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宋)欧阳修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注:①梅龙图公仪:梅挚,字公仪,为人心志淡泊。嘉祐二年(1057)九月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欧阳修赋此诗送行。②传说杭州灵隐寺中桂树是月宫之种,中秋之夜月宫常有桂子飘落,寺僧也能拾到。“桂子”遂成为杭州诗词中常见意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意思相近。B.第三句“渔樵”代指隐居生活,写友人乐于“处江湖之远”,在地方上为官。C.颈联对仗精工,清丽畅达,典型而传神地写出了杭州诗酒生活的闲雅之美。D.尾联介绍了作者与友人虽然相隔两地,但是仍保持着频繁的信息交流的状况。(2)赏析诗歌的尾联。(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B(2)“邮筒不绝如飞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书信往来频繁,情感笃厚;“莫惜新篇屡往还”,是诗人对朋友创作才华的赞美和期待其不吝分享之情。(3)①对杭州美景的喜爱和对友人赴杭州任职的祝贺之情。②对友人闲适自得、欢饮笑谈生活的欣羡之情。③对朋友赴任杭州,自然顺畅的祝愿之情。④希望友情长存,激赏朋友才华并满心期待其分享之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第三句‘渔樵’代指隐居生活”的说法错误。这里的“渔樵”是诗人想象朋友赴任的杭州,美景处处、繁华富庶,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尾联的赏析能力。尾联“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的大意思:我和友人的信件往来频繁,那邮筒就像永不断绝的鸟翼一样,您(梅龙图)不要吝惜分享新作,让我先睹为快。该联上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二人书信往来、沟通交流不断的情景;下句用祈使语气词“莫惜”表现的是期待、恳切分享新作的情感。【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首联“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赴任的富庶繁华的杭州的喜爱之情,而对风采才华正盛的朋友到杭州就任的祝贺之情。颔联“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诗人想象朋友到任后闲适自得,与当地好友欢饮笑谈的畅快之情。颈联“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用四季轮回交替,自然而然的特点,表达对友人赴任一路顺利的祝愿之情。尾联“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二人友情不断,寄送信件的邮筒像鸟的翅膀一样不断绝,这是情感笃厚的表现,是渴望友谊长存的表现;而下句“莫惜新篇屡往还”是朋友创作才华的激赏,更是期待他不吝分享。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宋)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黔州期间所作。②鬼门关:即石门关,“天下之至险也”。③两谢:谢瞻和谢灵运,两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字数看,本词的词调体式为中调;从内容看,本词为即事抒怀之作。B.词人用“鬼门关”这一蜀地险峻的环境,衬托被贬谪之后内心产生的抑郁之苦。C.从全词看,词人在重阳节登高,做了饮酒、簪菊、作诗、驰射这4件事情。D.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2)请分析“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两句的作用。(3)请结合诗句分析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B(2)用阴雨、屋漏,突出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与下文重阳登高抒怀形成对比。(3)开篇两句,借恶劣的环境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用“催醉”“鬼门关”,反衬忘怀得失的胸襟;用重阳簪花的风俗表现出不服老的气概;用赋诗、驰射、犹拍古人肩,表达虽遭受贬谪却不向命运屈服的豪迈之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托被贬谪之后内心产生的抑郁之苦”错误,诗人在“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情况下,遇到“重阳天也霁”,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一漏天”时的苦闷与下面的“天也霁”后的喜悦形成对比,为诗人重阳登高抒怀,抒发自己虽处贬谪中却乐观豪迈的情感做了铺垫。【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根据注释看,《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诗人畅饮狂欢,一吐心中块垒。“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下片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全词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14.阅读下面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沁园春·泉南作[元]张埜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石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尽卷南滨,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注释]①此词为作者自北方到南方做官,途径福建泉州南浦所作。②闽关:福建泉州南蒲城北有梨关。③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入闽关”直点泉州南浦的梨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概写初见时对梨关的印象。

B.“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鹧鸪声和杜鹃声连用,以重叠加倍的办法,抒发作者在艰险旅途中的哀伤心情。

C.“道有志、从来铁石坚”,表明有志者不会被生活中的困难吓倒,心坚如铁,一往无前。

D.“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尽取南海之水,尚不足以装满杯杓,词人难掩赴远地做小官的无奈。

(2)“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自选一个角度鉴赏“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3分)14.(1)D“词人难掩赴远地做小官的无奈”,理解有误。(2)山溪清澈,如千瓴倒建,峰峦青黛,如万马奔腾,描绘了一幅雄奇壮美的闽关山水图。(3)例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和,石磴盘山、栈道凌驾于深渊之上,驿马不敢前行,写出山势险峻。例2:“盘”与“架”动词使用生动,石磴盘山似于空中,天梯凌于深渊之上,写出山势之险。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10分)望蓟门祖咏①燕台一望客心惊,萧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注】①祖咏:盛唐诗人。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③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尝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④缨:绳。请长缨:汉人终军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燕台一望”即“一望燕台”,用“燕台”如此壮大的地名,增加了诗的气势。B.颔联“万里”是夸张手法,“危旌”指“危险的旗杆”,表现边地景色之壮美。C.颈联既写了边关进攻的态势,又写了防守的形势,引出尾联诗人的“望”后之感。D.尾联运用“投笔”“请缨”典故,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让人读后顿生豪气。(2)诗人为何而“惊”?请结合首联和颔联分析。(4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14.(10分)(1)B(3分)(2)(4分)初入汉营,听到喧闹之声,箫鼓阵阵;汉将营中,军容严整肃穆,主帅威严;北方边地,看到白雪皑皑,寒光闪烁;军营之中,旌旗高悬飘荡,军情紧急。(3)(3分)因浓厚战争气氛而紧张,对边关战事的担忧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镇守边关将士的崇敬之情;自己愿意仿效班昭终军,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天津市红桥区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题弟侄书堂杜荀鹤[唐]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律是诗人为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诗句饱含对后人的劝勉之情,旨意深切。B.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是作“缺少”讲。C.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对比,表明诗人对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深感慰藉。D.全诗通篇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清新,不事雕琢,所表达主旨蕴含深意,耐人寻味。(2)请简析诗歌颈联情景交融的妙处。(3分)(3)著名教育家张静秋女士曾评价这首诗“能够振聋发聩,催人扬帆奋进”。请结合诗歌尾联,说说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2分)14.(1)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