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扬州慢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格律派”词人、音乐家,擅长创作“自度曲”。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其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

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词牌和题目合二为一,是姜夔的自度曲。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宋王朝面对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降兴二年(1164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诗人因路过扬州,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眼见这座过去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破败不堪,感慨万千,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解题扬州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慢扬州别称:

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邗(hán)

、南兖(yǎn)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

【此词牌为姜夔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扬州慢

姜夔(ku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韵脚为ing/eng: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深沉、感伤的情感。诵读全文《扬州慢》旋律:清冷、伤感、舒缓、低沉-------低沉悲伤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有什么作用?时间地点所见所闻主旨创作缘由人物

交代路过扬州的时间、季节,所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寒水自碧”“成角悲呤”的萧条景象,渲染了悲凄惨淡的氛围,奠定全词怆然、伤感的情感基调。末句“黍离之悲”点明词作的情感主旨。

淳熙丙申年冬至这天,我路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麦。进入扬州,环顾四周一片萧条,清冷的河水空自碧波荡漾,天色渐晚,戍楼中传来凄凉的号角。我悲怆感伤,对扬州城今昔的变化感慨,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之悲。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主题

感情基调淳熙丙申至日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悲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序中表明本词情感基调的是哪个字?点拨:黍离之悲:家国残破之悲思、昔盛今衰之感伤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如今扬州城特点的意象,完成下表少而静、清冷——萧条空寂(空城)意象选取特征意境营造荠麦池木号角城月桥、红药青青废乔黄昏、清、寒空冷,无声在,年年生荒凉劫难沧桑凄凉空寂清冷物是人非赏析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作用:“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化用杜牧的诗句,词人开篇写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后文扬州的萧条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稍作停留初段行程竹西亭,扬州名胜之一著名的都会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找出典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长街。①用典、对比。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进行化用并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上下两句,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进一步表现诗人的黍离之悲。赏析上片赠别(其一)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十三年华,像是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杜牧用描写、比喻,特别是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那个少女的娇美迷人,也写出了扬州令人为之陶醉不已之处。“春风十里”是繁华的代名词。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

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也从侧面表现词人对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控诉。赏析上片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一句中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渐”: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更加让人惆怅。“清”:视听结合,军号凄厉,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寒”:凄清的号角声打破了空城的死寂。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运用了通感,以触觉写听觉,表现出扬州城在受到战乱摧残后的衰败、萧条。

至此,上片由虚写“名都”“佳处”起笔,却以实写“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鲜明,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赏析上片小

结:

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扬州“空城”的?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淮左名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昔盛

今衰

的感伤对比鲜明,虚实相生,用典诗句,情景交融。(虚写)(实写)“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内容上:由“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赞赏。算:料想。赏析下片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成语:豆蔻年华)豆蔻词工: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情感。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青楼梦好: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杜牧《遣怀》

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以杜牧之难赋深情,侧面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败。赏析下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用典/化用

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对比

动静结合移情于景(物)今夕对比,来反衬今日扬州的冷落凄凉作者不直接写内心凄苦悲凉之感,而是细致描摹夜色下旧物仍在,却面目全非的扬州空城景象。波心荡,冷月无声。赏析下片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两句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①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②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以乐景写哀情,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诗人借此抒发世事变迁之叹,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赏析下片扬州今昔景色截然不同,这是什么手法?结合上下阕赏析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昔日扬州——繁华热闹,歌舞升平“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今日扬州——凄凉破败、空城杜牧姜夔对比映衬有力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黍离之悲虚写实写上片

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

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好景难再和深情难赋。

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萧条。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篇目城市声律意象意境手法情感风格

望海潮杭州城内风情开口音、短音节词入韵,

节奏明快,声调昂扬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