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林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⑤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⑦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摘编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材料二:①热心网友发现,台北市的每一条街道,竟可在百度地图上一览无余。这座岛竟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东饺子馆、山西刀削面……就连外交部华春莹,也忍不住点赞,在社交网站连夜发帖:通过百度地图的检索可以看到,台北市有38家山东饺子馆、67家山西面馆。②汪曾祺就曾说:“你的味觉就是你的乡愁。”台湾街头滚烫浓烈的中华烟火之气,也更加彰显了我们的民族伟力。老祖宗向来尊崇“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的地域美食,如同流淌在血脉中的基因,也是两岸最大的同心圆之一。③何以解愁,唯有乡味。岛内在老兵聚居的眷村,有以牛肉面为代表的眷村美食;在台北西南的永和,几个山东老兵,合伙经营卖起了油条豆浆。与宝岛遍布中华美食异曲同工的是,数十年后的21世纪,“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眷村牛肉面”“永和大王豆浆”品牌,在大陆各地遍地开花。这就是,人文同宗,味蕾同源,同胞相亲。是舌尖上的中国,也是舌尖上的故乡,舌尖上的乡愁。④鲁迅先生客居异乡多年,最想念故乡的霉干菜,母亲常常给他寄去。文字如刃的他,也忍不住温暖回忆:“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离乡日月长,总会忍不住思念故乡的美食,那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眷恋,是年少时便被早早锁定的味蕾记忆。⑤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是一种滋味,这种滋味是回眸几千年来中国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凝结出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象征。这种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其意义已经不再是食物,而是唤起被封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更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蕴含着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摘编自景桥先生《舌尖上的乡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为了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如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就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就能长盛不衰。D.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承载着家庭的温馨,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蕴含着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华文化,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一偏重写民族团结,材料二偏重写饮食文化乡愁。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固思想长城,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实现。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D.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其意义不只是食物,它饱含着家庭的温暖、曾经岁月中的生活记忆和浓郁香醇的故土韵味。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⑥段“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观点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打通了中华民族东西南北区域之间交流的壁垒。B.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C.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D.儒、道、佛三家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4.请结合材料一,从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5.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写饮食文化乡愁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C2.D3.B4.①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②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维护好国家的统一,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③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5.①借助名家观点。比如二、四两段引用汪曾祺的话和鲁迅的回忆来体现。②借助具体事实。比如第一段网友们的发现以及华春莹列举百度地图上台北遍布的大小餐馆的事实;第三段21世纪,岛内的眷村牛肉面、永和豆浆等美食在大陆各地遍地开花。