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2024.1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曾经用一个法语转译词“媚雅”来概括一些流行词。流行的根源在于容易大量复制。很少有人去思考,隐藏在这些“媚雅”式语言背后的共同文化理据是什么?我们应该去批判还是去顺应?有理据地使用流行词就不是“媚雅”。任何一个词,只要内心有共鸣就不是浅薄。然而许多人使用流行词是因为懒惰,无暇或不愿意审视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我加入”来证明自己还存在,还是潮流中人,这才是“媚雅”。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就算加入,也一定会使用差异化的语言,有自己思考的痕迹在里面。比如,最近流行的“小姐姐”这个词的含义是这样的——对于那些实际年龄比你大,但是你又不好意思说人家年龄大的女性,折中的办法就是叫“小姐姐”。“姐姐”表示尊重,“小”表示赞美她年轻。这个词汇大家已经基本都接受了,这里面一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据。在这种具体的语境之下,相当于是我们接受一种文化理念,如果你不接受,你还怎么去社交呢?这是不同于“媚雅”的另一个层面的思考。我并不反对年轻人去模仿、去跟上潮流,因为这是正常社交的必要途径;但是我们在模仿的同时不能懒惰、不加思考,这样你的语言就太平滑了。语言一平滑,精神就枯萎了。研究语言要考虑到文化持有者内在的理据。世界上语言的文化理据按什么标准去分类呢?事实上,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和比较不同的文化,文化之间是不可通约的。现实的情况是,当你建立一套衡量标准的时候,这些标准绝大多数来自欧美文化。很多学科的范畴术语号称“普遍语法”,其实都植根于欧美文化。人类文化当然有深层普遍性,但这种共性的认识不是肤浅的,它是深藏在对文化差异的深刻体认之下的。如果对非西方的文化不了解,就建立不起世界范围的标准。普遍性的东西是从差异性的东西那里归纳出来的。人文科学不管哪个领域,现在都面临这个问题。在现在这种语境下,我们要追求普遍性,就要付出牺牲文化差异性的代价。在学术现代化的西方强势语境下,我们的视角被欧美的理论先入为主了。我们的本土理论建设意识和能力都太弱。其实,中国文化是可以为人类文化做出很大贡献的。中国的文化是和欧美文化在很多二元价值上是对立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性的,欧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性的。我们大致可以说欧洲的语言是科学语言,汉语是艺术语言。不过汉语的一个长处是同样可以用欧化的形式追求科学性。客机餐桌板下面的同一句标语,汉英的表述逻辑是不一样的,可以横向比较一下:汉语是“请坐下,系好安全带”,英语是“Pleasefastenyourseatbeltwhenyousitdown”。我们首先要肯定欧洲的形式逻辑是有它的优势的,它可以很清晰地认识事物,这是“焦点透视”。但是这种焦点透视的劣势就是焦点清晰之后,非焦点的东西就模糊了。然而汉语的思维逻辑是整体性的,必须照顾到相互关联的各方面,不愿意为所谓的“清晰”“明确”而切割现象,付出不真实的代价,所以汉语是“散点透视”的。汉语的这个样子,根本上和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有很大关系。同样,欧洲的拼音文字和形式逻辑也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写文章都希望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会刻意添加逻辑关联词,就失去了汉语味道。中文思维认为,形式的限制越大,意义的涵量就越小。这也是欧化带来的缺点。欧化强化了结构的限制,语言由精密转向平滑,失去了汉字造句的一大优势——灵活自由,从此语言不再粗糙,不再充满差异性。语言真正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工具。整个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工具化的过程。在这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汉语以及汉语背后的中国文化是对人类做出极大贡献的。汉语既可以人为地通过欧化做到很精确,也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实现语言的诗意表达,在简洁自然和差异化表达中做到“修辞立其诚”。可见,文化不存在一个分类的统一标准,它们本质上是各有所长。尽管语言各有所长,但是它们背后又有着共通的智能基础。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短时记忆有一个共同的定律——能够瞬时记住的最多的单位数量是7±2.这个“7±2”是有普遍性的,但不同民族的语法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英语的句子用六大句子成分搭建句法框架,汉语则用句读段的流动铺排句子框架,这种铺排的长度根据我们的统计,其限度也是六个。超过六个句读段,主语就记不住了,汉语会重提主语。