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学习目标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诵读并默写本诗。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4.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创作颇丰,诗艺精湛,被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诗人眼睁睁地看着妻儿挨冻受饿,然而诗人却没有怨天尤人,他心中所挂念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同样遭遇的寒士。也正因如此,诗人在长夜难眠,感慨万千下,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沉到池塘水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小组合作熟读并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译文:第一节: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口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文本研读第二节: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天也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没有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文本研读第三节:译文: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文本研读第四节:译文:思考探究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是茅屋被秋风吹破了,那么,“破”的只有茅屋吗?一起自由朗读诗歌,梳理概括全诗中作者提到的“破”的事物。秋风破屋群童破茅娇儿破被丧乱破家1、作者用哪些动词来描写秋风和茅草?有什么作用?怒号、卷秋风(正面描写)飞、渡、洒、挂罥、飘转、沉茅草(侧面描写)风之大风之猛烈秋风破屋2、当看到茅屋被秋风所破后,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痛苦、无奈……秋风破屋群童破茅1.面对如此破败的情景、破败的茅屋、破败的生活、破败的国家,作者当下只能怎么样?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群童破茅作者叹息什么?背景资料:1.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辗转多地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终于有了一个庇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2.据《通典卷第七·历代盛衰户口》统计:安史之乱前,人口约5200万;安史之乱后,人口约1600万。自叹息叹自己:颠沛流离,生活贫苦叹世事:民不聊生,战争连年叹国家:国势衰微,国都沦陷于绝望中看见希望,于深渊中看见太阳,于破境中看见曙光,余秋雨说:一种被关注的苦难就不再是苦难,身处苦难中的杜甫,他的眼前看见了什么?

一见广厦二见寒士三见天下苍生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胸怀天下,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真正的读书人是心忧天下的,他们就像杜甫一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间的风雨、人生的风雨、时代的风雨向杜甫无情地席卷,但他那颗赤子之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天下苍生。听,他在发出不屈的宣告:(再次齐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