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父,指最小的叔叔。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B.百贾,指各种行业的商人。在古代,“商”就是开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贾”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所以称“行贾坐商”。C.督邮,官名,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汉时拥有重权。«三国演义»中,曾经有位督邮向刘备索贿不成,想要陷害刘备,被张飞痛打。D.论弃仲孙市,意思是将许仲孙在街市上处决。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示众,称“弃市”,后以“弃市”专指死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曾侯乙编钟巍峨的“曲悬”架势与配套的曾候乙编馨,完整、明确地呈现了周代诸侯的“轩悬”制度,并与其他青铜礼器一起交织出一幅近于现实的礼乐场景。B.由于社会治理转型一度缺乏整体性的制度设计,没有像经济转型那样有相对明确的目标、路径和体制,往往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下被动前行甚至徘徊不前。C.平等共容作为社会工作的目标价值,既体现在社会工作的精神层面,也体现在物质层面,是平等共享国家发展成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D.古人利用物体投影随太阳移动而旋转的原理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发明了日晷,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计时工具,是我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我常去惠顾那家餐厅,熟悉店里的各种口味。B.初次做这份工作,没有经验,请多多赐教!C.本公司经营各项批发业务,欢迎来电垂询。D.要是您肯屈就担任工会委员,那就太好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热播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幕:在地球即将撞击木星的危急关头,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数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地球因木星引力而获救。这种为人类命运_________的英雄精神,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它击中了人们的心灵,更传承着千百年来________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懂得珍惜并奖励英雄的国家,才能激发更多英雄________。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既是对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的高度肯定,也承载着一代代人________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国家大事,唯赏与罚”。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召唤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空间站主控室携带数十万吨燃料撞向木星,使地球因摆脱木星而被救。B.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数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地球摆脱了木星引力而获救。C.中国航天员刘培强携带数十万吨燃料驾驶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被救。D.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数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使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获救。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以“礼”正国,以励率民B.以“礼”正国,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以励率民,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C.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D.以励率民,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以“礼”正国,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义凛然代代相传继往开来励精图治B.慷慨以赴生生不息前赴后继筚路蓝缕C.大义凛然生生不息前赴后继励精图治D.慷慨以赴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筚路蓝缕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①钱起白发壮心死,愁看国步移。关山惨无色,亲爱②忽惊离。影绝龙分剑③,声哀鸟恋枝。茫茫云海外,相忆不相知(注)①唐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躲避。这首诗即作于此时。后文中“国步移”即指唐代宗出逃一事。②亲爱:至爱亲人,这里指韩云卿。③龙分剑:相传晋人雷焕得两剑,一剑送张华,自留一剑。张华死后,其剑飞入水中。后来雷焕之子雷爽带着父亲的那把剑经过延平津,剑忽然从腰间跃出飞入水中,转眼间只见两条龙从水底腾跃而出,须臾离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年事已高,壮志未酬,面对国家的现状,他无能为力,徒生愁绪。B.“关山惨无色”承诗歌第二句而来,写吐蕃入侵中原,山河黯然失色。C.尾联上句通过写景,表明诗人担心友人的前途,下句表明二人友谊深挚。D.“死”“愁”“惨”“哀”等词感情色彩浓郁,突出了诗歌的凄凉意境。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按要求选择。(1)学校迎来校庆,为欢迎返校的校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B.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2)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下列各项中存在逻辑错误且错误类型相同的两项是A.《风景谈》是茅盾的小说。B.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校长和校领导。