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_第1页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_第2页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_第3页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_第4页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1.什么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管理的目的有两个: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水平、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财物资源配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且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第二,教育管理实现教育管理过程是指教育管理主体为更有效合理地实现管理与教育目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管理过程是无止境、没有终点的,但局部而言,5.整体性。教育管理过程的效果,取决于各个环节工作的质量。计划心发展的过程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思考管理工作过程的设计与实3.什么是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是什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是指教育管理研究者就本学科的研究而言所应承担的社会和历史责任。具体地,从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出发,理改进之道”这一学科使命,展开来说,体现为两个大的方面。制。2,加强学会组织建设。3,加强研究队伍建设。4,改进研究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管理研究者认识和探究教育管理实践与理论过程中,所持方法论及所运用的方式、技术与手段的总称。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去,采取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等获取资料的方不能简单地遵照市场规则,而要在遵循教育规律与管理规律的基础整体社会层面,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既要将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给予是在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关系层面,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级要尊重、信任下级,建立健全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权力和途径,鼓励并支持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工作。化涉及三个方面:1,教育管理专业人员标准(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方面);2,教育管理人员专业训练体制(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机构的设置及相关制度安排);教育管理人员专业认证体制(进行资格认证机构的设置及相关制度安排)定地区教育人口的规模。第五,特定的人口政策也会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影响。2.教育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管理活动所处的经济背景,及其所具备的财物资源条件。经济环境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体现在:第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投入水平;第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影响教育发展方式的选择;第三,一个国家和地区特定阶段的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因素,也会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影响。3.教育管理的技术环境:是指教育管理所处时代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息技术改变了只是生产与知识获取的途径;第二,信息技术业改变了教育管理的工作方式;第三,信息技术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与公正性;第四,信息技术业对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教育“数字鸿沟”的问题;教育组织结构变革问题;科研成果剽窃、学生网络成瘾、高科技作弊等新的教育管理问题)。4.教育管理的制度环境;是指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体制、法律、规章、规则等外部因素。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很多时候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性质与教育方针;二是教育领域之外的法律、法规。三是教育领域中的法律、法规。5.教育管理的文化环境:是指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一定时期社会的风俗习惯、意识形态、价值规范等因素。在提升教育管理效能方面,文化的适应性与更新能力,比组织重构、制度变革等更为重要。因为:第一,文化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第二,文化通常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育管理。第三,前面两点意味着,文化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具有根本性与持久性。由于文化具有持久性,所以,变革必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补充:教育管理的主体教育管理主体是指教育管理活动的实践者与承担者。教育管理主题具有两种形态:一是组织形态的教育管理机构;二是个体形态的教育管各类学校(见图)教育管理机构市(自治州)教育行政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者{中层教育管理者图1-1教育管理主体的构成育管理主体补充:教育管理的内容教育管理内容即所要管理的事务和事项,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括校长在内的学校管理层往往歪曲了“校长负责制”,只强调其中的第三,单向型。以“私权”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往往喜欢将教育活动看作是一种规训,片面强调管理层面的发展规划,习惯用惩罚、禁止等管理手段,致使被管理者得不到必要的尊重,信息也无法实现有效反第四,制度化。以“私权”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活动顺利运行需要一个前提,即权利必须严格制度化,并且需要具备严格的监督机制。但是,制度化的管理容易导致墨守成规,降低了创新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补充:以“人权”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管理的取向?第一,民主式。以人权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管理,其目的不是效率,而是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保证组织成员对所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的管理模式具有分权化的特点,也就意味着需要组织成员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教育的民主管理中。第二,开放性。以人权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管理将人际沟通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可以通过对话使组织具有内向和外向的开放性。第三,交互型。以人权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则恰恰将人际关系放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第四,创新化。以人权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注重对话、注重人性关怀和对世界秩序的质疑和反思,通过相互碰撞和激发实现对人性认识的不断超越,实现对世界秩序的不断调适和建构,最终实现教育世界的不补充:中国教育管理发展脉络?中国早在夏、商两代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萌芽,教育行政管理官员的设置开始明确化。Ⅱ西周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现出政教合一、官师一体的特点。Ⅱ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私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Ⅱ秦朝之后,中国就建立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制,儒学得到充分发展,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在历朝历代兴衰更迭,至明清时期则形成了以文化专制为文教的基本政策。Ⅱ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踏上了向西方学习教育管理模式的道路,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教育行政体制经历了1949-1953年的高度集中统一、1958-1963年的地方分权为主、1963-1966年和1976-1984年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学校管理制度方面,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在1978年后被确定下来。