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学习景物描写

课前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本次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运用通感、动静结合、五觉、修辞手法,结合描写的角度、视角描写景物,本身就是典型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次写作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写作要解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这本身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思维的训练,训练学生习作中的辩证思维与创造思维。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言中获得发现美,用语言表现美的创造美的能力。

基于上述思考,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展开描写

2.能够运用通感、动静结合、五觉、修辞手法,结合描写的角度、视角描写景物

3.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4.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采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

教学难点: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二、说支架搭建

在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了拟真情境,搭建情境支架。之后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人物,每一项任务都与开头设置的情境协同作战,构成有机整体。这一过程中在学习写作技能时,首先借助课内外文本资源,搭建素材支架,然后借助写作指导短文搭建知识支架,最后指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技能,修改润色写作片段时搭建量表支架,帮助学生更好第完成任务。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总目标中提到“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想象和联想,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学段要求中是这样表述的“多家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材分析】

三十六个作文板块中与本单元写作密切相关的写作内容

我是这样重组这一序列写作的:发挥想象和联想——学习改写——学习抒情——学习描写景物——学写游记

原有的教材编排中,已经为学习描写景物进行了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发挥想象和联想、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抒情都是在为本单元的写作做铺垫。将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改写进行分解,学习改写中有一部分训练内容是将诗歌改写成散文,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前置到七年级,从学生学习七年级古诗开始训练。借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可以从某一句的改写入手,进行小片段的描写景物训练,把一整篇的文章写作化整为零,进行小片段练习。这种写作训练花费时间少,难度系数低,可操作性强,学生愿意尝试,循序渐进提升写作能力。另外可以在七年级一开始的课内文章学习中,适度穿插“发挥想象和联想”的写作训练内容,并不单单是要在第六单元才展开这一项训练,前置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借助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这样也就为改写提供了写作技能基础。

本单元课内阅读文章分别是《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每一篇文章都属于写景名篇,即便是五首唐诗,在写景方面亦是可圈可点,就本单元写作内容而言,还是很具有范本作用的。再来看下一单元的课内阅读文章《白杨礼赞》《昆明的雨》,或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能够很好地巩固本单元写作教学目标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

一句话,本单元写作不是单打独斗,是在学生学习大量范文,获得静态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态技能训练,并且两个单元联合作战,共同提升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能分析学生以往的写作表现,估量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主要困难或问题。

七年级的写作中,我们更多关注到的是学生写作记叙文,学生写人记事的写作训练进行的更多,景物描写关注的反而要少。学生借写作抒发真情实感的愿望不强,不会借助文字表达情感,本次写作中力求达到“景而有情"会是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学生不太会将情感融注在景物之中。换一句话,没有方法,不知道该怎样情景交融。

【写作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展开描写

2.能够运用通感、动静结合、五觉、修辞手法,结合描写的角度、视角描写景物

3.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4.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写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采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

教学难点: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导入部分——情境支架

写作指导——知识支架、技能支架

评价标准——量表支架

【写作评价】

景物片段写作评价标准

写景作文评价标准

【教学流程】

环节一:迎家长纳萌新,图文展览踊投稿

新学期伊始,我们升入八年级,校园里多了七年级小萌新的身影。我们班打算举行一次主题为“校园、窗外”的图文展,时间暂定于十月国庆节后。一方面届时学校要举行七年级家长会,另一方我们要向七年级的小萌新们介绍美丽的校园,同时更是为了展示同学们的摄影水平与文学才华。

(设计意图:开头设计情境支架,解决的是“为什么写"的问题,也就是直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产生读者意识,写作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了指向性。)

环节二:图文并茂办展览,字里行间巧主编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展览,我们将要进行以下几项任务:

任务一:看景一幅图,风景独好处

1.走进美丽的校园,你一定对某处地方情有独钟。请大家化身“光影诗人”,选择校园一角,按动快门,拍下美景,为萌新和家长介绍校园。

(解决习作是什么的问题图表支架)

2.每一位同学已经选定了心仪的镜头,接下来,我们要用生动的语言为这帧镜头配一段解说词。(要求:不少于100字;中心突出;语句通顺,生动;书写工整)

3.小组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设计摄影预设卡这一知识支架,是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首先要做到让别人读明白你在文中写了什么,资讯清楚,语言通顺,然后才是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动人,隽永含蓄等等高阶要求。所以,我设计了“摄影预设卡”,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当然了,也是搭建情境支架,将学生带入到看起来很好完成的任务中,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

任务二:皎皎窗内月,也照文章诀

1.阅读写作指导短文,并回顾课内语段,《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师生总结写景的技巧。

2.古人如此写景,今人是否也是如此?

