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社戏》导学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社戏》导学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社戏》导学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社戏》导学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社戏》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法指导: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根据“预习2”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关于本文作者、写作背景及小说常识。

2.读文时注意字的正音,圈出与今天写法不同的词。

3.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人物)

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5.理清文章的结构。

二、新知认知

1.文体知识--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

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

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

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

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

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2.“社戏”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

规戏”。简单地说,就是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在绍兴,“社”是,“社戏”

就是。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镇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

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行辈()撞掇()

凫水()潺潺()弥散()蕴藻()

漂渺()旺相()惮()撮()

2.文章思路是“—_____社戏”一“——社戏”一“___—__社戏。

3.全文40自然段,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对应段落内容。

(1)10-13:

(2)14-21:

(3)22-30: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

2.你觉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这个线索如何划分课文结构。

明确:

3.本文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详略如何?

明确:

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明确: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一)品读第一部分

思考:

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

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明确:

2.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明确

3.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

明确:

4.这部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明确:

(-)品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

2.“我”去赵庄看戏一切顺利吗?

明确:三次波折:

三次转机:

3.“我”盼望到赵庄看戏,过程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作用如何?谁起到了关键作用?

明确:

作用:

4.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

来表现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的?朗读,思考。

明确:

(1)第十段先写“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对少年的开船动作进行了传神的描绘。(哪些动词?圈出来)

思考:从第10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

(3)第十一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看看作者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明确:视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思考: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

明确:

赏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

慢”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思考: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

5.我在去看戏的途中产生过什么错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作用:

6.自读14—21段,说说按什么顺序写的?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明确:

远望戏台如仙境:表现了模糊在月色中戏台境界的美妙和“我”心情的愉悦。

详写:

略写:

7.在作者的笔下,“我”急切盼望的社戏好看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伙伴们喜欢看戏的真正

原因是什么?

明确:

从戏剧内容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孩子们的表现看:

小伙伴们喜欢看戏的真正原因:

8.第21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朗读22~23段。

(1)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22段: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

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

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明确:

(3)赏析23段: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

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彩)起来。

明确:

10.朗读24~3。段(叙述者、双喜、阿发)回答问题。

(1)归航中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哪几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

明确:

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看待偷豆的行为?

明确:

(三)品读第三部分

1.根据人物语言、行为,说说六一公公的性格特征。

⑴“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

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⑵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一一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豆可中吃呢?”()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⑷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5)为什么要写六一公公送豆?

明确: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40段)

2.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那夜的戏也并不好看,可是为什么要这样结尾呢?

3.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

明确:

二、主旨探究

结合写作背景,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主题:

三、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作者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体会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

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资料链接:

鲁迅作品《社戏》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我”在北京看过的两次戏,一次是在

北京的戏院,戏院里嘈杂、拥挤、混乱的环境让“我”非常的厌恶。另一次是募集水灾捐款,因为捐

款的方式是买戏票,因此机缘巧合的又看了一次戏,但却遭遇尴尬,没有看完便离了场,两次看戏给

“我”的感觉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儿时在赵庄看戏的感受和经历。

明确:

【课后导练】

(­)逑一人我丕钓虾,东西也少啧。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

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

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月有我丕了.巴;一一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

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禅掇

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

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

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描写方法,分别表现

了双喜的、的特点。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大,迅哥儿回本不乱跑;我们又郡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

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摇

荡点撑)开船,在桥石上一()(碰击磕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

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

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

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

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

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

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5.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o

6.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A、记叙B、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