同时,港澳台地区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第三章教育管理的理论演进1.我国教育管理思想是如何演进的?3.人本主义教育管理不同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他们?一、20世纪30年代起人际关系学说开始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梅奥、罗斯里斯伯格。他们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评价:行为科学出现以后,对教育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欧美教育管理理论的主导思想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组织理论把目光集中在组织中的“人”身上,是4.教育管理科学的一些思想对教育管理人观管理教育,把教育看成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继承中国教育管理思想的优良传统,应当是未来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选择,也是发展的趋势。对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要在本土化基础上正确地借鉴和利用,研究既要从我国教育管理的现实出发,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又要不断深化教育管理理论,形成我国自己的理论体系。2.理论研究范式综合化教育管理研究范式要由过去那种单纯的演绎归纳范式或经验分析范式向综合范式转换。3.理论研究方法多元化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既要创新传统方法的使用,同时积极借鉴新的方法,诸如田野研究、质性研究、系统分析等。4.理论研究问题具体化教育管理研究会更注重以问题研究为前提,探讨和解决我国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实效性。5.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既要注重科学精神,又要提倡人文精神。研究必须关注组织文化的多元化,包括组织中人的行为价值,即非理性层面的研究,考察其特有的行为动机、道德、情感等。第四章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是什么?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他主要涉及国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他们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及权责划分等要素。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在教育事权方面的权限划分。补充: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功能?4.提高教育行政组织效率的功能。2.教育行政管理的从属制和独立制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教育行政管理的从属制的优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政府统筹规划,协调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行使管理职权,有利于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威性。不足:由于教育是周期长、见效慢的社会公共事务,容易使政府在工作安排中出现忽视教育的情况,特别是在政府财政困难时期,这些情况会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政府首长长期人气的限制,容易导致教育管理上热衷于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教育的特殊性,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结果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损害。教育行政管理的独立制的优点: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公共事务系统,有利于避免同级一般行政对教育的不必要干扰,也有利于避免外行领导内行,能够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不足:教育行政管理独立于一般行政管理之外,不利于发挥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教育事业与社会其它事业的协调发展。3.“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一,在教育财政制度方面,由县统一管理,教师工资列入工资专户,统一管理,减少了工资发放的中间环节,确保了教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有效避免了在中间环节上出现的挪用和挤占教师工资的现象;统一县域内教师的工资水平标准,并基本上达到国家公务员的薪金标准,减缓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和不合理流动的状况。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由县教育局统筹管理,并负责教师培训等事宜,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奠定了基础;统一了中小学公用经费的开支标准,改变了原来各个学校经费不均的现象;能够集中全县财政力量和动员更大范围的社会投入,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新学校、新校舍的建设;能够以县域为单位,全盘统筹规划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趋于有序科学合理。4.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些?1.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完善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今后我国教育行政机构改革,一方面,要在精简机构和转变职能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行政效率、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在教育行政权力下放上,不仅要清晰地明确权利下放的范围和限度,发挥好权力资源的最大效用,还要做到权利与责任的对等。2.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其实现机制的改革。近年来,在国家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在这个进程中,是否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由更高一级政府去统筹基础教育发展,以引导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也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教育行政管理改革所要探究的3.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政管理活动日5.国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逐步走向均权化的表现是什么?P157(国外教育行政改革趋势:均权化、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第五章学校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包括党小组、教育工会、教职工代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勤制度;奖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作息制度;会议制度等。部门性的规章制度涉及学校各个管理职能部门。就普通中小学3.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如何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本法”,是学习坚持依法办学、实行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制度。4.什么是校长负责制?结合案例分析谈谈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和完善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校长向他的任命机构担负管理学校的全面责决策议案遭到校务会议大多数成员反对或不同意时,则应该暂缓决尤其是要以曝光的形式披露和公示学校不合法的办学行为和管理行第六章教育领导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而成功的领导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作用的机理没有做深入研究;五是造成了领导特质的主观决定论。工作的绩效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而不是领导者的特质。括出领导行为的两个基本维度: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者规定自己和追随者在工作中的角色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也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和下属满意度。菲德勒认为,领导风格是导致领导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利用“最难共事者问卷”(LPC)来测试领导者本身的类型。在对最难共事同事的评价中,LPC得分较高者的领导者的领导类型是员工导向型,LPC得分较低者的领导者的领导类型是任务导向型。