【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如果……就……”理解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一最后一段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选项将原文的条件关系改成了假设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其意义不只是食物”理解错误,从材料二的最后一段看,饮食文化乡愁已经从具体的食物抽象为一种“滋味”“智慧”“象征”,所以说“其意义已经不再是食物,而是唤起被封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更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蕴含着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选项中说“不只是指食物”,就落到了“食物”层面,理解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属于地理空间的融合,而非民族文化之间的互鉴融通;B.借服饰装扮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鉴融通;C.扩大了范围观点,题干探讨的范围为国内各民族之间而非全球;D.是儒道佛文化之间的渗透,不属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渗透。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一④⑤⑥段从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为什么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解答本题分别概括这三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根据④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的四个要求可知,我国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根据⑤段的四个“只有……才……”可知,此段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维护好国家的统一,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可得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维护好国家的统一,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⑥段的四个“正确把握……”可知,本段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可得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汪曾祺就曾说:‘你的味觉就是你的乡愁。’”引用汪曾祺的话和第④段“鲁迅先生客居异乡多年,最想念故乡的霉干菜,母亲常常给他寄去。文字如刃的他,也忍不住温暖回忆:‘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鲁迅的回忆可知,作者是借助名家观点写饮食文化乡愁的。根据材料二第①段“这座岛竟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东饺子馆、山西刀削面……就连外交部华春莹,也忍不住点赞,在社交网站连夜发帖:通过百度地图的检索可以看到,台北市有38家山东饺子馆、67家山西面馆”可知,作者写了网友们的发现以及华春莹列举百度地图上台北遍布的大小餐馆的事实;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岛内在老兵聚居的眷村,有以牛肉面为代表的眷村美食;在台北西南的永和,几个山东老兵,合伙经营卖起了油条豆浆。与宝岛遍布中华美食异曲同工的是,数十年后的21世纪,‘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眷村牛肉面’‘永和大王豆浆’品牌,在大陆各地遍地开花”可知,作者写了21世纪,岛内的眷村牛肉面、永和豆浆等美食在大陆各地遍地开花的事实。可得出,作者是借助具体事实写饮食文化乡愁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薯,红薯许心龙①一棵秧一嘟噜果。秋高气爽的田地里,奶奶拎着一根粗壮的红薯秧,连根拔出了一嘟噜大大小小的红薯块,还有毛茸茸数不清的因突然面世而羞赧的根须。那老秧根的威力,二孙子现场在红薯地里看到过,还用食指插入沟里费力地掏出了一块不规则的大红薯。这裂沟跟路边的大树根把地皮撑裂了一样醒目,令人遐想。②奶奶的兴奋总与十月有关。每到深秋十月,“迫不及待”这个词用在村里的田地上,更为贴切,更为令人欣慰。十月的红薯地,被霜打的红薯叶,脱去绿衣,露出了黑色,一副脱胎换骨的模样。一地茂绿时,没有立足之地,一只虫子也难逮。半夜里下的一场一场的苦霜,把土地下了出来,同时,它还惊奇地袒露出了裂开的痕迹。那是地下迫不及待的大块红薯,要抛头露面了。这时,奶奶,还有黑压压的村里人,都充满了欢欣,充满了鼓舞,弯腰刨开红薯垄。③奶奶到底是有能耐的人,在红薯地翻红薯秧时,竟把五叔活生生地给生了下来。奶奶后来描述说,正翻着红薯秧,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坠疼,直疼得弯腰蹲在了地上,腿发软了,一会儿上气不接下气了,就顺手插入垄上的裂沟里,抠出了一块红薯,嚼了一口,口生甘津,又有了力气。多亏吴大奶奶,她正巧赶来……所以,红薯对于奶奶来说就无比神圣了。那感情是融入了奶奶周身血液里的。④五叔身上的元气都是红薯之气。奶奶给了他非一般的体能,无论田里干活,还是后来当兵拉练,都是一把好手,力道得很。这红薯块,是多好的东西啊,养出了人的精气神,又发展了人的德智体。五叔十分敬爱奶奶就不言而喻了。五叔给奶奶买了台洗衣机。奶奶不太相信洗衣机能洗干净衣服,说那还要手干啥?奶奶的手伸进洗衣机滚筒里,忙又抽了出来,问:“那不搅烂了衣服?”奶奶关切地问这自动的洗衣机要花多少钱。五叔却笑了,举着手机,说:“不需要花钱,只需扫码就行了,钱都存在这里呢。”奶奶一愣:“咋?钱都存里面了?”奶奶摇摇头,叹息一声,又说,“那时我们的口粮可是都存在红薯窖里啊。”⑤就在老鼠饿得也到处乱窜的年景里,奶奶用大半袋红薯为二伯铺了一条路。