C.东方明珠和南京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D.《红烛》这首诗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今日刮哪风赵德发早晨起床,走上阳台,耳边常常飘来一句发问:“今日刮哪风?”刮哪风?不好判断。因为城里高楼林立,已经将风削成散兵游勇,在街上乱蹿。即便风势很大,在地上摇动树木,在天上摆出云阵,让我看明白了,我却没办法报告了。因为,我身后不是老家的屋子,我父亲不在里面。这句发问,其实是我的幻听。“今日刮哪风?”父亲在世时,早晨常用这话问自己、问家人。他从屋里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天,侧眼看树,问上这么一句。如果母亲和我们兄妹有在院里的,就学他的样子,观察片刻,做出回答。如果院里无人,父亲就自问自答。“南风。”“北风。”“东风。”“西风。”问这干嘛?判断天气。是晴,是雨,心中有数。哪个季节刮哪风,都关系到天气。当日天气如何,适合干什么活儿,不适合干什么活儿,父亲会做出安排。天气如何,还会关系到更长久更重要的事情,譬如旱涝,譬如丰歉,譬如温饱,馨如生死。他当村支书二十年,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很多。当然,判断天气,不只是看风向,还要看别的,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光是老祖宗们留下的谚语,就有千万条之多。其实,我父亲并不精通此道,有些老人在这方面特别有才。他们早晨看看风向,望望云势,感受一下气温,嗅嗅空气湿度,便知道当日天气如何。我的一个长辈,就是这样的“老庄户”,深受村邻尊敬。他临死时,向儿子传授这些学问,连同种庄稼的种种窍门,连讲三天三夜,直至气绝。我父亲讲不出那么多学问,但他卸任村支书之后,却一直保留着早晨问风的习惯。尤其是在年届八旬、病重卧床之后,还常常在早晨扭头看着门外,问上这么一声。农村的风从不暧昧,会清清楚楚地借树梢以表达。我或者弟弟妹妹在院里看明白了,便向屋里的父亲报告。父亲答应一声“噢”,而后不再说话。我曾问过,他得知风向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他一般会说“天不好”或者“天不孬”,仅此而已。我曾验证他的判断,当日天气到底是好是孬,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我问他为何不准,他叹一口气道:“风,太难琢磨了。”我理解父亲的叹息。风,是这世界上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看不见,抓不着,却让人通过事物的种种变化而感受到。一年二十四番花信风,让我们欣赏这世界的五彩缤纷;树下一片片飘飞的黄叶,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短暂与悲凉;江河湖海上的惊涛骇浪,让我们见识那种“无物之阵”的神威;山崖石璧上的凹窝与孔洞,让我们瞻仰堪与水滴石穿相媲美的惊人造化。我小的时候,每天也像父亲那样,搞着一个疑问:“今日刮哪风?”父亲的喘气声柔和,那是刮南风;父亲的喘气声粗重,那是刮北风;父亲的喘气声粗重且夹带着“哼、哼”的鼻息,那就是会带来暴风骤雨的东风或西风了。每当东风或西风刮起来,母亲和我们兄妹都会连气都不敢喘。父亲的“风”刮了八十年,终于刮不动了。那年正月十七,母亲挂在墙上,父亲躺在床上。正像一年前母亲所经历的那样,父亲开始了生命的终结过程,他呼出、吸入的“风”,一下下变慢,一下下变轻。后来,只有呼出,没有吸入,细若游丝。当他吐出最后的一缕,一切归于平静。这时,我们兄妹五个放声大哭,撕心裂肺。因为,父亲的风尽管有时凛冽,但也有时温暖。更重要的是,若没有他的“风”,我们的“风”就不会出现在这世界上……(《散文》2017年第12期)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作者借早晨起床时耳边出现的“幻听”来表达自己对父亲和家乡的怀念,也以此引出了下文对父亲的回忆。B.父亲病重卧床后常说一句“今日刮哪风”,既写出了父亲年老后变得木讷,也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同情和深沉的悲哀。C.作者细致描写了父亲临终时的呼吸变化,由呼出吸入,到一切归于平静,写出了对父亲的依恋和无法挽留父亲的悲痛。D.本文既有典雅的书面语,也用了较多口语,还用了一些方言词语,这满足了文章表达的需要也显现了作者深厚的修养。2.文中的“风”含意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本文主要表达对父亲的怀念,文中却写了一个“老庄户”,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己亥年元宵节期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于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故官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今后或将结合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时间节点选择夜间开放。单霁翔介绍,“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作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活动的延续,目的是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更好地阐释“传统节庆”这一充满团圆幸福感的话题,让新春的故宫博物院在深沉壮美的厚重文化之外,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让公众沉浸其中,感受博物馆里独特的节庆味、人情味。“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照明设计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在方案制定阶段,就考虑到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使照明融入建筑,让观众更充分地感受紫禁城的夜间风采。(摘编自王珏《上元月正好故官灯如昼》,《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0日)材料二:据台湾《中国时报》2月21日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19日元宵节首次夜间开放,以现代科技融合传统元素,擦出绚丽火花,再次打响故官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招牌。不只故宫灯光秀,最近大陆许多电视节目都诉求发扬传统文化,从故宫取材,透过创意节目发想和呈现,让看似陈旧的传统文化,重新被年轻人喜爱追捧,处处展现文化自信。报道注意到,大陆最近几档真人秀节目,不约而同从故宫取材,像《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成了网红;《国家宝藏》找来宫廷剧中扮演皇帝的演员主持,成功加持;最近热门的《上新了·故宫》找来当红艺人参与,每集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出题,以主题式闯关方式,让观众用趣味、情境方式更加认识故宮。