他指出当领导者个人的LPC分数与三项全变因素行为的八种情景类型相匹配时,会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2.领导的“路径-目标”理论该理论主张,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追随者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路径-目标”理论归纳出四类不同的领导类型。一是指令型,领导者明确告知下属任务目标,完成任务的时间,并提供完成任务的具体工作指导。二是支持型,领导者关怀下属的需要,友好平等对待下属,创造组织的和谐氛围。三是参与型,领导者鼓励下属参与组织决策,征求与采纳下属意见。四是成就型,领导者为下属设定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激励下属发挥最大潜能达到目标。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了命令型领导、说服型领导、参与型领导和授权型领导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同时将下属依据成熟度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下属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应该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第二个阶段:下属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应该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第三个阶段:下属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应该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第四个阶段:下属既有能力有愿意干让他干的工作(应该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一方面:领导情境理论组织理论尊重领导现象的复杂性,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领导特质、领导行为与领导情境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领导情境理论拓展了研究领导现象的新途径,提供了提高领导效能的新方法,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践的距离,满足了实际工作对领导理论的需要。首先,该理论用简单的模型描述多重复杂的领导实践的做法过于简单化,尤其是忽视了“人”这一决定性的因素,未能把“人”作为领导权变理论基础中的能动变数,从而制约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其次,领导情境理论的经验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在解释现实的过程中将特殊情况和普遍趋向对立起来,将具体和一般对立起来;最后,对关键概念的解释不够精确和科学,诸如“下属发展水平”“能力”“承诺”等概念比较模糊,概念之间缺乏统一性,从而使理论与时间缺乏科学统一的解释标准。四、管理风格理论管理风格理论认为,每一位领导者都有其与工作环境、经历和人性相联系的与其他领导者相区别的风格。领导风格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是领导行为连续带理论、管理方格理论和领导行为三维模型。1.领导行为连续带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方式包括以领导者为中心的专制式领导和以下属为中心的民主式领导两个极端,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不同程度的专制和民主组合而成的多种领导方式,进而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模型。管理方格将关心人与关心生产两个维度个划分为9个等级,进而产生了81种不同的领导行为类型。其中有五种领导行为最为典型:一是贫乏型领导:对生产和下属几乎都采用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态度,基本放弃了领导的职责。二是俱乐部型领导:注重下属的需要、情感体验和职业发展,努力创造一种舒适和睦的组织氛围和工作环境,但比较漠视规章制度、任务三是中间型领导: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两个维度间寻求平衡,平均分配精力,但这种论调方式欠缺进取精神。四是任务型领导: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注重计划、指导、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不关心下属;五是团队型领导:领导者对下属和生产都高度关注,注重将下属的需求与组织的目标充分结合起来,使员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的成果,帮助下属与组织建立起利害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有研究表明,团队性领导最为有效,中间型领导也能取得不错的工作效果。领导方格理论对于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实有重要的作用。3.领导行为三维模型领导三维模型包括任务导向的领导行为、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和变革导向的领导行为。任务导向领导行为旨在完成任务;关系导向行为的目的是改善关系;变革导向行为的目的是促进战略决策。领导风格理论的意义:能够帮助人们鉴别各种各样的领导风格,分析一、领导思路P220(图)绩和承诺,反映了自尊、成就、能力、自主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承诺的盟约,反映了人类对于目的、意义、价值的理解。三、三种激励规则一是“为能获得的奖赏去做”,组织成员主要依赖领导者和他们的奖二是“正在得到的奖赏使人去做”,工作本身成为动机的源泉,那种三是“美好的东西使人去做”,组织成员会由于道德承诺而感到有责四、四种领导者替身四种替身加在一起为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了某种来自内部动机教育领导者的素质是指从事教育领导工作应该具备的身心品质。业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衡量校长专业知识是否达到标准有三个标从知识的类型来看,校长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不是学术性知识。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教育领导者有效开展领导或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个二是领导教学工作的能力。三是领导组织的能力。四是协调社区关系的能力。一、优化自身学习方式二、以培训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一、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的特质是“转化”,转化的内容是下属的意识、态度和动机,转化组织的愿景和方向。变革型领导的特征体现为:一是将价值观领导作为核心要务;二是注重将组织的愿景和下属的需求结合起来;三是注重通过领导者授权建构下属对组织目标的承诺。第七章教育计划1.什么是教育计划?包括哪些类别?在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的指导下,教育组织将一定时期内预定的目标及任务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对之进行系统、全面而合理的分析,同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使组织所有成员共享并为之努力。这种书面形式的目标设定与行动方案就是教育计划。教育计划的类别:1.根据教育计划的主体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国家计划、组织计划和个2.按照计划的目标划分,可以划分为战略规划、战术规划、具体计划,3.按照教育计划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综合性教育计划与单项教育计4.根据计划的持续时间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2.教育计划的编制过程是怎样的?1.识别问题。(管理者必须保持谨慎,必须理解问题的三个特征:意识到问题、迫于压力采取行动、拥有行动所需的资源,以避免混淆问题和问题的征兆)2.确认影响因素。(在这一步中,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计划有关。)3.为影响因素分配权重。(必须为每一项因素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他们的优先次序)4.开发备选方案(在这一步中,希望计划制定者能创造性地提出一些备选方案,只需列出即可,无需对所列出的方案进行评估)5.分析备选方案。(一旦确认了备选方案,计划制订者必须认真地分析每一种方案,将每一种方案与第2步和第3步中建立的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比较)6.选择备选方案。(这一步就是需要从所有的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所选择的方案是在第5步中具有最高得分的方案。)7.实施备选方案。(在计划实施阶段,管理者还需要重新评估环境发生的所有变化,以便随时随刻对计划进行反馈与修正)8.评价计划结果。(看问题是不是得到了解决、所选择的方案和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指特定地域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制定的包括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和发展具体步骤方法在内的计划。1.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2.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结合。3.现实性与探索性相结合。4.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步骤是什么?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基本阶段:1.