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课《青纱帐-甘蔗林》【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知识清单(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第6.2课《青纱帐-甘蔗林》【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知识清单(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第6.2课《青纱帐-甘蔗林》【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知识清单(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第6.2课《青纱帐-甘蔗林》【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知识清单(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必备知识清单青纱帐——甘蔗林一、基础知识(一)重点字词甘蔗(gān)同胞(bāo)凛冽(liè)芬芳(fāng)充溢(yì)炽烈(chì)照耀(yào)滋养(zī)(二)词语解释【凛冽】刺骨的寒冷。【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健步如飞】形容身体矫健,行走速度极快。二、文学常识(一)作者简介郭小川(1919-1976),当代诗人。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41年初到延安,长期在部队和地方做基层工作。1948年任《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1949年初随军南下,先后在天津日报社、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1955年起,曾先后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文革期间,遭受四人帮的长期迫害。1976年10月18日在河南安阳逝世。著有《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郭小川文集》。诗作富于政治激情,具有豪放、清新的风格。(二)人物生平郭小川是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齐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用心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有音乐艺术家。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郭小川在赴延安的途中参加了八路军,在一二○师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一九四一年初,他到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抗战胜利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任县长,参加并领导了清匪反霸和土改运动。一九四八年夏,他转到新闻战线,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委兼修改部主任。一九四九年五月随军南下。武汉解放后,他在中南地区从事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为笔名写了超多的思想杂谈,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一九五三年春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作为一个诗人,郭小川在抗日战争前期写的《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我们歌唱黄河》《草鞋》《老雇工》等诗篇,虽然稚嫩,存在着尝试和摸索的痕迹,但是它们表达了诗人热爱革命生活的真挚感情。也初步显示了他善于捕捉革命斗争生活中的动人场景的艺术才能。从一九四三年以后长达十多年之久,诗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实际革命工作上,几乎没有拿起笔来写诗。然而艰苦而丰富的革命工作实践,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给诗人带来的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却从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十年,在诗人的创作道路上算是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一九五五年秋,郭小川从中共中央宣传部调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转到文艺战线以后,诗人立即以强烈的革命职责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为新中国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事业高唱颂歌和战歌。他的第一首政治抒情诗是献给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用心分子大会的《投入火热的斗争》。进入六十年代,郭小川的诗歌从思想到艺术都更成熟了。一九六○六二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严重的困难,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应对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努力反映了这个严峻而风发的时代,写有《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和《秋歌》等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强烈战斗气息的诗篇。一九六二年十月,诗人调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十年动乱期间,郭小川经受了阶级斗争的严峻考验。林彪、四人帮对他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围攻、诬陷、迫害,但他始终不屈服,不苟安。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万分高兴,不幸被一场意外事故夺去生命。郭小川不傀为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真正的战士。不幸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摧残,正当盛年的诗人在刚刚看到一九七六年十月的胜利就溘然长逝了。他的诗人兼战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将置身于优秀诗人的行列,放射着耀眼的光辉!他的诗激情澎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在诗歌形式上借鉴了古代诗歌和民歌的优点,语言节奏鲜明、流畅。文学常识1、新民歌运动自上而下组织发动的一场具有全国性质的搜集、写作和整理民歌的运动。1959年9月,郭沫若和周扬主持编选的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正式出版。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催生出大量的伪民歌。颂歌成为当时的主流样式,其他样式有战歌。但并不要求必然表现真实的战争,诸如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改造乃至种种生活事件,都被看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边塞风光也成为这类诗的描写对象。2、郭小川、贺敬之郭小川和贺敬之是当时诗歌创作相对较好的诗人。贺敬之代表作:《回延安》、《桂林山水歌》《回延安》是贺敬之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便深受人民的喜爱和社会的好评。下面,我们将贺敬之创作及发表《回延安》的来龙去脉向读者朋友简要介绍一下,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赏评《回延安》这首诗歌所彰显的热忱情感。郭小川代表作:《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秋歌》三、《青纱帐——甘蔗林》(一)写作背景《青纱帐——甘蔗林》是一首感物咏怀的抒情诗,是《甘蔗林-青纱帐》的姊妹篇,写于1962年,当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在这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以高昂而深沉的基调赞美革命传统,号召永葆革命青春,歌颂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鼓舞人们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从事人民的事业,指出人民革命事业的不可战胜,具有较强的激励性与鼓动性。(二)结构层次全诗共12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全诗的总领,抒发诗人对青纱帐与甘蔗林的深厚感情,并提出两者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第二部分(第2-11节),追忆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光荣革命传统,歌颂他们在新的时期的崭新战斗风貌。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第2、3节)赞颂了青纱帐对自己的哺育之情和对祖国、对革命的丰功伟绩,说明了青纱帐“令人神往”的原因。第二层次(第4-6节),赞颂新的美好生活,追忆老一代革命者创业的艰辛,高歌革命传统,抒发自豪之情。第三层次(第7-9节)抒发了老一代革命战士既爱甘蔗林也爱青纱帐的深厚感情。第四层次(第10、11节),歌颂新老战士新的战斗风貌。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全诗,点明“青纱帐”与“甘蔗林”的象征意义。(三)写作特点1.全诗具有饱满的革命激情。诗人先是触景生情,用联想将“青纱帐”与“甘蔗林”这两个象征体联系起来,以“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和“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总抒情。然后以战士的自豪感、深厚的乡土情,歌颂“青纱帐”的丰功伟绩,抒发对战斗摇篮、革命熔炉的感激之情。接着写“甘蔗林”与“青纱帐”的不同与“一样”,巧妙地把两个时期贯穿起来,用深情的笔触开拓出一个令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的境界,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化,可谓“寓义于情,而情愈至”,使读者情感上得到陶冶,思想上受到启迪。2.诗歌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深刻的意蕴。作者紧紧抓住“青纱帐”和“甘蔗林”这两个具体形象,将希望、幻想、理想极好地糅合起来,塑造了精神传承的两代人形象。青纱帐与甘蔗林,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之景物,然而诗人却独具慧眼,发现其壮美的象征意义:以“青纱帐”象征艰苦的岁月,以“甘蔗林”象征幸福的生活。作者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揭示其内在联系,表现了深刻的整体意蕴。3.排比、对偶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诗歌语言富有张力。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