报道称,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瑰宝,曾几何时,大陆人说“台湾很好保留了中华文化”的恭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昂扬的文化自信。(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9年2月22日报道)材料三:就在这几年间,人们发现,博物馆变了。过去有些高高在上的博物馆开始变得亲切,一些冷清的博物馆也变得热闹起来。从2009年参观人次突破1000万后,201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次首次突破1700万,不断刷新年度参观人数的纪录,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全国各个博物馆开始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扩大开放面积、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开展博物馆教育,推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新”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关键词。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发展,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可能。博物馆探索与各个媒介结合,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央视的《国家宝藏》,用“文博+文化+文艺”的表现手法,让沉睡已久的文物与鲜活的人物故事结合,选择具有国家民族共同记忆的载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展现文物在国家经济社会发进程中的光芒,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这些都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深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近日,《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这也意味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将开启新的征程,其发展改革将继续深化。新的一年,针对博物馆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各地还将有进一步的改革和实践。人们期待,通过博物馆不断的创新,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摘编自史诺《博物馆“萌”新》,《人民日报》2019年02月09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是故宫博物院建院首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也为后续的夜间开放提供了可能。B.最近,从故宫取材的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被年轻人喜爱追捧,这些节目对发扬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C.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次刷新了年度参观人数的纪录,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这也让过去有些高高在上的博物馆变得亲切,变得更受欢迎。D.央视出品的《国家宝藏》,用“文博+文化+文艺”的表现手法,结合文物和人物,选取具有国家民族共同记忆的载体进行再加工,使文物焕发了新的光芒。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让公众感受博物馆里的节庆味、人情味,进而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B.“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以现代科技融合传统元素,利用特殊的照明设计,让观众更充分地感受紫禁城的夜间风采,再次打响了故宫作为“国家级IP”招牌。C.虽然中华文化是两岸的共同瑰宝,但大陆人常恭维说“台湾很好保留了中华文化”;近年来随着大陆人不断昂扬的文化自信,这种恭维越来越少。D.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改革的继续深化,各地将针对博物馆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做进一步地尝试,从而在新的一年中让博物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3.以上三则材料中,各自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凤凰鸟曾剑小妹卧床不起,不停咳嗽。乡村医生断定,她得了绝症。望着奄奄一息的小妹,我和茂哥都很心疼,想送她去城里的大医院,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住在大山里,山连着山,山外还是山。乡村医生说,就问她有什么愿望,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吧。我们问小妹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小妹说,她最想看凤凰。村子后面的山叫凤凰山,山顶被称为凤凰岭,据说偶有风凰在此歇脚,村子里有人见过,但只是传说。小妹要看凤凰,我们不知所措,陷入因境。小妹不是我们的亲妹,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女孩,我们叫她小妹,一村子里的都叫她小妹,小妹是她的名字。我和茂哥是这里的守线兵,还有一个兼职卫生员小戴。我说,小戴要是在就好了。茂哥说,小戴也无能为力。我们连个班的编制都够不上,叫“点”。茂哥是点长,就是负责人的意思。我和茂哥正犯难,一只美丽的公鸡追逐一只母鸡,从我们身边飞奔而过。野鸡!我大声喊道。茂哥问我,你惊呼什么?我说,我们可以抓一只野鸡,说是凤凰,小妹才七岁,怎么能知道呢?茂哥笑了,夸我聪明。我自作聪明地说,要公野鸡,公野鸡漂亮,有长长的翎子,更像凤凰。我们开始捕捉公野鸡。我们进到山里,立上树杈,撑上鸟网。第一天,我们什么也没捕到。第二天,我们捕到了三只母野鸡,就是捕不到公野鸡。茂哥到底是点长,他把母野鸡的脚系在松树上,在周围布上网。清展,网子里果然有一只美艳的公野鸡。我们把公野鸡装在蛇皮袋里,用火钳把袋子烙了几个窟窿,怕公野鸡闷死。第二天清晨,我们把小妹用绳子拢在门板上。乡村医生和茂哥抬着小妹往凤凰岭走。羊肠小道,他们累得直淌汗,几次还差点把小妹翻下山崖。小妹竟然没有受到惊吓,她沉沉地睡着。我跟在他们身后。公野鸡我提前喂饱了,不叫不闹,像小妹一样,静静地沉睡。好不容易到了凤凰岭,山顶上有一方平台,茂哥和乡村医生把门板搁在平台上。有雾,远山朦胧地向远处延伸。太阳还未出来,茂哥将小妹扶起来。茂哥让小妹闭眼,告诉她说,我们让你睁眼你再睁眼,就能看到凤凰。