确定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具体到学校发展的实践中,各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全面诊断问题、分析学校发展的推动力和阻碍力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学校的发展策略。因此说,学校发展策略的最大特点是独特性。2.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成为之奋斗的共同的目标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由不同层面的规划,学校发展目标可以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3.确定学校发展步骤。这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学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为促进学校发展而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了做到这些,校长们必须按照本学校的工作特点和师生员工的特性将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学校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并据此确定年度发展的短期目标。5.项目管理的过程是怎样的?项目管理是使项目活动按时间进行、不突破预算和符合规范的一种管定义目标--确定活动和资源--排序--估计活动时间--决定项目部完成日6.目标管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目标管理过程指目标管理实行的活动程序。它与一般管理模式一样,也包含了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等几个基本环节,计划阶段包括确定目标和分解目标两个环节及论证决策、目标分解和定责授权三项活动;论证决策是指选择目标,即设计目标并说明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过程,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一步。制订学校的总目标时应包括总方针、定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几部分;目标分解就是将总体目标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层次、各部门以至具体人,形成目标体系的过程。目标分解时明确目标责任的前提,是使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定责授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第一,建立责任制;第二,明确责执行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3项。检查和总结阶段包括三项工作,即考评结果、实施奖惩和总结经验。第八章教育决策1.普遍性。教育决策的普遍性是指教育决策伴随教育管理的整个过古典模式将决策的生成视为由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获得所有对决策可能产生影响的信息后,按照最优化原则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的过程。2.分析当前情境中的困难混合扫描模式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组织的使命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将推动组织实现某使命与政策?定性决策技术是教育决策者根据本人或教育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共同许多忙碌的专家提供了便利,可以不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进行决策。同时,这也是收集覆盖较广范围信息时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自己面前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将对问题的意见与解决方法显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等科学手段,将决策的影响因素用数值大小表示、其次,教育决策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再次,教育决策各教育主体的利益表达与权利诉求,对来自不同个体与群体的教育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所作出的教育决策。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育决策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其次,教育决策要吸收与整合来自不同教育主题的意见与建议。在教育决策的具体实践中,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第九章教育管理中的沟通1.沟通的过程是什么?沟通的过程包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交换,沟通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过程,其关键步骤是:信息编码、信息发送、信息接收、信息解码、信息反馈。实际的沟通过程是复杂的和动态的。2.限制有效的沟通的障碍有哪些?第一,信息发送者的信息过滤。信息过滤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发送者没有全面、如实地传输信息,而只是传输了部分信息。各种方向上的沟通,包括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都可能会发第二,信息接收者的选择性知觉。在沟通中,接收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兴趣、偏好、期望等个性特征,在信息解码时进行选择性解读和解释。第三,沟通者对于信息内容的理解差异。不同的人因为年龄、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同样的词汇会有不同的解读。第四,信息超载。教育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教育分工越来越细、教育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中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等因素,使得教育工作者要经常面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第五,沟通焦虑。相对而言,口头沟通的焦虑者比书面沟通的多,他们很难与他人面对面沟通,也很难进行电话沟通,他们会回避口头沟通的情境,会依赖书面信息进行沟通。第六,情境干扰。干扰沟通的情境因素被称为噪声,情境噪声分物理噪声、社会噪声和个人噪声,这些噪声都会对信息的歪曲。3.如何提高沟通效果?个体可以通过改进信息的发送技巧、倾听技巧和反馈技巧,提高沟通信息的发送技巧是个体使自己被他人理解的能力,具体包括六个方1.使用简洁、直接的语言,避免使用生僻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2.提供清晰、完整的信息,这对于信息接收者提高解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3.减少情境因素的干扰,使物力噪声、社会噪声和个人噪声的干扰最向成功,个体应该主动寻求反馈,并积极培养自己寻求反馈的技巧。一、单项沟通与双向沟通“一言堂”和教学中的“满堂灌”都是有效沟通的大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只靠单项沟通显然是不能实现的。双向沟通是互动互惠的交流过程,沟通的参与者既发送也接收信息。育管理中,多采用双向沟通有利于了解民情民意,有利于集思广益,言语沟通使用的是言语符号系统,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信息经过多人口耳相传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和揭示信息,弊,最有效、最准确的沟通方式是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相结合。非语言沟通那个是指使用非语言符号进行的沟通。非语言符号包括:身体语言;与语言相关的非语言符号;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等。在正式沟通中,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决定了沟通的路径、渠道,因此,组织的结构设置和制度安排决定了正式沟通的网络。在所有组织中,都有对于沟通过程的正规的限定,都要明确“谁向谁汇报”,都必须“按指挥链行事”。教育管理中自上而下的沟通大量存在,这种沟通有利于明确组织目标和药完成的任务、有利于使下属了解组织的整体运行状况、有利于给下属提供具体的工作指导。非正式沟通是组织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正式沟通也称小道消息具有识别和反馈两种作用,管理者可以通过小道消息所释放出来的民情民意,识别和了解员工的需要、诉求、士气和优先事项,并对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作出判断。小道消息有积极意义,但也有不良影响,主要是小道消息会传播未经核查证实的谣言,谣言对于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破坏性。5.教育中的信息公开有何意义?第一,有利于管理权利的规范使用与运作,减少教育中的败德行为与第二,有利于管理向对方权利的保护,有利于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第三,有利于保障和实现相关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信息沟通,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提升教育质量。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尽管现实状况还差强人意,但也取得了积极进展。6.应该如何促进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公开?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应遵循公平与公正、便民、全面与准确的原则。