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不矛盾。真正的普遍性是深藏在特殊性之下的。要认识真正的普遍性,唯一的途径是深入理解特殊性,要有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我们现在的人文科学研究缺乏本土文化、本土范畴、本土语言的建构能力,这需要每个汉文化的守护者去建设。作为“艺术语言”的汉语,能否在“趋向平滑”的浪潮中保持“粗糙本性”?我们能否找准汉语自身的文化定位?道阻且长。(摘编自《申小龙“围炉”对话》,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独立思考人在追随潮流语言的同时,也一定会使用差异化的语言,有自己思考的痕迹在里面,语言不会是平滑的。B.“这是不同于‘媚雅’的另一个层面的思考”中的“这”,指的是“小姐姐”的流行蕴藉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据,不能被武断认为懒惰、不加思考。C.在学术现代化的西方强势语境下,我们的视角被欧美理论先入为主了,今后我们要追求学术普遍性,就必然要付出牺牲文化差异性的代价。D.作者认为,汉语可以人为地通过欧化做到很精确,可以用欧化的形式追求科学性,这是汉语的一个长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传播流行词的人极少或根本不假思考,想当然地认为这个词堪称“雅”遂趋之若鹜,就成了一种“媚雅”。B.中国和欧美文化在很多二元价值上是对立的,过去中国的本土理论建设意识和能力都太弱,如今此消彼长,中国开始为人类文化做贡献。C.人类文化有深层普遍性,然而很多学科的范畴术语都植根于欧美文化,却号称“普遍语法”,实则没有深刻体认非西方文化。D.超过六个句读段,主语就难以记住,汉语会重提主语,这种语法表现方式和人类瞬时记住的最多单位数量是7±2有关。3.下列句子,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汉语是“散点透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摘自《宪法》)C.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则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摘自《立体几何》)D.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摘自毛泽东《为人民服务》)4.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5.我们常称送外卖的男骑手叫“外卖小哥”,“小哥”是流行词,但不是“媚雅”。请结合文本对“小姐姐”的分析,阐释“小哥”的含义及文化理据。(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尔培特(节选)列夫·托尔斯泰外面确实很冷,但乐师阿尔培特并不觉得冷,这是因为他喝了酒,又吵了一架,浑身感到很热。他走到街上,回头望了望,快乐地搓搓手。街上空荡荡的,一长排路灯还发出红光,天上星光灿烂。“怎么样?”他对着杰列索夫家灯光明亮的窗子说,接着双手插进斗篷里面的裤袋里,弯曲的身子向前冲着,迈着沉重踉跄的步子向街道右边走去。他感到两腿和胃里都非常沉重,头脑里嗡嗡作响,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他左右摇晃,但他还是朝安娜家的方向走去。他的头脑里掠过种种奇怪的不连贯思想。他忽而想起刚才同扎哈尔的争吵,忽而不知怎的想起大海和他乘轮船初次抵达俄国的情景,忽而想起同一个朋友顺路在一家小酒店里度过的快乐夜晚,忽而心里唱起一支熟悉的曲子,他想起了热恋的对象和剧院里那个可怕的夜晚。尽管这些回忆都不连贯,它们却鲜明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闭上眼睛,不知道什么更真实:是他所做的还是他所想的?他不记得也没有感觉到他怎样勉强举步,怎样踉踉跄跄撞在墙上,怎样茫然四顾,怎样走过一条条街道。他只记得和感觉到,他的浮想古怪离奇,错综交织,层出不穷。阿尔培特在走过小滨海街时绊了一跤。他猛地清醒过来,看到前面有一座雄伟豪华的建筑物,就继续向前走去。天上没有星星,没有曙光,没有月亮,街上也没有路灯,但各种物体却显得清清楚楚。①那座矗立在街头的建筑物,窗内灯火通明,但那些灯火却像倒影似的不断晃动。这座建筑物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在阿尔培特面前。但他一走进宽阔的大门,里面的灯火就熄灭了。房子里黑漆漆的。拱顶下重重地回响着孤独的脚步声。当他走近时,一些影子就溜掉了。“我上这儿来干什么?”阿尔培特想,但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向前拉去,拉到大厅深处……那里有一座高台,周围默默地站着些矮小的人,“谁要讲话?”阿尔培特问。没有人回答,只有一个人向他指指高台。这时台上已站着一个瘦瘦的高个子,头发硬得像鬃毛,身上穿着一件花袍。阿尔培特立刻认出是自己的朋友彼得洛夫。“真奇怪,他怎么会在这儿?”阿尔培特想。“不,弟兄们!”画家彼得洛夫指着一个人说,“你们不了解这位生活在你们中间的人!他不是一个卖艺的,不是一个机械的琴师,不是一个疯子,不是一个堕落的人。