小妹闭了眼,茂哥向我挥手。我转身去取身后的蛇皮袋,想把公野鸡抱出来。就在这时,天突然亮开,太阳出来了,从更远的山峰照耀过来,透着淡红色的光芒。那光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密集。光之深处,绚丽的云朵积聚绽放,像一只彩色的大鸟。“凤凰!”茂哥大声喊。乡村医生也喊起来,凤凰,凤凰,小妹,快看!小妹睁开眼,惊叫道,凤凰,凤凰!叔叔,我看到凤凰了。茂哥示意我们转到小妹身后,背对着她,抱起那只公野鸡,抛向空中。小妹再次发出惊叹:凤凰,又来了一只。这只是小的,是那只大凤凰的孩子公野鸡向山下飞去,我们也下了山。黄昏时,小戴回来了,他仔细瞧着小妹。他说,小妹可能是误诊,她很可能是被一种有毒的苹侵蚀,且呼吸了有毒的氤之气,几副解毒的草药,就能让小妹好起来。我们都以为小戴是说胡话,他毕竟只是个卫生员,而且还是兼职的。小戴说相信我吧,我这次休了23天假,只在家待了两天,其余时间都在跟一个老中医学号脉,学认中草药。我心里暖暖的。我相信小戴,他不是一个乱骗的人。小妹的娘走向屋角,拿起药罐子到溪沟边清洗。我们准备与小戴一起进山采如草药。小妹的娘突然说,熬过的中药渣,要被人踩,生病的人才会好。村子就这么几户人家,关系好着呢,怎么好意思把病灶带给别人。我说,那是迷信。小妺的娘脸上便有不快。茂哥偷偷捅鼓我一下,我就不再吱声。茂哥说,也许有路过的人,总会有的。打猎的,进山采蘑菇的……小妹的娘脸上愁云散开。深夜里,茂哥悄悄起床穿衣。他要干什么呢?如厕不至于穿戴这么规整,我悄悄地跟着他。他往山下的村子里走,走向小妹的家。他的双脚,很有力地在小妹家门前踩过。一股中药的味道在清凉的空气里弥漫开来。五天后,小妹的病好了,蹦蹦跳跳地跑来找我们。她手里拿着三个鸡蛋,说是她娘给我们煮的,还热乎着呢。我们不要,让她自己吃,她急得眼泪就要流出来。天不冷不热,阳光温和而不刺眼。这天不是维护线路的日子,我们把小桌小凳搬到“点”外的坡地。茂哥吩咐我这个“秀才”教小妹识字,他在一旁记日志。小戴的膝盖上放着一本《神农架中草药》,这次探亲,他从老家带回的。有风吹过,我们各自停下手中的活,望着小妹。小妹仰头,远眺凤凰岭,满脸甜美。她一定是想起了那只“鸟”,那只美丽的“凤凰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小妹得了绝症无药可医起笔,给人留下悬念,以小妹病好之后满脸甜笑,回想凤凰结尾,首尾呼应,故事情节发展富有变化,吸引读者。B.小说对朝霞绚烂宛若凤凰飞腾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而小妹说野鸡冒充的“小凤凰”是“大凤凰”的孩子,则洋溢着童趣。C.小说描写茂哥深夜起来悄悄踩踏中药渣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他跟小妹的娘一样迷信,也能说明他心地善良,希望换来小妹病情好转和村民健康。D.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我们”抓公野鸡以实现小妹的愿望;后半部分侧重写小妹的病被彻底治好,前后部分的衔接点就在小戴这个人物形象上。2.请结合满足小妹愿望的经过,简要分析茂哥等守线兵的心理变化过程。3.小说以“凤凰鸟”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好文学,有气尚。任宋以为员外郎。皇兴中,降北魏。太和中立明大后崩,齐遣其散骑常侍裴昭明等采市,欲以期服行事,主客不许,昭明执志不移高祖敕尚书李冲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道淹。淹言:“吉凶不同,礼有成数,玄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何其异哉!”既而敕送衣给昭明等,明旦引昭明等入,皆令文武尽哀。高祖以淹清贫,赐绢百匹。十六年,齐遣主书邢宗庆等来朝聘问,高祖敕淹引宗庆。宗庆语淹言:“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为利而动,岂是大国善邻之义?”淹言:“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宗庆及从者皆相顾失色。銮舆行幸,王肃多为扈从,敕淹将引,有古迹,皆知之。肃言:“淹才词便为难有,圣朝宜应叙进。”高祖言:“若因此进淹,恐辱卿转甚。”肃言:“臣屈己达人,正可显臣之美。”时迁都,高祖以淹家无行资,敕给事力,并赐假,日与家累相随。行次灵丘,属齐萧鸾遣使,敕驿马征淹。车驾济淮,淹于路左请见,高祖伫驾而进之。淹曰:“萧鸾悖虐,幽明同弃,陛下俯应人神,按剑江淡,然敌不可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深愿圣明保万全之策。”诏曰:“此前车之辙,得不慎乎!”淹曰:“伏闻发洛已来,诸有谏者,解官夺职,恐非圣明纳下之义,惟宽宥之。”高祖幸徐州,敕淹主舟楫,将泛泗入河,溯流还洛。军次碥破,淹以黄河峻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高祖敕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峻,人皆难涉。我因此行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知卿至诚,而今者不得相纳。”敕赐骅骝马一匹、衣冠一袭。除羽林监,领主客令,加威远将军。于时宫殿初构,经始务广,兵民运材,日有万计,伊洛流渐①,苦于厉涉,淹遂启求,敕都水造浮航。高祖赏纳之。(选自《魏书·成淹传》,有删改)(注)①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B.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C.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D.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冠,以黑色帛为冠衣,是华夏衣冠中首服的一种,文中指大臣上朝时戴的帽子。B.聘问,是指古代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聘请对方官员担任职务的一种人才交流的制度。C.扈从,是指古代天子巡视地方时跟从护卫的人员,后也指官员出行时跟随的人员。D.羽林,是中国古代侍卫皇帝的禁军,从汉代开始建立。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淹学识渊博,受人称赞。齐派来的使者想穿朝服吊唁文明太后,成淹用季孙的典故将其说服;王肃认为成淹有文才,应该给他升官。B.成淹家境贫寒,皇上顾念。迁都时,皇帝念及成淹家贫,缺少搬家的费用,赏赐他一些劳力,并给他假期陪伴家人。C.成淹为国分忧,敢于直谏。皇帝准备渡淮征战之时,成淹劝他不要轻视敌人,并劝皇帝不要渡过泗水,防止翻船。D.成淹体恤民情,为民减负。皇帝建造宫殿运送材料,伊、洛两河解冻时流动冰块,运夫十分艰难,他就上奏请建浮桥,减轻运夫负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为利而动,岂是大国善邻之义?(2)而黄河急峻,人皆难涉。我因此行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西施山书舍记(明)徐渭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①用值若干而有之。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燐。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乃B.