信息公开主要有两种方式: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教育管理中的不同主体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同。第十章教育管理中的激励广义的激励,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有机统一及需要和行为的自觉结合为特征,是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的行为导向,旨在激发人们的内心欲望和主动行为。狭义的激励,以组织为载体,以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为基础,以组织和个体的共同目标为指向,既是一种将外来影响转化为内在动机的刺激,也是一种将社会性需要转化为个体性2.激励理论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奥尔德佛的ERG理论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4.麦克雷戈的X-Y理论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洛克的目标理论4.韦纳的归因理论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2.班杜拉的自我强化理论四、综合性激励理论2.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论五、挫折型激励理论1.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理论3.攻击线索理论4.ABC理论六、同步激励、公平差别阈和“三因素”理论。3.在现代教育管理中,激励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一、全员性欲全程性相结合教育工作的育人性决定了每一位组织成员既是激励主体、又是激励客体,是一个他励、自励、互励的共同体。在教育管理中,既应注重每一个工作阶段起点和终点的激励,更应强化各工作过程的激励,应将常规性的激励措施和创造性的激励策略结合起来,将工作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于挑战性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理论,谋求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引导组织成员将潜在需要转化为现实需要,不断形成新的需要,保持向上的动力,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二、有效性与公平性相结合有效性是指,激励制度设计和手段的运用指向实际的操作与成效,有利于提振士气、鼓舞人心、增强信心;激励政策的制定与行为的实施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利于引发并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公平性是指激励制度的设计和激励政策的推行注重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的统一,坚持客观公正、合情合理,有利于营造公平和谐的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学校的激励增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不同系列,前后明确一致,创造教育起点、过程、结果和机会公平的竞争条件,给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物质需要是人生存的本能,物质激励体现在对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四、正向性与负向性相结合成员的特点,既注重激发其积极的动机和行为,又要不断给予弹性激励机制,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或使激励方式多样化。一般情况下,激励及时易取得良好效果。组织成员取得成绩后,渴望得到组织或他人的肯定,如不失时机地給以适度奖励,将他人激励转化为自我激励,会促使其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就,并产生效仿连带效应、形成竞争上进氛围。十、可持续与发展性相结合教育组织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关键在于激励的长期有效运作,使广大员工始终保持旺盛持久的积极性。激励者应统筹协调公平与效率、当下与长远的关系,不断寻找新的刺激源、采取新的激励措施,强化激励的规范教育性,确保激励的可持续发作性。4.在现代教育管理中,主要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应如何运用?一、目标激励一、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立合适的目标,使被激励者产生向目标靠拢的动力和愿望,以实现其满足需要的预期结果。对于教育而言,就是以弥补作为诱因,刺激其需要,激发其实现目标的欲望;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利用目标的吸引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形成目标导向行为。目标激励包括目标的设定、实施与实现三个步骤。目标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明确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既有可量化的指标表征,又有可操作的时限设定、行动计划、评价系统;应该是挑战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既具有一定难度,又是通过努力能实现的,难易度适中,能最大程度发挥目标价值,使目标效价与投入程度成正比;应该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既体现组织发展的要求,又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通过实现组织目标,满足个体种种不同的需要。目标的实施,应该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或阶段目标,形成连续和累加的目标激励过程,同时应注意对实施过程的反馈,纠偏目标行为或矫正修订目标,保持激励向导的科学性。目标的实现,既是前一轮激励的终点,又是后一轮激励的起点,应通过不断设置新的更高目标,开始一轮又一轮的目标激励的良性循环。利益激励是指,通过对预期行为的利益报酬或奖赏,激发受激励者的行为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获得需求满足。利益激励的出发点是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为其工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正视、肯定和满足师生合理的利益需要,既尊重其个人所关切和渴望得到的利益,又促进其个人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的结合,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同时,应积极引导师生正确对待和追求利益,并充分利用所得利益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薪酬激励是基本的利益激励,即通过薪酬体系的合理设计对员工实施有效激励,虽不是最好,却是十分重要的常规方法,既是对员工所做贡献的承认,也是对其劳动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其对学校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学校的薪酬激励既要关注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更要发挥激励性因素的最佳效能,尤应体现按劳分配和效率效益原则,以成果多少和贡献大小实施差异化激励。对学生而言,利益激励主要包括奖学金、奖品及其他荣誉奖励,应防止学生只关注物质奖励本身,并遏制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着力将学生的兴奋点引导积极进取、争获优胜、全面提高自己素质的本旨上来,以增扩利益激励的实效哦啊、强度、广度和深度。三、情感激励三、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指通过沟通、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等途径,影响受激励着的情绪,满足其情感需求,激发起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义务感及其个人事业发展的成就感、自我实现感和危机感等,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热情与心态。情感激励是无形的,但其激励效应比有形的激励还要持久。在学校管理中,领导首先应加强与师生员工的心灵沟通,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走进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辛苦和困惑,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行为,不断加深感情,使其在情感上接纳领导、接受激励,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情绪控制力和心理调节力,进而形成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校园氛围,建设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同时,应该热情、平等、谦和对待师生员工,尊重个性,善待差异,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实施、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和谐环境。第二,应该对师生员工基于足够的关心和信任,关注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关切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关怀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深切感受和体会学校的温暖和关爱,并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各展其长、各显其能、各有所为,不断获得进步和提高,团结和依靠他们办好学校、搞好教学、育好人才。