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_第1页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_第2页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_第3页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_第4页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月15日—7月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5.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温高低C.降水量多少D.气象灾害频率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A.气温不断上升B.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D.降水不断减少7.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A.温暖湿润B.温暖干旱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8~10题.8.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更肥沃B.热量更丰富C.降水更丰沛D.光照更充足9.图中1月等温线的变化,将使区域内()A.年总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减少C.常绿阔叶林北界南移 D.自然灾害减少10.人类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作物布局 B.改善能源结构C.提高消费水平 D.推广无氟冰箱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冷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暖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1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1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失调.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调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英国诺福克郡夫妇简·阿彻与克里斯·卡廷1987年花了2万英镑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房屋.房屋面朝大海、安静舒适,本应随房价上升趋势升值.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估后却告诉他们,受某种因素影响,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目前仅值1英镑.据此完成14~15题.14.材料中所提及的“某种因素”是指()A.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C.全球变暖D.酸雨危害15.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目前仅值1英镑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的破坏B.大气中氟氯烃的含量大大增加C.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D.大量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为遏制单位GDP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由此引爆节能市场无限商机.据专家测算,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涵的节能商机将近3万亿元.据此完成16~17题.16.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②能源的消耗结构日趋多样化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7.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能源利用率高,单位产值能耗高④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广大农村仍大量使用木材和秸秆做燃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下面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18~19题.18.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水文B.气候C.地形D.生物19.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型B.带状C.网状D.棋盘状读“浙江省GDP与能源消费情况表”,完成20~21题.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GDP(亿元)41464638498853656036674877969395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45704793491251665616609466997618煤炭(万吨)45914767465247735028552760186626电力(亿千瓦时)47951154861274385510161240石油制品(万吨)73178685585791911521216139520.下列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能耗、电耗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能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B.国民经济能耗强度从2000年开始下降幅度比前五年明显增大C.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D.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21.下列关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增加能源消费的种类,开发新能源B.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D.节约能源泥石流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下图.读下图和表Ⅰ、表Ⅱ,回答22~23题.表Ⅰ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年降水量(mm)<100100至400401至600601至800801至10001001至1400>1400泥石流数量百分比281618242210表Ⅱ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泥石流暴发频率(%)00029183424102102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有()①特定的地形形态和坡度②降水③集中的水源补充④持续的高温天气⑤红壤广布⑥大量的泥沙石块⑦植被覆盖率高A.①②⑥B.①③⑥C.①④⑥D.②⑤⑦23.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中,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是()A.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B.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C.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D.将大量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读右图,回答24~25题.24.图示地区地势()A.西高东低B.北高南低C.西南高,东北低D.东北高,西南低25.该地村落分布的特点是()A.灌渠周围B.河口C.河流交汇处D.河流沿岸

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1.A2.B3.C解析:第1题,风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冷热不均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所以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第2题,我国是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冬季盛行西北风或偏北风,内蒙古高原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所以冬季风力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沿海地区夏季的风力强.第3题,盆地地形的典型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所以风在吹向塔里木盆地时受到周围地势高的地形阻挡,风力较小.4.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台湾岛也有高速公路.5.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其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相关.6.B解析: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导致旱涝灾害.7.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气温逐年升高,而降水量从1963年以来有所减少,反映了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温暖干旱.8.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等温线北移,且农作物种植由小麦改为水稻,说明该地气温升高,热量更丰富.9.A解析:气温升高,使该地年总蒸发量增加.10.B解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植树造林等.11.D解析: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可知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则①应是气候变冷;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若光合作用减弱,则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②是温室作用加强;温室作用加强则气候变暖,故③是气候变暖.12.A解析:对流层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从而使大气增温;若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则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就减少,则气候变冷.13.C解析:目前全球存在的问题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从而引起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4.C15.C解析:当前危害人类生存的最重大问题是全球变暖,它和人类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关系密切.16.A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因此,人类利用的能源种类不断增加,能源的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非可再生能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无法更新或循环利用,不能变成可再生资源,但人们可研究新的替代品,矿物能源的蕴藏量是不能增加的.17.D解析:我国由于科技水平的制约,能源利用率高,单位产值能耗高,浪费严重;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工农业生产分布地区差异大,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广大农村仍大量使用木材和秸秆做燃料.18.C解析:聚落的形成与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社会发展初期(史前文明阶段),自然条件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自然条件中地形是最主要的,从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即可判断,C项正确.19.B解析:M位于河谷地区,受地形和河流限制,聚落一般呈带状.20.D解析:国民经济能耗强度就是每万元GDP的综合能耗(吨标准/万元),即能源消耗总量/GDP,国民经济电耗强度就是每万元GDP的综合电耗(千瓦时/万元),即电力/GDP,计算可知:浙江省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21.A解析:降低能耗强度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增加能源消费的种类,开发新能源只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降低能耗强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