则C.然D.因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4.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某国支援中国抗疫的医疗物资包装箱上印着我国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中国古代诗句。而我国各地支援武汉时,写的标语大都是“武汉加油!”“中国挺住!”等。于是,有人感慨还是我国传统的诗句言辞优美,意蕴丰富,而那些大白话,缺少诗意,文化意蕴不足;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情意,通俗的口号同样感人。某报纸开辟专栏,对此展开讨论。请你为该专栏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商’就是开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贾’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错,依据文化常识“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判断,“贾”是开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所以称“坐贾行商”。故选B。2、A【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滥用介词“由于”,遮掩了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去掉“由于”。C项,语序不当,应将“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互换位置。D项,偷换主语,前面的主语是“古人”,后面则换成了“日晷”,可在“是世界上”前加“它”。故选A。【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句,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3、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则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A项,“惠顾”是敬词,是商家对顾客感谢的话语,不能用于顾客自己前往餐厅就餐的表述用语。故选A。4、1.D2.C3.B【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划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两句语意不连贯,二是“地球因木星引力而获救”表意不明。A项,“驾驶空间站主控室携带数十万吨燃料”结构混乱;“地球因摆脱木星而被救”表意错误。B项,“地球摆脱了木星引力而获救”前后两个主语,语意不连贯。C项,“携带数十万吨燃料驾驶空间站主控室”定语位置错误,“携带数十万吨燃料”应该作“空间站”的定语。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主要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礼’正国”与“以励率民”结构对称,应该连在一起,排除BD;从逻辑角度,先说做法,后说作用,排除A。故选C。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大义凛然: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的前往。此处指牺牲精神,应选“慷慨以赴”。代代相传:指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此处强调民族精神的繁衍,应选“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连续不断,应选“前赴后继”。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指复兴国家的艰难,应选“筚路蓝缕”。故选B。5、1.C2.颈联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句化用典故,借写雷焕和张华的宝剑的传说,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别愁。下句以“鸟恋枝”喻诗人与友人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尾联上句通过写景,表明诗人担心友人的前途”错误,尾联上句表明友人前往之地遥远,并没有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手法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一诗作于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冬。韩云卿是诗人的好友,曾为广德令,做过监察御史,官终礼部侍郎。韩云卿告别诗人远去,诗人不在身边,遂作此诗寄去以示告别。解答这道题,“影绝龙分剑,声哀鸟恋枝”,考生要理解“龙分剑”的寓意和“鸟恋枝”的含意。“龙分剑”的传说涉及两人、两剑,两剑之间的分开、感应正与诗人和友人之间的分离、感应呼应,据此可判断上句写传说意在表达诗人的别愁。“鸟恋枝”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诗人与友人。明白了这一点,不难判断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6、(1)B(2)A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本题中,A项,“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意思是:问你为何远行,又何时归来,我孤坐空房痛苦伤悲。诗句意在表现夫妻分离的痛苦,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B项,“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意思是:让我告诉那罗浮山(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上的云影吧,请她捎个信儿,叫您早点儿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那天外回来吧!是呼唤友人早日归来,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C项,“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诗句抒发诗人仕途蹉跎想要归隐的感情,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D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诗句是苏轼悼念亡妻所作,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能力。概念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①全同关系。