同时,应根据每一位个体的情况,基于恰如其分的信任而干预托付任务,通过委任重要工作、合理授权放权、增进友谊以及肯定其能力水平、欣赏其品行操守等手段,以表达对他们的关注、认可、信赖和人用,进而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其丰富、柔软和易感的内心世界,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从心灵深处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染作用,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工作”或劳动,但这里的“工作激励”主要针对教师和职工而言,运用:增强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而有助于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干劲参与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重大决策的讨论以及规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评价、反馈等过程管理,并对领导者的行为进行监督,运用:织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将个人发展前途与学校发展规划有机融合起以榜样为标尺、衡量行为的结果,进而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发展。运用:学风,促使师生员工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奋发有为。就动机和行为。概言之,成就动机就是满足员工内在性需要的激励。在学校管理中,良好的校名、声誉、形象、环境、社会地位与影响等物质层文化激励,有助于增强师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及其对学校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健全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师生必须遵循的行为方式、程序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规则,具有强制性,起着约束作用,通常是一种负激励,即可为物质与精神激励提供基础性保障,也有助于为师生和额学校的发展创造公平的机会。学校的文化激励,首先应抓好物质文明与制度文明建设,发挥其积极的激励功能,以弘扬学校的主流文化。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管理1.结合国内外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研究,简单阐述集中主要的观点?课程和教学作为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关系密切而又复杂。课程与教育理论家们对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第一,独立说。课程与教学相互独立,没有交集,二者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这类观点从实质上说,是把课程看作内容或教材,把教学看作过程与方法。内容与过程、教材与方法相互分离,在各自的领域里发生变化,互不交叉。第二,包含说。这种观点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大课程论说”,即课程包含教学,课程是上位概念;一种是“大教学论说”,教学包含课程,教学是上位概念。苏联和我国一些专家学者认同把课程看作教学的组成部分的“大教学论说”,主张把课程看成教学内容。英美国家以及我国的另一部分学者则支持把教学看作课程组成部分的“大课第三,循环说。这一观点强调课程与教学相互影响、相互反馈、具有延续性的循环关系。课程与教学虽然是相互分离的实体,但是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影响、相互决定周而复始、永不终止。教学决定在课程决定之后,接着在教学决定付诸实施与评价后,根据成效来修正课程决第四,有机整体说。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连续性、统一性与整体性,二者不可割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及学者韦迪等认同这种观点。杜威认为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连续性,这是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杜威主张课程即经验,这既产生于当下的经验过程中,又引领着教学过程前进,教学指向经验的生成,又孕育着经验的增长。2.我国建立起的课程管理体制是怎样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沿用了苏联的集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课程管理权归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在国际课程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进行划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国家课程管理在于宏观上进行统一的课程规划,而不是事无巨细地“过问”学校的课程实施;为地位和学校的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各种扶持、指导等服务。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职责在于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其次,课程管理是整个课程发展过程和谐运行的保证。个课程运转过程的质量与效益,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成绩是教师评价的重要一环,但不是教师评价的全部。不仅仅是评优、评职称,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课程研制课程研制的主要方法:第二,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学生、教师、课程专家和管理者之间遵照一定的行为标准相互第四,人本主义方法。这种方法允许教师参与更多课程方面的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阶段践经验,将有用的做法,用制度条纹的形式进行规范与固定。1.教材的改变你;2.组织方式的改变;3.角色或行为的改变;4.知识和一、教学过程的常规性管理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体系,需要注意评价的综合性、发展性、激励性和开放性。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培训,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一是营造质疑场景,让学生认同探究发方向,接受问题驱动。三是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四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继续探究。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改变教师备课的现状,减少主观预设,加强教学留白,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注重开发教师的教育机智。3.改变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实施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要注重激励。4.控制作业数量、优化作业质量教师要精选例题和作业,控制作业量。同时,需要增强作业设计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关注作业设计的精度、坡度和自由度,自觉去除那些过量的、无效率的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5.积极开展家校合作,转变家长观念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人才评价观,不能唯学历论,不能只重孩子的知识、技能、成绩,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评价。5.你对课堂教学评价有怎样的理解?一、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与评价。二、建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有三类:一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二是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三是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生生互动行为四种。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教学双方应有的一些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上述几种指标体系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教学评价要素中涉及师生互动或教学效果,而教学行为的标准中也可能涉及教第一,收集评价信息。根据先前制定的评价方案,利用相应的评价方法、手段、工具,仪器等收集所需要的评价信息。第二,整理评价信息。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通常需要进行审核和归第三,分析处理评价信息:首先要掌握评价的标准及具体要求;其次是评价者应该使用实现规定的计量或其他方法来处理评价信息,在评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对评价者的测量或观察结果进行认定、评价结果的检验、分析诊断问题、撰写评价报告、反馈评价结果。第十二章学生管理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实现了教育属性与管理属性的融合。的组织活动过程中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对学生实施正学生管理的全员性是指所有与学生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利益者共同3.