一起来阅读下面几篇文章:《故都的秋》、《济南的秋天》、《春之怀古》。

请大家默读下面几篇文章,画出你喜欢的词语与句子,思考这些文章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技法。

师: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请大家选派代表谈一谈。

生自由谈

师:看来写景的时候离不开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总结出来的这些方法。

任务三:一枝一叶一世界,缘来景语皆情语师:一篇文章采用多种手法,结合多感官的感受,对于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是不是就一定能成为经典之作呢?

生:不一定

师:我们看到的文章将眼前之景定格成永恒,成为流传的经典,是因为“文质兼美”。

文:于文章而言指外在的形式。指其选词造句的华丽优美,音韵的和谐,节律的匀称等等。质:指文章内在的思想、精神、品格……

文学创作应该是“文质兼美”,只侧重一方,文章都称不上传世佳作。语言的表达固然是我们极力追求的,其内在涵养更是我们一刻也不能忘怀的价值所在。

怎样才能做到将情感融入写景中呢?

师:我们来看看有关陶弘景的介绍

南朝士族出身。永明十年(492),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后,多次派使者礼聘,坚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我们来看,这样一位逍遥自在,备受尊崇的名人,他能在文章中流露出对世俗官场的厌恶,或者是感慨甚微、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吗?

生:不能

师:景物之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不同,是因为作者的什么不同?

生:经历不同。

师:作家的人生经历不同,写作时的心境自然也不相同。要想在景物中融入情感,就不能无病呻吟,不能生拉硬套,要结合自我经历,结合当时的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开心时,生气时,得意时,失意时……或者时间不同,或者境遇不同,看景之人心境便完全不同,含蓄地将心境融入心境语段中,景物描写才有生命力。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完成从文本到理论的研究之后,由师生共同搭建技法支架,该支架的搭建与前面支架的搭建过程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可以说前面几个支架是本支架的基础,没有前面几个支架一步一步探索完成,就不可能生成这个支架。这个支架互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快乐。)

任务四: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写传情再改文

(一)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来实践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大家对照评价表,修改自己刚才写作的片段。时间10分钟(评价支架、量表支架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

写作评价表:请完成修改以后,在评价表相应项目后打钩。

(设计意图:学生获得仅仅是理论的认识,还需要反复练习,使之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这时,师生共同搭建量表支架,借助量表做拐杖,让学生修改过程中明白自己的前进方向,但是并不要求学生将量表中的所有评价要素全部落实到作文中。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写有法,而无定法”,意思就是,写作是有法可依的,“法”就是量表的项目;“无定法"就是说不是固定的组合,只要能将某几种技法运用到写作中就可以了。同时量表支架还有一个很大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习作“写得怎么样”。)

(二)学生修改习作

(三)展示交流

(四)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练笔习作(一)

树木上有了丝丝绿意,枝头上刚冒出的黄绿的新叶,小小的,尖尖的,像小鸡尖尖的嘴巴,在报告春天的消息。几只鸟儿争着向阳的枝头,一只鸟儿叽叽喳喳,张开翅膀挪动着爪子,向旁边靠去,想要将旁边的鸟儿挤下去,而这只鸟儿也不甘示弱,卯足了劲儿,用爪子死死地勾住树枝,仰起脖子展开双翅,一边扑扇着,一边用头拱着。就在旁边那只鸟不注意时,它抓准时机,翅一挥,头一靠,身体一斜,成功将那只鸟挤了下去。那只鸟只好灰溜溜地飞走了,寻找下一枝向阳的枝头。

学生练笔习作(二)

“叽叽"刚归来的燕子正在操场边的泥地上来回渡步。阳光倾洒在操场上,使整个操场边绿茵茵地让人以为这是真的草坪了。而操场又慷慨地反射这光芒,照在燕子身上,黑色的羽毛顿时变有光泽。只见它把头左扭扭,右扭扭,眼睛也滴溜溜地转,似是对这块泥土不满意。它又扇动着翅膀,飞到了另一边。大概是找到了心仪的材料,它把嘴猛地一扎,像箭一样迅速离弦,又快速收回来,再看时便只能见它嘴里衔着春泥飞走了。

任务五:群策群力巧组合,连缀图文妙推介

1.请将你的镜头与大家交流,并且选择你喜欢的镜头,与同学进行组合。

2.展示交流

3.小结:在同学们自由组合过程中,大家已近发现了,写作一篇文章除了描写生动,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组合的顺序。

时空顺序最常用

移步定点可换景

远近俯仰有变化

由景到人情理明

点面结合详略展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支架的设计点,是在学生将完成的片段连缀成一篇文章时,各种组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明白文章的写作是要有顺序的,在实际操作中,搭建程序支架,和前面的支架一样,属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三、作业设计

1.小组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