奶奶把二伯送去了学校,当了教书匠——只不过是个临时工。可没有这“临时”,也就没有“长远”,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正式。政策来了,二伯转正了,二伯成了名正言顺的人民教师。那半袋红薯,改变了二伯的命运,却让一家子人忍饥挨饿了好几天。那几天里,大人小孩都在找红薯皮红薯头吃,问题是连红薯皮红薯头也很难在地里觅到了。地上一干二净,地下也一干二净。⑥二孙子是一大群晚辈中最聪慧的。奶奶执拗地认为二孙子的聪慧跟那块大红薯脱不了干系。有一年红薯地里长了一块巨大的红薯,足有八九斤重,奇石一样壮观。二孙子不知天高地厚地用锻头给砍了个稀巴烂。二孙子稀罕啊,这块红薯咋长那么大的块头呢?里面会藏有啥宝贝吗?二孙子在一群人的鼓动下,亢奋地拿起锻头劈了个痛快淋漓。细碎的红薯渣溅了二孙子一腿一裤子,也溅了围观的众人一身。二孙子惹了祸,奶奶被罚了一百斤红薯。奶奶当时就哭了,恨不得要剐了二孙子。现在奶奶再回忆起这段情形时,也不过多地指责谁了,光说二孙子淘气,又说淘气鬼有出息。二孙子读大学,又在城里上了班。二孙子光宗耀祖了呢!“你说是不是那块大红薯助了二孙子一臂之力?敢劈大红薯的人,这样的人会简单吗?”奶奶不无自豪地说。⑦在我们镇被授予“长寿之乡”的典礼上,坐拥最大两位数年龄的奶奶和吴大奶奶应邀出席。一名镇干部笑着给奶奶和吴大奶奶一人戴上一朵大红花。奶奶还接受了黑色话筒的采访。奶奶说:“哈秘方?也没啥秘方,大鱼大肉那时候吃不上,现在也不咋吃。我觉得还得感谢那红薯,这一把年纪真是吃红薯吃出来的。”吴大奶奶指着奶奶说:“她能吃着红薯,就把儿子给生了下来,嘻嘻。”奴奶和吴大奶奶说着,都笑了,笑得没露出一颗牙,倒把红薯颜色的牙床全露了出来。⑧冬日里,气吞山河的“引江济淮”工程对村里大块麦田动了剖腹手术。一条宽大的深沟匍匐前行。置于沟内的粗大的圆柱形水泥管道,足能跑辆小四轮车。这时,奶奶说:“让我去看一眼吧,这稀罕不见见,死了也不值。”众人一愣,一惊,只得点头,遂了奶奶的心愿。奶奶坐在轮椅上望着一地麦田,望着那宽大的深沟和水泥管道铺成的水泥路,几根白发随风摇曳。许久,奶奶咕哝道:“这多像当年冲开的红薯沟啊!”还真像当年冲开的红薯沟,我们咋没想起来呢?众人望着奶奶,感觉奶奶就是块红薯变的活人。奶奶与红薯,须臾也不能分割。众人感叹,世事变迁,沟里已不是一嘟噜一嘟噜鲜活的红薯了,沟里躺着的是一个一个紧密相连的水泥筒子。筒子是水的通道,能把滚滚长江之水引到淮河里来,供周边人饮用。⑨奶奶昏迷了,植物人一样。期间又苏醒了一次,像回光返照。奶奶咕咕哝哝半天说,她梦见自己被埋进了院子那口红薯窖里,尖尖的土堆上一夜之间长出了一根秧苗。红薯苗,这根独苗很快变粗变大,枝繁叶茂,土堆上很快裂出了几条沟纹。⑩一旁的二姑闻听后,把头俯在奶奶的胸口,抽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选自《金山》2021年第7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粗壮”“一嘟噜”等词形象地写出红薯外在特点,暗示了土地回馈丰厚。B.文本开篇将拎着红薯秧的奶奶放置在秋高气爽的田地这一背景之中,凸显画面感。C.文中多次写到泥土裂开的情景,蕴含了相同的情感,都体现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D.奶奶对红薯的依赖是深入骨髓的,这和《乡土中国》中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是相同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重复“红薯”一词,可以突出强调一种深沉丰富的情感。B.文章用“羞赧”这一本是形容人的词语来形容根须,语言鲜活,生动形象。C.小说花了不少笔墨写五叔、二伯、二孙子是为了从正面来突出奶奶的形象。D.红薯是本文的主要事物,全文线索,红薯是奶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凝聚物。8.第②段画线句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9.请结合文本,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答案】6.C7.C8.①使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被霜打之后的红薯叶颜色的变化。②引出下文红薯丰收的情节。9.①勤劳,热爱土地。她一生辛勤劳作,对土地以及土地上出产的红薯有很深的情感,甚至其中一个孩子都是在红薯地劳动时生下来的。②坚韧。奶奶翻红薯秧时虽然疼得弯腰、腿发软,但仍靠着红薯艰难生下了五叔。③有见识和眼光。她用半袋红薯,改变了二伯的命运,二伯成了名正言顺的人民教师。④疼爱儿孙。通过写二孙子体现奶奶对孙辈的疼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体现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理解错误,第①②段的“裂了”“裂开”蕴含着丰收的喜悦,第⑨段“裂出”象征了奶奶对红薯,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是为了从正面来突出奶奶的形象”理解错误,小说写五叔、二伯、二孙子是为了从侧面来烘托奶奶的形象。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手法上看,“被霜打的红薯叶,脱去绿衣,露出了黑色”,一个“脱”字赋予红薯叶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被霜打之后的红薯叶由绿色到黑色的颜色的变化。从结构上看,红薯叶被霜打后,由绿色变为黑色,意味着红薯已经成熟,本句话引出下文“那是地下迫不及待的大块红薯,要抛头露面了。这时,奶奶,还有黑压压的村里人,都充满了欢欣,充满了鼓舞,弯腰刨开红薯垄”红薯丰收的情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这时,奶奶,还有黑压压的村里人,都充满了欢欣,充满了鼓舞,弯腰刨开红薯垄”“奶奶到底是有能耐的人,在红薯地翻红薯秧时,竟把五叔活生生地给生了下来”可知文章把奶奶的一生与红薯连接在一起,甚至其中一个孩子都是在红薯地劳动时生下来的。通过奶奶一生在红薯地辛勤劳作地描写,体现奶奶对土地以及土地上出产的红薯有很深的情感,体现了奶奶勤劳,热爱土地的形象。根据原文第③段“奶奶到底是有能耐的人,在红薯地翻红薯秧时,竟把五叔活生生地给生了下来。