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自主性与个性化并举的原则学生管理乃至整个学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学校危机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校应在对校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潜在的危机诱发因素,及时捕捉危机爆发前的各种预警信号,加以分析处理;学校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危机预案,进行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预案演练。3.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与信息多想沟通机制学校应积极配合城管、公安部门依法清理整顿校园周围的非法网吧、书摊、歌舞厅、饮食摊点等,对校园周边的道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在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信息传输和反馈机制。学校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律进行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四防”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5.建立良好的危机恢复机制已发生的危机事件除了给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带来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之外,还会给相关人员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学校除了对受害者给予物质上的相应赔偿外,更重要的是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得到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与理解,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展。二、二、学生学习管理伴随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校对生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一些学校必须走出去积极地争取生源,扮演“推销员”的角色;学校学生管理对学生学籍取得的把握和控制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2.学生入学辅导使学生完成向校园生活的过渡,一般都利用团体项目和活动、个人咨询等手段来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学习、如何参加校园活4.就业指导与管理学生宿舍对于学生教育的影响相当大。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宿舍功能仅限于提供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的管理主要是提供房间、家具、水电供给,管理工作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随着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力度的加强,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得到重视。2.日常行为规范和奖惩管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都无一例外地将学生日常规范作为学生生活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集体,实行物质3.学生资助管理(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团组织等。对于学生组织的指导与管理主要体现在为其干部提供培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了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时儿童的主要活动。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对绝望期的冲突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成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1)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2)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高年级的孩子对各种食物都怀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开放、 和能力,以此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觉到自尊受了伤害,会对他的成长造成难以挽救的影响。高中大致是儿童15-18岁的阶段,这一阶段处于青年初期阶段,身高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兴趣更加广泛和稳定,学习兴趣更强烈,中而持久,思考问题也比较理智,但是仍然需要直观事物的支持。一是引导学生继续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6.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应采取何种管理措施?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讲别人为自己做了些什么,第三,散漫任性型。这些孩子往往是被宠坏了的“小皇帝”,在家庭分裂后,由于脱离了一方父母的管束、由于单亲父母“爱的补偿”而变得贪玩人性,自由散漫。面对散漫任性型的孩子,学生管理者可以多和学生家长联系、进行综合细致的分段目标式培养,从而更好地约束他们。第四,偏执易怒型。这些孩子通常将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及他人,因此,他们的防范意识特别强,对老师和同学怀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对着这类学生,学生管理者可以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来感动和融化他们”冰冷的心”,帮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早日消除抵触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够真正让单亲儿童在学校得到最好的照顾与发展。3.农村留守学生的管理3.农村留守学生的管理第一,性格发展不够健全;第二,行为习惯出现偏差;第三,学习成绩不理想;第四,生活习惯不良。面对留守学生,学校应该承担更多更重的教育责任,学生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将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多形式、多元化地为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留守小队”“爱心小队”“坚强小队”等为载体,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和内容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我国各地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值得借鉴。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寄宿教育模式;第二,代理家长教育模式;第三,留守小队教育模式;第四,隔代家庭教育模式;第五,留守儿童之家模式。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就属于“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不在于这些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知识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学生管理者只有认真地把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落到实处,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制订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工作计划,才能保证和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学生管理者应当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每个叙述都应该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当常行为要给予特殊关注。通常天才儿童最容易被忽视的六大特征包喜欢发号施令;小小“大亨”;刨根问底;设计建造;想象力丰富;具体特质和身心发展状况,因人制宜、确定适合于他们的教育学习需求。说是“加速”和“丰富”,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生管理首先,学生管理者应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体现出对残疾学生的重学生,鼓励残疾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集体让残疾学生感觉到自己也是班级的一份子、也是学校的一份子。联系:法发展而来的,是传统人事管理的深化。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至益,因此人和组织之间更多的也就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动态资本。和客体也往往是出于被动操作式的位置,知识发挥适应不同岗位需4.管理重心;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2.教师招聘的程序是怎样的?教师招募的渠道有哪些?