名词用如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如虹,忽卷掣(chè)折(转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qī)(倾斜,斜靠)岩下望,以(用)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编织物的横线),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xiāo)(山中的鬼怪)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仔细)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译文】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三)柳宗元《小石潭记》与袁中道《西山十记》——解释划线字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椹,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③,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④,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⑤,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⑥。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⑦刺泼⑧,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⑨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③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④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⑤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⑥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⑦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⑧剌泼:鱼击水声。⑨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凄神寒骨(___)

2.翻译文中文言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甲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小石潭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柳宗元《小石潭记》与袁中道《西山十记》【答案】

1.(1)大约;(2)使……感到凄凉。

【解析】(1)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_

(2)凄神寒骨: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凄:使……感到凄凉。

2.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解析】重点词: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3.写鱼的数量和清晰可见,从侧面烘托潭水的清澈透明。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第二自然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鱼的数量,甚至鱼的影子清晰可见,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甲文抒发了作者调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之情;乙文表现了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分析。

甲文,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他的凄苦孤寂之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乙文,袁中道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郊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西山十记》记录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作者在写景中,间接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欢快愉悦的心情。

【译文甲】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译文乙】

从香山寺沿着石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长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四)柳宗元《小石潭记》与王禹偁《黄冈竹楼记》——解释加点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④,幽阒⑤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城墙上矮而短的墙。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平挹江濑: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⑤阒:静。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2)凄神寒骨()

(3)被鹤氅衣()(4)诗韵清绝()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请比较[甲]、[乙]两篇文章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柳宗元《小石潭记》与王禹偁《黄冈竹楼记》【答案】

1.(1)以……为乐;(2)使人感到凄凉;(3)同“披”,披着;(4)到了极点。

【解析】(1)句意:心里感到高兴愉悦。乐:以……为乐。

(2)句意: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人感到凄凉。

(3)句意:披着鹤氅和戴着华阳巾。被:同“披”,披着。

(4)句意:吟诵诗歌的声音很清亮,很美妙。绝:到了极点。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解析】句意: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重点字词:幸:希望。后之人:后来的人。志:志向、志趣。嗣:继续。葺:修缮。庶:期望。朽:朽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