奶奶后来描述说,正翻着红薯秧,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坠疼,直疼得弯腰蹲在了地上,腿发软了”可知,奶奶在翻红薯秧时虽然疼得弯腰、腿发软,“一会儿上气不接下气了,就顺手插入垄上的裂沟里,抠出了一块红薯,嚼了一口,口生甘津,又有了力气”“奶奶到底是有能耐的人,在红薯地翻红薯秧时,竟把五叔活生生地给生了下来”可知,奶奶在身体非常不舒服的情况下仍靠着红薯艰难生下了五叔,体现了奶奶坚韧的形象。根据原文第⑤段“就在老鼠饿得也到处乱窜的年景里,奶奶用大半袋红薯为二伯铺了一条路。奶奶把二伯送去了学校,当了教书匠——只不过是个临时工。可没有这‘临时’,也就没有‘长远’,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正式”可知,奶奶用半袋红薯,让二伯去了学校,当了教师,改变了二伯的命运,使二伯成了名正言顺的人民教师,体现了奶奶有见识和眼光。原文第⑥段“二孙子惹了祸,奶奶被罚了一百斤红薯”“现在奶奶再回忆起这段情形时,也不过多地指责谁了,光说二孙子淘气,又说淘气鬼有出息。二孙子读大学,又在城里上了班。二孙子光宗耀祖了呢!”对二孙子、奶奶和红薯之间的关联的描写,体现了奶奶对孙辈的疼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宋·苏轼《赤壁赋》)文本二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宋·苏轼《书上元夜游》)10.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盖自笑也A然亦笑B韩退之钓鱼C无得D更欲远去E不知走海者F未必得G大鱼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日”在古代为农历每月十五,文中的“既望”指望日的第二天,即七月十六。B.“属”在文中通“嘱”,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相同。C.“美人”在文中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圣明的君王,这种说法源于屈原的《离骚》。D.“夷”最初指我国古代东方部族,在文中指生活在海南岛的少数民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都作于苏轼被贬之时,虽然被贬的时间、地点不同,但都流露出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B.《赤壁赋》中写了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他尽情地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之美。C.文本二中记述苏轼与海南文士月夜出游的生活断片。在那明月皎洁的上元之夜,苏轼“欣然”出游。D.苏轼虽远谪海南,但美好的风光令他流连忘返,文本中他用议论的方式直接阐述了从中悟出的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14.苏轼在《书上元夜游》中,写到“放杖而笑”“笑韩退之”,这两次“笑”有什么不同?【答案】10.ADE11.B12.D13.(1)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任小船随意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2)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14.①“放杖而笑”是苏轼出游后的悠然自得之笑,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②“笑韩退之”是苏轼不赞同韩愈的做法,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盖”在句首,意为“大概”,“自笑”作谓语,“也”是句末语气词,故应在A处断开;“笑”作谓语,“韩退之钓鱼无得”作宾语,故应在D处断开;“不知”作谓语,“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应在E处断开。故应在ADE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属”,劝酒;/通“嘱”,嘱咐。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C.正确。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D.“文本中他用议论的方式直接阐述了从中悟出的道理”错,苏轼不是直接用议论来阐说道理,而是借用“韩愈钓鱼”的典故来阐述自己关于人生得失的妙悟。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茫然之万顷”,白茫茫的江面。(2)“掩关”,关门;“再”,又;“孰”,什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苏轼的笑包括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他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所产生的自慰自解的特殊心态。(1)根据“予欣然从之”“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可分析出,“放杖而笑”是苏轼的自笑,是他出游后的悠然自得之笑,是他对于家人已经熟睡而自己无法入门的豁达之笑,也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2)根据“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概括:“笑韩退之”是苏轼不赞同韩愈的做法,笑韩愈思度拘滞,不切实际地务得而强求,自寻困扰,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参考译文:文本一: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文本二:己卯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写于辛弃疾60多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时,词人写登临所见所感,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怀古”。B.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C.