教师招聘是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入口”,能否招到优秀的教师直接作用:1.能够满足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要求并提高其质量A.选择招募渠道(内部:熟人推荐或学校内部人员举荐;外部:校园招聘、广告招聘)B.制定招募计划:招聘工作的时间、地点、人员的选择、预算C.发布信息和接受应聘者申请初审资料面试(试讲和答辩)背景调查与资料审核、体检、录用、签订合同A招聘成本效益评估B招聘成本数量评估C招聘工作总结(1)专题讲座即根据需要选择某一专题,聘请专家或其他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使教师对这一专题有比较清晰的理解。(2)临床诊断专家、科研人员、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课后面对面进行分析讨论,向教师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3)案例分析把教育教学中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与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与发展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4)试听法即利用录音、录像、幻灯、VCD、电脑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师进行培训。同伴互助是一种激动灵活而又非常有效的培训形式。它可以实时、灵活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可灵活处理,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距离容易贴近,信息沟通简捷,培训过程易于调控。同伴互助发也可通过专家指导来完成,有下列具体形式:(1)师徒结对师徒结对是指采用师傅带徒弟、一帮一的方法来培训师资的方法。(2)榜样示范通过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3)课题研究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4)教学竞赛通过举行各种竞赛,开展各种评优活动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学设计竞赛、优质课竞赛、教育理论知识竞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竞赛、科研论文评比、自制教具评优等。(5)消极资源共享学校与其他学校之间互相开放,互通有无,实现学校间师资、设备、经验、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自我提升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时间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回顾分析与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例行思考,从而咋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1)个人反思(2)行动研究下列方式:第一,教学模仿;第二,情景体验;第三,角色扮演。补充:教师培训的几种典型模式1.“五段互动式”培训模式“五段”是指有五个程序:专家讲座、课例时间、辩课互动、点评提参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培训团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选拔一位全区优秀的青年教师现第四,点评提升。请名师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现场归纳、按照评价主体来划分,教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教师自评、领导考评、优秀的教师进行,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学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优点:有利于提高教师考评结果的准确性。缺点:在中小学,考虑到中小学思想成熟度为题,评价结果也难免存在偏颇,因此需要与其他评价方法配合使用。5.我国教师工资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精要部分的)狭义上,教师薪酬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广义上,教师薪酬是学校对教师的贡献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行为和业绩所作出的各种回报。影响教师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教师个人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我国教师的工资制度经历了供给制工资、职务等级工资、结构工资、绩效工资等不同分配阶段。教师工资制度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密切相关,是具体时代的产物。第十四章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1.教育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教育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样性。教育资源存在的形式可以是制定教材,也可以是辅助资料;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函授、自学;有书本作业,也有动手实验;还有语音听力及网络多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形式更趋向多元化。第二,复杂性。教育资源的构成包括:直接资源,例如,师资、校舍、教育设施、教学研究成果等直接为教育所用的资源;教育支撑资源,如能源、社会化服务、安全保障等;环境资源,如教育场所周边环境是否有噪声、空气污染,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是否有青少年不宜的娱乐场所等。这些都赋予教育资源以复杂性。第三,结构性。教育资源的结构性是指教育资源各要素之间构成的关系。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秩序等要素通过一定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才能发挥和产生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第四,层次性与共享性。教育资源本身利用过程中都有层次性。人所受教育总是从低年级向高级发展,在利用教育资源时,不可能拿大学的教材去教授给幼儿园。教育资源具有共享性,同意教育资源可以被不同地利用,如学校操场可以进行体育活动,也可以作为升旗仪式的第五,互动性。利用教育资源的方式是教学,教学是教与学配合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鲜明的互动性,特别是要实现以生为本、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目标,这种互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资源的类型:1.根据资源的性质不同,教育资源可划分为能动资源与非能动资源财力、物力资源属于非能动资源,人力资源属于能动资源。与非能动资源相比,能动资源具有更显著的灵活性、可塑性和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尤其应重视能动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人力资源师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人力资源。教育的人力资源师教育资源的主要部分,这是因为人力不但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劳动生产力,而且其中一部分又承担了生产成果,使其在未来发挥作用的连续性主体。教育物力资源是用于教育领域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总称。物力资源是保障学校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教育财力资源也可以称为教育资源的财力条件,是用于教育领域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教育财力通常以教育基本建设经费和各种经常性教育经费的形式出现。2.教育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泛指“硬资源”,包括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土地面积及建筑物等,这些资源是教育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有形资源就其价值来说是可度量的,价值量的大小说明了教育拥有物资资源的多少,规模的大小;有形资源的质量也是可评估的,质量的高低体现在设备是否先进。教育活动总是从某一环节开始,到另一环节结束,这一过程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就使得有形资源的价值随着周转过程一次性或分次性地消耗,直至殆尽。无形资源,如教育管理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无形资源是一种依附于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的、看不见的智力资源。无形资源是一种“再生性”资源,这种资源在教育活动中,不存在磨损消耗,而是资源能量的释放与再生。它相对于有形资源来说,价值是不可度量的,能动性和可塑性很大。教育资源的有形与无形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资源的两种形态,他们辩证地统一,构成了教育资源的有机整体。这两种资源形态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有形资源可促进无形资源的发展,无形资源则可创造新的有形资源。正是这种辩证关系,才使得教育稳定、持续地发展有了可靠的资源保障。补充:资源配置中的原则1.高效配置教育资源如果把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完全当成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