他是一位天才,一位伟大的音乐天才,但在你们中间不被注意,不受重视,因而被断送了。”阿尔培特立刻明白他的朋友说的是谁,但不想使他难堪,只谦逊地垂下头。“他好像一根干草,被我们大家所侍奉的圣火烧成灰烬,”那个声音继续说,“但他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全部使命,因此他应该被称为伟人。你们可以轻视他,折磨他,侮辱他,”声音越来越响,“但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比你们大家崇高得多。他幸福,他善良。他待人一视同仁,一样地爱人或蔑视人,他只为上帝交给他的使命工作。他只爱一样东西,那就是美——世界上唯一的绝对幸福。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你们都在他面前跪下!”他大声叫道。但是,从大厅对面角落里轻轻响起另一个声音。“我不愿给他下跪。”那个声音说,阿尔培特立刻听出那是邻居杰列索夫的声音。“他有什么伟大?为什么我们要给他下跪?难道他的行为规矩正派吗?他给社会带来过益处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他怎样借钱不还,怎样从同事那里拿走小提琴上当铺吗?(“天哪,他什么都知道!”阿尔培特想,头垂得更低了。)难道我们不知道他怎样奉承最卑鄙的人,为了几个钱去奉承他们?”杰列索夫继续说。“难道我们不知道他怎样从剧院里被赶出来,安娜怎样想把他送交警察局吗?(“天哪!②这一切都是真的,但请你替我辩护吧,只有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再说了,真不害臊,”彼得洛夫的声音又响了,“你们有什么权利责备他?难道你们过过他的生活吗?你们有他那样的灵感吗?(“对,对!”阿尔培特喃喃说。)艺术是人的能力的最高表现。艺术只赋予极少数精英,并把他们提升到令人头晕目眩的高处,普通人是很难在那里生活的。艺术也像一切斗争那样有自己的英雄,他们为事业奉献一切,往往没有达到目的就牺牲了。”彼得洛夫静默了,阿尔培特抬起头来,大声叫道:“对!对!”但他的叫嚷没有声音。“这事同您无关,”彼得洛夫严厉地对他说。“哼,③你们侮辱他,蔑视他,”他继续说,“但他是我们中间最优秀最幸福的人!”阿尔培特听了这句话心花怒放,忍不住走到朋友跟前,想亲吻他。“滚开,我不认识你,”彼得洛夫回答,“走你自己的路,要不你要走不到了……”“瞧你醉成什么样子!你走不到家了。”十字路口有个岗警对他叫道。阿尔培特站住,提起精神,竭力不东摇西晃,拐进胡同。离安娜家只剩几步路了。她家的灯光从门廊射到院子里的积雪上。门口停着雪橇和马车。他用冻僵的双手抓住栏杆,跑上台阶,打了打铃。两位客人从安娜家出来,正好看见醉醺醺的阿尔培特直挺挺地躺在门槛上。一八五八年二月(节选自《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1857~1863)》,草婴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迈着沉重跟跄步子”“感到两腿和胃里都非常沉重”,可见阿尔培特醉得不轻。B.“但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向前拉去,”这是潜意识支配着阿尔培特醉后游走。C.“杰列索夫”提出反对意见,说明现实中的他认为阿尔培特劣迹斑斑,一无是处,故“不愿给他下跪”。D.“滚开,我不认识你”,这暗示了说话人从梦中“彼得洛夫”到现实岗警的过渡。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第二段通过四个“忽而”的排比句式,形象而真实地展现了阿尔培特醉后丰富而细腻的心理意识。B.文本语言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这点在杰列索夫的陈词中表现明显。C.阿尔培特醉后“梦游”颇有舞台剧的效果,还穿插了括号内的心理潜台词,令读者仿佛置身彼得洛夫与杰列索夫对话情境中。D.彼得洛夫与杰列索夫口中的“他”,实为阿尔培特自问自答,阿尔培特在“梦游”情境中,虚构了这种“他者”认同。8.文中多次使用含“但”的转折句式,请任选两处划线句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9.托尔斯泰的语言充满深刻的思辨,小说以“彼得洛夫”和“杰列索夫”的对话形式展现了阿尔培特丰富矛盾的心理世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阿尔培特心理变化过程。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张问入官于孔子。孔子曰:“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乘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此治民之至道矣,入官之大统矣。”子张既闻孔子斯言,遂退而记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材料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黑不超过三处。故南面A临官B贵C而不骄D富E而能供F有本G而能H图末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侍,与《苏武传》中“单于视左右而惊”的“左右”词义相同。B.