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D.辛弃疾擅长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封狼居胥”借用历史鉴戒对朝廷的冒进政策进行告诫;“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16.在这首词中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感情委婉深沉,试就其中几处作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②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用意是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通过层层对比,使表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D.“‘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雄心犹在、报国之志不变,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达技巧,评价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词的上片意思是: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借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来与可悲的现实相比。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意思是:回想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作者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用意是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意思是: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佛狸祠”景象象征着南侵者留下的痕迹,作者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词人通过层层对比,使表意更加丰富曲折,使自己对当时朝廷的不满及自己抗金救国的感情表达的更加委婉强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在《登高》中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多病的悲凉惆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答案】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金就砺则利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夜深忽梦少年事⑥.梦啼妆泪红阑干(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受、砺、作、登、忽、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43年,张文裕收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在美工作期间,很多中国留学专家纷纷劝说他加入美国国籍:凭你的聪明才智,留在美国会有很好的前途。张文裕对此回答道:“要入美国籍,何须到今天!我们生为中国人,回国的信念是不会变的。”一句朴实的话语,恰似一声惊雷,炸响在这些劝说者的灵魂深处。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的建设在满目疮痍中起步,①,急需各类科研人才,张文裕对回归祖国怀抱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但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中美关系陷入僵局。尽管张文裕无数次地递交回国申请,但结果都是②。直到1956年,③的张文裕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国后,张文裕满腔热情地投入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1965年,在他的提议下,我国在云南的高山上成功建造了大云雾室,这使我国宇宙线的研究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虽然张文裕工作繁忙,仍躬身力行地为大学生们讲课,给研究所内的工作人员讲解有关高能物理的前沿。人生若没有追求,就像山峰没有清泉的滋润,再宏伟也没有灵气;就像树木没有藤萝的缠绕,再茂盛也会孤独。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生活清苦没什么,重要的是有所追求;人间的冷眼也没什么,关键在于要有志气。”张文裕以一颗赤子之心立鸿鹄之志,虽饱经磨难,但救国之心不改、报国之志不变、爱国之情不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选项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建筑的“文章”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B.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C.他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钟大胆”。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百废待兴②渺无音讯③归心似箭19.B20.张文裕虽然工作繁忙,仍躬身力行地为大学生们讲课,给研究所内工作人员讲解有关高能物理的前沿知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前面的“满目疮痍”体现出战争后的破败景象,后面的“急需各类人才”体现出各行各业都希望得到发展。