如“教师”与“老师”;②包含关系。如:“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资金”与“流动资金”;③交叉关系,如“全体党员”和干部;④矛盾关系。如:“生”和“死”;⑤反对关系。如:“中国人”与“美国人。本题中,A项,“《风景谈》”是散文,不是小说,不属于全同关系;B项,“校长”和“校领导”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东方明珠和南京路”不是建筑,不属于全同关系;D项,“《红烛》”是“诗”,这首诗是“诗集《红烛》的序诗”。正确。故选AC。7、1.B2.①风指自然界的一种天气情况。父亲过去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安排农业生产。②风也象征着一种神秘的事物,难以捉摸,能在不知不觉中改造自然改变人,让人感受到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敬畏。③风指父亲工作作风的认真。哪个季节刮哪风,都关系到天气。当日天气如何,父亲会认真安排好当天的工作。④风是父爱。父亲的风尽管有时凛冽,但也有时温暖,有时严厉有时慈爱。⑤风指的是生命的气息。父亲的“风”刮了八十年,终于刮不动了。⑥风指的是我们从父亲身上承继到的品格与精神。若没有他的“风”,我们的“风”就不会出现在这世界上。⑦风指农耕文化下的农民的智慧。蕴含着对这个自然规律的洞悉。3.①“老庄户”是扎根农村,扎根土地的代表。作者借写“有才”的“老庄户”,丰富了父辈的形象,突出了对父亲和家乡的怀念。②“老庄户”学问精通,向儿子口授观天学问与耕田技术,写出农耕文明和父辈精神传承方式的多样。③老庄户向儿子的传授为下文写我们继承父亲的精神作铺垫。【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语段作用,BC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语言风格,其中B项,文中反复出现的“今日刮哪风”,写出了父亲是一个关心天气、关心农业生产,认真负责的农村基层干部,虽然后来年事已高,病重卧床,但仍常说“今日刮哪风”,这不是表现父亲年老后变得木讷,而是写父亲仍然保持着过去形成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习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作者对父亲年老后变得木讷的悲哀”分析不当。故选B。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物象的含义的题目,首先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探究深刻含义,从情节看风指自然界的一种天气情况,父亲过去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安排农业生产。结合主旨看,风象征着一种神秘的事物,难以捉摸,能在不知不觉中改造自然改变人,让人感受到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敬畏。;风指父亲工作作风的认真;风是父爱;风指的是生命的气息;风指的是我们从父亲身上承继到的品格与精神等。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中的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文中写一个“老庄户”的作用,注意从和父亲的关系,文章的结构和主旨的角度作答,从人物的角度看,“老庄户”是扎根农村,扎根土地的代表,作者借写“有才”的“老庄户”,丰富了父辈的形象,突出了对父亲和家乡的怀念;从主旨的角度看,“老庄户”学问精通,向儿子口授观天学问与耕田技术,写出农耕文明和父辈精神传承方式的多样;从结构的角度看,老庄户向儿子的传授为下文写我们继承父亲的精神作铺垫。点睛:此题考核文章的内容,重点是情节的概括,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断尾的句子。8、1.C2.D3.材料一侧重介绍“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以及其目的与照明方案;材料二侧重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系列活动以及积极意义;材料三侧重介绍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及其变化原因。【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因果倒置。材料三第一段“过去有些高高在上的博物馆开始变得亲切,一些冷清的博物馆也变得热闹起来。”然后列举北京故宫博物馆“从2009年参观人次突破1000万后,201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次首次突破1700万,不断刷新年度参观人数的纪录,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来证明这句话。同时,也有强加因果的成分,故宫博物馆的热闹,在文中并没有推动其它博物馆热闹的直接描述。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D项,该项推论来源于“人们期待,通过博物馆不断的创新,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主语并不是各地博物馆,跟不是它们新年的目标。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按照题干要求,回归文本,阅读文本,抓住每则材料的重点语句以及文章的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材料重心。最后,筛选整合。第一则材料,共三段,第一段是说“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元宵节文化活动的,第二段说其活动的目的,第三段介绍该活动的照明设计方案。第二则材料主要说北京故宫博物馆从元宵节活动之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国人文化自信起来,可谓影响深远。第三则材料,共分三段,第一段是说博物馆发展之“新”,第二段写博物馆“新”的原因,第三段写博物馆这种发展理念将会持续。通过分析、筛选,最后整合即可。9、1.C2.①刚得知愿望时的无奈和不知所措;②想到用野鸡冒充时的兴奋和宽慰;③多次捕捉野鸡时的焦虑和惊喜;④完成小妹心愿时的激动和欣喜。3.①艺术效果上:小说以“凤凰鸟”为题,富有传奇色彩,凸显民俗文化底蕴,吸引读者。②人物形象卜:小说以“凤凰鸟”为题,有利于体现守线兵善良、对人民充满真情等形象特点。③情节结构上:小说以“凤凰鸟”为线索,串联起病中想看凤凰鸟、守线兵想法设法抓“凤凰鸟”、抬小妹看凤凰鸟、小妹回想凤凰鸟等故事情节,结构严谨。④主题思想上:小说以“凤凰鸟”为题,既能表现对军民之问深厚情谊的赞美,也能表达希望落后的山村能像凤凰飞腾的愿望,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小说类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鉴赏分析时,需要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主题,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逐一梳理选项内容。