恶,指厌恶、憎恶,与《兼爱》中“恶施不孝”的“恶”字词义相同。C.见信,指被相信,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的句式特点相同。D.恻隐,指哀痛,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深切怜悯,与现在所说的“恻隐之心”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用比喻论证指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B.文中用“水至清”“人至察”类比,提醒君子为政的时候不要苛责民众,否则民众容易患病,做出一些邪僻之事。C.文中“政不和”是从反面论证君子为政如不讲求政令和谐,就不会让民众服从教导、遵守法规,就不会有良好政局。D.“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以“四体”喻“四端”,论证了人之“四端”是与生俱来的,为后文论述张本。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14.两则文本中,孔孟关于如何治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塞上听吹笛李白高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第一首诗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第二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所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第一句化用了西汉的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无辜受害的愤懑。B.李诗第二句“西望长安”,表达李白虽被流放,但依然关切国运和眷恋朝廷。C.高诗开篇描写了冰雪消融的边塞景象,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D.高诗尾句与张若虚“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法相似,余味悠长。16.这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涉及到了《梅花落》曲目,且表达情感和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增广贤文》有言:“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一句写两人阴阳相隔时间之长,“___________”一句又表现了距离之远。(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可借用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5)古人对生命易衰比较敏感,诗人常对头发的变化发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发在李白诗词中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就是在这样一种战争环境里,姨父这个挺进军司令员,_______,忽然想起写小说来了!姨父萧克在故乡湖南嘉禾读师范时就喜欢读文学作品。投身革命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打长沙、下吉安、反“围剿”、万里长征……生活积累像啤酒倒进杯子里,噌噌噌地往外冒。他读的书也多,打土豪的时候,在地主家_______什么书读什么书。他有时也自己动手写。在湘赣革命根据地,他写白话诗、散文、战斗小故事;长征路上那么劳累,也没有中断,一路记感想、作诗。西安事变后,从甘肃镇原向陕西三原进军,他意外获得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写的长篇小说《铁流》,读得热血沸腾,思绪飞扬。小说描述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一支工农武装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逐步锻炼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与他亲眼见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_______。读完他心里想,我们也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我们的战斗故事,我们那些从农民成为杰出将领的事例,_______,比苏联红军和他们的指挥员一点儿也不逊色,何不写一部我们自己的《铁流》?对,就写自己在井冈山的一段战斗生活,书名叫《罗霄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脑洞大开收到异曲同工雨后春笋B.异想天开搜到异曲同工比比皆是C.脑洞大开搜到殊途同归比比皆是D.异想天开收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