故应填表示“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之意的成语,可填“百废待兴”。百废待兴:形容有许多被搁置的事情需要重新启动或办理。②处,文中张文裕的回国申请没有得到回应,应填入表示没有得到消息的成语,可填“渺无音讯”。渺无音讯:是指毫无消息,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某人或某事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音信,即没有任何消息或回复。③处,前面提到回归祖国“期盼”和“无数次申请”,可见其回国心情的急切。应填入的是表示想回家的心情急切的成语,可填“归心似箭”。归心似箭:形容想回家的心情非常急切,就像射出的箭一样快。【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线处“魂牵梦绕”引号的作用表示强调。A.“文章”“大文章”“小品”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矿冶学院”的引号表示强调;C.“钟大胆”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大师”“发扬国光”的引号表示讽刺,此处运用了反语手法。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虽然张文裕工作繁忙”语序不当,前后句子主语都是“张文裕”,应把“虽然”与“张文裕”调换位置;第二处,“讲解有关高能物理的前沿”成分残缺,谓语“讲解”后没有中心词与之搭配,可在“前沿”后加“知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们揉眼过度时,眼前常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图案。①。光幻视有很多种,其中闭眼状态下向眼球施压所产生的压眼光幻视是最常见的一种。此外,当头部受到物理撞击时,我们会产生运动光幻视,这便是常说的“眼冒金星”。这些都是在没有光线进入眼睛时而产生的一种对光或颜色的主观感受。②__?是因为当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时,会刺激视网膜细胞发出视觉信息,负责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会把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电子脉冲”,再经过大脑的复杂处理,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然而,由于视网膜细胞无法区分外来刺激的类型,所以,③,通过施压的方式也同样可以对其产生刺激,使它发出视觉信息。当我们揉眼睛时,对视网膜内的细胞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让它们以为光来了,于是我们就出现了光幻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结合文段内容对“光幻视”下定义,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答案】21.①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幻视②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③除了光线的刺激22.光幻视是人眼在没有光线刺激但有其它刺激情况下产生的对光或颜色的主观感受。【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空后句“光幻视有很多种,其中闭眼状态下向眼球施压所产生的压眼光幻视是最常见的一种”可知,此空是根据前文的现象引出“光幻视”,故此空可填“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幻视”。②处,根据句末的问号以及下一句的“是因为”可知此处是一个问句,后面一句是回答,根据答句句末“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可知此空是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③处,根据空前句“然而,由于视网膜细胞无法区分外来刺激的类型”和空后句“通过施压的方式也同样可以对其产生刺激,使它发出视觉信息”可知,此段是说除了光线的刺激,通过施压的方式也能对视网膜产生刺激,故此空应填“除了光线的刺激”。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时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般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完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找到“光幻视”的属概念,由“这些都是在没有光线进入眼睛时而产生的一种对光或颜色的主观感受”可知,可知“光幻视”是人眼“对光或颜色的主观感受”。再分析“光幻视”的本质特征,根据文段第三段“通过施压的方式也同样可以对其产生刺激,使它发出视觉信息。当我们揉眼睛时,对视网膜内的细胞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让它们以为光来了,于是我们就出现了光幻视”可知,“光幻视”是人眼在“没有光线刺激但有其它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据此整理出一个判断句即可得出答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欧阳修有言:诗穷而后工。意思是说,一个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常常和他人生遭遇的磨难有关,而且往往是磨难越大,作品越好。这种现象在《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所选名篇的作家身上就有体现:《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是曹操和陶渊明遭逢乱世后的人生答案;《登高》和《声声慢》反映了杜甫与李清照天涯漂沦的真实心境;没有贬谪,没有经历过从巅峰跌入谷底的痛苦,恐怕就不会有《琵琶行》和《赤壁怀古》的名传千古……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