C项中讲“小说描写茂哥深夜起来悄悄踩踏中药渣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他跟小妹的娘一样迷信”不妥。他之所以踩草药,是因为看到我说迷信后小妹的娘脸上有不快,希望能给小妹的娘些许安慰。这从他偷偷捅鼓我一下,并且说“也许有路过的人,总会有的”,而实际是自己去踩的情节也能看得出。所以“突出表现他跟小妹的娘一样迷信”错误,应该突出表现的是他心地善良。故选C项。2.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梳理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仔细审读题干要求,结合情节发展看心理变化过程,并注意分点作答。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在不同的情节阶段,又涉及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文中看,小妹的愿望经历了“愿望是什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如何去实现的”和“愿望得以实现”这几个阶段,结合具体内容,逐一分析茂哥心理,按发展顺序组织语言表达即可。3.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及其艺术特色。题干要求答以“凤凰鸟”为题有何妙处,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凤凰鸟”这一物象特征,然后结合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章主旨和表现手法等分析出妙处,整理作答。文中“凤凰鸟”是一个传说,具有传奇色彩,开篇有吸引读者的作用,后面情节是围绕想看鸟要寻鸟展开的,“凤凰鸟”又成了串联故事情节的线索。另外与“凤凰鸟”有关的故事是在守线兵和村民之间展开,既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善良,也说明了军民一家亲,突出了主旨。综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点睛】关于文章题目的含义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再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最后再看它对于情节结构、人物和主旨的作用,突出艺术特色。10、1.D2.B3.C4.(1)南北双方关系和睦已经很久,但近来你们却背弃信用,断绝友好关系,被利益所驱动,这难道是大国友善对待邻国的做法吗?(2)而黄河水流湍急迅猛,任何人都难以渡过。我趁着这次出行渡过激流,用这种做法来开导百姓的想法。【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大凡作为王者,不必拘于小节。中原有豆花,善于采摘的人收获便多,哪能痴痴地守尾生那样的信用。况且齐朝先主历来侍奉宋朝,享受的恩德积累了好几代,难道应当这样被欺骗掠夺吗?”“夫为王者”“夫”,发语词,引领“为王者”,之后断开,排除AB;“菽”是有的宾语,“工采者”是“擅长采摘的人”做下一小句的主语,所以在“工”之前断开,排除AC。故选D。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B项,“聘问,是指古代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聘请对方官员担任职务……”错误,应该是国与国或各个方面之间遣使访问。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并劝皇帝不要渡过泗水,防止翻船”错误,原文中有“将泛泗入河,溯流还洛。军次碥破,淹以黄河峻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可见皇帝要从泗水进入黄河,因此成淹建议皇帝不要通过黄河逆流而上,不是泗水。而且此事与劝皇上不能轻视敌人非同一时期的事。故选C。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连和:关系和睦;比:近来;善:友善。(2)因:趁着;所以:用来……的办法;开:开导。【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成淹,字季文,是上谷居庸人。成淹喜欢文学,有气度和志向。在宋做官,为员外郎。皇兴年间,投降北魏。太和年间,文明太后去世,齐国派遣他的散骑常侍裴昭明等来吊唁,他们想穿朝服来进行吊唁,主管宾客礼仪的官员不许,昭明执意不改。高祖命令尚书李冲选择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再与他论执,李冲启奏报派成淹。成淹说:“吉事凶事不同,礼节上有固定的要求,大臣上朝戴的黑色帽子不适合吊唁,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事情。当初季孙将要出行,请求依照遭丧之礼,千年以下,人们还在赞美。你们不能遵照规定行事,还问这种做法出自什么典籍,你们做使节的何等的不同啊!”于是皇帝下令送丧服丧帽给昭明等人,第二天早上,引昭明等人入丧堂,命令全体文武官员尽哀。高祖因为成淹清贫,赐绢一百匹。十六年,齐朝派遣主书邢宗庆等人前来朝贡,高祖命令成淹接待宗庆。宗庆对成淹说:“南北双方关系和睦已经很久,但近来你们却背弃信用,断绝友好关系,被利益所驱动,这难道是大国友善对待邻国的做法吗?”成淹说:“大凡作为王者,不必拘于小节。中原有豆花,善于采摘的人收获便多,哪能痴痴地守尾生那样的信用。况且齐朝先主历来侍奉宋朝,享受的恩德积累了好几代,难道应当这样被欺骗掠夺吗?”宗庆以及跟从的人都相互看着大惊失色。皇帝到地方巡视,王肃大多作为随从,皇帝让成淹当向导,一路上遇到的古迹,他都知道。王肃说:“成淹的才能言词世上难得,朝廷应该加以提拔。”高祖说:“如果因这提拔成淹,朕担心更加有辱于卿了。”王肃说:“为臣委屈自己达进他人,这正可以显出为臣品德之美。”当时朝廷迁都,因为成淹家里没有搬家的资金,高祖就赐给劳力,并赐予假日,让他与家人一起行进。行至灵丘,正逢齐萧鸾派的使者来了,高祖派驿马征召成淹。帝车驾渡淮河,成淹在路旁请见,高祖停驾召见他。成淹说:“萧鸾乖戾凶残,智愚之人都抛弃了他,陛下顺应上天和百姓的意愿,按剑江边,但敌人不可小看,蜂虿依然有毒(能致人死伤),何况一个敌国呢?臣殷切希望圣明君主有保万全之策。”帝下诏说:“这是前车之辙,能不谨慎吗!”成淹说:“臣听说向洛阳出发以来,诸多进谏的人,都被陛下解官夺职,这恐怕不是圣明君主接纳臣言的好方法,希望陛下宽恕他们。”高祖幸临徐州,命令成淹主办舟船之事,准备经泗水入黄河,逆流而上,还归洛阳。军队驻扎在碥礅,成淹看到黄河水流深急,担心有危险,于是上疏陈谏。高祖下达命令给成淹说:“朕因恒、代没有运漕之路,所以京邑百姓贫困。现在移都伊、洛,为的是道航四方,而黄河水流湍急迅猛,任何人都难以渡过。我趁着这次出行渡过激流,用这种做法来开导百姓的想法。朕知道你一片忠心,但今天朕不准备接纳你的意见。”于是下诏赏赐骅骝马一匹,衣帽一套。授予羽林军监管的职务,掌管主客令,加威远将军。当时宫殿初构,建造务求广大,军队百姓运输木材,每天都有万计,但是伊、洛漂浮着流动的冰块,兵民苦于涉渡,成淹于是请求,在都水上建造浮桥。高祖很赞赏,接纳了他的意见。11、1.C2.B3.第②段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写“清新朴素”等亦可)。作者用清新简练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语言不事雕琢,却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4.本文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第②段描写西施山赏心悦目的山光水色和农田渔桑之景,蕴含着作者对山村美景的喜爱之情;第③段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由此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结合原文“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大意是“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这是在说的山的名字,前面说山叫“土城”,后面说后人改了现在的名字,但是名字中依然有“土城”二字。可见句子前后形成了转折,因此此处需要填写一个表转折的连词。A项,乃,一般表顺承关系或者表判断,不合要求;B项,则,一般表顺承关系,也可表判断,不合要求;C项,然,表示转折关系,符合题干要求;D项,因,一般表顺承关系或者表因果关系。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错,这段只是介绍商伯子买下它之后,山的布局景色等。原文有“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作者因病并未游西施山,只是凭着记忆写下它的景色。故选B。3.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写作的内容、用词等语言特点分析判断风格,并结合表达的情感来分析效果。题目是,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结合原文中的一些描写,比如第2段描写西施山的景色“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此段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上有”“台东有”“西有”等语言平易质朴,不事雕琢;“丛灌疏篁”“鲜澄可悦”等描写笔调清新简练;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些都体现出平易质朴的语言风格。4.本题考查对文本情感及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写作手法具体考查表达方式。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分析情感要结合具体句子来分析。题目是,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①段是叙述和议论。写了西施山名字的变迁,原文有“《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以及议论“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字里行间包含着淡淡的思古哀愁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②段是描写。写了西施山的景色,“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描写了西施山清新宁静的美景。“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田园耕读生活的向往。③段主要是记叙、议论。“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通过议论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④段是记叙、抒情,“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大约是勾践在这里建造了宫室,来调教西施、郑旦,拿她们去献给吴国。又说:“怕这两位女子鄙陋简朴,所以叫她们住在大路附近。”那么在当时,这里本是极繁华的要道了?过去了数千年,它的历代主人已难以知道了。商伯子花了一些代价拥有了它。山不过数仞高,然而丛生的树木与稀疏的竹子,却也鲜亮可喜。山上有台,台的东边有亭,西边有几间书屋,屋后有座池塘养着荷花,从东向外转过去,截住流水用来养菱并在上面筑了亭子,前面则还跟从前一样,叫脂粉塘,没有什么改变。东、南、西三面的山,高耸青翠难以尽数,全都是名山。环绕着书屋的田地水塘一眼望不到边。所有的田地与水塘,无不用来种稻养鱼植桑。我年轻时曾在这里饮酒作乐。现在伯子让我作文记叙,我虽因病不能前往饮酒,但还能够记起它来,大体就是这样。唉,土城,不过一座山而已,起初因为是美女歌舞的宫殿,对着极为繁华的大路,而今早已有了变迁。一旦寥落之地成了村落,农夫老人在其中耕种、垂钓、徜徉,有时还在锄草种地时捡到她们遗落的头饰;到了天色昏暗之时,入晚唱着歌归来的牧童又常常惊讶地看见闪动着的鬼火,这些应该都是让人感慨叹愧、可供乡野之人聚集谈论的材料。至于如今以质朴取代了艳丽,以农桑生产取代了歌舞表演,专事农业而风俗淳厚,则有见识的人未始不会忘其可悲而为之一笑。伯子聪明而有文名,通晓事物的更迭变化,如能尝试着在读书的余暇,登上这座山眺望一下,或许看到那些景象而有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的想法,姑且拿来体味体味,或许也能为之一笑吧?12、例文:用“雅俗与共”守护我们的民族语言无论是“武汉加油!”“中国挺住!”的通俗幽默,还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雅致清丽,它们所表达的情感与暗含的智慧都是一样的。民族语言的传承、创造和运用应当“雅俗”共建。大疫之时,中国的标语大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日本运用中国传统诗文作为援华标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语言形式上的差异不禁引人思考:现代社会,应当怎样守护好我们的民族语言?传承应当雅俗共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华五千年文明,民族语言的瑰宝当是诗词。在这片文明奇葩中,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唐诗的格律整齐,语素优美;有宋词的清新婉丽,高雅宁静;有元曲的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诗词的一代代传承发展,正是由贵族的高雅到民间的通俗,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诗人用以抒怀的工具,即使层次与受众范围不同,但毫无例外都是文化的瑰宝,都是历史与时代的体现,不能舍其下里巴人,只取阳春白雪,两者同资,两者需共承,这才是民族语言的传承。创造应当两者并进。古时的诗歌,都由乐曲改编而来,其本身也是歌问。可以说,古代诗歌大都来自于音乐。同样,现代社会的歌曲无疑是传唱天下四方的最好工具,也是民族语言发扬的创作源泉。戴上耳机,我们可以欣赏到古典古风歌中幽雅清丽的歌词,在优美的意境中陶治情操;我们可以耳闻到现代喊麦说唱的劲爆唱词,在节奏律动中感受最直接的情感。对民族语言的创造,显然不得偏重任何一方,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